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45990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P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P 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P1 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2 O2、 P12014浙江卷 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 “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 ,有的甚至提出 “ 去人欲 ” ;也有的针锋相对: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朱熹 李贽 A B C D 12 D 解析 本题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中 “ 放纵自己的欲 望是最大的祸害 ” 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 “ 去人欲 ” 是南宋朱熹的主张,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是李贽的

2、思想主张。故 D 项符合题意。 13 P12014江苏卷 “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 方法。 ”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 A 鄙视贫穷 B 认为财富即道德 C 揶揄上帝 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13 D 解析 本题以人文主义者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 “ 反对对财富的谴责 ” “ 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向往财富,故 D 项符合题意; A 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 B 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C 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

3、有公开揶揄上帝。 36 A3 A2 P12014安徽卷 (28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 垚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 18 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 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 18 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 “ 中国热 ” 。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 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

4、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 在 19 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 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 ,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6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 分 ) (3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12 分 ) 36 答案 (1)通过商路交流;借 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 (2)东西方交流加深 (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 );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 (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 (3)因素: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局限于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发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围;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交流呈现出复杂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价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鉴的意义 。 启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

6、,共同发展;文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上不同时期各地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第 (1)问主要从图片中挖掘信息,侧重从图例中分析,如商路、不同文明及其分布等。第 (2)问主要从当时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程度进行对比作答。第 (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 因素 ” 主要根据图片的地理环境、材料二中文明发展的程度方面作答; “ 认识 ” 可从文明的碰撞和交融及文明的多元化方面作答。 1.2014永州一模 建筑大 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说: “ 建筑物 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 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

7、A 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 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 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 个人利益至上 , 忽视真理的存在 1 B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 , “ 人 ” 是确定建筑物比例的标准 , 与普罗泰格拉的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思想是一致的 , 体现了以人为本 , 是人文精神的体现。题干材料中不涉及 “ 道德 ”“ 民主 ”“ 利益 ” , B项符合题意 , 排除 A、 C、 D 三项。 2 2014嘉兴期末检测 “ 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 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 , 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下列各项中 , 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 要

8、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B 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C 强调知行合一 D 强调人类的理性 2 D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 , 苏格拉底提出 “ 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其中有思想就是人类的理性 , 故选 D 项。泰勒斯等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 人文主义者倡导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 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 , 均与题意无关 , 排除 A、 B、 C 三项。 3 2014蚌埠质量检查 苏格拉底说: “ 未经省察 的人生没有价值。 ” 这表明了苏格拉底( ) A 重视知识 , 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B 探讨人类社会 ,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C 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 追求生命真谛 D 强调

9、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3 C 解析 据题干材料 “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 的信息 , 说明其是在探索人生的意义 , 主张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 故 C 项正确。题干未涉及知识 , A 项错误;苏格拉底在哲学方面的主张是 “ 认识你自己 ” 而不是人类社会 , B项错误; D 项与材料意思不符 , 排除。 4 2014海淀区期末练习 古希腊某哲学家指出 , 社会的原则首先是专业 分工的原则 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然禀赋从事一门职业劳动。提出这样主张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4 C 解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 , “ 社会的原则首先是专业

10、分工的原则 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然禀赋从事一门职业劳动 ” , 柏拉图的理想国把公民划分为三个阶级 , 故 C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 , A、 B、 D 三项都是古希腊哲学家 , 但思想主张不符合 , 故排除。 6 2014嘉兴期末检测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 “ 人曲 ” , 是因为它 ( ) A 是人类自我意 识的第一次觉醒 B 讴歌了人性 , 提倡人类平等 C 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 D 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 6 B 解析 据所学可知 , 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 , 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 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 被称为 “ 人曲 ” , 故选 B 项

11、。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的主张 ,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16 世纪后期 , 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 , 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宗教改革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都与题意无关 , 故排除 A、 C、 D 三项。 7 2014梅州五华县二次质检 “ 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 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 , 不知道我们从何来 , 往何处去 , 以及为什么生活 , 这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种思想应是提倡 ( ) A 实用主义 B 享乐主义 C 理性主义 D 人文主义 7 D 解析 解答时要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 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 ” , 说明该思想强调人的本性 ,

12、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 故选 D 项。 A、 B、 C 三项与题干不符。 8 2014石家庄质检 从图 (a)到图 (b)的变化反映了 ( ) 图 (a) 中世纪教堂圣母子壁画 图( b)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部分) A 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 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C 自然人性的复苏 D 宗教改革的开展 8 C 解析 拉斐尔属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 , 虽然其作品仍带有宗教题材 , 但是具有人文主义特征 , 宣扬人性而非神性 , D 项错误 , 故选 C 项。仅凭该作品无从得知人文主义已经深入人心 , B项错误;欧洲处于封建 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 , 资本主义制度尚未正式确立 ,

13、A项错误。 9 2014淄博质量抽测 “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 , 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 , 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 , 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 , 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 马丁 路德这段话旨在 ( ) A 否定行为的重要性 B 肯定信仰的权威 C 抨击教皇和教会 D 强调 “ 道 ” 的重要性 9 B 解析 据题干信息 “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 , 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 ,可知材料强调因信称义也即肯定信仰的权威 , 故 B项正确; A项材 料未提及 , 排除; C、 D两项同材料强调的重点不一致 , 排除。 10 2014济宁检测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

14、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 “ 黎明之曙光 ” , 而把宗教改革称为 “ 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 ”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 ) A 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 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 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10 B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 , 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被称为近代 “ 黎明之曙光 ”是指两者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 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 由此可以得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 , 是因为这场改革也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 ,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 摧毁

15、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 故 B项正确。A、 C 两项虽然与宗教改革有关 , 但不是其主要意义 , 排除; “ 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 与史实不符 , 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 , D 项错误。 P2 启蒙运动 11 P22014重庆卷 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 各种社会文化 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 ) 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 B C D 11

16、A 解析 本题以对启蒙运动的评价为切入点,旨在 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从备选项可知排除一小项即可。当时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法国等还是封建主义国家,启蒙思想家受到迫害,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 样的出版自由的表述错误。故答案为 A 项。 12 2014石家庄质检 “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 , 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 ” 材料着重论述了 ( ) A 人民主权说 B 天赋人权说 C 社会契约论 D 人生而平等 12 C 解析 据所学知识 , 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 , 认为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 “ 公益 ” , 为了维

17、护这种利益 , 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 , 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 , 享有同样的权利 , 以此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 C 项与题意相符 , 故选 C 项。 A、 B、D 三项都属于启蒙思想 , 但与题干不符 , 排除。 14 2014徐州质量检测 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 , 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国家应该分权治理 , 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 , 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 , 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 洛

18、克政府论 材料二 “ 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 , 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 , 二者全都要受行 政权的约束 , 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 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 , 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 , 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 , 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 , 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 , 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个人 , 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 ,

19、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 力 , 那就一切都完了。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 , 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2)据材料一、三 ,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其目的何在?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 , 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14 答案 (1)来源: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实践。 (2)发展: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 , 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 立。 目的:限制个人独裁 , 维护民主政治。 (3)体现: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 , 美国制定了 1787 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 , 立法权属于国会 , 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4)评述: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任意两点即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