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整理资料.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5647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整理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整理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整理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整理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整理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绪论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管理一, 学前教育的特点与管理学前教育的特点:1,保育性 2,启蒙性 3,综合性二, 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管理学前教育的发展:1,国际化 2,多样化 3,科学化 4,整体化 5,规范化学前教育管理学以学前教育管理现象和学前教育管理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任务学前教育管理的现象:1、学前教育管理活动。学前教育管理活动是研究学前教育管理学现象的重要途径。从层次上看,它可以分为宏观的学前教育管理活动,中观的学前教育管理活动和微观的学前教育活动。宏观的学前教育管理活动是指管理全国的学前教育活动。通过制定教育方针,并根据教育方针制定学前教育的政策。(国

2、家)中观的学前教育管理活动是指国家或政府对某一层次和某一方面进行的教育管理活动。(地方政府)微观的学前教育管理活动是指学前教育行政机构内部和园所内部的教育管理活动。(幼儿园)2、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是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学前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统一体,它包括学前教育行政体制和园所管理体制两个部分。3、学前教育管理机制。4、学前教育管理观念。学前教育管理的规律:1、学前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是指学前教育管理活动的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2、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是指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3、学前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是指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要按照教

3、育管理机制的规律进行管理,尤其要处理好层次机制。形式机制与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同时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管理机制的作用,才能充分调动人在管理中的方动性与积极性。4、学前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是指教育管理各种观念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教育管理观念的选择和教育工作,要使教育管理观念的选择和教育不断适应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管理的研究任务:1、研究学前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总结学前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形成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2、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管理和先进思想和理论,研究学前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及其运行规律,把握学前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3、通过对学前教育管理实践的理论研究,用科学的教

4、育管理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指导学前教育管理实践,不断地提高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管理水平。4、通过对学前教育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为国家和政府部门制定学前教育管理的政策,制定学前教育管理改革的思路,采取有关的教育管理措施,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策略思想。第三节 学习与研究的意义一,学习的意义1, 社会发展的需要2,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3, 更新管理观念的需要二,研究的意义1, 一体化地研究学前教育2, 全方位地研究学前教育第一章 园所管理的基本任务第一节,园所管理的有关概念学前教育管理:它具体包括学前教育管理机构与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管理,是属于一般层面的管理。园所管理是学前教育管理的重

5、要组成部分,是属于微观层面的管理,具体是指幼儿园与托儿所机构本身的管理,它是从属于学前教育管理的,并受到学前教育管理的制约。园所管理是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园所教育管理是指管理者在园这种特定的教育机构中,对园所保教工作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第2节 ,园所管理的基本任务园所管理任务指管理者为完成园所教育任务,通过必要的决策,计划,组织与协调等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目标意向。园所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组织系统和条例系统两方面。组织系统指园所管理的组织机构与组织运行的相互关系的系统。一, 建立园所管理系统(一) 建立完善的组织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形成有效的正式组织机构2, 保证组织的正常运

6、转3, 强化组织的协作效应4, 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二) 建立完善的条例系统1, 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2, 加强园所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引导3, 规章制度与价值引导的一体化在硬性规章制度管理中应注意:1、规章制度产生的民主性。2、规章制度的条文化3、规章制度的内隐化4规章制度的变更与创新。二, 加强园所人力资源的管理(一) 合理用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1, 合理选人(1选 人标准的偏差性。(2)选人方面的片面性。(3)录用人选的绝对性。2, 优化组合3, 用人策略(应注意 1、用人的互补制度2、用人的认可度3、用人的透明度)(二) 培养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人力资源的实质是对人力资源的

7、开发与利用,由此使管理过程中的用人与培养人结为一体。培养人的方法:1、全方位培养法,2、全员式培养法,3、网络式培养法,4、规划式培养法(三)调动员工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任务(1),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个体动机,团体动机,社会动机(2),人的积极性的调动:1、树立员工是园所生存基础的管理理念,2、形成管理对象与管理主体统一的管理关系,3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管理者如何关注员工的需要:1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经济与生活状况,尽量满足他们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2、管理者应该理解和满足园所的教职工被尊重、被信任的心理需要。3、管理者应该满足员工文化学习的业务进修的需要。4、管理者应该

8、注意满足员工对改善工作条件的需要。三, 完善园所教育环境的管理如何完善教育环境的管理工作:1、加强园所物质环境的管理。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园所内部的、比较大型的、确保儿童生活和教育的基本设备、设施或空间场所等物质条件。做好以下工作:(1)保证基本设施的经费投入。(2)研究物质环境的合理布局。(3)健全环境设备的管理制度。(4)开发环境设施的教育功能,2、园所精神环境的管理(1)构建与协调园所的人际关系(2)创设与协调园所的心理氛围。(3)改革与创新园所的管理工作(4)强化与完善园所的教育管理。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园所内直接运用于儿童教育及活动过程中的教具、学具、玩具、图书、画片、像带、声带、资料的

9、可供儿童操作的材料等一些小型的教育工具和教育设备所构成的教育环境条件。第二章 园所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职能的观念最早是由法国的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的,他认为,在管理体系中包含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种管理职能。园所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行使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六项职能。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是美国管理学家西蒙在1960年的管理决策新科学中提出的。决策:指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某娇贵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第一节 决策职能一,决策的特点1、决策的目标性,2、决策的可行性,3、决策的选择性,4、决策的适宜性,5、决策的过程性,6、决策的动态

10、性二,决策的类型(一) 组织决策与个人决策(从主体分)。组织决策是组织整体或者组织的某一部分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活动所作的选择与调整。个人决策是个人对自己在参与组织活动中所作出的各种选择和调整的决定。(二) 过程决策与阶段决策(从形式分)。阶段决策是指组织对未来活动的某个时期和某方面的工作的活动方案所作出的选择与调整。(三)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从性质分)。战略决策主要是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与内容,面对的是组织整体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活动,这种决策的实施产要表现为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创造过程。(四) 价值决策与事实决策(决策的内容的依据分)价值前提就是指这项决策“为了什么”“应该怎样”等方面的

11、价值判断。事实前提就是指决策行动的事实条件与环境条件。三,影响组织决策的因素1,环境因素 2,决策者 3,组织 4,时间四,园所决策职能的实施1、强化决策意识,2、决策不是管理者的个人行为,3、决策不是管理者的瞬间行为五,园所决策饿实施过程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3、抉择活动阶段,4、审查活动阶段第2节 计划职能计划是管理的基本部分包括预测未来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行动予以安排。计划的三种类型:1、A计划(按时间序列纵向展开的),2、B计划(按不同的工作内容横向展开的),3、C计划第3节 组织职能组织职能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适当的组织系统来确定各成员的工作范围的职责,并协调组织及其成员的

12、相互联系,从而将与组织有关的各种因素合理地组织起来,使组织面员在统一指挥下协调一致地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组织设计任务的步骤:1、组织系统图的设计。2、职务设计。3、部门设计。4、组织结构的形成。二,组织设计的原则:1、目标应对原则,2、协作关系原则,3、有效跨度原则,4、简单化原则第4节 指挥职能权限是正式组织传达思想(命令)以支配组织成员的行动。控制这个词最初源于希腊文,意思是“舵手”舵手的作用在于操纵航船朝目标航行。一,“权限接受”理论二,指挥职能的有效实施1, 情感沟通法2, 观念的认同法第五节 控制职能一, 控制职能的管理意义1, 含义:2, 类型:广义的控制和狭义的控制二, 控制职能

13、的基本方法:1、预先控制,2、现场控制,3、层次控制,4、反馈控制三, 控制职能的实施原则1,适时控制 2,适度控制预先控制是指当管理问题还处于萌芽之中,或者尚且表现为一种隐患时,管理者就能敏感地发现,并能及时处理的一种控制方法。管理过程主要是指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由管理者引导组织成员按计划所进行的共同活动的步骤与程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观念与行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运作方式。“戴明环”理论,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把管理活动的过程归结为计划、实行、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由此构成了管理的四个基本阶段(程序或方法):1、计划阶段2、实行阶段3、检查阶段4、总结阶段。第六节 协调职能一, 协调职能的管理特点

14、二, 协调职能实施的基本内容1, 上级与下级的关系2, 内部与外部的关系3, 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三, 协调职能与控制职能的关系协调职能在管理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职能,或者也可以称为软性控制。从管理的功能上看控制与协调这两种职能有一定的相同点。协调职能一般不像控制职能那样直接指向细节问题,而更多是从整体的角度去主动调整各种管理关系或管理行为;协调职能大多是一种从长远角度所做出的管理行为。因而,从提高管理效果的角度来看协调职能是对控制职能不可缺少的补充。第三章 园所管理的过程和原则第一节 园所管理的基本过程1、 园所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1、合理计划,2、有效实行,3、监督检查

15、,4、总结提高(总结要以计划为依据,总结要以检查为基础,总结要以研讨为特点,总结要以探索规律为目的)如何确保计划的合理性:1、园所管理者首先应该确立园所的管理目标,搞好园所的宏观决策。2、园所按理者组织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计划的制定。有效实行计划管理者应做好的工作:1、充分利用园所的各种资源条件。2、加强对员工的组织教育。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监督要注意:1、监督的目的2、监督的态度3、监督的依据4、监督的形式总结提高阶段应注意的问题:1、总结要以计划为依据2、总结要以检查为基础3、总结要以研讨为特点4、总结要以探索规律为目的三,园所管理过程运行的优化(论述)对园所管理过程的基本工作阶段的认识,

16、不等 于解决了管理过程的顺利运行的全部问题。对园所管理者来说,还应该把握管理过程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基本特点,尤其是把握园所管理过程运行的特点 。园所管理过程运行的特点 :1、管理过程是有目的的双边活动。对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管理,就是要使行为逐步趋向目的,使目的得以实现。任何管理过程都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并且是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的活动。2、管理过程是有秩序的双向活动。在管理过程中,实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边活动,是管理过程的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管理过程需要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统一,而行动的统一性,双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塲双向机制。3、管理过程是有控制的动态活动。在管理过程中,

17、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又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特点,由于园所管理本身的多变性,所以,管理者不能用静止的观点和方法来对待或处理园所的管理工作,而是既要保持管理过程的动态运行又要加强对管理过程的控制。4、管理过程是有阶段的递进活动。第二节 园所管理的基本原则一, 过程管理原则过程管理的原则是由管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过程管理的原则:就是要求管理针管理看做一个过程,应该实施过程化的管理,过程管理不仅是一个横向概念也是一个纵向概念。2,过程管理的特点:系统化,全面化二, 观念管理原则观念管理主要指管理过程中关于组织的价值选择和观念引导,以形成组织价值理念的过程。观念管理的方法:1、价值观念的选择2、价值观念的

18、内化3、价值观念的更新。(二),观念管理的基本方法 1,价值观念的选择 2,价值观念的内化 3,价值观念的更新三,效能管理原则(一),含义(二),园所效能管理存在的问题1,角色错位2,低效运行3,形式化管理4,资源浪费:财力,物力的浪费, 人力的浪费 时间的浪费 信息的浪费 空间的浪费(三)提高园所的管理效能1,确立管理效能感2,加强质量管理3,强化管理的创新意识四,能级管理原则能级管理原则:是管理过程中对组织成员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和原则。5、 信息管理原则。园所管理工作有两类。一是人、财、物的管理。另一类是对各种指令、计划、图表、资料、情景、消息等的传递和处理,即信息管理。(二),能级原则的

19、管理方法五,信息管理原则(一) 信息的特征与类型1, 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2, 原始信息与加工信息3, 常规信息与加工信息4, 正式渠道信息与非正式渠道信息5, 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6, 表现信息与内在信息(二) 信息在园所管理中的作用1, 信息是园所长进行决策和计划的依据2, 信息是园所长对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依据3, 信息是园所长加强管理沟通的纽带(三)园所信息管理的基本环节1,获取信息2,分析信息 3,传递信息 4,反馈信息 5,储存信息 6,提取信息六,民主管理原则。方法:1、确立制度2、依靠组织3、鼓励参与七,安全管理原则(一) 意义(二) 园所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1,确保儿童的生理安

20、全 2,确保儿童的心理安全第四章 园所组织设置与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一节 园所组织的设置园所组织是由园所的教育性和社会的公益性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它既有一般社会组织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特点。园所组织设置的管理意义:园所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园所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园所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 园所组织设置的依据(一) 依据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法规文件(二) 依据组织设计的原则(三) 依据园所自身的实际情况二, 园所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一) 精兵简政原则(二) 动态设置原则(三) 系统设置原则第二节 园所组织的目标管理一, 园所组织的管理目标园所管理目标:指园所组织系统所要达到的一种期望状态。园所管理目标的特点:

21、1、管理目标是人们心理上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期望,是组织系统中的人们在心目中想在达到的某种标准。2、管理目标的标准水平要比现实状态高,人们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达到。3、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完成与否都 具有客观的标准,人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指标或数据来测定实际的管理效果。园所组织的目标管理过程就是依据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的执行目标的评价四大环节所组成的运行过程。园所组织目标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1、来自上级领导部门的信息。2、来自社会的信息3、来自教育领域的信息4、来自园所的人力资源信息。5、来自园所的财力和物力信息。6、来自园所组织的前期信息,目标的分解(构建目标树的过程):1、管理目标在空间上的分

22、解2、管理目标在时间上的分解。园所目标管理的优化园所长应该注意的问题:(一)目标管理的形式化(二)目标管理的断裂化(三)目标管理的冲突化。1、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的关系2、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第三节园所管理的例外管理一、操作管理与决策性管理操作性管理的缺陷:1、管理没有重点2、管理没有方向3、管理没有效率。二、例外管理:指园所的日常事务工作均由具体工作人员直接根据规章制度来处理,无须事事请示园长或部门负责人。管理的作用:1、实施例外管理可以使园长从日常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重大事务与中心工作的研究和处理上,放在园所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的把握上,这样才有利于园所管理水平的提高

23、。2、实施管理,园所长就可以使自己从具体的操作层次回复到决策层次,并有效地行使管理者的基本职能,这样就可以从管理上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管理效益。3、实施例外管理,将有力地冲击传统的管理模式。4、实施例外管理,园所长及主要负责人可以不再对园所的具体逼和进行管理,而是由员工根据制度和自己的判断进行工作和处理问题。条例管理:就是利用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制度系统对园所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管理过程。园所的条例系统包括三方面内容:1、规定2、制度3、章程第四节园所组织的分层管理授权:指园所长指导一个具体的部门的决策权限授于下属,让下属可以根据自己判断来处理问题和开展工作,授权是通过职位授予实际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24、。授权的基本原则:1、目标授权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职能界限原则4、权责对等原则。授权一般可以分为:1、充分授权2、不充分授权3、制约授权。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礼仪制度和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我国的管理学者运用思辨的方法分析管理文化,并认为管理文化包括四个层次:1、管理物质文化2、管理制度文化3、管理意识文化4、管理心理文化。组织文化的结构分为表层文化、中介文化和深层廊坊化三个层次。组织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生活文化和观念文化五种形态。组织文化的基本特点:1组

25、织价值是组织文化的核心。2、人本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中心。3、柔性管理是组织文化的主要形式4、增强凝聚力是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第二节 园所组织文化构建的基本内容一、精神文化构建。1组织精神的构建。2、组织价值观的构建。(作用)(1)调节作用(2)评判作用(3)驱动作用。二、制度文化的构建。三、行为文化构建。四、物质文化的构建。五、形象文化的构建。组织精神:指经过精心培养逐步形成的并被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制度文化:一个组织的管理制度反映出这个组织的管理风格,同果也是一个组织的文化反映。不同的制度文化,对制度的内容、作用和实施方法的理解与认识也是各不相同的。行为文化:每个组织有

26、其不同的组织行为,并通过组织的行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物质文化:指园所的各种物质设施和条件 及其管理过程 所隐含的文化理念及其特征。 园所组织文化构建的基本环节 1、选择价值标准2、强化员工认同3、提升员工行为4、及时归纳提炼5、不断深化发展。第一节 园所教育与管理的关系(论)学前教育管理从广义上看是由行政管理和教育管理两部分组成的。一、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教育与管理既 不是统一的又不是毫不相干的,两者之间即是独立的又有相互联系性。(一)教育与管理的制约性关系。教育与管理的制约关系主要指教育内容与管理形式的相互影响关系,教育作为一种内容存在,它需要一定的管理形式来激活教育的运行,取得教育的预期效果

27、,如果没有教育这个载体,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二)教育与管理的差异性关系。二、行政管理与园所管理的关系。行政管理 主要由国家政府对园所组织运行以及发展进行的管理,园所管理 主要,是园所管理者对园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及其运行的发展进行管理。三、组织管理与教育管理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四教育工作与保育工作的管理关系。保育工作的管理是园所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工作管理是园所教育管理的重要特点园所保育工作的管理意义:1、保育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基础。2、保育管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园所保育工作管理的基本内容:1、日常生活的管理2、清洁卫生的管理3、安全工作管理4、保健工作

28、管理园所保育工作的管理误区:1、保育与教育的管理关系失调2、保育管理的片面理解3、保育管理的随意运作4、保育管理的研究不力保育工作管理的基本对策(论)保育工作的管理与教育工作管理一样,都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优化园所保育工作管理的基本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更新保育的管理观念。1、强化保教结合观念。2、强化主动保育的观念(二)实施保育工作的系统化管理1、加强保育工作的规范性管理。2、加强保育观念(三)加强保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做艰以下工作:1落实岗位培训,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2、强化教育角色意识培训。3、强化保育人员研究意识的培训。园所教育工作管理的基本环节:1教务工作管理2

29、、教育活动管理3、教研活动管理。园所的教务工作管理主要是指对基础性的教育事务所进行的常规工作,虽然都是一些比较具体、琐碎的工作,它却是教育工作管理的重要基础。园所教务工作管理的内容:1、招生与编班工作的管理2、一日作息制度的管理(1)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交替(2)户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的交替(3)正规活动与非正规活动交替(4)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交替。3、教育活动室的管理。教育活动室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育活动室的形式化。第二教育活动室的简陋化。第三、教育活动室的低值化。对教育室的管理应加强的工作:第一、强化教育活动室的环境管理。第二、加强教育活动室的主题开发。第三、提高教育活动室的利

30、用率。4、教育材料与设施的管理。应加强:(1)购置环节。应注意:第一确保购置物品的教育性能。第二、重点保证基本设施礜材料的经费投入。第三、要加强购置环节的管理。(2)使用环节。应注意:第一、提供使用的条件。第二、组织教育研究。第三、收集使用信息,(3)储存环节。5、教育资料与档案的管理。如何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管理:园所教育活动直接关系到儿童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行为的养成。园所的教育活动是老师与儿童共同的活动。教育活动的管理是教育工作者管理的核心内容 。作为园所管理者,主要应该 加强各种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的管理,及时反馈信息,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式的效的教育活动管理流程。为此,管

31、理者应该注意经下几方面的问题:1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所谓教育秩序主要指维系一般教育活动过程的序运行的常程序,基本要求或系统制度。2、合理协调教育关系。教育关系一般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关系、师生关系 以及教育活动内容 的构成关系等,其中师生关系是教 与学关系的核心和集中反映。3、加强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1)加强教育活动的过程管理。(2)加强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协调管理。(3)加强各类活动的平衡管理。4、及时进行教育活动中的信息反馈。教研组管理的任务:1、组织业务学习2、开展交流活动3、进行教育研究。强化教研组的管理功能:1、组织功能2、协调功能3、研究功能。教研活动的管理抓好的工作:1、以

32、实际问题确定活动主题2、以教研主题带动业务学习。3、以学习活动促进主题研究。4、以研究成果完善教育工作。班级:是园所进行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的管理是园所教育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工作管理的基本任务:1、建立班级工作的管理系统。2加强班级教育环境的管理。班级工作管理的基本原则:1、全面管理原则2、差异管理原则3、安全管理原则4、效能管理原则。园所家长工作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家长对园所教育管理工作的支持发。2、有利于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3、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4、有利于教师职业角色的强化家长管理工作的任务:1、确立家长工作的管理目标2、建立家长工作管理的组织系统。3、形成

33、家长工作的管理制度。4、完善家长参与的管理决策。家长工作管理的内容:1家长委员会的管理。2家长学校的管理3、个别家长的沟通与管理4、群体家长工作的管理。第一节教育行政与教育行政体制行政是由政府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活动,即为实现国家目的依法组织和协调各种力量,统筹各种政务事宜,参与制定并主持执行政策的活动。在我国。行政是指国务院和所属部门,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级以及区等行政机关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事务进行管理。行政作为国家的一种职能,是以国家权利为后盾,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教育行政:即国家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职

34、能部门,依据国家法律,宪法和政府的行政指令对教育领域进行的领导和管理。教育行政是国家教育职能的表现形式,具有政治性和专业性特点。1903年清政府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并实际推行的学制,标志着清末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幼教学制或学前教育行政:在教育行政中以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教育行政的职能:1、教育行政主体2、教育行政的职能。教育行政的作用分为权力限制作用和非权力促进作用。教育制度:是根据国家的性质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各种教育设施的总称。学校教育制度:指各级各类学校构成的系统,以及这些机构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社会

35、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管理体制:由教育管理机构与相应的规范所组成,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体制:指国家领导管理教育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增长率行政是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体制是教育行政的中心问题。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1、集权制行政体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的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标准,优点: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有标准 ,保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便于集中国量办大事。弊端:教育行政往往统得过死,缺乏弹性,不利于

36、因地制宜发展教育,决策容易脱离实际,也常常会束缚下级杨关只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致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生机和活力。2、分权制行政体制。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庆的地方政府在其管理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权限内的事不加干预。优点:有利于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使之与当地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有利于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可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教育改革,规划教育发展,形成各地的办学特色。局限:权力过于分散,会导致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出现政令不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造成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必将造成各地办学条件 ,师资水平

37、及教育质量上的差异,从而加大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我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是依据196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设立的。第二节 我国学前教育行政体制的沿革幼教体制的初步建立:1、1949年10月,在教育部初等教育司设立“第二处”主管幼儿教育,1950年11月改称“幼教独立处”直属教育部有关部长领导,这是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中央领导机构。2、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式颁布的实施的第一个学制,幼儿教育被列为入学制体系。3、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

38、方针教养幼儿”我国现行幼教行政体制的确立和完善:1、1961年撤消教育部幼教处,仅保留一名幼教处干部,在普教司综合教育处处理日常事务。2、1979年召开了全国托幼工作会议,这是教育部,卫生部、国家劳动局、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13个政府部门和群众体联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决定由国务院设立由13个部门组成的“托幼工作领导小组”。我国幼教行政体制与管理原则: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含义:1、政府负责,幼教事业管理地方化。2、分级管理,教育部门发挥主管主导作用3、分工负责,幼教事业管理社会化。国务院对幼教管理的规定:1、贯彻中央、国务院有关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指示、拟

39、定行政法规和重要的规章制度。2、研究撰拟定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综合编制事业发展规划,3、负责对各类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建立领导和评估制度。4、组织培养的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团长、老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5、办好示范性幼儿园6、指导幼儿教育科学工作。幼教行政体制与管理原则的意义:适合我国经济文化以展不平衡的国情,使幼教事业的发展既有统一方针政策规范性要求,又能发挥地方灵活性和特殊性,避免一刀切,整齐划一,同时有利于增强教育行政部门 的主管意识和加强专业化管理,其实质就在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和管理幼儿园。深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2、教育行政职

40、能窄化。3、投资渠道限于政府办学的单一渠道,资源未得到统筹调配,存在资源短缺与严重浪费并存的现象。4、办园形式仍以正规的全日、寄宿为主,托幼机构关门办园,服务意识欠缺。深化幼教体制改革的要点:(一)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顺应关系。1、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要坚持基础教育管理地方化,简政放权。2、明确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管理的权责关系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仍需顺应关系,4、改善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机构即托幼园所的关系,下放办学自主权,增强其办学动力与活力,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行政监督与服务。(二)改革办学体制,实现幼教筹资渠道多元化。1、鼓励多种办园形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2、

41、推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事业部门办园的转型,实现社会、个人、国家合理分担教育的投资机制。3、研究新形式下的新问题,为事业发展特别是多种新的办园类型。(三)发展社区教育、建立社会整体协调系统。教育法规:是关于教育的法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要狭义上,教育法规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在广义上,教育法规指国家立法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教育法规的表现形式是以文书形式表现的各种成文法,主要有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教育规章5教育条约和协定。教育法律:教育法律包括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法律。教育基本法律

42、: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法规。教育单行法:又称教育部门法,是以宪法和教育基本法为基础制定的,调整教育某一方面关系的教育法律,其法律效力仅次于教育基本法。教育行政法: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种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等。地方性教育法规: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地主性法规,并报人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教育规章:指国务院教育

43、行政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的调节教育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教育法规体系:1、纵向结构 2、横向结构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指对相同调整内容的教育法,按效力等级划分所形成的纵向体系。我国的教育法分为五个效力等级,也就是五个层次:教育基本法律(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教育单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 、地方性教育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教育规章(1、部门教育规章由教育部及国务院部委制定。2、政府教育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了政府制定)。各种法律是上下从属关系,即下位法从属于上位法,是依据上位法制

44、定的,绝不能与上位法冲突。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是指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或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的不同,划分出若干个处于同一层次的部门法,形成教育法调整的横向覆盖面。教育政策:是国家、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路线和教育任务,根据当前的情况和历史条件制定的关系教育的具体行为准则。第二节学前教育法规和学前教育行政执法学前教育法规:是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是从事学前教育活动各方面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是整个教育法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法规是调节和处理学前教育活动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直接法律法规。学前教育法规规范的主要内容:1、幼儿园工作的规范2、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3、学前儿童

45、的权利及保障的规范。教育行政执法:是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老教育法规的活动,是有关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民、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有关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或对教育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进行监督的具体行为。教育执行的特征:1、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活动。2、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法律性的活动。3、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活动。4、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单方权威性的活动。5、教育行政执法具有主动性特征。6、教育行政执法具有执法主体多元性的特征。第三节加强学前教育法制建设加强学前教育法制建设的必要性: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

46、要。2、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3、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法规的需要。加强学前教育法制建设的途径:1、加强学前教育法规的普法力度,推动社会各方面自觉守法、维法。2、加强学前教育执法力度,推动政府依法治教。3、加强学前教育执法的监督力度,推动良好法制环境建设。4、加强学前教育立法研究,推动学前教育立法。规划:是对未来事业发展所作的有目的、有条理的部署和安排,一般是指具有战略性的比较全面的发展计划,是较大范围、较大规模、长时间的发展计划。教育规划:又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这是国家各级政府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以社会提供的现实条件为基础,为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未来一定时间内教育事业的发

47、展目标、规模、速度以及实现的步骤、措施等所作的部署、设计和安排。学前教育规划:是根据国家的教育 方针政策法规,对幼教事业的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等方面所作 的有目的、有条理的部署和安排,制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幼教事业发殿总体目标、任务及实施的措施步骤。预测:指预先对事物进行推测估计,是一种探索未来的活动。它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对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测事物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活动。教育预测:是以教育现象为预测对象,根据教育发展的法展的规律,采用科学的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发展的前景、趋势或倾向作出科学的估计。学前教育规划的特点:1、导向性2、预见性3、客观性4、系统性、综合性。学前教育规划的分类:1、长期教育规划、中期教育规划和短期教育规划(按规划对象的时间)2、国家规划和地方规划(按规划对象的范围)3、基础教育发展规划、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规划、成人教育事业规划、幼教事业发展规划等(按规划对象的结构层次)教育规划的作用:1、教育规划有助于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2、教育规划有助于教育发展的连续性和促进教育行政科学化。3、教育规划是对教育事业统筹调控的重要手段,有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