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陕州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32783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陕州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论“不折腾” “不折腾,一句百姓俚语,成为国际国内热议的新的政治词语,似在意料之外,实乃情理之中。这句最寻常的老百姓自己的话,却最不寻常地反映了历史演进的规律,道出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凝练了为实现伟大目标而持守真理的坚强决心! 百姓俚语用于政治领域,也使得不折腾成为汉译英的难题,在现代英语词汇中,确实找不到能够达意又传神的对应的词语,于是不得不将不折腾的汉语拼音 buzheteng直接用于英译,人们甚至预言, buzheteng将成为一个新的英语词语收入英文词典。中国因素

2、在世界的显现,这又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其实,在中文的语境中,特别是在中文的政治语境中,不折腾的含义,干部群众和政治家一样,都是心领神会的,人们相互的会心一笑,表达的是高度一致的政治认同。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积 近代以来的历史教训,中国之所以在近代落伍,从先进国家一步步衰败为落后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饱受内忧外患的折腾,百余年间没有获得安稳和平的发展环境,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破坏,中国人民在被折腾中从根本上丧失了使自

3、己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权利和机会。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共和国赢得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机遇,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一扫内忧外患的衰败国运,国家的发展进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然而,文革十年内乱的折腾,使中国又一次中断了快速发展前进的步伐,又一次与经济起飞的历史机遇擦肩而过,又一次延缓了 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文革结束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近代以来中国最少折腾的时期,从而成为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人民得实惠最丰厚的时期,综合国力增长最快捷的时期,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时期。 在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总的看,中国的机遇大于挑战。甚至不同立场的人士对中国的这种历史

4、际遇的看法也越来越具有共识,在国际媒体上,还不乏认为中国面临的是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大机遇的声音。历史留给中国的大的发展机遇并不很多,机遇稍纵即逝。关键是如何把握好这样的机遇,本质上是如何 选择好未来的发展路径。 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历史告诉我们,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是不通之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教条主义的封闭发展之路,对于中国也是不通之路。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搞社会主义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世界近代以来的发展史,看看所谓发达国家的世界版图。当年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是当时的发达国家,今天,八国联军中的八国,去掉奥地利,换上加拿大,就是 7 加 1

5、的八国集团。这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就是近代以来,世界强国和弱国的格局总体上保持了一种超稳定结构。 这样 的世界发展格局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同西方世界的矛盾与冲突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制度之争,即中国一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或者走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封闭僵化之路,就不可能发挥中国特殊的制度、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优势,就不可能打破近代以来被资本主义国际体系牢牢控制的强国与弱国的超稳定结构。另一方面是国家利益之争,即中国的发展,被西方世界认为是一个大国的崛起,是从资本、市场到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对既有的世界格局的重组。归根到底,国家利益之争是西方世界压制中国发展

6、的原动力。 因此,中国不会因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消解西方国家的压制,而中国一旦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再经受一次极大的折腾,最终将彻底失去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 何弃阳光大道而不行,却择泥泞歧途鹜趋之?我们没有这样的道理,也没有这样的权利! ( 2009 年 01 月 19 日红旗文稿) 1 下列关于 “不折腾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折腾 ”是一句表达 老百姓心声的寻常俚语,又是我们国家新的政治词语。 B “不折腾 ”就是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 “不折腾 ”就是不屈服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的压制。 D “不折腾 ”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道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不折腾 ”虽是一个朴素的词语,却表达着祖国人民 持 守真理的坚定决心。 B中国近代以 来 逐渐由先进国家沦为落后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饱受内忧外患的折腾之苦。 C “文革 ”十年内乱的 “折腾 ”,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实现现代化的机会。 D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之所以成为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因为那是近代以 来 中国最少“折腾 ”的时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是走不通的。 B只要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走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封闭僵化之路,就一定能打破近代以 来 被资本主义国际体系牢牢

8、控制的强国与弱国的超稳定结构。 C西方世界之所以压制中国发展,就是怕 中国对既有的世界格局进行重组。 D我们要想不再经受一次极大的 “折腾 ”,专心致志地进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就必须不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该博文史,有筹略。少与太宗友善,太宗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时突厥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无忌问曰:北番君臣昏乱,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无忌曰:今务在戢兵 ,待其寇边,方可讨击

9、。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或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太宗以表示无忌,无忌深以盈满为诫,太宗曰: 朕之授官,必择才行,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故委之台鼎。 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犹疑不决。无忌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召问百僚,必无异辞。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于是建立遂定。高宗即位,尝谓公卿:朕开献书之路,冀有意见可录,比者上疏无可采者。无忌对曰: 言事者率其鄙见,然须开此路,冀时有谠言,如或杜绝,恐下情不达。 帝将立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 可,许敬宗又屡申劝请,无忌尝厉色折之。显庆四年,许敬宗称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帝令敬宗鞠之。敬宗曰:无忌威能服物,智能

10、动众,必为宗庙深忧,诚愿陛下断之,不日即收捕。帝泣曰:后代良史道我不能和其亲戚,使至于此。 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杀人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 帝竟不亲问,惟听敬宗诬构之说,遂去其官爵。敬宗寻遣袁公瑜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 (节选自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务在 戢兵 戢兵:用兵打仗。 B无忌深以 盈满 为诫 盈满:骄盈自满。 C于是 建立 遂定 建立:确立储君。 D 籍没 其家 籍没:登记没收。 5对文中斜体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敬宗曰 /汉文帝明主 /薄昭有大勋 /

11、于后惟坐杀人 /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 /哭而杀之良史 /不以为失 / B敬宗曰 /汉文帝明主 /薄昭有大勋于后 /惟坐杀人 /文帝令朝臣丧服 /就宅哭而杀之良史 /不以为失 / C敬宗曰 /汉文帝明主 /薄昭有大 勋于后 /惟坐杀人 /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 /哭而杀之 /良史不以为失 / D敬宗曰 /汉文帝明主 /薄昭有大勋 /于后惟坐杀人 /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 /哭而杀之 /良史不以为失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长孙无忌深受太宗信任。他年轻时就和太宗关系密切,能出入太宗卧室;大臣密奏他权势过盛,太宗将奏章拿给他看。 B长孙无忌敢于直言。太宗立储君时犹疑

12、不决,长孙无忌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晋王仁孝;高宗想立武氏为皇后,他多次明确反对。 C长孙无忌见识过人。他反对背 盟攻击突厥,结果使突厥不战而亡;高宗认为上书献策没有可采纳的,长孙无忌则认为应坚持开启言路。 D长孙无忌结局悲惨。高宗听信了许敬宗的诬陷,长孙无忌被免去官爵;许敬宗还指使人以谋反罪名审讯他,逼迫他自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朕之授官,必择才行,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故委之台鼎。 ( 2)言事者率其鄙见,然须开此路,冀时有谠言,如或杜绝,恐下情不达。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8 9 题。( 11 分) 村晚 雷

13、震 草满池塘 水满陂 ,山衔落 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塘:堤岸。 陂( bi):池塘。 8.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 ( 5 分) 9.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 ) 观 沧 海 中 , 描 写 大 海 神 奇 壮 观 的 语 句是 , 。 ( 2)“ _, _”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助设问 突出自己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寒以寄寓苦情的诗句。 ( 3)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出已发现追击

14、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_, 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作答时,在答题纸上填上所选题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 1)( 4)题。( 25 分) 善亦有道 刘 源 光绪某年,黄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

15、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 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达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

16、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 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 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

17、来的东西,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达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达老爷子做了件蠢事。达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达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达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达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向达老爷子讨说法,达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 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达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

18、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长丰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长丰镇叉恢复了原样。但是,达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人们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一年达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 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欺,所以我恨透了讨饭。达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

19、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长丰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达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达家孩子不孝,但达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达家还在,子孙兴盛,还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相继败 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1 年 4 期,有删节)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怡当的两项是( 5 分) A饥民流落 “铁公鸡镇 ”,吝啬的达老爷子将开粥棚。但是达老爷子规定,饥民领粥时必须先干活再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饥民和家人的不满。 B达老爷子施舍遭骂 , 他也意识到自己做得过分了,于是不得不改规矩,变磕头

20、为干活,并遣走佣工。 C水灾过后,达老爷名声臭不可闻,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达家为老爷子的丧事办得非常寒酸,让镇子上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这反倒让达家在几十年后子孙兴盛。 E这篇小说的内容涉及 “勤俭持家 ”“行善亦有道 ”的主题,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语言质朴通俗,读来令人沉思良久,受益颇多。 ( 2)请分析小说中达老爷子的形象。( 6 分) ( 3)小说中的“小儿子”出现了两次,请简要分析这个角色在小说中的作用。( 6 分) ( 4)小说的最后两段点明了题旨,尤其是达老爷子临终那番话启人深思,请结合传统文化,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理解。(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1、25 分) 12阅读下 面文字完成( 1)( 4)题。 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 2014 年 1 月 7 日,邵逸夫在香港寓所中辞世,终年 107 岁。这一年,距离他离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 87 年。在这 87 年里,他有 57 年在香港度过,一手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在这 87 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 了大地上。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

22、勤奋,规矩,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 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大哥邵醉翁于 1925 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邵醉翁为天一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 1964 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访时就这样说: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爱 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上世纪 50 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 30 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 7 年建成了邵氏影城,为

23、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邵氏影城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而邵氏影城的第一炮,就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江山美人。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站稳脚跟。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 台,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狂潮。 1967 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刷新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香港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在那之后,邵氏出品了刺马大醉侠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 石川表示,

24、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江湖义气浓墨重彩的渲染,是对忠、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利字当头相抗衡的传统中国价值观,维系了当时海外华人社会基本的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而海外华人对邵氏武侠片的追捧,也使得这套价值观得以传播和 强化。 1967 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他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 TVB(香港无线电视台 )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 40 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 1980 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式入主 TVB,开始陆续出品一系列 TVB 电视剧。在这些剧集中,很多仍然延续了邵逸夫的故园情怀。比如射雕英

25、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是邵氏最擅长的武侠题材,金庸从此在内地风靡。 邵逸夫对人才有一种天然的爱惜。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他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这个训练班打造出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赵雅芝、刘嘉玲尽人皆知的四大天王,也是邵逸夫钦点的人选和称号。 正是在正式入主 TVB 之后,邵逸夫一方面通过不断降低制作成本而赚钱,另一方面几乎年年捐出过亿资金。邵逸夫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 100 亿港元,人们熟悉的逸夫楼,遍及 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 2008 年和 2013 年,邵逸夫向汶川和雅安地震灾区各捐款 1 亿港元。 他身体力行地兑现了自己

26、的那句话: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一代宗师溘然长逝,功名起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逸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 相关链接: 2002 年,邵逸夫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 50 亿元。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 3个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奖金 100 万美元。 (博文选摘 ) 一生钟情于通过综艺传播中国文化的邵逸夫,终于完成东方人生三段论:从富到贵再 到雅 先有钱,进而肩负社会责任,最后上升到拥有超越物质至上的信仰。有些人对致富目的迷惘,形成了全民性的急功近

27、利和集体迷失,不断上演的土豪炫富肤浅狂欢,是这场迷失的真实写照。从这个角度上说,逝去的邵逸夫留下生动的镜鉴 创业成功已经不易,但真正成长为财富的主人却更弥足珍贵。 (石迷思邵逸夫最大的遗产 ) 邵逸夫驰骋影视圈 80 年,每天只睡 5 个小时,从不言倦,就算已届百岁高龄,仍每星期返回 TVB 开例会。 (查小欣揭秘邵逸夫真实的晚年生活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邵逸夫的电影生涯,从大哥邵醉翁 1925 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在这里他为怀念祖国的中国人生产了许多他们喜欢看的电影。 B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江山美人去进行拍摄,电影获得成功,创下

28、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也因此站稳脚跟。 C邵氏最擅长的是武侠题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使 TVB 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金庸也从此在内地风靡。 D邵逸夫异常勤奋,他从创业开始,每天都只睡 5 个小时,从不言倦,每星期都返回 TVB开例会,一直坚持到 100 岁高龄。 E.邵逸夫出生于上海,早年在南洋打拼,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到香港,并最终在香港建立起了自己的邵氏影视帝国,后来又成为一名人人仰慕的慈善家。 (2)为什么说“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 ? 请简要分析。 ( 6 分 ) (3)邵逸夫具有杰出的经商才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分析。 (6 分

29、 ) (4)“一代宗师”邵逸夫在很多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 分 ) 第卷 表达题 (共 70 分 )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骆 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 ,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 (2)总统座驾的油箱经过深度装甲强化,由一层特殊的泡沫材料包裹,防止燃料在紧急情况下燃烧。这 台 的座驾还能够抵御化学武器的攻击,并配有自动供氧设备。 (3) 强大的道德基础会在精神上约束民众的行为,并积蓄起复兴的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力量才是国家最

30、 的战略力量。 A. 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B. 坚如磐石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C. 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 D.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坚如磐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日 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 来 ,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B小区内非机动车屡屡被盗,除了保安巡逻不力之外,也与部分居民缺乏防范意识紧密相关,他们的非机动车常常没有锁。 C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 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得本公司必须作出选择:不

31、是联手业内巨头,逼着对手就范;就是急流勇退,转向其他行业领域。 15依次填 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向西越过桐庐县城 , , 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西山下,是一片桑麻地, ,隐而复现 , 。 绕过一支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 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 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遥遥相对着 和一条长蛇似的官道 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 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 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盘曲出没 A. B. C. 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 横平

32、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 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 承的记录工具, 。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17 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 25 字。( 5 分)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由四个字或者三个字构成,如置之 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轻描淡写树碑

33、立传面黄肌瘦。至于前呼后拥千军万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个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他却偏偏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了。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 她只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字,每天都 写。家里四个孩子,忙完孩子就写字,也不认为自己写得多好。她说: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页数有个定数,强迫自己完成。配合写字的是每天步行五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一天我没有办法走那么多,我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她说,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么

34、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她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C 【解析】 以偏概全,不屈服西方世界的压制只是坚持走社会主 义道路的一个方面 有转换话题之嫌,不屈服是态度不是“不折腾”的内容。 2、 C 【解析】 原文说:“又一次中断了快速发展前进的步伐”, “又一次延缓了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 ” 3、 B 【解析】 原文中有 “搞社会主义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行 ”的条件句。 4. A 【解析】 戢兵 : 休兵息战。 5. D 6. C 【解析】 “

35、 使 突厥不战而亡 ” 分析有误。 ( 2)提意见的人提出了浅陋的意见,但必须开启这条言路,希望有时有正直的言论,假如彻底制止,恐怕上面的情况不能上达。(得分点:率、谠言、如或、杜绝,四处各 1 分;句意 1 分) 8、幽静美丽、 饶有生活情趣 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答出乡村晚归或乡村暮色,给 1 分;答出特点: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任意一点给 1 分;描绘画面 1 分;情感 2 分) 9、 用 “满 ”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 , 生机一片 ; “衔 ”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浸 ”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

36、的形象。(答出两点就给 6 分) 【 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 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 生活情趣 的农村晚景图。 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首诗前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 ,为后两句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

37、,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写日落西 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字,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了。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短笛,却是无腔信口。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10.( 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其间 旦暮闻何物

38、杜鹃啼血猿哀鸣( 3)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11.( 1)选 E 得 3 分,选 C 得 2 分,选 A 得 1 分。【解析】 A 中“先干活再磕头”有误。 B 中改变规矩并非达老爷子迫不得已,而是他有意为之。 D 中大家的子孙兴旺并不是因为镇子上人们的议论。 ( 2)形体消瘦,吝啬(勤俭,节省)持家;心地善良,施舍有方,坚持己见(固执己见);教子有方,深谋远虑。(一点 2 分,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我认为达老爷子的所作所为诠释了为善的真正内涵。 乐善好施,有心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文化 ,也是当今社会上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但行善亦应有道。 老爷子最后那番话中“我不会让灾民

39、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 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表明他是一个很特别的“铁公鸡”,做事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真正的帮助灾民。 我们身边有一些善心人或救助机构,有 心施善或帮扶,可有些方式让受助者失却了尊严,有的救助后跟踪调查不力,钱物没有用在最 关键 的地方,受助者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赖的泥潭。 示例二:我赞同达老爷子勤俭持家 、 行善有方的做法。 中华民族有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子承父业、发扬光大等优秀传统 文化 。 老爷子临终前的话有深意,他教育家人要勤俭持家过日子,钱要用在刀刃上,以防止子孙由富变骄奢,文中说“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结尾说“几十年后,达家还在,子孙兴盛,还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相继败亡。可见子孙们听懂、遵守了老爷子的临终遗言。 今天,社会上的一些“富二代“听不进长辈们的教育,或是教育存在某些缺失,他们挥金如土,甚至败光家业。 (共 8 分,观点 2 分,结合文本 4 分,联系社会现实 2 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