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从反叛到皈依黑娃形象看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一、选题的意义白鹿原在历史和人的结合中塑造了庄严饱满的农民形象,展示了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充分展示了他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作家的生命体验是与他的精神或文化心态息息相关的。而民族的精神和灵魂都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陈忠实曾说“我对每一个重要人物在书中的出场和在生活的每一步演进中的命运转折,竭尽所能地斟酌只能属于他们这一个人的行动,包括每一句话”书中人物命运的起落展示了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充分展示了他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也与陈忠实的精神或文化心态是息息相关的。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所表现出的创作心态是矛盾的,黑娃的形
2、象便是这种矛盾创作心态的集中反映。本文通过对黑娃形象的具体分析,试图从中透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复杂的心态既在批判儒家文化中的顽固,又在赞赏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既在鞭挞儒家文化对人性的压迫和迫害,又在挽悼儒家文化教化人心作用的消失。他既清楚地看到农业文明如日薄西山,又希望从中开出拯救和重铸民族灵魂的灵丹妙药。作者的矛盾心态也昭示了中国文化正在走向共时性。多元文化因素的交融,使得现代文化表现出统一的、开放的、历史的文化特征,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必须选择的发展方向。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1通过对黑娃短暂但坎坷的一生的简要概括,初步感知黑娃这个人物形象在作者心目
3、中非同寻常的地位。2这种非同寻常的地位更确切的说是作者的矛盾心态在黑娃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从黑娃身上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态。4作者的这种心态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分不开的,对当今社会有什么样的启示。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研究步骤2010年10月8日2010年12月8日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2010年12月102010年12月27日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22010年2月中旬2010年3月19日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2010年3月下旬5月定稿研究方法、措施(思路)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有关研究白鹿原中
4、黑娃形象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的课题,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认识。通过对期刊论文的阅读,来总结归纳出他们的观点,并在他们的观点上有所创新,生成自己的观点。四、毕业论文提纲简要概括黑娃这个人物形象及评价黑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是叛逆的但又不彻底,半途中被传统的思想所吞噬。爱情上追求真爱、平等、自由,却因行动上摇摆不定,导致爱人惨死。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带有巨大的盲目性、被动性。黑娃悲剧坎坷的一生与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是分不开的。一、性格从“黑娃”到“鹿兆谦”黑娃在性格上是叛逆的,但这种叛逆是不自觉的,没有明确的某种思想牵引着他,因此使得这种叛逆带有片面性和不彻底性,很快就被传
5、统的思想所吞噬。二、爱情从“田小娥”到“高玉凤”黑娃不顾世俗成见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这是被原上人所不耻的却是他最值得骄傲的,而最后他竟然懊恼自己的“荒唐行为”而选择了世俗的婚姻,丢弃了自己最宝贵的爱情。三、从“白狼”到“白鹿”他的人生阅历之丰富、社会角色之多样在书中也是少有的,总的说来是从白鹿原的祸害的“白狼”到白鹿原的神兽“白鹿”的转变,但他的这种转变是有着巨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是时势所迫,亦非他内心的真实选择。四、结语黑娃被作者塑造成一个失败的儒家伦理思想的反叛者他从拒绝接受传统的教化最终又自觉的皈依传统。由于历史、文化和自身的种种原因,黑娃绕着他的人生转了一圈,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又
6、回到了起点,回到了他所憎恶的,所反叛的儒家伦理文化的圈子里。他最终的回归,说明他承认了这种文化,顺应了这种文化。同时也说明儒家伦理文化在中华民族中的心理固势是多么的强大。3五、主要参考文献1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J小说评论,1993,(3)2薛迪之评白鹿原的可读性J小说评论,1993,(4)3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6)4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5张衡学黑娃大起大落的悲剧形象白鹿原人物论三J云梦学刊,2003,(1)6陈忠实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后答问录J延安文学,1997,(6)7刘小平儒家“善”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欲望叙述以周作人、王润滋、陈忠
7、实为分析对象J学术探索,2005,(2)8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2007,(6)9李泽厚论语今译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10孙莹重估传统儒家文化与重建历史真实解读新历史小说白鹿原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王林彤关中伦理文化的镜像与命运浅析白鹿原中民族文化存在的困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4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黑娃形象看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回眸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白鹿原无疑是一座无法回避也难以逾越的山峰,它以跌宕曲折的叙事方略和复杂立体的情节人物画廊,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长篇
8、小说。至今关于白鹿原研究的著述已出版8部,研究论文超过300篇,近几年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白鹿原研究学术论文年均近50篇。这些论文和著作分别从文化研究、历史批评、文本批评、比较研究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就白鹿原文本进行了学理性阐释与探究。论著的数量和论述的多视野及其深度,再次明证了著作自身蕴涵的艺术魅力与丰富内涵,也昭示了研究者文学批评视野的扩大和阅读姿态的更新,彰显出文本旺盛的生命力。文本的文化批评成为白鹿原研究的热点。近年在此方面的研究论文有二十余篇,具有代表性的分别是任新宇的传统的魅力儒家文化在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上的表现、王永兵的一部讲述家族史和革命史的长篇杰作、南帆的文化的尴尬重读
9、白鹿原、孙莹的重估传统儒家文化与重建历史真实解读新历史小说白鹿原、王为生的论白鹿原性描写的文化根源与故事模式、胡永吉的黑娃与白孝文的文化认同析异、黄立华的乡约与“乡约”的较量白鹿原的道德人生、李慧、王晓勇的解读白鹿原人名的文化内涵、王林彤的关中伦理文化的镜像与命运浅析白鹿原中民族文化存在的困境、李军的批判抑或认同白鹿原的文化情感论和白鹿原的文化张力论、程鹏立的仁义的诠释小说白鹿原中祠堂的社会控制功能浅析、继芳芳的论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等。在这些文章中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化认同方面,是小说文本批评普遍关注的一个视点。评论者们多认为,白嘉轩、朱先生、黑娃、白孝文等人物形象背负着明显的儒家
10、文化观念的影子。胡永吉的黑娃与白孝文的文化认同析异则从对白鹿原上的青年叛逆者代表黑娃和白孝文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转变方面,引发出深层次的理性文化反思黑娃由早年的叛逆者到对传统文化的皈依,成为新一代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而白孝文则由早年的家族文化5的“样板”转变为对家族文化的彻底抛弃,成为一个背叛传统、走向堕落的人。他们思想行为的发展历程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在当代同类型叙事文本的视界去关照。在分析作者对待传统儒家文化的态度上,评论者的意见仁智互见。王林彤认为“作者并没有把感情指向和主体价值追寻定位在对封建主义思想、尤其是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家思想的批判上,而是采取了认同与批判兼有的态度,双重
11、态度、双重情感交织在作者感性与理性的天平上”,继芳芳认为“农村的家庭背景,对农村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对农民世界的深厚感情,精神世界饱受农民文化的熏陶,这些都使作家在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传达出对于传统文化潜在的看法。作者的态度是复杂的,有批判,也有赞赏和惋惜”。南帆则认为“毋庸置疑,陈忠实对于儒家文化信心十足。”在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一文中,南帆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叙述话语之间的关系角度深刻质疑了在白鹿原中被陈忠实抱有极大信心的儒家文化,认为“白鹿原仿佛是历史边缘的一个角落,暂时游离于现代性话语的覆盖区域。儒家文化的统治表明,这时的白鹿原还没有接受现代性的改造,这个区域仍然与现代历史格格不入”。论者
12、还指出了白鹿原叙述结构上的分裂,认为这种分裂正是缘于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脱节。南帆的这篇论文论证有力、见解新颖,集文本分析和理论提炼于一炉,是一篇颇具含金量的学术论文。在历史文化批评角度,有的评论者则认为陈忠实通过重估传统儒家文化重建了另一种历史真实的目的,在于使小说参与当代社会文化建构中来。孙莹认为“白鹿原的成功和被认同,与其说是因为该书写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秘史,毋宁说是因为小说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的重估来重新解读历史的方式符合当时社会的大众认知结构。作家希望从传统儒家文化中寻找到历史真相,以期实现对现代文明的诊断和拯救的目的。”以上种种论断只是个人经过阅读前人著作,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
13、础上得出的。因为时间和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许多地方仍然存在问题。如作者对黑娃的称呼从乳名到学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黑娃由早年的叛逆者到对传统文化的皈依,成为新一代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而白孝文则由早年的家族文化的“样板”转变为对家族文化的彻底抛弃,成为一个背叛传统、走向堕落的人。他们思想行为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当时的文化现状有何联系黑娃的死是否有其历史必然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总之,有关于白鹿原中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由此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都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本人自不量力选此课题,希望通过此篇论文能让大家对白鹿原中黑娃的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对作者的创作心态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14、,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6参考文献1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J小说评论,1993,(3)2薛迪之评白鹿原的可读性J小说评论,1993,(4)3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6)4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5张衡学黑娃大起大落的悲剧形象白鹿原人物论三J云梦学刊,2003,(1)6陈忠实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后答问录J延安文学,1997,(6)7刘小平儒家“善”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欲望叙述以周作人、王润滋、陈忠实为分析对象J学术探索,2005,(2)8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2007,(6)9李泽厚论语今译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
15、99810孙莹重估传统儒家文化与重建历史真实解读新历史小说白鹿原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王林彤关中伦理文化的镜像与命运浅析白鹿原中民族文化存在的困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7本科毕业设计(20届)汉语言文学从反叛到皈依黑娃形象看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8摘要黑娃是白鹿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在性格、爱情、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都是极其复杂的,作者以黑娃出人意料的死结束了他曲折的一生,发人深省。当然,黑娃悲剧坎坷的一生与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是分不开的。关键词黑娃;反叛;皈依;儒家文化;矛盾心态回眸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白
16、鹿原无疑是一座无法回避也难以逾越的山峰,它以跌宕曲折的叙事方略和复杂立体的情节人物画廊,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长篇小说。陈忠实曾经说过,他写白鹿原是“想通过自己的笔画出这个民族的灵魂”,充分展示他的“独特的生命体验”1他的独特的生命体验通过一个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来。陈忠实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立体且富有个性的人物,白嘉轩、黑娃、田小娥、鹿子霖、白孝文“黑娃是小说中最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同情,使人灵魂震颤的人物”2。在他一生中,黑娃曾担任多种角色不安分的雇农、农运的领袖、红军战士、聚众山林的“土匪”二头目“二拇指”、国民党保安团营长、共产党副县长、新政权
17、的死囚。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他的悲剧主要表现在他对儒家文化的反叛。但这种反叛并不彻底,最终被儒家文化所收服,拜倒在它的脚下。雷达曾评论说“陈忠实在白鹿原中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念是充满矛盾的他既在批判,又在赞赏;既在鞭挞,又在挽悼;他既看到传统的宗法文化是现代文明的路障,又对传统文化人格的魅力依恋不舍;他既清楚地看到农业文明如日薄西山,又希望从中开出拯救和重铸民族灵魂的灵丹妙药”3也许正是这种矛盾的心态,才使得白鹿原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黑娃的性格、爱情的选择、人生道路的选择三方面来再现黑娃的形象,并体味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态。一、性格从“黑娃”到“鹿兆谦”黑娃拥有一个充满书生味的学
18、名“兆谦”,不过除了白嘉轩外甚少有人这么称呼他,而是称呼他为“黑娃”。“黑娃”总是让人联想到煤炭,煤炭搬的肤色,倔强的性格,顽强的生命力,正所谓人如其名,“倔强”“叛逆”,这就是黑娃。这种叛逆是与生俱来的,从小就表现出来黑娃“无法拒绝那只粗硬有力的手,一直把他拽进学堂。那只手给他留下了复杂的难忘的记忆”474白嘉轩是出于好心让黑娃去识字念书,但黑娃并不领情,他觉得是活受罪,宁愿去割草喂牲口;他耐不住白家兄弟的冷面孔,主动把自己的小板凳搬到了鹿家兄弟9的书桌边,他可以狠心的丢弃兆鹏给他的冰糖(冰糖在当时可是稀罕物),只因怕自己想起它的美味,因为身为长工之子的他是没有什么机会享受这种美味的,“得不
19、到不如摧毁他”,这就是“黑娃”的逻辑。“在这里我们清楚地感受到,黑娃儿时的痛苦的记忆已经转化为一种强烈而朴素的阶级意识和对人格尊严的自发追求,正是这一切构成了黑娃灵魂的内核,人生轨迹的基本出发点。”5叛逆在“黑娃”身上显得是那么自然,却又是那么模糊。如果说儿时性格上的叛逆是模糊的无意识的,是天性使然,那长大后的叛逆就是有意识的,是积极主动的因为性格的叛逆,他没有按照封建思想、儒家文化的所规范的那样,像其父鹿三一样,稳稳当当的做白家的奴隶,而是出去寻找独立;因为性格的叛逆,他在鹿兆鹏的启蒙后火烧粮台,成为农运领袖,砸祠堂、毁“乡约”,在原上搅起“风搅雪”;因为性格的叛逆,他在革命失败后投身土匪的
20、行列,带领兄弟们洗劫了白家和鹿家。他彻底背离了儒家传统文化,对儒家文化的反叛也达到了顶峰。作者从心底里赞叹“黑娃”敢爱敢恨、敢闯敢干、敢作敢当的叛逆性格,欣赏他敢于破除儒家文化对人性的束缚的弊端,然而陈忠实又无法彻底抛弃被人们奉为圭臬的儒家文化,希望发扬儒家文化教化人心的作用,因此他让“黑娃”回归了儒家文化,成了温文尔雅的“鹿兆谦”。作为“鹿兆谦”除了上学那会儿,再一次被原上人所熟知,是在他被白孝文所劝服带着兄弟们归顺保安团,他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公告上三营营长“鹿兆谦”。“鹿兆谦”登上了他的生命舞台,“黑娃”彻底消失了。陈忠实曾说过“我们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许多腐朽的东西有很深的基础,有的东西渗进
21、我们的血液之中。而最优秀的东西和新生的东西要确立它的位置,只能反复的剥离。所以我们这个民族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断饱经剥离之痛的过程中走向新生的”。6是的,有些东西是渗进血液中的,无论你的性格有多叛逆,你始终也摆脱不了那扎根在灵魂深处的东西儒家文化。对黑娃来说,传统的儒家文化对他更有吸引力,是渗进血液和灵魂的东西保安团营长安逸闲适的生活使黑娃觉得空虚和茫然,最后,他决定通过读书来解除心中的空虚和茫然,他跪倒在朱先生膝下,情真意切地说,“兆谦闯荡半生混账半生糊涂半生,现在想念书求知,活得明白,做个好人。”4582,他师从朱先生成了他最好的一个弟子,一个真正的为了修身养性而读书的人,这与他儿时觉得读书是
22、“活受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回乡祭祖,声泪俱下“列祖列宗,不孝男儿鹿兆谦跪拜祖宗膝下,洗心革面学为好人,乞祖宗宽容。”4585作品至此不仅讲述了一个经典的浪子回头的故事,而且也证实了白嘉轩的慨叹,“凡是生在白鹿村炕脚地上的任何人,只要是人,迟早都要跪倒在祠堂里的”。4588他拜倒在了他曾经嗤之以鼻的祠堂中,那块曾被他毁掉的“乡约”也毅然立在祠堂中,这多少是对黑娃的一种讽刺吧;他的叛逆的性格完全被传统的儒家文化所消解,他成了白嘉轩所期望的“谦谦君子”,成了真正的“鹿兆谦”。叛逆的性格造就了“黑娃”的“丰功伟业”,也是他反叛儒家文化的催化剂。在黑娃身10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闪耀着他对人的自我价值
23、的实现的追求,折射出了儒家文化对人性的压抑,这也是他独特的存在价值。但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精神支柱作为自己生命依托的时候,他没有找到新的意识形态,而是积极主动地、又是义无反顾地向封建宗法制度靠拢,向旧的传统文化、向儒教皈依。“在黑娃那里则证明了儒家文化及其修身传统的力量不可抗拒”7性格上的叛逆使他背叛了传统的宗法制度,背离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强大的心理固势,又将这匹脱缰的野马从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带拉到了中心地区,他抗拒不了这种力量,最终形成了他对儒家文化从反叛到皈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是必然的。对此,陈忠实用创作论给出了很好的解释,“这时候刚刚兴起的一种研究创作的理论给
24、我以决定性的影响,就是人物文化心理结构学说。人的心理结构主要由接受并信奉不移且坚持遵行的理念为柱梁,达到一种相对稳定乃至超稳定的平衡状态,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质地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是性格的内核。当他的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多种事像的冲击,坚守或被颠覆,不能达到新的平衡,人就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8,从陈忠实的创作角度出发,黑娃坚守的信念无疑是儒家文化。风风火火的叛逆,心甘情愿的皈依,再顽固叛逆的性格也拗不过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对人的影响,个人是无法同群体所对抗的,最终他将被所吞灭,成为沧海一粟。二、爱情从“田小娥”到“高玉凤”黑娃一生中有过两个女人,田小娥和高玉凤。与田小娥的结合是他追求
25、“自主婚姻”的结果,而与高玉凤的结合却是他自觉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的结果,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自主婚姻到传统婚姻的模式。黑娃与田小娥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是书中的一大亮点,书中那些大胆露骨的性爱描写让这部书备受争议,也让他们的爱情更加真实可感,有血有肉。他与小娥在“郭财东”家邂逅。一个是受尽侮辱失去女性尊严的“小妾”,一个是年轻有活力对爱情充满向往未经世事的愣头青,两颗寂寞的心擦出了激烈的爱的火花。如果说小娥和黑娃的初次出轨称不上是爱情只是出自自然性本能的需求,那么当两人在田家什子再次相遇一起回到白鹿村后,则是心灵相通的爱情。田小娥曾呜咽着说“我不嫌瞎也不嫌烂,只要有你我吃糠咽菜都情
26、愿。”他们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一对啊,是旧社会原上第一对自主恋爱的小两口,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但偌大的白鹿原却容不下他们俩小小的爱情,难怪小娥死后她的灵魂也要控诉,也要化作妖魔来报复这个给她带来灾难的白鹿原。只因为他们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因为小娥是不贞之人,他们的结合是不忠不义,是原上的奇耻大辱,是伤风败俗的事,是儒家文化所不能容忍的。他们入不得祠堂拜不得祖宗见不得乡亲的面,黑娃为了爱情义无反顾,毅然领着小娥住进了村东头的破窑,他选择了与儒家文化的对抗,成了真正不忠不义不孝之人。这些在黑娃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正是“礼法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村东头的破窑里他享受着与小娥的温馨生活,
27、享受着爱情,享受着小娥带给他的无法抗拒的性爱。他们不守礼法,纵情声色,其婚姻还原了男欢女爱的本色,而与建立在生儿育女基础11上传统的婚姻模式相去甚远,因而遭到了白嘉轩等儒家道德的代言人的强烈反对。仁义村容不下这对恩爱夫妻。但是,“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整个白鹿原遭人鄙视却令人羡慕的最幸福的一对夫妻,黑娃开创了原上第一对自主婚姻的先河。这是黑娃的第一段婚姻,是对封建传统道德的一种挑战,是作者所赞赏的。然而,他的第二次婚姻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白孝文和张团长同时为他做媒,一个是商人的女儿,一个是秀才的女儿,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高秀才的女儿“玉凤”,说需要有个知书达理的人管管他,他选
28、择了非常看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儒士的女儿,这是他对他与小娥的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一种补偿吗在新婚之夜“他的眼前浮现的是小娥那张眉目活泛生动多情的模样。黑娃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他觉得自己十分别扭,十分空虚,十分畏怯,十分卑劣与小娥见不得人的偷情以及在山寨与黑牡丹的龌龊勾当完全使他陷入了自责和懊悔黑娃久久地坐着抽烟,看着炕头并排摆着一双鸳鸯枕头,更加卑怯到无力自持的地步”4308。在这里,儒家文化的理性与黑娃的本能欲望不断纠结着、缠绕着,这无疑是“理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仁义,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虽不乏博爱因素,但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所谓
29、的“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孔子言“孝悌也者,为仁之本与”9。人与人之间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遵从关系。儒家文化蔑视甚至否定人的自然属性,将人的本能欲求视为洪水猛兽加以无情的压制,以此来维护既成的伦理规范要求。)与人的情感欲望之间的冲突,对于黑娃来说,无异于一场灵魂的炼狱,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自卑。最终,理性战胜了人的本能欲望,儒家文化又一次胜利了。婚后黑娃带着新婚妻子“玉凤”重回祠堂,他终于可以带着媳妇进祠堂了,终于可以抬起头做人,这也是他内心对不能带“小娥”进祠堂的一种弥补吧在儒家文化面前黑娃低下了头,他全盘否定了自己与小娥的爱情,甚至在经过他们的窑洞时连看都没看一眼压着小娥的
30、六棱塔,他已逐渐向当时的主流文化靠拢,他无法坚守他与小娥的爱情,他逃不脱儒家文化的枷锁。“蛾”还是败给了“凤”,即使有“飞蛾扑火”的壮丽也不及几千年来“凤”在人们心中不可动摇的地位。黑娃在熬活中同田小娥有了真正的情感的融合,并且历尽磨难有了幸福的结合,这一过程实际上是黑娃以人性战胜了儒家文化的理性的过程。他带着新婚妻子小娥回到故乡,然而生他养他的原上却不能接受他们的自主婚姻,黑娃没有退缩,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不理白嘉轩的劝说,毅然带着小娥在白鹿村外的破窑里安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这是对传统礼教的大胆挑战,是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公开背叛。然而同样的他在爱情上的反叛也是不彻底的,他最终放弃自主婚姻而追随
31、了传统的婚姻模式,娶了一个秀才的女儿为妻,这是他反叛的无力,更是儒家文化在灵魂深处对黑娃的操控。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已然落后,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黑娃与小娥的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对人的本能需求的追求。三、人生道路从“白狼”到“白鹿”12“白狼”和“白鹿”是白鹿原中两个意蕴丰富的意象,“白狼”是一只纯白如雪的狼,是人们心中“凶、狠、恶”的化身,“白鹿”是白鹿原上的精魂,是“美”与“好”的化身,这是两个对立的形象,却在黑娃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黑娃的一生经历了从“白狼”到“白鹿”的转变。黑娃不愿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呆在白家,毅然走上了出去“熬活”的道路,成了一个不安分的雇农
32、;他虽不明白革命的真正意义,但在鹿兆鹏的煽动下,他毅然的配合兆鹏、韩裁缝当了一回“白狼”火烧白鹿仓粮台,这让黑娃尝到了报复的快乐、暴力的力量,这次尝试激发了他内心压抑许久的不安分。此后参加“农民讲习所”,成立农协,成了农运的领袖,砸石碑,砸乡约,铡“碗客”,甚至将象征白鹿原最高权威的田福贤推上了断头台,黑娃的生命膨胀到了极点;农运失败他被迫逃走,在兆鹏的牵引下进了习旅,成了一名红军战士,为了革命出生入死,战争的洗礼让他成熟,过多的死亡让他看透了生死,对生存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和否定,这也为他后来沦为土匪奠定了心理基础;革命失败后不得已投靠土匪,他打家劫舍,洗劫了白家和鹿家,打死了鹿老太爷,打断了白
33、嘉轩的脊梁,他睡了黑、白牡丹,彻底的放纵了自己,在历次洗劫中,他的强悍、勇敢、凶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生命中恶的一面也膨胀到了极致;在小娥被杀后,他陷入了极大的矛盾痛苦中,对小娥的爱驱使他去报仇,但对父亲的孝,又使他下不了手,他只能以土匪的恶习来麻醉自己,释放自己的痛苦,他再调查“大拇指”的死因时,他的急躁、暴戾、凶残、耿直、忠义、固执、浅薄都表现了出来,至此“白狼”的“凶、恶、狠”在他身上都表现了出来,他成了一头真正的狼。然而他的白狼之路并没有走到生命的尽头,“白鹿”在向他招手大拇指被暗杀后,黑娃担起了所有的责任,他要为兄弟们得生存与前途负责。这时黑娃也已经意识到随着时局的发展,将不再有土匪势
34、力生存的土壤,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混乱的压力下,当白孝文的及时招安和带有欺骗性质的承诺下,黑娃毅然带着他的兄弟归顺了保安团,做了三营的营长,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预示着黑娃心态的转变,是他主动向官方主流文化靠拢的第一次尝试;他近乎残忍的把自己绑在炮台上五天五夜,滴水未进,戒掉了大烟,摒弃了从前的恶习,这显示了儒家文化无以伦比的精神动力;他娶秀才之女为妻,他拜倒在朱先生的门下,“学为好人”,晨曦舞剑,与朱先生畅谈人生,他诚心诚意的学习并吸收着儒家文化,他“言谈中开始出现雅致,举手投足也显出一种儒雅气度”,他完成了他人生的蜕变,拥有了“白鹿”所具有的洁净、善良、真诚、仁义等品质;经历了上半辈子的血雨
35、腥风,他平静下来,打算辞去官职,到乡间去做一位像朱先生一样的私塾老师,以传承儒家文化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这是他心底的真实想法,淡泊名利,他已得到朱先生的真传,儒家文化已渗透到他的灵魂。这是他向自己曾经有过的英雄时代彻底告别的时候,是他的灵魂彻底变异的时候,是从一个社会的叛逆者沦落为旧文化传统实践、样板的时候。在完成了自身的转变后,他对自己所在13的炮营也进行了严厉的整饬他强迫兄弟们戒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体质;他严厉的惩罚那些调戏良家妇女的士兵,提高了保安团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后来这种整饬影响到一营、二营,使保安团“捣蛋团”的形象得到转变,留下了好的口碑,儒家文化不仅改变了黑娃个人的品质,还影
36、响了一个团体,黑娃成了儒家文化的忠实拥护者与实践者。后来黑娃接受兆鹏的邀请率部起义,联合二营营长焦振国,成功威逼白孝文起义,使人民避免了战乱带来的伤亡和损失,实现了白鹿原的安详与和平,成了新政权的副县长。至此,黑娃再次登上了他人生的巅峰,从“白狼之路”走向了“白鹿之路”。从不安分的雇农到农运领袖到红军战士再到聚众山林的“土匪”二头目“二拇指”,这是他的“白狼之路”,是他对传统文化的反叛,黑娃作为一个儒家文化的反叛者出场,传统文化的种种道德规范与他骨子里的叛逆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儒家的伦理道德压制了他作为人的本能的欲望与需求,这种压制也促成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从国民党保安团营长到朱先生的关门弟子
37、再到共产党副县长,这是他的“白鹿之路”,是他积极主动的向传统文化所靠拢。尽管黑娃对儒家文化有着强烈的反叛意识,但是他仍摆脱不了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他的叛逆、他的桀骜不驯正在一点一点的被传统文化所消解和吞噬,使他逐步走上为传统文化所认可的人生道路。黑娃人生中的最后一个角色新政权的“死囚”,这也颇耐人寻味,一个虔心皈依儒家文化的人,人民的副县长,竟被人民的县长出卖、诬陷,与田福贤之流一起被处决,这对黑娃来说是一个侮辱,也是他的悲剧。黑娃有意识的回归了儒家文化,努力的“学为好人”,然而上天却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他信服的儒家文化拯救不了他,反而把他送入了人民的监牢,送上了刑场,他至死也没有弄明白这是怎
38、么回事。黑娃悲剧的一生说明了一味的遵循儒家文化已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儒家文化需要变通。在儒家文化的忠实信徒中已经混入了一些“假儒士真小人”,他们利用儒家文化打压真正的儒家文化的拥护者,他们才是儒家文化的真正破坏者,是虚伪的“卫道士”,是利用儒家文化的外衣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比真正的“卫道士”还要可恨,是儒家文化真正需要反思的地方,被小人利用而不自知。四、结语白鹿原作为一部小说是成功的,“白鹿原成功和被认同,与其说是因为该书写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秘史,毋宁说是因为小说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的重估来重新解读历史的方式符合当时社会的大众认知结构。作家希望从传统儒家文化中寻找到历史真相,以期实现对现代
39、文明的诊断和拯救的目的”。10作者通过黑娃形象的刻画,对传统儒家文化作14了深深的思索。黑娃处处与儒家文化作对,谁知最后竟沦为儒家文化的忠实拥护者,他追求自主婚姻,最后竟主动的选择了传统的婚姻模式,他是凶、狠、恶的“白狼”的化身,最后也成了集善良、仁义、真诚等良好品质于一身的“白鹿”的化身,经历了在性格、爱情、人生道路上对儒家文化从反叛到皈依的人生两部曲,他悲剧的一生正是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的反应。“作者并没有把感情指向和主体价值追寻定位在对封建主义思想、尤其是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家思想的批判上,而是采取了认同与批判兼有的态度,双重态度、双重情感交织在作者感性与理性的天平上”11在感性上
40、,他批判儒家文化禁锢人的心灵、批判儒家文化对人的本能欲望的压抑,在理性上,作者又赞赏儒家文化教化人心的作用,赞赏儒家文化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黑娃作为贯穿全文的主导人物之一,他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是人们对儒家文化出路的探索,他坎坷的一生引发读者的思考,盲目追寻儒家文化和无情破坏都不是最终的办法。也许带着温和、谨慎、反思的态度,在叛逆中回归、在回归中反省才是儒家文化真正的出路。参考文献1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J小说评论,1993,(3)9102薛迪之评白鹿原的可读性J小说评论,1993,(4)163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6)1154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41、社,2002,(1)5张衡学黑娃大起大落的悲剧形象白鹿原人物论三J云梦学刊,2003(1)776陈忠实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后答问录J延安文学,1996,(1)7刘小平儒家“善”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欲望叙述以周作人、王润滋、陈忠实为分析对象J学术探索,2005(2)1358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J小说评论,2007(6)419李泽厚论语今译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3010孙莹重估传统儒家文化与重建历史真实解读新历史小说白鹿原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0311王林彤关中伦理文化的镜像与命运浅析白鹿原中民族文化存在的困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15学学报,2005,
42、(1)67FROMREBELLIONTOCONVERTFROMHEIWAIMAGETOSEETHEAUTHERSCONFLICTATTITUDEOFCONFUCIANCULTUREABSTRACTHEIWAISAVERYIMPORTANTPERSONINBAILUYUAN,ALSOHEISATRAGEDYPERSONHEISVERYCOMPLICATEDONTHECHARACTER,LOVEANDLIFEWAYAUTHORGIVESAUNEXPECTEDDEATHTOENDTHETWISTSANDTURNSOFHEIWASLIFEANDMADEPEOPLETOTHOUGHTPROVOKINGOFCOURSE,THETWISTSANDTURNSOFHEIWASLIFEISSEPERATEDFROMAUTHERSCONTRADICTORYATTITUDESTOCONFUCIANCULTUREKEYWORDSHEIWAREBELLITIONCONVERTCONFUCIANISMCULTURECONFLICTATT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