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百馆长论坛参考资料.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42997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届百馆长论坛参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第二届百馆长论坛参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二届百馆长论坛参考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二届百馆长论坛参考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二届百馆长论坛参考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届百县馆长论坛参考资料 社区乡镇图书馆建设发展实例 中国图书馆学会编 江 苏 常熟 目 录 1、 推行总分馆制,拓展城乡图书馆服务网 1-4 2、 为山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4-5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六祖分馆建设与发展情况 3、 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的调查与思考 6-10 以鄂州市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创建为例 4、 当阳市汽车图书馆坚持运行 20 年 10-12 5、 铜川市耀州区乡镇图书室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13-15 6、 五河县乡镇图书馆建设调查 15-18 7、 铜陵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社区图书室建设 18-21 8、 并非题外的话 :回顾与感谢 22-25 9、 定陶县图书馆建立菏泽市

2、第一家流动服务点侧记 25-28 10、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镇图书馆的困境与几点思考 28-30 11、包头市青山区开创图书室建设的新局面 30-32 12、 顺义区图书馆做好社区镇村图书室建设工作的基本做法 32-35 13、 不发达地区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困境和发展 36-38 14、动静相宜 做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 38-42 15、创新服务模式 树立良好学风 42-43 16、农村流动图书馆的实践与探索 44-47 17、农家书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47-53 18、 从送书下乡到农村图书 馆四级网络体系建设 53-56 19、 图书馆总馆 分馆模式之我见 56-58 20、 常熟市沙家

3、浜镇图书馆创新办馆模式 提升乡镇图书馆服务功能 58-60 21、 勤劳致富路 处处闻书香 60-61 记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 22、 农家飘书香 62-63 记坚持二十多年的张家桥图书馆 23、 看杨俊山如何经营图书馆 63-65 24、 为了一个美丽的梦想 65-68 致力推进中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夏勇教授 25、 天下溪 乡村图书馆项目 68 26、 刘德元:为家乡父老挑起一盏“小桔灯” 69-71 一位离休老人与一个乡村图书室的故事 27、 宁波退休老教师王亚萍 :书香满园 希望常在 71-72 28、 小记 Schaumburg 社区图书馆 72 - 1 - 推行总分馆

4、制,拓展城乡图书馆服务网络 广东省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是以东莞城市中心图书馆(即东莞图书馆新馆)为总馆,以各镇(街)、各系统图书馆为分馆,以社区图书馆、单位内部图书馆、资料室为网点,以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和调节 手段的地区性图书馆集群网。这是东莞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实践,它突破了传统图书馆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技术实现障碍,是一种循序渐进而且适合中国国情的城乡图书馆网络体系发展模式。自 2004年 5 月东莞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的通知至今,东莞已经建成了 1 个总馆, 16 个镇街馆、 8 个村级馆(包括 1 个社区馆)、 3

5、个企事业(学校)馆共27 个图书馆分馆的总分馆网络体系,联网的图书馆已经达到了 42 个。总分馆制的实行拓展了城乡图书馆服务体系,打破了市、镇、村“ 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格局,激活了全市现有的文化资源,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提高了图书馆在全市的服务覆盖率,延伸文献信息服务至基层。 从目前已经开通的 27 个分馆的业务工作上看,在东莞图书馆的业务、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全力支持下,各分馆初步实现了与总馆的业务管理平台统一、标识统一、图书通借通还、共享总馆数字资源等目标。 一、总分馆制概况 东莞地区图书馆事业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市图书馆为龙头、镇(街)图书馆为骨干、村

6、(社区、居委会)图书室为补充的三级图书馆网络。但是,和全国其他地区图书 馆一样,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等落后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影响了整体的效益发挥。要有效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建设服务网络,达到为市民服务的目标,除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群体效能。基于这样的认识, 2002 年,我们制定了东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 2002-201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点(新馆)、面(地区图书馆体系)相结合的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对新馆建设和地区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做出了 全面规划,着重强

7、调新馆的龙头作用和城市图书馆体系建设,论证东莞地区实行总分馆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大量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和意见汇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在东莞地区大力推行总馆加分馆的事业管理体制,构建与东莞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地区图书馆网络形态:一个中心(城市中心图书馆)、两个方面(镇区图书馆和院校图书馆)、三级结构(中心、镇区院校、用户与读者),形成以技术为依托的整体图书馆网群,并以此为特色,覆盖和服务全地区。 我们结合东莞地区图书馆的实际 , 根据城市图书馆集群的社会环境和总分馆业务管理现实要求,依托专业 软件公司的技术优势,确定研发适合东莞需要的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平台。“ Interlib 图书馆集群网

8、络管理平台”于 2002 年底立项, 2003 年 10 月首先应用于东莞图书馆,随后在首家分馆 常平分馆安装运行, 2005 年 5 月通过了文化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项目鉴定。平台在东莞地区投入使用三年的实践验证了其具有的经济、高效、实用、方便等性能,初步实现了东莞地区动静结合的图书馆总分馆形态,突破了制约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 2 - 关键性技术实现障碍,奠定了东莞图书馆总分馆集群化管理的基础,扩展了东莞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实现了基层分 馆业务工作的跨越发展,提升了东莞城市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006 年东莞地区总分馆年接待读者总量为 186 万人次,持证读者近 11 万人次。东莞图

9、书馆总分馆制的实施,带动了整个城市图书馆体系的发展,各分馆的服务效益都有明显的提高。如东莞石碣镇图书馆加入总分馆后,持证读者从原来的 347 个增加到 06 年底的 1206 个,图书外借量从 04 年的 2050 册次增加到 06 年的 27393 册次,年外借量增加 12 倍。图书流动车服务全覆盖东莞市 32 个镇(街), 2006 年直接服务总分馆读者达 6 万多人次;自助图书馆向总分馆读者提供 7 24 小时文献借还服务,年接待读者达 11 万余人次,借还图书近 9 万册次。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在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充实市民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了

10、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典型事例 (一)建设分馆试点,稳妥推进总分馆制 为积极稳妥推行总分馆制,东莞图书馆结合镇街图书馆工作实际情况,在常平镇新馆建设时开始分馆建设试点工作。常平镇地处穗港经济轴的中心,全镇面积 108 平方公里,居民约 50 万,其中户籍人口 6 万多人,是我市 8 个中心镇之一。图书馆设在文化广场中心四楼,面积 500 平方米,设计总藏 书 4 万册,首期藏书 1.5 万册,阅览座位 120 个,拥有业务应用电脑设备 7 台。在东莞图书馆对业务、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下,直接试用新开发的Interlib 集群管理系统,完成了新书 7000 多种 15000 册的加工任务,

11、实现了与总馆的业务管理平台统一和标识统一,开展了办理“一卡通”读者证、图书借阅、网上资料查询、电话续借、过报查询、现刊现报阅览服务,并借助总馆力量进行参考咨询工作。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现已发展成为馆舍 1350 平米、藏书 5.5 万余册、计算机 70 余台的镇级中心馆,形成业务工作自动化管理、文献资料通借通 还、资源与总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拓展分馆建设,延伸文献信息服务 常平分馆的顺利开馆和运行是总分馆建设迈出的可喜一步,积沙成塔,聚木成林,只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总分馆体系,建设起城市现代图书馆集群网络,才更能体现其规模效益,达到资源共建共享、文献通借通还的目的。东莞图书馆开始着手

12、进行分馆建设的逐步推广工作。在常平分馆建设实践的基础上, 2004 年 9 月 30 日,第二个分馆石碣分馆开馆试运行。同时,图书流动车成为实施总分馆制的重要一环,构成了动静结合的图书馆(室)、流动服务点动态服务网络。 Interlib 系统的 B/S 架构支持它在任何地方直接进行读者证办理、图书借还、书目查询和读者财经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实现了通借通还的便利服务。它还充当了总分馆间物流传递的工具,解决了图书物流的问题。通过努力,以市图书馆新馆为中心,镇街、村(社区)、企事业分馆越来越多,至 2005 年 9月 28 日东莞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之际,常平、石碣、虎门、石龙、东城、道滘、清溪、塘厦

13、、三星电机、东莞中学初中部共 10 个分馆同时举行了分馆挂牌仪式,这让东莞向书香飘溢的图书馆之城迈进了更为坚实的一步。目前,东莞图书馆的分馆数量已达到 27 个,图书流动车 服务站稳定在 100 个,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图书馆(室)服务网络形态,并将服务逐步辐射、深入到全市各个角落,并且总分馆体系的队伍还在进一步发展壮大。 - 3 - (三)镇街帮扶社区,共同加入总分馆体系 在总馆帮扶镇街,中心引领基层的同时,东莞地区镇街分馆在总馆的引导下也在积极探索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发展模式。常平、虎门、长安等镇街在带动村、社区、企业图书馆共同加入总分馆体系,建设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和共享工程的模式上有了突破。

14、长安图书馆地处长安镇文化活动中心地带,占地面积 1.8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3 万平方米,并置身于影剧院、文 化广场等文化建筑群当中,地理优越,交通便捷。自 2006 年下半年开始,长安图书馆开始为加入总分馆体系做准备,并申报预算,力求早日实现馆藏文献的通借通还。与此同时,长安图书馆根据镇委、镇政府有关指示,对镇内 13 个社区、 2 家工厂进行了基层图书馆调查登记工作,对新建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系统网所需设备安装调试及书目数据的录入工作上给予详细的指导,积极协助辖属的霄边、咸西、乌沙、沙头、上沙、厦岗共六个社区按照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村(社区)级分馆的要求筹备建馆,不断完善图书馆

15、服务体系网络。在长安图书馆的帮助下, 长安镇 13 个社区图书馆(室)中霄边、咸西、乌沙、沙头、上沙、厦岗共 6 个社区统一了总分馆 VI系统标识,并于 6 月 26 日与长安图书馆一道举行了分馆挂牌仪式,正式加入了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使长安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和风貌。 (四)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依托总分馆体系推进共享工程建设是东莞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一大特色。我们以全市城乡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为骨干网络,大力推进共享工程市级分中心、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村、社区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建设。常平分馆也是我市首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镇级基层服务点,其电子阅览室是

16、常平分馆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社会和市民的亮点之一,作为文化资源信息服务的一个展示窗口,向居民提供馆藏数字化电影的点播、馆藏精品 MP3 的欣赏、馆藏电子图书的在线阅读、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即时查询和专题数据库的全文检索等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目前,常平基层服务点已接待读者 10000 余人,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共享工程”工作的开展和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外,为了将图书馆的触角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农村,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积极推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常平分馆以村级图 书室的建设和规范管理为突破口,选取金美村图书室和桥梓村图书室分别作为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的示范典型。目前,两个

17、村共投资 30 余万元增加新书、报刊和 24台电脑,采用了 Interlib 管理系统,已经与常平分馆和总馆联网,村民在该图书室就能检索到共享工程和东莞图书馆总馆的各种数字资源,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和外来员工在该室利用共享工程资源。 我们在推进东莞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把握了几个要点:一是立足东莞实际,以东莞打造“图书馆之城”为契机,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图书馆集群整体形态共同保障地区文 化信息需求;二是拓宽了资源共享视野,确立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多资源共享思想,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服务成效和整体效益;三是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先导和基础作用,提高工作和服务效能

18、;四是牢牢抓住基层图书馆这个阵地,建设一个、成活一个、发挥效益一个,以促进共享工程持续稳定发展。 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的顺利实施和成功推进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首先,推行总分- 4 - 馆制取得了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其次, Interlib 集群网络管理平台的成功开发和应用为总分馆制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再次,总馆牵头制定一系列的工作程序 、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并结合东莞地区文化建设考评,通过量化指标对图书馆工作进行评价为总分馆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保障;最后,总分馆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服务效果和效益,对东莞实现图书馆之城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提倡城市阅读发挥了重要作用。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

19、馆制实现了技术的突破和管理的创新,以中心引领基层,城市带动农村,促进了区域图书馆的协同发展;实现了信息资源由孤岛到共享,读者服务由一馆独立到多馆联动,带动了城乡基层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以上是东莞地区城乡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情况,旨在通过分析当 前东莞地区总分馆制如何延伸信息服务、中心引领、带动基层的实施情况,积累工作经验,进一步促进东莞城乡图书馆事业整体健康发展。同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推动图书馆界同仁对对城乡图书馆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具体做法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对各地图书馆建设有所借鉴或参考。 ( 广东省东莞图书馆 刘 磊 供稿) 为山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六祖分

20、馆建设与发展情况 在美国花旗银行广州分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悉心引领和大力赞助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六祖分馆于 2007 年 2 月 11 日揭牌成立。 开馆至今,在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六祖分馆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业务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六祖分馆的建设与发展,是山区文化建设成功的典范,是广东流动图书事业成功经验的体现,我们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六祖分馆坐落 在新兴县的山区镇六祖镇,其服务对象为本镇的人民群众。开馆初期,我们加大宣传力度,让六祖分馆的名字深入人心。一是印发宣传单。宣传六祖分馆为花旗银行广州分行捐资兴办的,属爱心捐献对象。并将六

21、祖分馆宣传单发送到各企事业单位、乡村、学校,让这一爱心行动家喻户晓。二是利用新闻媒体 ,如云浮日报、县广播电台,宣传介绍分馆内各类图书的配置及开放时间。为方便读者来馆阅览,分馆采取开放时间与学生上学时间错开的办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馆阅览,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三是评选“读书积极分子”,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我们利用 “学生应多鼓励”的教育特点,选择在适当的时机,为小读者举办“读书积极分子”活动,评选选出若干名读书积极分子,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奖励,激发读者来馆阅读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提高乡镇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之前六祖镇文化站规模较小,业务不多,且人员紧 缺,

22、专业知识薄弱,在如何办好图书馆方面缺乏经验。所以,六祖分馆成立后,我们委派了县流动图书馆的优秀馆员下乡指导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各方面的细节对分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六祖分馆的管理员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学会了图书管理,并能非常娴熟地为读者服务。我们还借助省馆下派- 5 - 的志愿者的智力支持,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观念辐射到分馆,促进分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拓宽渠道,送书到点,拉近图书与读者的距离 增加图书覆盖面,是提高图书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六祖镇是一个大镇,读者较多。鉴于晚上学生读者较多的事实,我们灵活掌握, 把晚上和周末开放时间延长。同时我们还把图书送到各居委会和边远的中小学,由各学校

23、派一名老师兼管图书,定时分发,定时回收调换新书。这种方法还真凑效,图书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四、积极开展各项读者活动,让读者体会读书的愉悦 六祖分馆经常开展读者活动,使读者感到图书馆不仅是读书的好地方,而且还有各种活动参加。我馆每月定期在幼儿阅览区举行“故事大王讲故事”活动,让小读者自由参加,登台表演展现自我,锻炼了少儿的胆量和语言能力。分馆还在 2007 年 5 月 27 日至 6 月 3 日在六祖分馆主场地、六祖镇各中小学、六祖镇各村委 会举办了七项活动: 27 日,在幼儿阅览区举行“故事大王讲故事”活动; 28 日,和六祖镇爱心幼儿园联合举办“唐诗和诗歌朗诵比赛”活动; 29

24、日,由六祖分馆工作人员为小读者现场指导六祖分馆的共享工程的信息阅读; 30 日,在六祖集成中学举办“远离毒品,亲近书本”讲座; 31 日,与六祖镇官洞小学举办读书活动;6 月 1 日,与六祖爱心幼儿园联合举办智力接力赛; 2 日,举办“六祖分馆图书知识竞赛活动”。在开展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热情十分高涨,讲故事的讲得有声有色,那稚嫩的声音和动作表情逗人喜欢,那深刻的思想意义令人 深思;朗诵诗歌的表情丰富,朗诵者如入其境,诗情画意溢于言表;在讲授信息技术过程中,小读者们神情专注,开动脑筋,个个都跃跃欲试;在“远离毒品,亲近书本”讲座上,同学们洗耳恭听,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所有参与

25、者的活跃、好学、热情投入和积极响应,令我们的工作人员大受感动。透过活动的热烈气氛和参与者的言行举止,我们看到了众多读者奋发向上的心态和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们的心态和渴求使我们认识到图书馆对读者乃至对社会的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我们与读者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五、设立读者留言,及时收集读者信息 为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设立了读者留言簿,将它作为我们与读者之间交流思想,反馈信息的桥梁和纽带。我们鼓励和引导读者在留言簿上留下所思所盼所感,让我们了解读者的想法和心愿,他们的想法和愿望使我们的工作方向和思路更加明确。读者是图书馆的生命,没有了读者,我们开办图书馆就没有了意义,所以读者是

26、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的上帝,我们的生命源泉。 在六祖分馆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得到上述一些经验,但离我们的目标还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坚持读者至上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广大读者服务,为乡村经济发展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 广东省新兴县图书馆 杨其先 供稿) - 6 - 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的调查与思考 以鄂州市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创建为例 鄂州地处湖北省东部,与省会武汉比邻,地理位置较好,经济等状况在全省属中游。全市共有三个区四个办事处,人口百万余人,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五

27、分之四,近两年的文化创建工作中,全市各乡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成功地建起了以民办为主体的文化中心户。 一、 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 创建的基本情况和创建成效 自建国以来,中国农村文化事业就从未停止过其建设步伐,而乡镇图书馆(室)始终是这项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凡建文化站,必建图书室,也由此,乡镇图书馆(室)的建设,亦随着乡镇文化站的建设而发展。然而,近两年鄂州的乡镇图书馆室的建设,却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随着全市掀起的文化中心户创建高潮,因此,文化中心户图书室也随之应声而起。仅 2005 年,在全市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的建设中,在市政府的运筹下,经过各方的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投入资金 150

28、万元,共购置图书六万多册,以及阅览桌椅和大量的棋具 ,体育器材等。在当年 43 户创建对象中,正式验收合格并授牌的 30 户。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的开办,鄂州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运行正常,且发展势头显良好状态,潜力巨大。 (一) “四位一体”的创建格局为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创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在创建中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四位一体”的创建格局:就是党委政府主导,宣传文化部门指导,省级文明单位援建,文化中心户自建。这一格局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党委 和政府主导。 在 2004 年

29、湖北全省农村文化建设会议结束后,鄂州市领导召开常委会,专门听取并且部署了该项工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全市各方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并将此纳入 2005 年全市各级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和市委的重大课题。各区、乡镇街党委和政府积极响应,迅速落实。粱子湖区在全市率先拿出了全区文化中心户创建方案,华容区则把文化中心户创建定位在“老典型有新发展,新典型要有高起点”上,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强软件建设 ;鄂城区积极争取社会广泛支持,加强文化中心户图书室 设施建设使全区文化中心户图书室活动场所面积达到 1.1 万平方米。 2、 宣传文化部门指导。 创建农村文化中心户,宣传

30、文化部门自然是主力军。这一层次不仅制定出详细的创建方案,下发了相关文件,还专门抽调人员组成了创建班子,以协调、督办全市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的创建工作。同时,各局机关干部、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对应联系区,每个联系人负责一个点,从而保证了各自帮扶点工作顺利开展。 3、 文明单位援建。 这虽然是早在上世纪农村文化工作中就用过的方式,但因着力点不同,并在帮扶的运作- 7 - 方式上有着极大的改变,所以他仍是 有效的方式。这次创建,市委市政府就组织了全市 43 家省级文明单位分别对口援建一个文化中心户,自从,文明单位的创建实际上形成了全社会各行各业齐抓共管的新动向,并由此形成了城乡互动、文化支农的良好发展趋

31、向,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社会力量。同时,这些单位都将该项工作当作项目来抓,并建立了三至五年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建设点,能建得成,运转通,见成效。 4、 文化中心户自建。 创建之初,各地都精选对象户作为确保创建成功的关键来抓,要求文化中心户,一是要有一定的基础,二是要热心文化活动,并在当地有一定的声望。这样,一些在 上世纪就介入了图书的租售等经营活动的文化户就纳入了创建对象之中,如碧石渡卢湾村老党员卫秉协,就主动报名,办起了图书阅览室等文化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二) “四种创建模式”适应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发展需要 1、 文化产业型 这种类型的文化中心户,就是通过兴

32、办文化产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开展文体活动,回报乡邻,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如华容镇文化中心户李立志独创了融美术、书法、刺绣于一体的布贴画,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供不应求。东沟镇文化中心户范文杰创办了文杰工艺品有限公司 ,制作的麦秆画、贝雕艺术独树一帜,在省文化洽谈博览会上倍受青睐。花湖镇华山村徐子兵等就是从几年前开始办图书室、棋牌活动室,他们通过市场运作,逐年积累,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增强了文化中心户的生存和发展。 2005 年借助创建东风,徐子兵的活动室把市图书馆资助的 2000 多册图书作为创建活动中的主打项目,在其他对口扶助单位的支持下,其中心得到了长足发展,活动项目多达

33、 10 余项,是鄂州市目前最大的村级文化产业基地。 2、 文化科技型 这种类型的中心户,主要依托农村种养殖能手、农村科技服务户两类服务对象户 创建。如鄂州市图书馆重点服务对象,华容区临江乡粑铺村 17组村民徐志超潜心钻研蔬菜种植技术,种植的茄子、莴苣等反季节经济菜和高档菜达亩平均收入达万元以上,被人称为“茄子大王”。他致富后,自费购置了一批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科技文化书籍和光碟,在自家楼舍办起了科技文化活动室,免费对周边的村民开放,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学文化、钻技术。逐渐形成了一批独特的农民读者群。 3、 文商互补型 这种类型的中心户,就是在提供文化活动的同时,开展其他经营活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4、后又反哺文化,增添报刊,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和顾客上 门。如华容镇华容新街的文化中心户郭显梅,从 2001 年起,每年投入 2000 元订报刊,无偿地提供给当地群众阅览,同时经营日用百货等项目,这种互惠互利行之有效的方式,既贴近农民的生活,又起到文商互补的作用。又如碧石渡镇卢湾村老党员卫秉协家里办有建筑装修涂料厂,开展文化活动中心户以后,他主动报名,办起了文化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村文化活动中心。 4、 引凤还巢型 - 8 - 这种类型的文化中心户,就是外出创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回家乡为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如:粱子湖区金坜村邱庄人邱福成,上世纪 80 年代外出创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他逐 渐将粱子

35、湖建筑安装公司发展成为固定资产过亿元的企业集团。致富后的邱福成非常热心家乡的文化建设, 2006 年,他出资 150 万元兴建了农民文化宫,该项目占地面积 10 亩,建筑面积 1.3 万平方米,分设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影剧院、多功能舞厅、篮球场等。建成后,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辐射周边的村。 (三) “五大效应”赋予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创建的生命力 1、 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 各区、街的同志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认识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创建工作的意义。把文化中 心户图书室创建作为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基本素质,保持

36、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来抓。因而决心大,落实力度大,并在创建中积极探索与思考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新机制。 2、 形成了各行各业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动向 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创建犹如一股清风,不仅引来了省级文明单位的无私援建,而且形成了城乡互动、文化支农的良好态势,成为全社会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新型平台和有效渠道。市纪检部门依托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开展农村廉政建设活动。市司法部门将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建设创建工作和农村普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农村普法先进户。市科技部门将农村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创建工作和农村科技示范户创建结合起来。他们不仅送去了相关图书、报刊,

37、而且经常派人下基层指导工作,并且给予了一定的物资援助,使文化中心户的图书室创建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各区、乡镇街还动员辖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献智献力,加入扶持农村文化中心图书室创建的大合唱。 3、 调动了农民热心文化、投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一是调动了部分通过科技致富、经商办企业致富农民的积极性,他们把为村民提供文化服务作为回报相邻的 选择之一。如:粱子湖区金坜村邱庄金福成,投资 150 万建文化宫,在这次文化中心户图书室创建中投入大的创建户基本都是这种情况。二是调动了从事农村文化活动的一批老骨干的积极性。像华容区临江乡粑铺村 17 组村民徐志超这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户,把文化中心户建设视为锦上

38、添花,坚定了继续搞好农村文化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早在几年前就办起了图书室, 2004 年鄂州日报就进行了报道农民办起了图书室。 4、 活跃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天地 华容区新街的文化中心户郭显梅,从 2001 年以来,每年投入 2000 多元订阅报刊杂 志,无偿供当地群众阅览。该户是在侨居美国的夏东林先生创办的“东林书报阅览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援建单位的帮助下,该户新增报刊杂志 30 多种,活动面积 60 多平方米,室内藏书 3000 多册,深受周边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亲切地把这家文化中心户称为农村的文化驿站。 5、 促进了宣传文化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 首先,全市宣传文化部门把农村文化中心户创建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改变工作作风、为基层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和措施。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他们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不惜磨破嘴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