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41595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文化史课程期末开卷考试考试试题 ( 2009 年 6 月,考卷 60 分,平时作业 40 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40 分) 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最为本质和最具特色的内涵 ,由此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基本载体 .她是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中抽象出来 ,足以 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她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富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是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既是历史的, 又是现实的;既无时不有,又几乎无处不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

2、以下特点:崇尚伦理道德的人际关系;重视政务的价值取向;推尊入世的处世哲学;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和为贵”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 2、蝴蝶装 蝴蝶装是 中国古书装帧形式之一。 它始于唐末,盛行于北宋。蝴蝶装的装订法,是每页从中缝将有文字的两个半页对折,背面空白处在外,然后把这样对折的一叠散叶用一张纸从前包到后面,并将各页折口处牢牢地粘连在这张纸上,以免脱落,这样就成了蝴蝶装的书。 蝴蝶装书籍继承了折叠形制书籍翻阅方便的优点 ,装订成册后又不易断裂、散乱。其所以得名,是因为书册打开后左右对称,犹如蝴蝶展开双翅。省称“蝶装”。蝴蝶装用以包裹书册前后的封面封底的纸叫“书衣”(

3、今称“书皮”)。书衣封面左边有时贴上张狭长的签条,叫“书签”,上书书名、册次。书册的上端叫“书头”或“书首”,下端叫“树根”,右边粘连的一边叫“书背”。左边翻阅的一边叫“书口”。 3、二十四节气(这个 ms 每年都考)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与星官射姓、历官邓平 制定著名的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历法。一般来说,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4、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冬至 、 小寒 、 大寒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首都地区(黄河流域)的自然想象而制定的,而全国面积广大,各地的具体地理自然条件不同,故需要通过“农谚”进行调节。例如北方:种瓜种豆,南方:插田莫迟疑。 4、印刷术 所谓印刷术,就是对原稿的图文进行复制的技术。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够经济地、大批量地复制,便于广泛、迅速地传播知识。 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包括两种形式: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在总结前代印章、石刻经验的基础上,晋代人发明了墨拓技术,隋代人 则在墨拓技术的基 础上发明了真正的印刷术 雕版印刷。现存最早的印刷作品是金刚经。雕版印刷术先后传到了日本、朝

5、鲜、越南、伊朗及埃及西欧。宋代毕昇在长期雕版实践的基础上于公元 1041-1048 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西传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德国宗教改革和反封建斗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印刷术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继造纸术之后又一项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出版书籍的历史新纪元。 5、纪传体 纪传体 是继编年体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史体。它 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 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这种体裁的文献的体例主要包括本纪、史表、史志、列传、论赞等形式。本纪反映一朝国政大事;史表通过表格形式勾勒

6、历史轮廓和线索;史志是反映国典朝章及自然、社会历史的专篇,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有关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列传反映各类典型人物;论赞则是一种评论历史人物的体例。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被称作“正史”的“二十四史”是纪传体文献中的佼佼者。“二十四史”是随着历代封建王朝的兴替逐渐形成的 。“二十四史”规模宏大,叹为观止。上自黄帝下至清末,洋洋洒洒多达四千余卷。自始至终,惟用纪传体 例贯穿,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以来各个方面的历史。 6、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隋文帝参酌魏晋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制格局。这一制度经过唐代的充实和发展得到进一步完

7、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的具体职责是: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 尚书省职责为执行 ,总领六部。六部的具体职责是: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户部掌全国疆土田 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 兵部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 ;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和监督 ,提高诀策正确性;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

8、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 7、纳采 纳采 指 男家请人向女家提出缔婚的请求,也就是“提亲”。纳采时,要奉赠礼品。由于娶妻结婚是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大事,因此 ,对于纳采对象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通常从官宦人家到普通百姓,共同奉行的择偶条件是门当户对。在此前提下,再考虑家贽、家世、家风等。 8、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

9、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 , 在汉族古俗中, 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9、祖先崇拜 书 266 页 以祖先亡灵为崇拜对象的宗教形式。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即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最初始于原始人对同族死者的某种追思和怀念。氏族社会的演进确立

10、了父权制,原始家庭制度趋于明朗、稳定和完善,人们逐渐有了其父亲家长或氏族中前辈长者的灵魂可以庇佑本族成员、赐福儿孙后代的观念,并开始祭拜、祈求其祖宗亡灵的宗教活动,从此才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祖先崇拜。 其崇拜行为的特点,首先是将本族的祖先神化并对之祭拜,具有本族认同性和异族排斥性;其次是相信其祖先神灵具有神奇 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并与之沟通互感;最后超越了原始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认识局限,不再用动植物等图腾象征或生殖象征来作为其氏族部落的标志,而以其氏族祖先的名字取代,由此使古代宗教从自然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祖先崇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教传统中尤为突出。 10、(姓名)避讳措施 主要措施是 改

11、字法、缺笔法和空字法。 1、 改字法是用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以用同义字为最多。此法在秦汉时期已经使用,后代继续沿用。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时,改“正月称“端月”。这是因为秦始皇名政,与正月之“正”同音,因而避讳。 2、 缺笔法是用本字而省缺笔划。此法大约始于唐初,宋代以后颇为盛行。如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于志宁碑为避讳,书“世”作“卅”孔子名丘,为封建统治者奉为圣人。 3、 空字法是将本字空而不写,或画以“”,或书以“某”字,或直书以“讳”字。如汉景帝名刘启,在立他为太子时,有司因避讳而曰:“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史记孝文本纪) 11、禅宗 P287 页 12、家范 又称“家训”

12、、“家规”、“家约”等,是家长为后辈子孙或族中成员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教务。它是一种训诫活动,也是一种文 献。 作为文献,家范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一,敬祖孝亲;二,睦亲和宗;三,亲里睦邻;四,忠君急公;五,劝学育才;六,教女训媳;七,婚嫁延嗣;八,居家治生;九,积德行善。 家范是家长制定的,体现家长意志的产物。具体分析有:一,由全族通议,族众共同制定;二,族长和宗子制定,这种较为普遍;三,由家族内的尊者或贤达制定;四;由单个家庭的家范演变而来。 其中,影响甚大的家范有:颜子推的颜氏家训、范仲淹的教子尺牍、司马光的 涑水书仪 、朱熹的家礼等。 家范在加强同族同宗的认同感和维护家族秩序,

13、促进家族共同体的存在 与发展,以及维护地方治安,保证国家的赋税徭役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3、线装 (书 ) P62 页 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14、造纸术 P112 页 15、黄帝内经 黄 帝内经 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也是

14、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 是一部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学巨著。 在理论方面,确立起颇具特点的生理学说和病理学说。内径详细论述了脏腑、经络、气、血、精神、津液的作用及生理功能;还确定了虚实寒热四种基本病理变化,为以后的辩证施治打下了基础。 在治疗方面,内经特别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和“救其萌芽”的思想原则。它通过阴阳五行说、四时六气论,使中医学整体观念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得到充分的反映。 16、 请期 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 。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仪礼 士昏礼: “ 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 ” 请期仪式历代相同,

15、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至清代,请期多称通信,即男家用红笺,将过礼日、迎娶日等有关事项一一写明,由媒人或亲自送到女家,并与女家商议婚礼事宜。 17、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月日前后。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主 要内容有:寒食节、扫墓、踏青等。寒食节,纪念春秋时介子推的节日。扫墓来源于唐玄宗的规定,后来成为定制和习俗。扫墓的内容有:培土,修剪繁草,焚烧纸钱等。踏青即春游,也起于唐代,与扫墓相 伴而兴。扫墓之余,全家人在郊野游玩,既能锻炼身体

16、,又能调整精神,一举两得。除此之外,还有插柳、戴柳的习俗,寓意辟邪。后来逐渐成为春季全民性的野外游乐活动。清明节的节日情绪主要是配合两项活动:祭祖时“慎终追远”、哀伤庄重,踏青时,欢快愉悦。 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追远”不仅有“民德归 厚”的教化意义,还会让我们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确定个体与时代的历史位置。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二、问答题(每题 10 分, 20 分)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史”,请你

17、1、就“中国文化史”课简谈主要收获; 中国文化史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的学科, 老师在抓住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基础上,通过 新颖的教学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文化的 基本线索、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 我得到的知识连贯起 来,形成系统。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史这么课我的主要收获是: 1、 学习中国文化史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 、传统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 2、 学习中国文化史让我 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在各类文明创建上广博而精湛的建树,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3、 学习中国文化史提高了我的文化修养。 4、 学习中国文化史让我明白寻求文化借鉴的重要性。 2、 客观评价科举制度历史地位。 科举

18、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为改变魏晋以来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 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 605 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 5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积

19、极影响有: 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 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 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对国家的政治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起到了“添加剂”作用。科举制对鼓励平民男子进学、对千百万家庭教育子女自强进取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科举中有明算、明法 、武举等

20、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重文轻武、重经轻算的教育传统有纠偏作用。 由于 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以及文官考试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驱使,西方国家在 19 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消极影响有: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于科举制度我们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来看,明清以前的科举制利大于弊,明清之后的科举制弊

21、大于利。 2 简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5 分 书 289 页 3、 简谈你对中国土葬制度的看法, 15分 土葬,葬式之一。又称埋葬。处理死人遗体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把尸体先装在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埋在地里(区别于火葬、水葬等)。中国的土葬形式主要有:竖穴墓(土坑墓),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流行;大石墓、瓮棺葬,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石棺葬、砖石墓,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流行;洞室墓,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六朝以至隋唐;木椁墓,始于商代,汉 以后少见;船棺葬,战国末期到汉初盛行于四川一带。 对于土葬制度,我认为要辩证的看。土葬的好处有: 第一 ,土葬很早就在中国盛行,作为回归自然的表现,符合汉民族的传

22、统文化精神 ;第二 ,土葬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它传承着民族忠孝的崇高品德,对于教育后人,和睦家庭,融洽社会,安定国家有着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但是 土葬 是一种陋习,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消极的影响: 第一 ,尸体腐化会污染环境; 第二, 占地面积变大;第三,常常是封建迷信的土壤。2.简谈个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看法 1、 营造和谐气氛, 2、纪念重要历史, 3、美好的祝福 和感受。(看笔记) 补充: 对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理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

23、。在节日这一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这是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 1. 人们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能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 2. 历经千百年,不论海内外,这些传统节日依旧能够吸引中华儿女广泛参与和共享,根源就在于她是美好人性的再现,是中华美德的缩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遗产。同时,它又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标志着民族的认同感,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重要纽带,其传

24、统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鲜明的文化和精神特征。这些节日的存在,已经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纽带。 3. 中华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 、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 所以,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是对民族精神的追求,是对人生态度的探索,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传统节日的价值就在于

25、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尽管各个传统节日的内涵不同,各自纪念与庆祝的形式不同,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就是对民族之根的认同,这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巨大文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节日是值得全民族人民来纪念的重要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是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 今天,我们纪念传统节日,体悟各节日纪念的对象及意义,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周而复始,岁岁年年,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取向,体会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温馨 与和谐。 2、 中国传统科技有三大特点,对其中的整体性谈谈你的理解( 2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