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ww.ks5u.com 2013高考).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45156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ww.ks5u.com 2013高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ww.ks5u.com 2013高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ww.ks5u.com 2013高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ww.ks5u.com 2013高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步步高】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单元整合: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www.ks5u.com 2013高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整合 通史概览 历史时段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 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 (19491976 年 ) 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 “ 一五 ” 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从 1956 年中共八大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 1966 年,“ 文化大革命 ” 的内乱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困难 (1)“ 一五 ” 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探索主要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社 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和规模进行 (2)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和挫折,成功与失误并存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1978年至今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

2、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80 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 90 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深化,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新目标迈进 专题线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 时期 项目 新中国成立初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 世纪 90 年代初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表现 由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结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

3、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结构并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转变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 验;主观上追求 “ 一大二公 ” ,急于实现工业化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实行改革开放 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内容 实行中央领导,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化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把企业推

4、向市场 结果 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 经济出现了活跃局面 横 向链接 20 世纪 50 70 年代苏、美、中三国经济发展对比 苏联 美国 中国 特征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整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表现 (1)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进行改革,他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2)勃列日涅夫继续进行改革,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1)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2)“ 人民资本主义 ” 和 “ 经营者革命 ” (3)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1)实施 “ 一五 ” 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

5、2)中共 “ 八大 ” 的正确决议 (3)“ 左 ” 倾错误的干扰 (4)“ 八字 ” 方针的实施 启示 (1)必须依据历 史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经济改革和调整 (2)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例 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适合国情的经济模式探索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1970 年 12 月 , 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 : “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 , 要走弯路 ,就是 S 形 。 ”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 党第二个 “ 30 年 ”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 形 。 这一时期 “ 走弯路 ” 的突出表现是 ( )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第一

6、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 “ 调整 、 巩固 、 充实 、 提高 ” 方针的提出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 “ 走弯路 ” ,也就是指事实证明不正确的道路或方针政策;设问中的 “ 这一时期 ” 指中国共产党第二个 30 年,就是从 1951 年到 1981 年这段时间。事实证明 A、 B、 D 三项都是正确的道路, C 项则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是党走了 S形的弯路。 例 2 农村的变革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农村生产关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 不断变革或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 下列各项措施中既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 又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 调动人民

7、生产积极性的是 ( ) 农民在包产到户中分得土地 广大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合作社 人民公社成员在田间劳动 新农村建设 中的新住宅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反映的是对农业的改造,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 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展新农村建设,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故 正确,应选 C。 例 3

8、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是张弼士创办的中国第一个生产葡萄酒的厂家 , 至今已有 120 多年的历史 。 20 世纪 50 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 , 只管生产 , 不管销售 。 在 20 世纪90 年代的发展中 , 该企业曾一度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 造成其 “ 茫然 ” 的主要原因是 ( ) 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 企业失去分号 , 力量削弱 D 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张裕集团只

9、管生产,不管销售 (销售由国家负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独立组织生产和销售,这种转变导致其一时无法适应,感到 “ 茫然 ” , D 项正确。 A、 B、 C 三项均与上述分析不符,排除。 例 4 市场经济体制 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 。 会议召开不久 , 有外电评论道 : “ 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 , 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 ” 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 ( ) A 会议阐明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B 这次会议形成了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C 会议

10、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D 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 “ 十四大 ” 的理解。根据材料可以得知这是中共 “ 十四大 ” 。所以选 C。 在解答历史选择题的诸多方法中 , 最实用的方法是时段筛选法和史实支撑法 。 时段筛选是解答选择题时首先使用的方法 , 而史实支撑是最根本的方法 , 只有建立在史实确认验证的基础上 , 得出的答案才能确保是正确的 。 所谓时段筛选法 , 是指解题时首先使用题干所提供的时代限制条件来直接限制一些选项 ,筛选出一些相对符合时代特征的选项进行进一步辨析 , 以减少审题思考的头绪 , 从而利于最终确定答案 。

11、有些题目 , 甚至可以用阶段特征直接确定正确答案 。 例 1 (2013天津卷 )有国外学者说 , 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 年 , 一部此前 300 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 ; 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 这里的 “ 结尾的简短一章 ” 主要指的是 ( ) A 新航路开辟 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审题思路 题干中假设的情景涉及的时间是 1520 1820 年,故 “ 结尾的简短一章 ” 应该是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与此相关的只有 C 项, 18 世纪 60 年代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

12、革命完成。 A 项发生在 15 16 世纪; B 项发生在 16 世纪; D 项发生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答案 C 史实支撑法是指选项的辨析和答案的得出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之上 , 把史实是否正确作为基本标准 。 从史实出发 , 让史实说话 , 作为审题的基本着眼点 。 一般来说 , 史实表述错误的选项往往是错误选项 (逆向型选择题除外 ), 正确的选项必须对史实的表述准确无误 。只有经得起史实推敲的答案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 例 2 (2013山东卷 )20 世纪 50 年代 , 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 前者认为它是 “ 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 向共产主义过渡

13、的最好形式 ; ” 后者则认为 2030 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 , 但 “ 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 。 “ 它 ” 是指 ( ) A 土地改革 B “ 一五 ” 计划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 审题思路 (1)题干提供的史实条件: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 中国认为是 “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 苏联有过类似的尝试; 苏联认为 “ 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 。 (2)选项分析: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只有 D 项 “ 人民公社 ” 。它出现于 1958 年,符合第 项条件;当时中国对人民公社的认识与第 项一致; 苏联的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4、 ”是类似的尝试; “ 人民公社 ” 的实践与苏联的认识是相符的,人民公社造成了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 答案 D 针对性训练 1 有报纸感叹 : “ 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 , 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 , 而消灭于 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 ! ” 此种状况出现于 ( ) A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 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胜利 以后 审题 由题干材料 “ 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 ” 可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在日伪的蹂躏下被消灭,排除 C 项所说的抗日战争时期;由材料 “ 而消灭于 官僚资本之压迫 ” 可排除 A、 B两项,因为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主

15、义在 1927 年才产生,并且在 1927 1936 年,由于国民政府开展了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实行法币政策,以及群众性的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短暂发展;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坚持独裁内战政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下日益萎缩,所以选 D 项。 答案 D 针对性训练 2 根据 1801 年首次普查 , 该郡 (英国的约克郡 )只有 15 个城镇 , 其人口总共 2万多 ; 而到 1891 年 , 已经有 63 个城镇 。 从 1820 年到 1830 年 , 利兹 、 曼彻斯特 、 谢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 40%, 这是增长最快的 10 年 。 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 城市生活吸引大量外来移民 C 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D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关键信息 “ 从 1820 年到 1830 年 ”“ 利兹、曼彻斯特 ” 等,可知是工业革命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选 D 项。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