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4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前提示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在不同历史阶段,民族工业的发展各有不同的表现。 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1915 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在民族资产阶级看来,发展工商业的大好时 机已经到来,于是,各种发展实
2、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1911-1913 年,全国共成立实业团体 72 个,几乎遍及所有省区,海外华侨也大规模投资国内产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1912-1919 年的 8 年间,新建厂矿企业 470 多家,新增资本达 13000 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 过了过去半个 世纪的成就。 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1912-1922 年,纱锭由 50 余万锭增
3、至近 160 万锭,平均年增长率为 12 1;布机由 2616 台增至 6675 台,年平均增长率为 11。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由于洋面粉输入减少,欧洲需求增加,中国面粉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面粉业蓬勃发展。 1911 年全国有面粉厂大约 40 家,资本 600多万元; 1919 年增至 120 多家,资本约 4500 万元。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 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 资料卡片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 第 2 页 共 4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量的 75,拥有中国布机总数的 59,日本资本控制了中国钢铁生产能力的 94。 近代工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1920 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 7 84,传统产业占 92 16。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刚刚
5、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抗日战争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 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 1935 年实行“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是: (1)自 11月 4 日起,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缴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白银,违者全数没收,其他银行发行的钞券逐渐以中央银行钞票换回; (2)白银国有,凡银钱行号、商店、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币等均应交指定机构 兑换法币; (3)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以稳定法币兑外汇的比价。这次
6、改革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法币政策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从 1935 年的 237 亿元,增加到 1936 年的258 亿元,增长8 86。其中农业产值 增加 6 1,工商业产值增加 21 3,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1935 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但是,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了对
7、民族工业的控制。在全国产业资本中,官僚资本所占的份额达 24 8,使得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法币政策实施以后,官僚资本用法币兑换白银,很快就掠夺了 3 亿 4 亿盎司的白银。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在学 习思考 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 ? 学习思考 你认为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对当时的全国“统一”起了什么作用 ? 资料卡片 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 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民国时期火柴大王刘鸿生 第 3 页
8、共 4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曲折而又艰难的。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抗战的胜利,并没有给民族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抗战胜利以后,民族工业大量使用进口原料,但是美国等国的商品涌入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也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当时,上海五家印钞厂一分钟就可印制1600 万元的法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只好发行面额 10万元的大钞。当时的舆论嘲笑说,在百业萧条
9、的中国,唯一仍在开足马力生产的工业是钞票 印刷业。货币贬值的速度惊人,法币 100 元在1937 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 1947年只能买一个煤球了。 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几乎囊括了工业生产的各主要部门,到全国解放前夕,已拥有 100 亿 -200 亿美元的财富,它们依靠国家权力极力压迫民族工业。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至少在 60 亿美元以上,约占各国在华资本总额的 80,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繁重的捐税
10、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国民政府对于民族工商业名义上只征收出厂统税,可是地方性的苛捐杂税种类繁多,给工商业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使得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1948 年,上海 3000 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 20。天津 63 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 20 -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 1000 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 资料卡片 后方中小工厂联合会所属军布、制革、炼油、煤矿、机器、印刷等行业的 1110 个加工厂,尚未正式停业,而实际停业者已逾 80。后方工业尚能幸存者,仅限于基础比较雄厚的大纱厂,以及并无外货竞争的
11、小手工业而已。 朱斯煌主编: 民国经济史 知识链接 民国后期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条约 主要有: 1946 年 11 月的中美友好通 商航海条约、 1946 年 12 月的中美航空运输协定、1947 年 9 月的中美关于美国武装部队驻扎中国领土之换文、 1947 年 9 月的中美关于美国救济援助中国人民之协定、 1948 年 7 月的中美关于经济援助之协定 (又称 (美国援助中国之双边协定 )、 1948 年 8 月的中美关于设立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之换文 (即中美农业协定)等。 学习思考 有人认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新的“二十一条”,你同意吗 ? 第 4 页 共 4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
12、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1为什么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会陷入困境 ? 2根据以下内容,谈一谈人才 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企业中已出现了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熟悉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与技术的人才。据对上海近代企业部分经理、董事的学历调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调查总数 447 人的 28 4,受过中等教育的占11 4;银行业方面有高等学历的占 47 5,受过中等教育的占 3 8。 张福记: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 1922 年华洋义赈会所做的调查,那个调查包含河北、江苏、山东、安徽、浙江五省里面的 240 个村庄,共有 7079 个家庭,内含 37191 人。调查的结果在中国东部村 庄里面农家之 17 6,在中国北部村庄里面农家之 62 2,其每年收入不及 50 元。 英 R H Tawney 著,陶振誉编译:中国之农业与工业 阅读材料并讨论:有人认为在早期工业化阶段,可以牺牲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利益,以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 ?在破败的旧中国,能实现工业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