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社会学学说结:Do u topia,2017.12.25 北大 社会学 大二,布希亚:后现代性下的庸常banal命运,后现代世界里不存在意义,理论漂浮在虚空之中,没有任何可供停泊的安全港湾。意义需要深度,看不见的底层,稳固的基础,而在后现代社会中一切都是可见的、透明的并且变动不居。在符号与形式的加速增殖过程中,内爆与惯性不停的加剧,增长超出极限,最终走向崩溃熵我们正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现代解放运动的余波之中,生活在各种理念、幻象、形象、梦境的无尽再生产中。现代性的失败,所有伟大理念的抽空沉默的大众变成历史的主角,但这是一种电视机前静待无为的惯性力量,胡为惶惶欲何之?,摧毁后留下的虚空,要由摧毁
2、者自己来面对和承担从立法者到解释者,从定居者到游牧民:致力于解构现代性状况的反思性知识分子,从为未来提供道路,到为今天铺陈反对后现代性背景下没有固定风景可以追寻,大地变作荒原。怀旧不是沉重的找寻确定性,只是可以即时消费的审美选择。家园成为永难企及的地平线Perhaps the only secret is that there is no secret,田园将芜胡不归?,但我们又需要承认存在秘密,历史终极与真理,否则等于宣布自己生存之荒谬,没有家园可供怀恋,没有未来可供朝圣,没有命运可供守望该如何回应我们身上根深蒂固的寻求慰藉的恋乡情怀,该如何满足我们本能的对于本质、规律、命运、集体的依恋?完
3、全放弃现代性问题的社会学只能有描述而不能评判,这样的教育经历有害于我们的精神提升。正是现代性的限制奠定了崇高、自由、反思乃至对社会本身的确定与理解。英雄置身日常生活,却还有英雄之心。况且,晦暗世界中的乌托邦,面对你我身上都具有的愚蠢、贪欲、粗暴乃至卑劣,既能敏锐而毫不留情地指出,又能宽容地谅解这些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总是漫不经心的人们,容忍他们身上的种种缺陷,痛惜他们遭受的种种不幸,即使在最残酷黯淡的时刻,也绝不放弃改善我们自身和周围生活的希望和勇气,并耐心等待人们身上表现出的善意温暖的光芒,这些是这个晦暗世界中真正的utopia。,自由之重 安宁之虚,多重与单一、满足与匮乏、虚拟与现实之间,很
4、难概括出简明的对应关系现实世界的复杂多元而自觉难以应付,会让虚拟世界成为我们渴望简单平淡的自我获取安全感的现实环境;或者因为现实世界的贫乏枯燥而颇感单调腻烦,让虚拟世界成为我们希冀新鲜灵动的自我获取推动力的现实环境SNS实践活动和具体感受是不断在这两种可能之间找取平衡的尝试与体验张力并不会使自我陷入分裂,而是形成自觉反思的意识基础,谁之postmodern?何种nostalgia?,是本体性安全感的丧失,还是新的生活机会?要谈都市人群在SNS世界上的文化实践和自我实验,不能忘记都市中那些无法谈论“文化”的下层的、外来的乃至不可见的人们数字鸿沟的两端:是在后现代流动中尽兴书写自己的身份/认同还是
5、制造暂时的乌托邦,减缓外在现实世界的压力,变现实为虚拟,迎向灵光的自我,在吉登斯所说高度现代性或晚期现代性、鲍曼所称流动现代性、桑内特所谓新资本主义境况下,如何寻找、打造并维护特定的互动空间以塑造自我如何在线上线下、embodied关系与disembodied关系之间灵活穿梭发展多重聚合的自我。不从简单的本体性安全中获得安全,从未彻底完成,维持弹性和韧性。也参与谱写他人的自我在卑微和迷茫中寻求向上的自我信靠。保持对张力或困境的体认,在暧昧和界限中感受自我追寻的目标,或许反倒不会彻底坠入虚无,生活或许灰暗 理论之树常青,只有未来能让当下蕴含意义,因此,实现未来就会让当下丧失意义。特斯特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人信以为真的东西,其实不过是个神话;人看透了那是神话,就不会再对什么信以为真。可你活着,就得信一个什么东西是真的;你又得知道,那不过是一个神话。史铁生 原罪 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