解开马克思的.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0577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开马克思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开马克思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开马克思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解开马克思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解开马克思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之谜 河北省胸科医院 王孟山摘要: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起源于他的历史唯物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把“生产的个人”当做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说明公有制应该是个人之间的“自主联合”,这种认识是“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基础和前奏。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也是从“生产的个人”出发,说明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排除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原始公有制是在劳动、工作中的个人占有,是人类占有生产资料的最初方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更加详细地说明,这种占有方式导致了私有制社会的发生,是“以权谋私”的最初起源。资本论第一次明确提出,资本主义后的公有制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2、”,是与原始公有制有本质不同的现代公有制。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把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与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了:他不是要求巴黎公社去剥夺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权,而是保护这种所有权,要剥夺的是大土地所有者、“土地议员”。公社也不是剥夺中产阶级的产权、而是保护他们的生产,他们因此拥护公社、加入公社。这在实际上已经说明,共产主义是在“个人所有权”基础上的自主联合。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给农民以土地所有权、形成合作制生产,并保护工商业者的生产,与巴黎公社的精神不谋而合,因此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传统公有制否定公有制中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个人所有,既脱了离历史、也脱离实际,形成了“虚构的集体”而非

3、“真实的集体”。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重新肯定了公有制条件下的个人产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现代公有制的雏形。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精准扶贫”,给劳动者以个人产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公有制观念,是科学的改革理论。关键词:生产的个人 劳动、工作中的个人占有 个人所有制 传统公有制 现代公有制马克思在论述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公有制”的时候,往往同时提到“个人所有制”。一般世俗的观点认为,“个人”与“公共”是矛盾的,它们似乎不能相提并论;而马克思却毫无顾忌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难以理解、类似“谜”一样的理论,被称之为政治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甚至

4、相反的理解,这涉及到应该如何处理公有制的产权关系,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正确理解公有制中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个人所有,是关系到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因此,应该按照这个理论的发展顺序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才能解开这个秘密。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相关论述这部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6年完成的,书中批判了当时的青年黑格尔学派从精神、意识出发解释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创建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历史唯物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不是精神与意识的演绎过程,而是人的实践过程。“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的关系”(1)

5、24。“一当人们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1)25。“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1)25。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生产的个人”当做历史的起点,是历史唯物论的一个基本原理。从“生产的个人”出发、还是从“抽象人”出发去研究历史,是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分歧点。费尔巴哈也是唯物论者,但他的历史观是从抽象人出发的:“费尔巴哈从来也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上,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

6、实的、单独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情与友情,而且是理想化了的爱情与友情以外,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它的人的关系”。所以,“当费尔巴哈虽然是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1)50。马克思从具体的、生产的个人出发,看到了是人的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分工。“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1)26。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低下,分工还很不发达,只能是“部落所有制”。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逐渐加强起来,并最终导致了私有制社会的发生:“其实,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

7、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1)37。“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私有者之间的劈分,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形式。”(1)73。“这里已经表明了在工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必然会产生私有制”(1)72。这样,从“生产的个人”出发,马克思就看到了分工的意义,从而历史地、科学地解释了私有制社会的发生。但是,人类的生产却不是孤立的,而总是某种形式的个人之间的联合。这些联合也在不断地决定、并改变着生产的性质、改变着社会形态:“在过去的一切占有制下许多个人屈从于唯一的生产工具;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应当

8、受每一个个人支配,而财产则受所有的个人支配。”(1)75;“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点又是同个人向完整的个人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互相适应的。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着私有制。”(1)75。这样,从个人之间的联合出发,马克思又说明了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的产生:“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破天荒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的前提看做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

9、人的支配。因此,建立共产主义实际上具有经济的性质,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1)77。马克思为什么在提到共产主义的时候,却念念不忘“每一个个人”、“所有的个人”、“联合起来的个人”?原因在于任何生产组织都是由“生产的个人”所组成的,这些个人不仅可以形成私有制,也可以成为公有制:“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捁。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1)82 。这

10、说明,以前的私有制的集体是与“被支配的阶级”劳动者相对立的“虚构的集体”,是迫于生产资料的缺失而形成的不自主联合,劳动者因此受到雇主的剥削和压迫,是没有个人的自由的“桎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让劳动者获得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形成个人之间的自主联合,产生团结协作的“真实的集体”,共产主义的真正意义即在于此。这样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从“生产的个人”出发认识共产主义的性质和公有制的形式,必然会导致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形成。它不仅是社会主义,也应该是共产主义的基础理论。因此,这个理论不应该被忽视,而应该加以认真地对待。二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关于生产资料“个人占有”的论述马克思的这

11、部著作是在18571858年写成的,实际上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部著作的导言中他说道:“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性质的生产,自然是出发点。”(2)86。但是,这种个人却不是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设定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鲁宾逊”式的、“偶然落到荒野”的个人。这种个人只是“十八世纪市民社会的预感”(2)86,把他当做历史的起点是错误的。“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越不独立,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2)87。到18世纪的“市民社会”更是以“社会结合的

12、各种形式”(2)87而进行的“社会个人的生产”(2)87-88。由此出发,马克思做出了一个经典的论断:“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并借助于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而“什么也不据为己有的占有是自相矛盾”(2)90。这个论断在今天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说明原始社会、私有制社会、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社会、直至共产主义社会,都不能排除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在这部手稿的最后部分,马克思以对原始“共同体”的论述印证了这个理论。他认为:“个人占有劳动客观条件的自然的和经济的前提”即构成了“公社的各种形式”,公社本身就是“劳动的个人对其劳动的自然条件的原始所有制(3)470。马克思列举了原始

13、公有制的三种主要形式:即亚细亚公社、古代公社、日耳曼公社。这些公社的本质是:“劳动者把自己劳动的客观条件看做自己的财产:这就是劳动同劳动的物质前提的天然统一。”,“个人把自己看做所有者,看做自己现实条件的主人”(3)471是这些共同体的特征。“自然形成的部落共同体(血缘、语言、习惯等等的共同性),或者也可以说是群体,是人类占有他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和再生产这种生活自身并使之物化的活动(牧人、猎人、农人等活动)的客观条件的第一个前提。”。“每一个单个的人,只有作为这个共同体的一个肢体,作为这个共同体的成员,才能把自己看成所有者或占有者。”(3)472。这样,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就与公有制统一起来了

14、。形式上的、抽象的公有制具体到个人是什么?是劳动、或者工作中的个人占有,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个人”与“共同”的统一。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原始公有制并不是排除了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劳动、工作本身也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方式原始社会的占有方式。如果推而论之,难道资本主义后的公有制,也是劳动或者工作之中的个人占有吗?马克思的思维到此必然发生质的飞跃,必然想到资本主义后的公有制现代公有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占有方式?三资本论中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权”资本论是马克思在1867年发表的,这时候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趋向于成熟了。他认识到公有制社会中必然存在着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但不可能再是原始社会中的“占有权”

15、、而必须是现代社会的“所有权”了。他说道:“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4)832马克思在这里所指的占有对象显然是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理论就此诞生了。这个理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继续。“占有权”是原始的、落后的占有方式。只有“所有权”才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为大家

16、提供协作、联合的生产条件。这种联合,既不同于私有制、更不同于原始公有制,而是“现代公有制”了。马克思虽然没有说出这个名词,但这种含义已经非常明显。他不是偶然地、随便说的,而是包含着深厚的历史与现实的内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形式。“原始”与“现代”,上下相差了至少5000年以上!现在,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网友)质疑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是要回到原始的过去,这不是最大的复古与倒退吗?只有现代公有制理论,才能消除这种疑虑。四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原始公有制的论述恩格斯的这部伟大的著作,也是按照马克思的意愿、并吸收了他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摘要而写成的,其中也发挥了恩格斯自己的观点。他首先

17、按照摩尔根的理论说明了人类家庭形式的演化史,说明了从“母权制”向“父权制”婚姻的进化机制:“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其他任何人的子女。”(5)71。因此,是男子的劳动占有,逐渐打破了母权制社会,建立了个体的家庭,为私有制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前提。接下来,各种分工如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个人财产权;又由于管理者、军事首长对工作权力的占有,产生了以帝王统治为基础的国家,私有制社会就此发生了。恩格斯作出的贡献在于,他不仅说明了私有制发生的机制,而且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说明了“以权谋私”的历

18、史渊源。他说道:“最卑下的利益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揭开了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最卑鄙的手段偷窃、暴力、欺诈、背信毁坏了古老的没有阶级的氏族制度,把它引向崩溃。”(5)94。“各个个人对于原来由氏族或部落给予他们的小块土地的占有权,现在变得如此牢固,以致这些小块土地作为世袭财产而属于他们了”(5)163;“由一定家庭的成员担任氏族公职的习惯,已经变为这些家庭担任公职的无可争辩的权利;这些因拥有财富而本来就有势力的家庭,已经开始在自己氏族之外联合成一种独特的特权阶级;而刚刚萌芽的国家,也就使这种霸占行为神圣化。”(5)106。 恩格斯就此说明,各民族从原始

19、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进化过程都是相同的,都充满了各种形式的以权谋私。“以权谋私”来自于哪里?它来自于劳动、工作中的个人占有权。仅仅以此作为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必然会发生各行各业的以权谋私,最终会导致私有制的发生。这也是历史唯物论原始社会的发展史留给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启示。五法兰西内战中对“个人所有权”的论述发生在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自己伟大理想的第一次尝试。马克思自始至终关注着这次革命的发展,并于革命失败之后的第三天就就写出了他对革命的总结报告,即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这个宣言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发生、发展与失败的过程,从中说明了公社的性质:“公社的真正秘密在

20、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它所制定的政策是“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如实行“普选制”,选举的成员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的工资”,因此公社也是“廉价的政府”。是“随时可以撤换的负责机关”;“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者的自治机关”;政府只留下“为数不多然而非常重要的职能”,“一切学校对人们免费开放”;“民族的统一不应该被破坏” ;而且公社还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6)375-378,必然会随着时间与条件的不同而不断发展与完善。巴黎公社的关键之处是它的所有制理论。马克思在回答资产阶级对巴黎公社的污蔑时说道:“他们叫喊说,公社想消灭构成全部文

21、明基础的所有权!是的,诸位先生,公社曾想消灭那种将多数人的劳动变为少数人的财富的阶级所有权。它曾想剥夺剥夺者。它曾想把现在主要用作奴役和剥削劳动的工具和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变成自由集体劳动的工具,以实现个人所有权,但这是共产主义,不可能的共产主义啊!”(6)378。这样,马克思就把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同“共产主义”直接联系在一起了。接下来他又说:“然而,统治阶级中的那些颇为聪明而能领悟到现存制度不能长存下去的人们(这种人数并不少),已在令人厌恶地、大声疾呼地鼓吹合作制生产。如果合作制生产不是作为一句空话或一种骗局,如果它要排除资本主义制度,如果联合起来的合作社按照总的生产计划组织全国生产,

22、从而控制全国生产,制止资本主义生产下不可避免的经常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痉挛现象,那么,请问诸位先生,这不就是可能的共产主义吗?”(6)379这前、后两段话,说明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念:一方面是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另一方面是“联合起来的合作社”。至此,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已经非常明确化、实际化了。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评述,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实际想法:他不是要求公社去没收农民的土地,去消灭农村的小资产阶级。而是同意公社的农村政策:“公社对农民说,公社的胜利是他们的唯一希望”,“公社一定会使农民免除血税,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廉价的政府”,解决“象梦魇一样压在农民小块土地上的抵押借款问题,关于日益增多的

23、农村无产阶级问题,关于农民本身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农业经营的竞争而日益加速受到剥夺的问题。”(6)380-381马克思不是要取消,而是要保护农民的小块土地的所有权,以便促进他们的自主联合。他所要剥夺的是大土地所有者、土地议员。对于城市的中产阶级也是如此,公社不是剥夺而是保护他们的权益。公社的“社会首倡作用”是“除了富有的资本家以外的巴黎中等阶级的广大阶层小贩、手工业者和商人也都一致公认的。公社英明地解决了一向是中等阶级内部纷争起因的债权和债务问题,因而拯救了这个阶级。”(6)379-380。公社没有去没收工厂主、中产阶级的个人财产,而是保护他们的产权。因此,“在波拿巴派高官显宦和资本家

24、那帮流氓从巴黎逃跑以后,中等阶级就站到了公社的旗帜下面”(6)380。只有那些“企业主已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同时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6)383公社所要剥夺的是奴隶主的暴发户、封建贵族、金融诈骗者、大资本家等社会剥削者、压迫者。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马克思对“个人所有权”的肯定态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权、并促进他们的自主联合。我国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建立农村红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给农民土地所有权,并保护工商业者的生产,与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不谋而合,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因此取得了革命的成功。这实际上符合了巴黎公社的公有制观念

25、。六传统公有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传统公有制是当代社会主义所选择的公有制。是否定了对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个人所有,实行国家、集体所有的公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计划经济”。这个体制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所创造的,当时没有任何其它形式公有制的先例,只能按照“革命的理想”没收私有者的财产,并对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个体经济进行“革命的改造”。这个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较好地发挥了作用,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迅速恢复了战争创伤,并取得了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为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我国在革命成功之后选择了传统公有制,是以前苏联为榜样的,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但是,随着社

26、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出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形成了经济体制僵化与不正之风的泛滥。导致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并发生了包括前苏联在内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为社会主义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如何认识传统公有制?它为什么会出现“和平演变”?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才能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传统公有制没有看到“生产的个人”,它虽然否定、排除了个人占有、个人所有,但这种否定并不符合实际。否定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必然形成以劳动、工作为前提的个人占有权恢复原始社会的占有方式。它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造成各行各业的以权谋私。实际上是激活了私

27、有制发生的历史机制,导致“私有化”、“和平演变”的出现。这个过程虽然与内、外敌人的颠覆活动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恢复了原始社会的占有方式。与前苏联不同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走出了这个阴影。邓小平理论的关键之处是在公有制前提下实现了个人的产权,与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相吻合,因此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成功,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的里程碑。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变“传统公有制”为“现代公有制”如何解读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如何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寻找我国改革成功的原因,有人把它归结为“私有化”,说它是“有中国

28、特色的资本主义”,这个解释并不符合实际。我国的改革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既坚持改革开放,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是社会主义改革而不是恢复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生产资料的个人产权?因为以劳动或者工作为前提的个人占有传统公有制,是原始公有制的现代翻版。只有以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权”为基础的自主联合,才是现代公有制,会形成“真实的集体”(如股份制)而不再是“虚构的集体”了(如公社、生产队)。这不是“私有化”而是“公有制的现代化”,仍然与资本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只有区分公有制的“原始”与“现代”,才能解开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之谜。

29、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反腐、“精准扶贫”的改革方案,让每一个人获得财产所有权,实际上符合了现代公有制的概念,是科学的改革理论。当然,现代公有制还需要政治经济学的支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是传统公有制的理论基础,是否定个人所有制的这是包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固有的矛盾。只争论个人所有制,不解决这个矛盾也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因此,必须发展与完善劳动价值论,使之成为更加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也只有发展与完善劳动价值论,才能够摘下政治经济学“皇冠”上的明珠科学的经济学价值观,并形成劳、资共享的剩余价值分配观念(7),为现代公有制提供理论的说明。一旦我们做到这一点,就会进一步

30、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使她在当代社会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参考资料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72年版2085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1972年版86114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46卷(上)马克思: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23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72年版1175页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1972年版342439页王孟山:剩余价值的科学分配现代公有制社会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1期93-99页英文标题Explanation of Marxs “personal ownership” mysteryChest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Wang Meng-shan作者简介:王孟山,男,1941年生,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业余研究政治经济学,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全国政治经济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结业证书。已发表政治经济学论文18篇。电话15031174228 Email: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