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到清代的學術流變,士大夫的抱負與文化自覺,明末清初經世致用之學,宋代理學,明中葉心學,清中葉考據學,仕與隱的抉擇,元代理學,清末經世致用之學,中國學術思想的變遷,1.南宋:朱熹集理學之大成 A.主張:格物致知 B.編纂四書集註2.元代:以朱熹的四書集註為科舉考試的標準本3.明中葉:王陽明心學興起 A.學說:a.返歸內心心即是理 b. 知行合一 B.缺失:只談心性,束書不觀,P230,可參考歷史(二)p104106,P230,4.明末清初經世致用思想興起 A.背景:面臨國族淪亡 B.學者態度 a.反對淪為教條化的朱子學 b.批判空談心性的陽明學派 c.關心社會國家,講求淑世理想的實踐 C.表
2、現 a.有的致力科技的研究宋應星、李時珍 b.有的專心設計制度 c.有的反省君主專制,闡揚民本思想和民族主義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D.影響:成為清代考據學的先聲,P230,P231,5.清代考據學盛行 A.背景 a.清廷控制思想逃避文字獄 b.解決宋明理學的長期學術爭辯 B.內容:將古代典籍重新整理、校正、詮釋,使之能還原本來的意涵 C.最興盛:乾隆、嘉慶年間6.清末經世之學再度興起 A.背景:道光以來,內外動亂日趨嚴重 B.學者:轉而關心社會與政治議題 投入救亡圖存行列,P231,P231,如龔自珍、魏源、康有為等,1.時間:16、17 世紀2.媒介:歐洲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3.傳入西學:以
3、天文學、地理學和數學最重要4.重要傳教士 A.利瑪竇明神宗時來華 B.湯若望清順治時來華5.清康熙皇帝熱衷西學:借重傳教士繪製皇輿全覽圖,西方學術的傳入,P231,利 瑪 竇,明神宗時來中國與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繪製山海輿地全圖A.後增補為坤輿萬國全圖 B.刻意把中國置於地圖中央1601年上貢萬國圖志向中國人介紹五大洲說,湯 若 望,德國籍耶穌會教士順治年間精確預測日蝕, 而供職於清廷掌欽天監(天文臺臺長) 制訂時憲曆,P231,P232,P232,P232,P232,日本學術思想的發展,1213世紀鎌倉時代1.以貴族階層為主的公家學術文化逐漸興盛,也日漸僵化2.末期:宋代理學傳入成公家思想主流
4、1416世紀室町時代:朱子學漸取得權威地位,P233,日本學術思想的發展,17 世紀江戶時代 1.朱子學:更加官學化 A.德川幕府藉朱子學強化君臣名分,進行士庶區隔 B.部分學者著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2.陽明學:開始嶄露頭角 3.古學 A.直接研讀孔孟之書 B.精研歷史與古代語文4.日本學(又稱國學):闡明日本傳統的固有精神,P233,u,日本學術思想的發展,18世紀朱子學出現式微現象 1790年,幕府下令禁止朱子學之外的各種學派2.實質上無助於朱子學的進步,反呈現德川幕府的僵化與困境近代早期蠻學傳入隨葡萄牙商人和耶穌會傳教士 德川幕府禁教蘭學取代耶穌會 A.1719世紀中葉18世紀開始興盛 B
5、.蘭學成為日本對西學的稱呼 C.幕府審慎加以控制內容偏於有利封建統治的技 術層面,P233,P233,P234,P234,P234,P234,P235,P235,P236,歷史(二)P104,P105,歷史(二)P105,宋代理學的影響,u,歷史(二)P105,歷史(二)P106,歷史(二)P106,歷史(二)P106,歷史(二)P106,P107,考據學,清末經世之學再度興起,清代中葉之後,政府腐敗無能,外國侵略日深,有識之士批評考據學者對現實政治的冷漠態度,促使他們轉向經世致用之學。他們藉由古籍中的微言大義,發揮意見,救亡圖存,揭開新思潮的人物有龔自珍(17921841)和魏源(17941
6、857)。,清末經世之學再度興起,龔自珍面對清中葉的社會危機日益,放棄考據之學,講求經世之務。他認為在這個衰世時代,何不思更法?他要求科舉改革,羅致通經致用之人才。1843年,魏源編輯海國圖志一書,介紹西方各國歷史地理狀況,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成為晚清洋務運動的倡議者。魏源之後,康有為(18581927)也藉微言大義議論時政。康有為信奉儒家學說的變法圖強。他21歲時曾受西方政治影響,形成維新變法思想,成為晚清政治的改革者。,公 家,日文中的公家一詞意指天皇、朝廷。1192年,源賴朝獲得天皇任命為平夷大將軍的封號,建立鎌倉幕府,成為日本實質的權力掌控者,從此奠定幕府時代的武家(軍人)地位。然而,
7、天皇的權力雖被幕府侵奪殆盡,但是他的朝廷仍然存在,當時一般人將天皇、朝廷稱為公家眾,簡稱公家;幕府與武士集團終究為軍人出身,故一般將幕府稱為武家眾,簡稱武家。公家的地位和幕府集團是相對的,只是武家的傀儡而已。,公 家,公家文化即是朝廷貴族文人官員的文化,鎌倉幕府時代以來逐漸興盛,向來居有優勢地位,但也日趨僵化。鎌倉末期,隨著中國宋代理學傳入,成為公家思想的主流。此外,公家文化在詩歌和歷史學等方面的成果也非常豐碩。,古學(古學派),為日本儒學的一派。強調研讀聖人之書,重視實學,主張從歷史上理解社會變遷。1665年(寬文五年),山鹿素行在聖教要錄一書中首次詳細論述古學的立場,繼而由伊藤仁齋、東涯父子和荻生徂徠加以發揚,對國學(日本學)也產生影響。元祿時代是日本古學的全盛時期,包括素行的古學派、仁齋的古義學派、徂徠的古文辭學派,統稱為古學派。古學雖然沒能撼動官學化朱子學地位,但因為強調復古,連帶的也開始闡明日本傳統的固有精神,並主張將個人從團體中解放出來,這為國學的產生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