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62323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非选择题错题集(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

2、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请回答:(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6分)(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

3、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8分)(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会根源。(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结合百家争鸣和孔孟思想的内容概括回答。第(2)题,从政治和思想方面概括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概括其社会影响。第(3)题,据材料三信息及明清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答案:(1)影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分)原则: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以及后来孟子发展孔子的 “德治”思想,提出的“仁政”学说起到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作用。(4分)(2)原因:汉武帝时,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需要有大一统的思想

4、为根基;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4分)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4分)(3)体现:这些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对封建的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分)根源: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挑战,“工商皆本”的思想应运而生。(4分)(二)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一个由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

5、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下图),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材料二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周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

6、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11分)(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 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分)(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8分)解析:试题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的社会思潮思潮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思想主旨包括:内涵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

7、神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拉奥孔的出土在意大利引起“震动”的原因是: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决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这种骗人的谎言激起了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极大反感。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

8、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在理性主义的旗帜下,他们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主要学说有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等。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答案:1) 思潮:人文主义。(2分)思想主旨:以人为中心

9、,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6分)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3分)(2)出发点: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3分)影响: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3分)(3)理论旗帜:理性。(2分)主要学说: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6分)(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

10、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启蒙历史网论坛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伏尔泰语录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眩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对你们讲话!

11、布什总统的国庆演讲(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6分)(2)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6分)(3)材料二中布什说自己“被关在笼子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人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方法来自于哪里?(2分)(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4分)解析:(1)本题通过材料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从材料中的“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可以看出主张“美德即知识”;从“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可以看出苏格拉底重视教育的作用;同时他还强调了“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主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

12、信息,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对答案进行整合。(2)从材料二伏尔泰语录这段话,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伏尔泰这一主张的作用是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此题给我们做材料题一个启示,一定要注意观察材料后的出处(人名、书名、时间等信息),这可能是解题的突破口。(3)美国“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指的是美国的联邦制民主共和政体,这种政体使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三权分立,并且互相制约平衡。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分属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这样就使美国“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而三权分立的思想学说来

13、自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科学上,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影响也应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去作答: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文化上,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1) 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材料四:三权分立。作用: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

14、论基础。(4)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不断进步 影响:承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格拉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材料三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

15、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请回答:(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的积极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核心思想与材料一的关系,(3)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学说,如何理解该学说中的人文主义色彩?(1)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定了神或者命运等 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是古希腊人精神觉醒的 重要标志。(2)文艺复兴运动。关系:歌颂人的伟大和高贵,肯定和突出人的地位、价值和力量(或人文主义)。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或继承与发展)。(3)学说:“因信称义”。理解:

16、该学说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3: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

17、,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 各用一句话概括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特征?(6分)(2) )根据材料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各是什么?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 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6分)答案:(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战国:社会大变革或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或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时期;西汉:封建大一统时期或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一时期;明末清初:封建专制极端强化或封建专制走向衰落时期(6分)(2)

18、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6分)(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2分),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君主专制,具有民主色彩。(2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2分)(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

19、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材料二: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朱熹答陈卫道材料三: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以至现代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重新树立国人的信仰,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蔡仁厚宋明理学南宋篇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

20、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5分)(2)材料二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造成的影响。(6分)答案: (1)事件或现象:儒学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取得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3分)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佛、道两家吸收儒学思想,也讲“仁义道德”。(2分)(2)态度: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2分)影响:朱熹吸收了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21、2分)(3)#c oo co .ne 组 卷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的庄严。(6分)(七)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有各自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历史上有关君主与民众关系的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愈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做器皿、通财货 以事其上者也”。按照这样 的分工原则,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民众则要治于人。因此,每一等级都要恪守自己的等级,各守

22、其职,各尽其责。“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命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 以事其上,则诛 ”。摘编自刘泽华 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有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众,下同。)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三: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

23、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谭嗣同仁学(1)韩愈对于君民关系持什么观点?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谭嗣同关于君民关系认识的异同点。答案:韩愈的观点:君权至上,民必须服从君主;君和民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各阶层必须尽其职守;论证了君主盘剥人民的合理性。(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评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分)体现了君主专制下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6分)认识的同:君主不是天生的,其出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君主应民众的需求而出现;反对君主专制;君主应为民谋公利

24、。 认识的异:黄宗羲出于传统思想,强调君主个人的道德自觉;谭嗣同受西方近代思想影响,认为君主是人民的选择,民可废君,具有民主思想。(八)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名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名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或曰:臣不与子齐

25、称呼?曰:非也。父子一起,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父子虽异身,而能曰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故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名夷待访录原臣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2)材料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答案:(1)

26、 君主是天下百姓的残暴的统治者和剥削者。反对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制(2) 通过古今对比,将对今世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的理想化追求之中。在思想上保留着传统的印记。 (3)指出父子血缘关系不能更改,而君臣关系则是可以“累变”的。 (4)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在不危害专制君主的绝对统治的前提下提出重民、爱民、惜民的,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则不然,其基本理论前提是“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这就把传统的君民关系从根本上颠倒了过来。(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

27、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摘自新浪网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实际上,这种人文理想在当时中国的国内外背景下是行不通的。它的意义充其量只能作为中国现代人文精神发展的思想材料和经验教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

28、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主编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文精神在现时代的第一次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发端。这个伟大的运动以“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把中国的人文精神推向一个崭新阶段。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与“民主”的关系,是李大钊新人文主义的一大特色。李大钊认为:“德谟克拉西(民主编者注)的意义,无论在政治上、社会上、还是经济上都要尊重个人的个性,社会主义的精神亦是如此。” 在北大听讲座第五辑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

29、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人文思想产生的背景与特点。(2)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主要历史条件及思想成果有哪些?为什么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3)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4)你认为材料四中的“现实马

30、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 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宗教神学束缚。特点:反对神本位,强调以人为本。 (2)历史条件: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西方社会发达的科学技术,进步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思想成果: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因为:这些思想成为批判封建专制、唤起民众觉醒的强大思想武器。 (3)李大钊认为,社会主义与民主有相同源流,都反对社会不平等、不自由现象,尊重个性自由。民主和社会主义都具有人文性,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和自由、民主的概念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4)“现实马克思主义”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十)材料一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

31、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材料二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他说:“见而识之”,就是要多见,并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他认为,人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

32、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人们就可以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以上材料均摘自论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相同点。据材料二说明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的不同。(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们观点的认识。(6分)答案:相同点: (1)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重视道德教育。 不同点:孔子认为学习应从外界获取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把外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2)孔子强调从外界获得知识,容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但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柏拉

33、图的内在的回忆说,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但容易导致知识的零散和不系统,两者取长补短为最佳教学方法。解析:第(1)问的相同点在材料一中可直接归纳出道德教育;学习观的不同把握“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归纳即可。 第(2)问的认识注意把握孔子是教师主导、而柏拉图则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即可。(十一)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 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 年前后德意志人古

34、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

35、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3) 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示,分析当时的艺术家们把牛顿描绘成神一样的形象的目的。他的成就对科学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4) 结合以上材料指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答案:(1) 打破了天主教的文化垄断,为西欧思想家提供了传播新思想的便捷媒介。 (2) 人文主义肯定“人”,提倡科学文化,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去认识世界,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3) 目的:因为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为人们打破宗教和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并以此宣扬人的高贵和理性,鼓励人们以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认识自然和社会。意义: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

36、前发展,近代科学进入到全面繁荣时代。(4) 思想解放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科学进步反过来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两者相互促进。(十二)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材料二、卢梭作为

3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他是平等权利最重要的辩护者。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他把不平等视为人类社会一切邪恶的根源,因为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出现,导致了人对人的依附与奴役。卢梭认为根据社会契约建立共同体,并消除不平等,这种社会契约“以道德的和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人们尽可能在力量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约定并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郑慧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和罗马平等观念的异同,并分析两者共同的历

38、史意义。 (13分)(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关于平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平等观提出的历史背景。(12分)答案(1)同都强调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异:雅典侧重于公民政治权利的平等,罗马侧重于公民法律权利的平等。意义:这种公民平等的思想是对雅典主义政治和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2)观点:人生而平等;根据社会契约的确立道德和法律的平等。原因:资产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继承发展古希腊罗马平等思想。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和启蒙运动。第(1)问,第

39、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信息“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可知都体现了平等理念;不同点根据材料信息“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可知雅典强调政治生活的权利,根据材料信息“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可知罗马侧重于法律确定的权利的平等。第二小问“意义”从对古希腊罗马、近代世界、人类社会三个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可知卢梭认为人生而平等;材料信息“根据社会契约建立共同体,并

40、消除不平等”体现了根据社会契约确立道德和法律的平等;第二小问,结合当时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因素回答即可,即政治方面封建专制统治黑暗,经济方面体现了资产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方面继承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十三)(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人。” 论语材料二 父止(只是)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材料三 知(感觉、知

41、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陈独秀再答常乃德(古文与孔教)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实现“仁”?(2分)(2)分别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指出其理论依据。(4分)(3)据材料四,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价值作出了怎样的评论?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评论的合理性。

42、(6分)【答案】(1)待人宽容;推己及人(帮助别人)。(2分)(2)主张:材料二: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级名分。材料三: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2分)依据:二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存在于万物之中。王阳明:心外无理,理在心中。(2分)(3)评论:认为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是有价值的;但是在现代却成了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2分)合理性: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有利和谐人际关系,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分)宣扬封建纲常伦理,压制人的自由发展,维护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仁”和“德”、宋明理学等儒家思想主张以及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评价。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思想史中的最重要考点之一。本题题(1)考查了“仁”的一个侧面,即怎么实现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题(2)考查宋明理学的世界观和认识论;题(3)考查的是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两方面的评价。对待儒家思想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批判地继承。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仁”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二程、王阳明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