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46579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教学教案课题:探究测定每种食物中的能量执教人:邓水英 班级:七年级 班总第1课时 时间:2017年 月 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食物中含有能量;了解不同的食物能量不同;学会测定食物能量的实验步骤。2、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对实验现象作出分析。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乐于探究问题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透过实验探究问题三、难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四、材料与用具:锥形瓶(50毫升)、量筒、温度计、试管夹、带孔的橡皮塞、酒精灯、火柴、细铁丝、天平、易拉罐(事先设计好带孔的)、花生米、水五、教学过

2、程:(一)、导入:(1)吃早餐的同学与没吃早餐的同学的表演(2)早餐吃馒头的同学和吃油条的同学的表演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吃饭就不会饿,不吃饭就很快饿了,说明食物中含有能量;同样吃饱,但是饿的时间不同,说明油条的能量多,馒头的能量少。(二)、实验提出问题:我想知道花生种子中含有多少能量。作出假设:花生种子中含有能量制定计划、实施计划:(1)事先用易拉罐做好带孔的装置,再取锥形瓶注入水,置于装置中,放入温度计,用带孔的橡皮塞固定温度计,测量水温,作好记录。(2)称出一粒干燥的花生种子的重量,将这粒花生种子用铁丝穿好,放到火焰上燃烧。(3)让刚刚燃烧的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的底部。待这粒花生种子完全燃烧

3、后,测量水温,并做好记录。讨论和完善计划:实验中一定用易拉罐么?怎样才能做到尽量减少花生种子燃烧中的能量的丢失?讨论结果:实验装置可以用塑料瓶,底部可以剪成四个爪的,内壁用锡纸来防止能量的丢失。实验可以重复3次,求取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误差。得出结论:花生种子确实含有能量。课题: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执教人:邓水英 班级:七年级 班总第2课时 时间:2017年 月 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与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唾液分泌以及温度、时间有关;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程,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4、标: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奇妙,激发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事物的探究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与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唾液分泌以及温度、时间有关。难点:制定实验方案探究出淀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因素。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舌尖上的中国制作馒头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描述馒头的味道,学生可能会回答馒头是没有味道的、甜的或是刚开始没味道后来变甜;接着我会提问学生馒头味道变化的原因,学生能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出,馒头进入口中由淀粉变成麦芽糖,淀粉没有味道,而麦芽糖是甜的,所以味道会变化;最后抛出一个问题: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呢?由此引入课题探究

5、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二)作出假设引导学生根据吃馒头的过程和口腔的结构进行猜想。学生能根据牙齿猜测与牙齿咀嚼有关,根据舌头猜测与舌头搅拌有关,根据唾液猜测与唾液分泌有关,根据体温猜测与温度有关或是根据吃馒头时间的长短猜测与时间有关,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补充并总结,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根据控制单一变量原则来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出影响因素是哪个或者哪些。(三)制定计划引导学生根据馒头成分变化的原理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证明与前面猜测的因素是否有关系,每个小组讨论证明其中一种因素影响的实验方案并上台书写。由馒头在口腔中的正常消化过程,学生可以讨论出对照组:在试管放入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

6、搅拌30s,可以通过检测淀粉来观察颜色变化得出实验结果。对于证明各因素的实验方案可能如下:1.与咀嚼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块状馒头、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2.与舌头搅拌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静置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3.与唾液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蒸馏水,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4.与时间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15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5.与温度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20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对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并鼓励学生积极

7、探究。(四)实施计划实验开始前,教师强调实验室安全与规范;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五)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将各大组的实验结果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 .通过观察,你认为对馒头变甜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对于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小组,教师应引导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下课之前,提醒学生保持环境整洁,清洗实验仪器,还原实验台。课题: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执教人:邓水英 班级:七年级 班总第3课时 时间:2017年 月 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教学目标:1.知识目

8、标:(1)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2.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导学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掌握血液的组成成分。2.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临时装片,掌握血液的组成成分

9、。教学准备: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首先,播放有关血液的图片,利用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初步感知。紧接着教师通过提问,温故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新,导出本节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进一步提出实验要求。二、实验步骤(一)观察: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讨论:A.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B.你是如何分辨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可从数量,形态结构等方面考虑)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不能直接找到血小板?猜一猜这是什么原因? 进行思路引导:血液的其他组成部分又分别起什么作用?血细胞很“微小”,用什么来“明察秋毫”?(学生表达出“显

10、微镜”一词),简单回顾显微镜使用步骤后,我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自主学习、局部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束后,学生描述观察结果(我通过幻灯片展示人血涂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明辨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解释血小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原因)1.红细胞展示电镜下的红细胞图片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应内容,找出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之后通过发问:“红细胞为什么能运输氧?”引导学生描述血红蛋白的特性。2.白细胞播放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视频录像,引导学生归纳出白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抽象的生理过程)3.血小板幻灯片显示思考题提问:有时不小心,皮肤划破了,流出血来,但过不久,在伤口处的血就凝固了,还

11、把伤口堵住了,血就不流了。这是为什么?然后我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2)制作和观察人血临时装片实验的操作步骤A、用消毒棉签给被采血者左手无名指尖消毒。(4人小组合作)B、用一次性取血刺针迅速有利的刺入已消毒指尖2mm深后并弹出。 C、用一次性取血吸管在伤口处采血0.05ml,然后用消毒棉签止血保护。D、将采集的血液分别释入到二片清洁的载玻片中央,做成临时装片并观察。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题: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执教人:邓水英 班级:七年级 班总第4课时 时间:2017年 月 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一、教学目标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

12、动。2、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难点:观察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流动。三、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清水,棉絮(或纱布),培养皿,滴管。四、教学方法实验法。五、教学过程(一)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头和尾部。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部贴在培养皿上。用载玻片盖在尾鳍上。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

13、么血管中。(二)注意事项1、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应等鱼安定后,再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2、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3、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三)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四)问题与讨论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样吗?(观察到了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流动的速度不同:在小动脉中血流速度快,在小静脉中血流速度慢,在毛细血管中血流的速度最慢)2、在你看到的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呈单行移动的吗?这说明毛细血管具有什么特点?(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这说明毛细血管的内径很小)(五)课堂小结通过实验,那位同学

14、能谈一谈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有什么联系?(毛细血管最细小,是由小动脉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小静脉中)(六)布置作业画出显微镜下看到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要求反映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课题:探究测定反应速度执教人:邓水英 班级:七年级 班总第5课时 时间:2017年 月 日共性部分学情分析个性化部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探究的一般过程。2、能力目标: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3、

15、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结果: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增加的现象,认同“勤能补拙”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完成整个探究活动难点: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教学准备:1、实验用具:60cm长的塑料尺;30 cm长的塑料尺、钢尺、木尺2、学生准备: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围绕“测定反应速度”作探究设计。要求按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完成设计方案。(1)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对“提出问题”的要求:与该课题人的反应速度有密切关系。所提问题最好有发散性。(2)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要

16、求:作出的假设与提出的问题具有相关性。(3)制定计划:要求: 操作性强,能控制可变的因素(设置对照实验),能注意设置重复实验,所获取数值的方法应一致。教学过程:1、课上交流设计方案,筛选最佳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就测定反应速度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并且设计非常完整的实验方案。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筛选出下面一些课题:比较我们几个人的反应速度谁最快?闭眼与睁眼比,哪种状态反应快?用钢尺、木尺、塑料尺测量同一个人的反应速度,是否有差异?同样是塑料尺,用长的和短的分别去测量同一个人的反应速度,是否有差异?2、师分小组提示注意事项:A、测闭眼时的反应速度时,随着测试者手松开尺子,同时喊“开始”,

17、或者用铅笔触动受试者,而受测者听到声音或感觉到触动后,立刻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尺子。B、用的长度都是30 cm长的塑料尺、钢尺、木尺。在所有的测量中,受测者的拇指、食指都要距尺子刻度值为0的一端同样远。读取尺子刻度值时均以拇指上缘为准。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一个项目都是测量5次,求平均值。3、分组选课题: 全体同学实分小组选实验课题;4、设计记录表格,各小组自由设计。5、实施实验,收集数据。要求: 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测量时,关闭教室里的电风扇,保证教室是一个无风的环境;测试者要让尺垂直落下,每一个受试者的肘关节固定在自己的桌子上,防止手上升去抓尺子导致测量不准确;另外记录员也要做监督工作,尤其对测闭眼时反应速度的组。 任何同学都不要随意在教室走动,产生风,导致别的组测量产生误差。6、数据处理:把表格里的数据进行整理,求平均值,并绘制柱状图和折线图:7、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统计图(柱状图和折线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8、情感升华:从图中的分析,你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增加而加快,做数学题时,对于难题,多做几次,很快就会了 “勤能补拙”, “天才在于勤奋”。对本课学习进行延伸,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行为的教育。-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