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一、关于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 实用价值和效能,实践途径和规律人文性 由来,内涵 ,现实意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个维度”目标整合,语文素养,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的说明:,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
2、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一)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现状(二)社会对高中语文课程的需求(三)外国同类课程发展趋势(四)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一)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现状,1、二十多年来语文教育的发展课程性质“工具性”的确定;对确定性目标的追求;对语文教育的各种有益探索;语文教育新模式的形成和发展。,2、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 语文教育的效率较低,存在较大偏向; 课程格局单一,评判标准简单; 课程内容与社会的进步、相关学科的发展 相比,有较大差距。,(二)社会对高中语文课程的
3、需求,体现国家意志,体现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追求;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适应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特点;结合本学科特点,培养多样化、有个性的人才。,(三)外国同类课程发展趋势,更新课程价值追求和目标体系;努力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人才;增强文化意识和国家意识;科学与人文并重。,(四)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1、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上的发展,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 知识能力方面的发展,人生道路上的发展;,2、具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 口语、书面语语感;一定的语文积累和思想文化修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对语文学习规律,从感性把握向理性思考发展;,3、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差
4、异增大学习兴趣的差异;学习需求的差异;学习方法、条件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4、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任务更为紧迫 众多学生在高中以后,需要自己解决语文方面的问题,需要有良好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在内容和目标、结构和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五、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5、,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
6、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7、,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8、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六、高中语文课程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二)关于课
9、程结构:必修,选修;模块;学分;系列。 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将选修课程中相同内容的模块归为一个系列。各个系列包含的模块数不固定。目的 灵活安排课程;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包括选学或重学某个模块。,1、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协调地发展。选修课程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也要体现基础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应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必修课程 五个模
10、块: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 模块的综合性;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选修课程 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 有选择地设计、开设选修课 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 模块的内容组合、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2、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学分高中课程用学分调节和管理,必修116,选修28。必修课程,10学分,本课程高
11、中阶段最低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从五个选修系列中任意选修。选修课程学分,最高14。关于“18学分”、“24学分”。,六、关于课程目标的设计,(一)立意与框架 知识,能力,素养 知识点序列,能力点序列;三维综合序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总目标10条,阶段目标5个系列;高中课程标准 总目标5个部分,从过程和方法切入; 必修课程目标2条线索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选修课程目标根据5个系列特点展开。,(二)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1、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当今时代教育观念;从基础教育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对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发展方
12、向、学习方法的个性特点和选择性。,2、专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语文学科专有的内容与目标;多门学科共同追求,内容交叉,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学科内和跨学科的综合。,3、指向性、过程性和层次性有“达成度”要求,有对理想目标的指向和关于学习过程的要求;目标设计有弹性,分层次,(三)关于“总目标”,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13、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
14、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