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如何學習本科的課程,首先要知道企業管理的定位,因為企業管理受上游理論學科影響,又要解決下游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所以理論與實務的整合非常重要,而企業倫理是企業管理的次級系統,所以管理學的理論基礎如: 1.行為科學 (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 2.社會科學 (政治學、經濟學、法律或史學); 3.管理科學 (作業研究、系統分析); 4.數量科學 (統計學、數學); 5.觀念科學 (哲學、理則學); 6.自然科學 (生態學、環境學)。,這些都必須深入研讀。而企業倫理最主要是在分析面對各種內外環境變遷時產生的兩難問題與困境;並選擇何種行為來處理較為適當及正確。對於東西方哲學及倫理學都要深入比較,才能
2、建立及執行適當和正確的行為。,貳、儒家倫理:自我覺醒、肯定、發展(自我實現),依照儒家倫理我們要成為人或聖人,首須克盡義務及實現責任才能成為人或聖人。為實現自我責任,首要工作乃是自省。,一、自我覺醒,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先生的一生傳奇故事,正可以給我們作為覺醒、肯定、發展的工夫見證,更可以用在自我、家庭及事業發展最好的個案。 縱觀原一平一生的成長歷程,除了自己刻苦奮鬥外,最重要的是兩位啟蒙師吉田勝逞和尚及伊藤道海和尚的振聾發聵之語,因為沒有他們的一語道破及指點迷津,就不會有從作繭自縛中破繭而出的覺醒,緊接著就不敢自我肯定 (安心)。,如突破高145公分其貌不揚的缺點,也就無法自我發展了,所以他非
3、常感謝眾恩,並感謝社恩,口口聲聲感謝公司的栽培,沒有公司就沒有他,絲毫無一點貢高我慢的態度,反而更是謙虛,甚至晚上睡覺時,腳都不敢朝向公司之方向,以示感恩,另外對每位客戶都有感謝的胸懷,他的所得除百分之十留為己用外,剩餘皆回饋給己客戶及公司。真正地在促進他人幸福當中,去實現個人的幸福。,二、自我肯定,一九七八年鋼索特技員華倫達,在波多黎各首府聖璜市鬧區七十五呎高的鋼索上,在表演的途中從高空墜落至地面死亡。事後根據他同樣是鋼索特技員的妻子回憶,聖璜市的高空走鋼索的特技表演,可能是華倫達一生中最危險的一次:在實地走鋼索的前三個月,華倫達所想到的就是萬一墜落,該怎麼辦?這是他一輩子以來,第一次想到這
4、回事。依我看來,他似乎心神投注在不墜落之上,而非走鋼索上。華倫達甚至親自監督設立鋼索的過程,以確保鋼索架上的安全,這是他以前從未想到要做的。,因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在華倫達殫精竭慮地保護自己免於墜落之時,心神就無法專注於走鋼索之事,在整個過程中他已注定要失敗了。 自我肯定並非自以為是自我中心,更不是自戀狂。要達到自我肯定有下列三個步驟: 1.要認清自己的優點及改正自己的缺點。 2.要持續不斷有恆地努力、發展個人的才智。 3.要瞭解自己的長處和工作是否能互相配合。,自我肯定和成熟有相當大的關連,表面是超越了孩子氣的行為階段,但是卻又保留著許多孩子的特性,例如對人充滿熱忱,自然純真而不造作,充滿
5、了想像力,以及學習新行為的能力,所以是有情感的智慧 (emotional wisdom)。自我肯定的領導者,不論他領導的是跨國企業,或交響樂團,還是足球隊,都不必用批評或負面的處罰來鞭策部屬,而是給部屬信心與激勵。,自我肯定能提昇人格的境界,也能建立衡量人類潛能的標準,這在此大宇宙中缺少了我時,整個的宇宙就調和不起來,顯得毫無生機,所以我是全宇宙上無可替代的一位天才。每天如此地思維,就能肯定我們在宇宙存在的價值,進而發揮自己的能力,而圓滿地完成自我實現的目標。,三、自我實現,西方人力資源的發展從一九六八年開始,至今已將近四十一年,尤其人力資源會計的觀念,視人為整個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在整體組織
6、發展與變遷當中,唯有不斷的透過訓練、教育及發展來提昇人力資源,使之生生不息;否則就會很殘酷地但合理的退出超工業的社會。 馬斯羅 (Maslow A.H) 教授在自我實現及超越一文裡,提及如何引向自我實現的行為,值得我們參考,現敘述如下:,1.自我實現意味著要充分地、活潑地、無我地體驗生 活,必須全神貫注並能忘懷一切。在這體驗的時刻中,個人要完全成為一個人,那就是自我實現的時刻。代表這種體驗的關鍵詞是無我(selflessly),而我們的毛病正是出在太少無我而存在著太多自我意識。2.要把生活設計成為一系列的選擇過程,當下決定做出成長而非畏縮的選擇,這即是趨向自我實現的行動。3.要傾聽自己內在的呼
7、喚,讓自我展現出來;我們大多數的人大部分只是傾聽長輩的教誨或權威的、傳統的聲音,而不是傾聽自己內在的呼聲。,4.當有懷疑之時,要誠實地說出來而不要有隱瞞。在許多問題上反躬自省時,就意涵著要能承擔責任,每一次的承擔責任,亦是一次的自我實現。5.自我實現不是一種結局的狀態,而是在任何時刻、任何程度之上去實現個人潛能的過程。自我實現要運用我的聰明才智,但並非要我們去作一些遙遠不可企及的事;而是說要實現一個人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經歷勤奮、付出精力的準備階段。因此自我實現可以讓我們做好想要從事的工作。,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大都傾向於依他取向及盲目比附,缺乏理性獨立自覺的精神,因此能傾聽自己內在的呼喚,就較能認
8、識自己,不被外在事物所迷惑,有自己的定見。禪宗達摩祖師來東土傳法救迷情,亦是在尋覓個人不受人惑的人而已。因為有了惑就是無明,對事理無法認識清楚,盲目衝動地造業(行為),自然而然苦亦隨之而至。因此大學之道為何開宗明義地要在明明德,正是要我們能把無明轉成明,擴充恢復吾人本來固有的清淨光明德性,進而才能親民從事利益眾生之事。,單元目標企業倫理的產生、意義及目標企業倫理的範圍、層次及研究途徑企業倫理的發展過程,1,第一節 企業倫理的產生意義、 及目標,壹、企業倫理的起源 隨著社會趨向多元化,價值觀念隨之歧異,種種利益團體,如工會、消費者組織、環保團體、社區組織、大眾傳播媒體等等,紛紛出現,而且主動以企
9、業為目標,伸張他們的權利或主張,此時他們和企業所發生的關係,一般都超越之前所稱以經濟交易為主的範疇。,企業如何和這些關係人群或團體維持適當的關係,將屬一非常複雜而棘手的問題。近年來,企業除了透過立法及公共關係、企業形象建立等途徑以資解決外,究竟企業本身應該採取何種立場,在相當大程度內,乃屬倫理層面的考慮。,貳、倫理的意義及相關概念之澄清,一、倫理的全方位透視 倫理是假定人都擁有自由及權力去反應不同的意見,在論證過程中得以分析各種不同意見的優缺點。倫理的全方位透視意涵有以下三點:,1.倫理是集中在行動(Action)而不是在行為(Behavior),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活動,都是受某些外在的衝擊
10、或刺激而產生出的反應,假如要改變人的反應行為,就只有改變其刺激。透過正負向的增強作用,就可以使人去做正確的事情。有良好行為的人,所做的事固然正確,卻是因為先前的刺激所導致的,而不是自己主動積極去做的。但是倫理學者卻認為人的行動,基於只要他們決定是正確的事,就會義無反顧的去做。總之,行動者選擇去做一件正確的事,不但是基於過去的經驗或者價值,更是在當時的時空孕育之下,認為值得去做此種有意義的事。,2.倫理是正當合理化其行動,而不是在解釋其行為,心理學家及社會學家在解釋大部分人的行為時,常會歸因於早期的家庭生活及文化的歷史。假定有個人上班遲到了,主管問:為何遲到?我們可能聽到的回答有二種: (1)解
11、釋(explanation) 所謂的解釋就是說明引起遲到的原因是什麼?比如: 不良的時間管理、孩子缺乏適當地照顧、或其他原因等。 (2)合理正當化(justification) 如果是合理正當化的回答:就是要顯示理性及負責的態度而不是尋找替罪羔羊,換言之,要能表示行動者在做決定時,所要表現的原則或價值。,3.倫理是要認清應然及實然的差距,描述性的倫理是描述人為的行動,解釋行動的價值判斷及基本假定。而規範性的倫理,是研究人應該怎樣去行動,及分析合理正當化這些行動的價值判斷及基本假定。因此,倫理要提出人是道德人,組織是道德的匯集體及道德的執行者之基本假定,常當作倫理分析的必要架構。進而澄清實然與應
12、然的差距。,二、倫理的定義、性質及派別,倫理(Ethics) 起源於希臘字ethos,意指個人的特性 (character) 和本質 (nature) 或性情 (disposition),這些都和道德有關,主要是在區別正確和錯誤或者是善及惡的行為。倫理和生活的方式及行為的規則,與道德守則的研究有密切關係。如何具有適當行為,常以義務原則為主要理念,尤其是沃爾多 (Dwighy Waldo) 視倫理具有義務的概念。,倫理學是研究人生的意義,闡明人與人相互的關係,並確立人類行為標準的學問,追求善良及明智的生活。倫理學最主要的規範理論派別有二:1.目的論 (teleological theory) 屬
13、於結果論(consequentialism),不承認道德義務或道德行為本身的正當性,能夠脫離道德行為所產出的結果。快樂主義(Hedonism)與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屬於目的論。,2.義務論 (deontology) 主張道德行為的對錯或道德義務之標準,完全在於該行為規則本身之正當性或義務性,這一派倫理學說,最重要的代表是康德哲學 (Kantism)。義務論倫理學不一定排斥非道德意義的善;它只是反對以道德價值之唯一或最後的判準。因此,這種倫理學仍可能接受功利原則,作為衍生的道德原則。,三、道德的意義與倫理的比較,道德這一詞,在我國早已使用了,禮記曲禮:道德仁義非禮不行。道,
14、路也,指我們應走的正路,可轉化而指行為的法則;德,得也。合道德二字言之,則我們能循正路而走,必能得到正確的方向不至誤入迷途。道德即是人類社會認為正常的人,應該遵守的行為標準。,倫理與道德較大差異有以下三點:1.道德之標準衡量較倫理為高。2.道德較具有正式社會規範的角色。3.道德較正式,有特定客觀規範的事物。,四、價值的意義,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克琪 (M. Rokeach) 教授認為價值有持久性,是一種信仰或偏好;和行為方式或生活目的有關。依其性質分:工具性價值;目的性價值兩種。,參、企業倫理的意義,企業倫理 (Business Ethics) 是指任何企業團體以合法手段,從事其經營管理活動時,
15、所應遵守的行為規範或倫理規則。 企業倫理較企業道德的範圍為大。企業倫理指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不只影響員工或消費者及股東權益,更影響社會、政府、環境及其他企業。企業倫理依其特殊企業性質,具有其應用時之特殊時空環境背景之條件。,肆、企業倫理的教育目標,企業倫理的教育目標,畢曉普 (T. R. Bishop) 教授認為有下列四項主要目標:1.必須提供學生企業倫理基本知識,包含倫理、道德及 價值的概念,及倫理在企業世界的實務關係。2.發展學生在一般或特定企業功能的認知能力;參與在企業行動及決策倫理應用的能力。3.使學生能將倫理整合至問題解決與決策的途徑。4.使學生面臨多元角色責任和不同價值組合時,有認知
16、及解決衝突的能力。,亨德森 (V. E. Henderson) 教授認為倫理教育是一種教化而非傳教 (a teacher, not a preacher)。可知企業倫理的教育是人文的教育及培養學生而對兩難的困境時,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節企業倫理的範圍、層次及研究途徑,壹、企業倫理的範圍 有些學者將企業的主要利益關係者分為七大類,分別是:顧客、員工、股東、關係廠商、政府、社區以及社會大眾。略為修正如下:,貳、企業倫理的層次,參、企業倫理的研究途徑,企業倫理課程最主要的研究內容是管理學及倫理學,尚包括有哲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及經濟學等學科。企業倫理的研究趨向有二個主要途徑:哲學的途徑;管理
17、的途徑。哲學的研究途徑著重在理論、邏輯的基礎,及對企業倫理問題的反思及批判。而管理的研究途徑,集中在管理決策的實務面向及公司和企業的具體細節問題分析。,第三節企業倫理的發展過程,壹、美國企業倫理的發展過程 費雷爾(O. C. Ferrell)教授及佛雷迪區(John Fraedrich)教授將美國企業倫理的發展過程,分成五個階段:,1.在1960年代以前企業倫理:宗教家及神學家關注企業的有關倫理問題,如公平的工資、勞工問題及資本家的道德。2.在1960至1970年代企業面對社會問題:如核能安全、消費者保護等問題,因而才有著名的消費者權利法 (1962)、輻射控制法 (1968)、水清淨法 (1
18、972) 等法通過。3.在1970至1980年代企業倫理的興起:企業倫理不只在消極解決賄賂、不實廣告、產品安全及環境等問題,更進而要提昇其企業形象。4.1980至1990年代整合期:企業整合強化倫理的研究,使其制度化,設立倫理委員會及社會政策委員會,來解決倫理問題。5.1990年代以後企業倫理的制度化: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學術研究者及政府,企圖發展出系統的指引,幫助個人及組織做決策。,貳、我國企業倫理的發展過程,台灣的企業從1970年以後,受到許多內外因素的影響,不得不重視企業倫理,來善盡其企業社會責任以利永續組織。目前企業面臨的議題有:一、民眾對環境品質的重視二、民眾對消費者利益的關切三、民眾
19、希望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變強烈四、政府對企業的管制增強五、社會公益團體不斷茁壯,總之,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預期政府和民眾,都將要求企業做一個社會的好公民,除了應遵守法律的規範外,尚應對社會負起更多和更大的社會責任,期許企業能承擔更大慈悲或博愛的責任 (Philanthropic Responsibilities),成為一個良好的國際社會的企業公民 (corporate citizen),對於國際社會貢獻其資源,提昇人的生活品質。尤其在物質化的社會,企業必須發展人文架構內省的科技發展,用神聖及宇宙的觀點,去平衡過度發展的科技,要發展新的倫理價值和道德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企業倫理來實踐。,重要名詞,行動和行為 (Action and Behavior)倫理和道德 (Ethics and Morality)目的論 (Teleological Theory)義務論 (Deontology)股東至上論 (Stockholder Theory)利益關係論 (Stakeholder Theory),自我評量,1.企業倫理的意義及教育目標?2.企業倫理的範圍及層次?3.企業倫理的研究途徑?4.美國企業倫理的發展過程?5.我國企業倫理發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