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主观题).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16956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主观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主观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主观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主观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主观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现代史(陈冬梨、李茂雪、叶积佳、李茵整理)中国现代史一、名词解释1.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者的反对。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问

2、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2.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荐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出席了会议。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大

3、会还确定党成立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直皖战争直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是直系曹锟与皖系段祺瑞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的对抗。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4.冯玉祥玉祥(18821948),安徽巢县人。原名基善,字焕章。北洋军阀时期,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

4、南督军,陆军检阅使。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其所部改组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後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加北伐。191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後因与蒋介石发生利害冲突,举兵反蒋,先後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後赴美考察,1948年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於9月1日遇难。5.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

5、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6.孙文越飞宣言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的问题,以此为精神。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资本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得国共第一次合

6、作有了基础。7.国民党一大1924年1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孙中山、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党元老和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等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决定,还通过了含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思想的大会宣言和决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8.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从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2000多人到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讲演,要求释放被捕的2人学生等。英巡捕又拘捕学生100多名,关押在南京

7、路的老闸捕房,上海各阶层群众数千人,赶到捕房周围要求释放学生,英国巡捕蓄意想群众开枪,当场打死10多人,打伤数十人,造成五卅惨案。9.省港大罢工广州和香港工人为反抗帝国主义制造了五卅惨案,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而举行了大罢工。广州和香港返回广州的罢工工人,市郊农民,学生和黄埔军校学生军举行集会游行,英、法军队以机枪射击群众,造成沙基惨案。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积极支援省港大罢工,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加强对罢工的领导成立了从苏兆征为委员长的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并组成工人纠察队,严密封锁香港和沙面租界,这次罢工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坚持到1926年10月结束,历时16个月,是世界罢工

8、史上罕见的。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锻炼饿工人阶级,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10.中山舰事件(重要)中山舰事件是1926年3月蒋介石为破坏国共合作,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事件。1926年3月18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通知海军局,谓奉蒋介石命令,调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即派出中山、宝璧二舰前往。19日晨军舰到达黄埔后,蒋却声称并无调舰命令,随后因苏联参观团要参观兵舰,李之龙经请示蒋,又将中山舰调回。3月20日,蒋介石以 “中山舰”出现“异动”迹象为由,宣布紧急戒严,软禁苏联顾问,并逮捕一批共产党员。此即“中山舰事件”1

9、1.戴季陶主义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战线的征兆。它不仅促使国民党新右派形成,为其反共夺权作了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而且助长了国民党老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并从思想上把国民党的新老右派联合起来,对革命统一战线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戴季陶的反动观点受到共产党人的猛烈抨击。12.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彻底推

10、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1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蒋介石到上海密谋举行政变,4月12日,蒋介石雇佣一批流氓,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队部,借口“工人内讧”强迫将纠察队撤械。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

11、罢工,并有10万余工人、学生和市民集会抗议、游行示威,又遭国民党军队开枪屠杀,死百余人,伤无数,按蒋又封闭了上海总工会和其他革命团体,捕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大革命开始走向失败。14.二次北伐1928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联合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因国民党自称这次战争是1926年北伐的继续,故有“二次北伐”之称。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蒋介石把何应钦掌握的军队编为第一集团军,自兼总司令;将冯、阎、李的军队编为第二、三、四集团军,三人分任总司令。蒋冯阎桂四派取得了暂时的妥协,再度进行北伐,展开同奉系军

12、阀的战争。蒋冯阎桂联合进行的“北伐”,实际上是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争夺北中国统治权的战争。这次北伐,尽管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除了新旧军阀间的矛盾和斗争,但旧的矛盾和斗争很快就为国民党新军阀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取代。15.中原大战1930年春爆发的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蒋桂战争”、“蒋冯战争”相继爆发。到9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蒋介石成为国民党内势力最强大的军事领袖。南京国民政府基本上确立了在中国的

13、正统地位。16训政纲领1928年10月由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规定“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政会行之。北洋政府时期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也被废除了。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追认训政纲领有“法律上确定之效力”,成为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根本法。17、改订新约从1928年6月起,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这一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恢复了我

14、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又很不彻底,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181929年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中国国民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派军队以武力接管中东路,张学良领导的东北政府对苏联宣战,同苏军之间发生了一场震动中国乃至世界的武装冲突,史称“中东路事件”。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其规模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成为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

15、次武装冲突。武装冲突以中方失败告终,东北当局损兵折将,实力大为削弱。“中东路事件”的结局,对于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8月1日为中国

16、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20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由中国共产党彭公达、毛泽东、卢德铭等在中国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的武装农民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这次起义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另一种答案:1927年在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汪精卫的武

17、汉国民政府先后清党之后,共产党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以瞿秋白路线为核心的武装起义路线。会后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和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暴动。彭公达任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9月9日,驻修水县的原武汉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是中共党员),安源路矿工人,平江、浏阳农民义勇军联合举行秋收起义。按照原计划,起事队伍先攻克平江、浏阳,然后从包抄长沙,但在平江、浏阳先后失利。9月19日,队伍在浏阳的文家市会师,毛泽东说服大家放弃进攻长沙,前往江西萍乡,经过永新县三湾改编,10月占领井冈山,建立根据地。21广州起义是在中国国民党实行武力清党之后,于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广州发生的反抗国

18、民党右派的起义。也是瞿秋白在共产国际帮助下策动的三次起义之一,起义主要由张太雷、叶挺、叶剑英领导,乘张发奎在广州兵力薄弱的有利时机,组织共产党所掌握的第4军教导团和警卫团一部以及工农武装、工人赤卫队约5000余人,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初期取得一定胜利,12日后,张发奎在英法美日等国的支持下,从东西南三面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和工农群众同优势的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遭到严重损失,起义主要领导人张太雷牺牲,起义最后失败。22井冈山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

19、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3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4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

20、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5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3万人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在5月中下旬,连续取得五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21、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前后3个月,歼敌3万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此时,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使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军队,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进攻。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红四方面军数战不利,被迫撤离根据地。与此同时,国民党10万军队还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进攻。红三军团在夏曦等人的错误指挥下,伤亡惨重,被迫转移到黔东。 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

22、歼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25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

23、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并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26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当晚10

24、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27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1932年于中国上海发生,是日本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事变后,国民革命军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计划改变为由东向西,以有利于长

25、期作战,并且将国际社会的视线引向中日冲突,而在上海主动发起的一场战役,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侵略军由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19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淞沪抗战,19路军被迫撤离上海。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28长城抗战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我国东北以后,又积极向华北进行新的侵略扩张。1933年日本军占领承德之后,按计划向长城线上各军事要塞发动进攻,驻守长城沿线的中国军队如宋哲元29军奋起抗战,震动一时的长城抗战全面展开。长城抗战是在国民政府领导下的

26、有组织的抗战,给骄横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镇压抗日运动,阻挠前线抗战,使长城抗战遭到失败29华北事变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议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民族矛

27、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0一二九运动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当游行示威的学生队伍来到王府井大街南口时,遭到军警的镇压,有30多人被捕,百余人受伤。但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31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帮助下,由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于1933年在华北北部察哈尔组织部队进行抗日斗争,是中国爱国将领冲破政府当局错误的对日妥协政策而进行一次抗日壮举。国民党政府当局将同盟军的抗日行动视为“攘外必先安

28、内”的妥协政策的对立物,千方百计破坏同盟军,最终,冯玉祥为了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被迫通电全国,解散抗日同盟军,这一爱国壮举最终归于失败,但是它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所起到的鼓舞和推动作用则是不可估量的,也体现了在国民党内部,同样存在着相当强烈的抗日御侮的愿望和要求32福建事变福建事变简称闽变,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福州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事变后建立了反蒋政权。1932年,“一二八”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在福建“剿共”。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

29、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1月15日,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总部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同年1月21日,泉州、漳州失守,“闽变”失败33两广事变两广事变是指在1936年6月至9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内部的地方实力派系:广西的新桂系和广东的陈济棠粤系,利用抗日运动之名义,反抗国民政府中央首领蒋介石的政治事件。两广事变在历经3个多月,双方出动高达80万部队对峙后,最终不发一枪一弹,该政治事件几乎触发了一场内战,但是最终以双方达成政治妥协而和平结束,从而结束了两广与南京蒋氏政权对峙的状态,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4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

30、日,日本中国驻屯军一部在中国北平附近的宛平县进行军事演习,夜间日军以有士兵失踪为借口(有些日籍称是中方发射实弹至日驻军内),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方拒绝后,日军于8日晨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抵抗。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351937年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

31、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36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同胞的屠杀,是惨

32、无人道的暴行,为天理所不容。37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中国称为武汉保卫战,日本称为武汉攻略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畑俊六指挥的35万日本帝国陆军,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及湖北省,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双方伤亡军过十万,日军惨胜,其速战速决的侵略方针流产,战争转入长期相持阶段,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38洛川会议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33、,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39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

34、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但此后仍习惯称为“八路军”40新四军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湘、赣、闽、粤、浙、鄂 、豫 、皖8省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同时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 ,陈毅为副书记。辖4个支队,共1.03万余人。改编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

35、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41汪伪国民政府汪伪国民政府,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反共亲日派,屈服於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在日军卵翼下建立的傀儡政权。于1940年 3月30日在南京正式成立,以汪精卫为国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长,周佛海、李士群等为主要成员,其组织机构仍用国民政府的组织形式。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伪国民政府宣告解散。以陈公博为首的一批汉奸头目先后被处决42南岳军事会议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第3和第9战区的司令长官、军团长、军长、师长等100余人出席了会议

36、。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也应邀参加。会议在蒋介石主持下着重从军事角度检讨了过去抗战的得失,判断了当时战争的形势,确定了以后二期抗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并据此调整了部署。其军事战略较之以前有了更加积极的内容,其侧重点不再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而是以有限攻势和反击,与广泛的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牵制消耗敌人,打破敌人的企图,并准备反攻。43百团大战1940年8月,晋察冀军区,第一二九,第一二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参战部队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自1939年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

37、“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8月,正太铁路破击线全面展开。尔后迅速扩展到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华北地区和主要交通线。12月,“百团大战”基本结束。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百团大战时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44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

38、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这个严重事件,震惊中外,史称“皖南事变”。45中国战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区是盟军的重要战区之一。1942年1月3日,反法西斯同盟国宣布,盟军建立了中国战区,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指挥在该区作战之陆空军。中国战区所辖区域包括越南、泰国及将来联合国家部队可能到达的地方。中国战区的建立揭开

39、了中国军队与盟军协同作战的序幕。46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军,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建立的中国作战部队。为保卫缅甸,中英两国于1941年结成军事同盟,1942年日军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5月上旬,中国远征军因战局失利而开始撤退,撤退途中伤亡惨重,到8月初先后才撤到印度和滇西时仅剩4万人。从1942年3月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中国远征军转战1500多公里,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夺取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等

40、胜利。后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力条件。47豫湘桂大溃败1944年1月,日本大本营下达“打通大陆交通作战”的命令,代号为“一号作战”,中国方面称为豫湘桂战役。日军目的在于摧毁美国在中国东南地区的空军基地,以消除中美空军对日军和日本本土的空中威胁;同时打通纵贯中国大陆的铁路线;也再次寄希望于向国民党施加压力,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此战持续近8个月,国军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弃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使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丧敌手。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

41、来国军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由于战略指导失误,战役指挥失当,湘、桂大片国土被占,空军基地、场站被毁,使部队大部丧失抵抗信心和战斗力。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由于分散了兵力,为国军反攻提供了条件。48“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其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与对日本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进入1942年5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这条战时中国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后,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

42、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这条空中通道就叫驼峰航线。这是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上的最为艰险的一条运输线。长约800公里。驼峰飞行也是二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空中运输,因恶劣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又被称为“死亡航线”。49史迪威事件史迪威事件是抗战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的一个重大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积极支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使其继续抗战和加强对国民党政府的控制。但是,由于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国民党统治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使美国政府十分忧虑,美国派遣史迪威出使中国。在如何看待共产党及其军队问题和争夺军事指挥上,蒋介石和史迪

43、威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战略以及与其相关的是否装备中共军队、租界物资控制权的方面,并由此导致蒋、史矛盾不断激化。1944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将史迪威调离回国。50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此条约最大要点是关于外蒙古主权问题,换文内容为:“鉴于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愿望,中华民国政府同意,将在日本战败后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外蒙的独立”,并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条件下,允许将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44、。1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被苏联操控的外蒙当局监视和控制下举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51重庆谈判指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在重庆举行的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篡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伪装和平,于年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经过天的艰苦努力,终于正式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在这个纪要中,蒋介石表面上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保障人民的某些权利,但拒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国共双

45、方仍然矛盾重重。重庆谈判打破了美蒋反动派污蔑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揭露了他们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52政治协商会议按照双十协定,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的斗争围绕着政权与军队问题进行,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由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以及共产党的努力,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军队、制定宪法等。此次政协会议体现了各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政协协议的规定,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在很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收到普遍欢迎。但是,政

46、协协议很快就被国民政府撕毁。53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5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先后歼敌19万人,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江淮河

47、汉地区,重建和恢复了中原根据地,开辟了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为扭转人民解放战争的战局,加速全国解放的进程,夺取全国的胜利,建树了不朽的功勋。55.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56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

48、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57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58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在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的第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始强渡长江,即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和陈毅、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