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时训练 14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 1 1973 年凤凰山汉墓出土的 “ 中贩共侍约 ” 木牍记载: “ (年 )三月辛卯中贩:(贩 )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一。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 (持 )。非前 谒。病,不行者罚日卅 ”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西汉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商业贩运贸易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建立 D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 营形式较为成熟 解析: 解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材料主要讲述了西汉时期民间商贩的一个约定,其中包
2、括团体的人数规模、资金的来源、资金的保存方式等,说明了此时期的西 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的史实。 答案: D 2.2013烟台调研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 “ (临淄 )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 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 )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解析: 材料意思是凡是当官的住处近王宫,不当官与种田的住处近城门,工匠与商人住处近市场,这说明了按职业划分居住地。 答案: C 3.2013定州模拟 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
3、,但最忌讳茴香 (谐音 “ 回乡 ” )和萝卜干 (谐音 “ 落魄 ” ),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 “ 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 。这说明徽商 ( )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解析: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 除法。材料中并未说明 “ 都在异地 ” ,排除 A; B项与材料中“ 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 ” 相矛盾; C 项与材料中 “ 忌讳茴香 (回乡 )” 不一致,且材料难以说明徽商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从材料中明清时期徽商忌讳经营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出其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故选 D。 答案: D 4.2013海口模拟
4、 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 “ 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前 ),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 ” 结合下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 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解析: 图片中可以看出有大运河,依据所学知识,大运河开凿后,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一批城市兴起与繁荣起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 答案: C 5.2013南京模拟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年 )的奏折中说: “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
5、货为重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 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B C D 解析: 解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由 “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 ” 可以看 出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是正确的;由 “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 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是正确的; 中说 “ 开始 ” 不正确; 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答案: A 6.2013南宁模拟 “ 帝王们也是 经济人 ,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
6、 选择 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 经济人 在特定资源环境下 理性选择 的结果。 ” 照此观点来解释 “ 重农抑商 ” 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 A “ 重农抑商 ” 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 重农抑商 ” 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 重农抑商 ” 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 重农抑商 ” 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解析: 材料中观点强调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 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重农抑商 ” 政策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 A、
7、 B说法有误。 “ 重农抑商 ”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统治者为维护自然经济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在 自然经济未占主导地位前并未推行,故 D 项说法有误, C 说法正确。 答案: C 7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 “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 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解析: 本题考查对土地兼并根源的认识。封建社 会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了 “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的局
8、面, B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史实;C项反映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 D 项反映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剥削,但不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 原因,故排除。 答案: B 8史载:管仲 “ 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 。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这主要反映了 ( ) 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 B 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 C管仲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 D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 解析: 由材料中 “ 以赡贫穷,禄贤能 ”“ 国家食盐专卖政策 ,深得民众欢迎 ” 可以看出,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赞同。 答
9、案: D 9.2013唐山模拟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 “ 占良田数百亩 ” ,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 “ 长里许 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 ” 。这反映了 (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 展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解析: 材料反映明清时期大商人 “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 的情景,也就是传统的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思想导致商人的资金用于买房置地,使得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选择 B项。 答案: B来源 :学科网 ZXXK 10.2013银川模拟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
10、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恰当的是 ( )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解析: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其根源在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存在,封建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11.2013南通模拟 下列各史料片断,可用来研究明太祖 “ 海禁 ” 政策的背景的是 ( ) A “ 逾年,新倭人至,屡寇浙东三郡 ” B “ 且闻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 ” C “ 英
11、 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 ” D “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海禁,A项正确。 D 项说明康熙皇帝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为了维护统治,实行海禁。 答案: A 12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到了辉煌的顶峰,中国的 GDP 在晚清时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著名历史学家黄宗智却认为,这是一种 “ 没有发展的增长 ”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减少,没有发展 来源 :学 &科 &网 B中国经济总量增加 ,但仍以传统经济为主 C中国经济总量将要被英国超过 D “
12、劳动生产率 ” 水平在增长,但总量在下降 来源 :学科网 ZXXK 解析: 明清之际,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长期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虽然此时期的经济总量较大,但是从长远看,没有新的突破。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 13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 “ 一日不可以无 ” 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 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 (中原 )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
13、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 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 (纸币 ),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 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 (专卖 )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 (江苏仪征 ) 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 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 )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 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 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
14、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答案: (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 (市井生活繁荣 );地域商人出现。 来源 :Z xx k .Co m (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 “ 理 ” 或 “ 天理 ” 为核心的观念系统 (理学 );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 (宋词 )。 14.2013厦门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 (工商业 )文巧 (华而不实 )
15、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 治国 来源 :学科网 ZXXK 材料二 国家军事 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 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
16、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 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 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 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 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并分析其产生根源和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解析: 第 (1)问,从材料一中 “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 ” 可知管仲主张重农抑商; “ 理由 ” 从材料中概括即可。第 (2)问, “ 现象 ” 及 “ 根源 ” 从材料二中可直接得出;“ 消极影响 ” 依据 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作用来分析。第 (3)问,可从材料中 “ 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 商人 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 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 的官办商业 ”“ 城市主要 是起政治功能 ” 等信息概括得出。 答案: (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现象:社会消费结构畸形、病态。根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消极影响:造成生产资本短缺,不利于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 (3)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