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 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2、 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二、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三、教学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四、教学准备: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五、教学时数:二课时六、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七、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二)新授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2、自主研究(1)摸:感觉土壤颗
2、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记录在记录本上)1、 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2、 小结: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倒入相同的水。 观察
3、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3、 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1) 分组讨论(2) 大组交流(3) 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四、课后作业1、 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2、 实验册 实验名称:观察果实一、教学目标: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针对果实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果实的结构。二、教学重点:解剖并观察果实的内部构造。三、教学难点:探究。四、教学准备:放大镜、苹果、桃子、小刀五、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六、
4、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1、谈话:课前老师叫同学准备两个带根的植物,请同学投影自己所带的植物,同学观察它们根的特点。2、汇报小结:像菠菜、青菜、芫荽菜等这样,根是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外面长了一些细小的毛,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做直根。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做须根。3、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带来的植物的根按直根和须根分为两类,然后画出一个直根和一个须根。(在书67上)4、学生按要求活动二、认识不同形态的茎讲述:植物的根上连接的就是植物的茎,大多数植物都有茎,同样茎也有多种类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茎有什么不
5、同? 汇报小结:(见下资料)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同时简要板图。三、认识根和茎的作用1、谈话:植物的根和茎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它们对植物来说有些什么作用吗?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3、指导学生看书19的图示,或根据实际情况观察盆栽植物的根。4、汇报得出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同时又有吸收水分和营养的作用。5、教师出示用红水浸泡过的富贵竹、芹菜茎等,演示横切和纵切,观察茎内部的变化。6、学生对茎进行横切和纵切,汇报现象,小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四、巩固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1、取一支白百合或其他白色的花,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一半浸泡在红水中,一半浸
6、泡在蓝水中,观察现象。2、完成科学实验册。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2、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二、教学重点: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三、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四、教学准备:放大镜、大豆、小刀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3、了解种子吗?发表自己的看法填写活动记录学生提出种子构造!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
7、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2、讨论发表注意点。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1、 讨论积极,认真倾听。2、 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三、讨论种子的萌发1、 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2、 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1、 讨论,发表意见2、 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1、 积极发现问题2、 能完成7
8、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四、交流问题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共同讨论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一、教学目标:3、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二、教学重点: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三、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四、教学准备:放大镜、大豆、小刀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3、了解种子吗?发表自己的看法填写活动记
9、录学生提出种子构造!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2、讨论发表注意点。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1、 讨论积极,认真倾听。2、 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三、讨论种子的萌发1、 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2、 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1、 讨论,发表意见2、 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
10、写活动记录1、 积极发现问题2、 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四、交流问题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共同讨论实验名称:观察根和茎的作用一、教学目标:4、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二、教学重点: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三、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四、教学准备:放大镜、菠菜、青菜、芫荽、小刀五、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六、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1、谈话:课前老师叫同学准备两个带根的植物,请同学投影自己所带的植物,同学观察它们根
11、的特点。2、汇报小结:像菠菜、青菜、芫荽菜等这样,根是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外面长了一些细小的毛,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做直根。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做须根。3、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带来的植物的根按直根和须根分为两类,然后画出一个直根和一个须根。(在书67上)4、学生按要求活动二、认识不同形态的茎讲述:植物的根上连接的就是植物的茎,大多数植物都有茎,同样茎也有多种类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茎有什么不同? 汇报小结:(见下资料)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同时简要板图。三、认识根和茎的作用1、谈话:植物的根和茎是植物的
12、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它们对植物来说有些什么作用吗?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3、指导学生看书19的图示,或根据实际情况观察盆栽植物的根。4、汇报得出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同时又有吸收水分和营养的作用。5、教师出示用红水浸泡过的富贵竹、芹菜茎等,演示横切和纵切,观察茎内部的变化。6、学生对茎进行横切和纵切,汇报现象,小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四、巩固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1、取一支白百合或其他白色的花,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一半浸泡在红水中,一半浸泡在蓝水中,观察现象。2、完成科学实验册。实验名称:研究叶和花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寻找到不同植物的叶形状、颜色、
13、大小、结构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知道花的构造。2、知道叶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能够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植物所需要的养料;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二、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解剖一朵植物的花三、实验准备 放大镜、小刀、不同叶和花四、教学时数:二课时五、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六、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了解叶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1、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讨论:种葫芦的人的想法对吗?为什么?2、交流观点3、提问:你知道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吗?二、展示课前采集的叶子,观察叶子。1、对植物的叶子你还有哪些了解呢?课前大家采集了不少叶子,组内展示。布置任务:观察
14、一片树叶的正面和反面,比较有什么不同。2、汇报观察结果。3、小组活动:观察更多的树叶,从颜色、形状、大小、品种等不同的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采集的叶子。三、研究关于叶子的问题1、关于植物的叶子,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2、出示研究问题一:阳光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四、拓展活动:你还能对叶子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吗?找几个同伴,课后研究你们感兴趣的关于植物的叶的问题,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及时与老师联系。五、认识花的构造1、出示几盆鲜花,提问:你认识这些花吗?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过哪些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2、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学生说说。3、教师
15、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油菜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4、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并画下来。5、展示自己画的花的构造,看看同学们带来的花是不是都具备这四部分?区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完全花有这四个结构。6、用放大镜观察雄蕊,发现了什么?试着捻捻雄蕊上的花粉,在白纸上再抖抖,看留下了什么?7、这些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你能猜出来吗?出示备选答案六、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1、讲解:植物花朵里的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可能结出种子。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能够辨别周围的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2、会运用感官和工
16、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二、教学准备: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各种固体、锤子等。教学时数:一课时三、教学过程:四、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五、教学内容: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上认识固体。二、新授1、继续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性质。(1)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2)组内讲座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3)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记录研究的情况。(4)小组内交流,完善本组的研究成果。2、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是否变化。教师带领同学们利用天平来共同完成这项实验。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发现,
17、固体混合前后和重量不变。(2)研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是否变化。让学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独立完成此项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原来自己的猜想与实际情况有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白,工具的测量比自己的感官更可靠。(3)指导学生把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分开。A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B小组交流办法。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沉浮一、教学目标: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二、教学时数:一课时三、教学准备:一些会沉和会浮的物体、橡皮泥、高锰酸钾、装水烧杯、水槽、沉淀分离好的土壤、酒精灯、留有矿物痕迹的小勺或玻璃片、五颜六色的树杈、每组一份表格、各种
18、固体、食盐、纸盒、报纸、不同颜料、方塘、土壤、沙子、搅拌棒或筷子。四、实验类型:分组实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固体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又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2、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二)自主学习。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的沉浮现象。(1)师将几种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2)请学生预测,老师带来的其它固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3)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固体集中在小组内,预测它们放在水中善,把预测的结果记在P82的表格中。(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并预修改。2、认识固
19、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师演示: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3)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4)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如果固体在水中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那说明固体在水中不溶解。(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方塘、土壤、沙子放在水中并搅拌后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P82。1、了解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学生阅读P47的图。(2)这些固体与液体的混合与分离有什么科学道理吗?或说出为什么?(3)你还说出其他的例子吗?2、结晶实验。(1)在热水里加盐,充分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到盐恰好不再溶解。
20、(2)在热水中加入绘画的颜料,使溶液着色。(3)把各种颜色的热盐水放在纸盒内,周围塞好报纸,这样可以使热盐水慢慢冷却。(4)把小树枝分别浸入各种颜色的热盐水中,就可得到彩色的树枝。三、总结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食用油、蜂蜜、果汁、洗涤剂、烧杯、搅拌棒、天平、凉开水。2、学生准备:桃子或桔子,榨汁机、干净的矿泉水瓶、少量白糖或蜂蜜。教学时数:一课时。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引入。(1)液体有哪些不同性质?(2)液体有哪些相同性质?(二
21、)学生自主学习。1、研究把水倒进水中有的沉,有的浮。(1)提出问题。A.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前面我们研究了把固体放入水中的一些情况,我们发现有的固体在水中沉有的在水中浮,有的会溶解,有的不溶解。那么,把液体倒进水中,是否也会有的沉,有的浮呢?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是否有的沉有的浮?B.学生假设。(2)设计实验。A.根据我们刚才的假设,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呢?B.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实验中应该要注意的一些现象。C.请学生汇报设计的情况。(3)进行实验。(4)分析实验结果。A.你们预测与实验结果相同吗?你能找这其中的原因吗?B.在实验过程中边研究
22、边填写P51的表格。(5)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沉在水下。2、研究把液体倒入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1)把液体倒入水中是否也会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呢?请同学用刚才的研究方法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请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2)学生分组研究。(3)师生共同小结:和固体在水里的溶解一样,有的溶解于水,有的不能溶解于水,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原先不溶解于水的深也可能溶解于水。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三)课后作业。1、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液体混合与分离的例子。例如:榨取果汁、用洗涤剂洗碗等,你还知道哪些例子呢
23、?课后榨取一份果汁,将你的果汁调制的美味一些。实验名称: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教学准备:水槽、橡皮泥,水杯、盐、小螺帽、铝片、牙膏皮、生鸡蛋橡皮泥、铝片、土豆教学时间:一 课时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激发探究欲望、出示本节课要研究的物体:橡皮泥、牙膏皮、土豆、铝片。、讲述:这些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水里都是沉的。、提问:你能猜想一下可以用一些什么办法使它们在水中浮起来吗?(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1.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以上这些沉在水里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 2.用实验验证猜
24、想。(1)明确实验注意点:a、安全 b、卫生 c、认真研究(2)学生实验,并填写表格。(3)汇报实验结果。3、小结:我们用()的方法可以使牙膏皮、橡皮泥、铝片、土豆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到水面上来。、探究小船能装载的重量与什么有关1.讲述:我们让这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造船的过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就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小船,刚才每个同学都做了一回小小的造船工程师。2.提问:船有什么作用?3.开展用小船装载螺帽的比赛。(1)明确实验要求a、在自己制作的小船中任选一艘小船参赛b、可以对船再进行改进(2)、学生比赛,用自己制作的小船装螺帽。(3)、汇报比赛结果。4、讨论:小船装的东西的多
25、少与哪些因素有关?5、小结:小船装的东西的多少与小船的材料、形状等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三、课后延伸:1、提出课后活动目标: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艘船。2、活动注意点:(1)安全 (2)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教学重难点: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学生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寒暑表模型。教学时数:一课时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教学过程:1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的,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2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
26、?(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温度计。)3看到温度表你想到了什么?(里面装的什么液体?怎样读?为什么叫摄氏度?)(指名说。)教师介绍温度表(寒暑表)。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温度表的读法,任意指一个刻度相互说一说。5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介绍吗?6教师说明温度计使用要求(1)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两边。(2)眼睛要平视红色酒精柱顶端,读出刻度。提问:为什么要平视?仰视结果会怎样?俯看结果会怎样?(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可借助图示演示。7教师组织小小组讨论在测量气温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如:在时间相同时测量,在人少、通风处测量,等液面完全静止在读数)3教师布置测量要求(1)测量教室、阳光下、背阴处、地面、草地上、水泥地及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同座位两个人,一个同学测量,一个同学记录。(2)测量完填写教科书第83页的“活动记录”第一题。8开始测量,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9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比较测得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如:背阴处比阳光下的温度低,教室里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低,)为什么会有你发现的结论产生?10教科书第41页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从图中看一天内气温变化发现了什么?(如:中午13:0014:00气温最高,早上6:00和傍晚18:00气温基本相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