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实践与研究.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57109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实践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实践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实践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实践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实践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临沂职业学院学生社团建设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1.社团建设的意义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学生社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能使教育活动中的外在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的自主的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开展学生社团的意义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同时对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彰显我校办学特

2、色,也有实际意义。2.我校社团建设有一定的基础我校社团的成立源于学校第一个红领巾社团“快乐英语大本营”,这是一个由学校团委自主创建组织,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社团。该社团给学校以启发,学校决定对原有学科类兴趣小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团队活动、研究性活动小组、双语剧社、体育文艺训练队等进行有效整合。在学生自愿参加、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的前提下,本着“引导学生自主教育、开发学生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原则,规范和推进我校社团建设。目前全校共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每周一、二、三下午定期开展各类活动,走出教室,迈出校园,投向社会,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3、自发组织的学生群众组织,在发挥学生特长,增长学生知识才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学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是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它既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又是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重要纽带。学生社团能真正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建设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2.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建设是指学生社团由筹备组团活动开展初现成果等一系列过程。在

4、这一过程中,学生社团协助各部门通过健康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凝聚、引导青少年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协助精神、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3.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是指学校成立专门的社团管理领导机构,并同时出台学校的社团建设的工作意见和有关社团建设的章程、管理条例,最终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社团组织机构、常规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办法的机制。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条例:明确社团的名称、标志、宗旨、宣言,成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等;建立社团例会制度;规划总体活动安排;遵循社团开展程序: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实施计划收集、整理活动过程中的原始资料(

5、文字、图片、录像)老师、家长对学生参加活动的评价、感言定期展示过程和成果。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一)现状及研究价值1.落实德育创新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少年需求的变化,原有的德育体系已无法解决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涌现的种种问题。德育需要创新,需要对原有德育体系进行改革、完善,需要创立各种适应21世纪的新德育模式,建立德育新体系。2.改善社团活动低层次低效性现状的需要。中学团队组织,在学校的机构设置和施教过程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当前,学校团队工作却普遍存在着层次不高、实效性低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1)在管理上,缺乏具有学校特色的支撑性德育理念和适应

6、社会发展的科学系统的德育工作体系,因而,制约了团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2)在目标上,在强调德育首位的同时,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空洞,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脱离学生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这种把德育的工具价值取向当作德育起点的德育目标体系,疏远了学生,忽略了整体人格的塑造。(3)在方法上,教育者试图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最终形成特定社会所要求的固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通常诉诸直接的规劝、说服、强迫执行、训诫、奖惩以及榜样等,将学生视为盛装“先进道德”的“容器”,同时,教师、家长、社会有关人士关注较多的是如何管好孩子,企图在孩子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筑起一道围墙,把道德教育和日常

7、生活割离,忽视学生对生活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和现实生活的客观复杂性。(4)应试教育阴影犹存,团队活动有走过场现象而我们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以正面引导为主,通过组织内容积极、形式灵活的集体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课题的创新之处1.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2.发挥地方、学校乃至社区独特的优势及传统办学的特点,使过去长期大量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不再重现。3.为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认识环境和活动空间,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摒弃“唯书”、“唯师”的“育从”

8、与“偏见”,使多样性的知识成为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4.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四、理论依据1.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之需的“社会人”。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主体参与作用,课内要如此,课外更要如此。学生社团的活动正是在课外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使天赋、智力、才能极不平衡的学生找到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从而树立自信心,成为充满创造激情的奋争者;可以使学生在多方面的尝试和实

9、践中锻炼、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在名校的成名构成中,有名师,名校长,更有学生社团的品牌。2.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在人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促进人身心结构的健全、智慧才能的开发、人格的完善,在强化基础的同时(基础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着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实质是个性教育,最终目的是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美。”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成长。这正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容易找到归属

10、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3.教育理论认为: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价值。这也正符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求。研究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构建新形式、新课改下的教学价值观。改革师生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一)、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探索初中学生社团的性质、功能及实践途径,通过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整体策略,初步探索出学生社团的运行、评价、发展的机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

11、面发展。2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展,探索出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学生社团活动有效运行的途径和长效运行的机制,让学生在志趣相投的基础上去做事,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提高自主活动,自我管理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个性化的发展。能够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3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建立一支引领和指导学生的社团建设的骨干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社团建设能使我校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对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随时

12、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使自己位于教育理论前沿,从而适应课改的发展。从而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4.彰显我校办学特色。学校特色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教学方面,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达成。学生和教师的特长或专长是学校特色的具体表征,学校特色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社团建设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扩大学校在课程上的主动权,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从而提高办学效能,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发展。总之,加强社团建设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差异需要,体现学校特色,同时它对学校及教师是一种挑战,在社团建设

13、的实施中促进教师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初中学生社团建设现状调查的研究;2.有效加强初中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研究;3.初中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机制的研究;4.初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创新的研究;5.初中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多元能力发展的研究;6.教师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的研究。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1.思路上着力于“二个一”。一是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转变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

14、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家长和社会支持为动力。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发挥在课题研究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一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投入社团活动的开发;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疏导的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研究合力。2认真学习新课改,更新教师的教育观。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新一轮课改下”进行的,只有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基教司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初中课程标准,深入领会,才能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建立起“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起“播种与生成”的新知识观。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建立起新

15、的“教学质量观”。3彰显学校优势,打响特色品牌。我校学生社团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创建繁荣打造特色。每个阶段的社团与当时的教育背景是分不开的。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的社团建设步入打造特色阶段,目前已建立的学生社团有:司南社、趣味编程社、焦点摄影社、仲英爱心社、“Drama House”等二十多个社团。我们将从以下诸方面给社团组织定好位,功能:要有培养目,功能要多元化,但不能太功利;视角:平民中的精英;机制:要有服务的平台,可尝试学分制,吸引力是考核社团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成果不等于有效果;形式:要充分自主,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内容: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挖掘正规

16、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构建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校友、家长的作用。4提升社团效益,拓宽教育教学时空。学生社团管理的不断加强和创新,将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实验初中的新亮点,主要:(1)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真正为学生的幸福奠基。学校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真正起到了为学生幸福奠基的目的。在被采访与调查的学生当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初中生活印象最深的不是老师教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母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架设了多样的锻造平台,使他们在走出母校之后,仍能受益。(2)搭建了学生成功发展的立交桥。国家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文化知识

17、基础,而社团各种活动的开展则能使学生在广阔天地里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取得心理的满足,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进取,这必然促进国家课程的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拓宽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时空外延。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时空,学生可以在各类社团活动中学习、体会到教室和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与素质。如抗挫折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探求知识的能力等。(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研究主要坚持行动研究的思想。具体方法如下:1.实践法。完善学生自我教育组织社团部、文学社、司南社等各类社团。按照每学期初制定好的主题教育内容,起到分

18、阶段帮助同学开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效。2.问卷调查法。掌握学生的困惑与要求,收集学生思想的第一手材料,集思广益,创新教育方式,并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3.观察法。及时收集有关的反应,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工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4.案例分析法。青少年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所以我们要求群团工作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给学生的德育观念的形成以肥沃的土壤,让他们在充满关爱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七、预期研究成果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学习社团建设的工作意见、社团章程、管理条例

19、和有关理论培训会研讨会2012.3钱建芬 “扎实推进社团建设 着力打造学校品牌”现场观摩2012.6沈秋萍“成长新舞台 社团展风采” 展示汇报现场汇报2012.9张昀“整合校本课程,建设社团建设”校本课程评比案例集2013.6许从容“打造精品社团 彰显学校特色”论文评比论文集2014.10富根元“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报告2015.10钱建芬“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实践与研究 ”的思考与研究专著2015.12吴振华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

20、关论文等;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主要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 课题主持人现担任该中学校长,本科学历,硕士在读,苏州市名教师,中学教授级教师。曾经担任过“九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研究”、 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暨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课题的负责人,这些课题均已顺利结题,有些课题还获得优秀成果奖。先后有40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2、有较好的科

21、研基础我校已完成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央教科所华国栋主持的“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的子课题“提高学习困难生学习成绩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该课题于2011年4月结题;江苏省陶研会课题“陶行知学习方法论与初中学习效能研究”于2010年12月结题;苏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教育国际化的英语学科基地建设的研究”于2011年结题;一批县市级短期课题,均已正常开展研究并结题。这些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锻炼了一支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他们业务精良,素质较高,热爱教科,是我校教科研的中流砥柱。3、有坚实的物质保证本课题由校长亲自主持,教科室和团委协同作战,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学校将细化

22、教科研管理考核条例,激励教师从事教科工作,对教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将实行奖励,从制度上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计划在近年内加大教科投入,用于老师培训、专家讲座、添加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的经费每年不少于5万元,从而在物质上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4、 资料查阅情况关于本课题,我们已查找了大量资料,阅读了大量书籍。了解了国内外各学校使用电子白板的情况,以及国内有关学校进行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阅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著作、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著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最新出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读本等。这些资料和著作为我们设计本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使我们的研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使我们更加确信我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5、 研究工具和时间保证我们的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不仅拥有自己的专用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和相应的软件技术支持,同时我们将尽量减轻他们的教学任务,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圆满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