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46877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前提示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 20 世纪 20 50 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斯大林模式”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它存在诸多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制约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因素。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924 年 1 月,列宁因病逝世,斯 大林成为

2、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1925 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因此, 1925 年 12 月召开的联共 (布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 1926 年起,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党中央在工业化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业化方针与政策。 19261928 年,主要是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同时新建了几千家企业。从 1928年起,苏

3、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斯大林认为,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燃料、金属、军事工业等重工业。因此,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业投资中的四分之三用于重工业。 资料卡片 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 ?不,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 ?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别的办法是没有的。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第 2 页 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

4、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为了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不仅“勒紧了裤腰带”,而且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工业化建设,这种热情成为工业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经过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到 1932 年时,斯大林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 4 年零 3 个月”提前完成。而从 1933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于 1937 年提前完成。苏联人民在基础差、困难多的情况下,用 10 年多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 50 年到 1OO 年才走完的路程,实现了国家工业化。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有了 自己的汽车、拖拉机工厂,有了自己的航空工业和各种化学工业;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 1937 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

5、比重已达 77 4;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大跨越,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不再是一个依赖西方的农业国,而是世界工业强国了。但是,在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1913-1937 年俄国 /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 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1913 年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拖拉机 不详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石油 2 3 2

6、 1 2 1 钢 5 5 5 4 3 2 与资本主义各国在 1929 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知识链接 斯达汉诺夫运动 这个运动的发起人是顿巴斯矿区的采煤工斯达汉诺夫。 1935 年 8月 30 日夜间,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 102 吨,超过了当时定额 的 13 倍。这一重大成果不是仅凭苦干就能达到的,而是改进工作方法、掌握先进技术的结果,因此轰动了全苏联。斯达汉诺夫的创举立即得到了顿巴斯煤矿和全国各行各业的热烈响应。此后,斯达汉诺夫运动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思考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 资料卡片 显 然,这是人类意识在劳动方面的巨大觉醒。这

7、只有在工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的真正社会主义社会里才有可能。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 第 3 页 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农业全盘集体化 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农业是一种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如何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 ?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众多的农业小生产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这些是苏联面临的重大问题。经过探索实践, 1927 年联共 (布 )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然而,由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 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

8、行,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 从 1929 年下半年起,一场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过去一家一户自愿参加集体农庄的做法被整村、整乡、整区加入集体农庄的浪潮所代替。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哄而起,都在抢时间、争速度。有些地区竟在几天之内将集体化比重从 10提高到90,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强迫命令现象,出现了“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有些地区的干部对那些不愿加入农 庄的中农以戴富农帽子、扫地出门相威胁。过火的行为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1930 年 3 月,斯大林为此写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对集体化运动进行了整顿,农业集体化运动又发展起来。 193

9、2 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全国约有 6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到 1937 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93,集体农庄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99 1。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苏俄 /苏联农业集体化情况一览表 年份 项目 1918 年 1929 年 1930 年 1934 年 1937 年 集体农庄(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7 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数(百万户) 0.02 1.0 6.0 15.7 18.5 集体农庄占农户总数的比重( %)

10、 0.1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 %) 不详 4.9 33.6 87.4 99.1 随着集体化运动的高涨,苏联开始了消灭富农阶级的斗争。国家对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卡片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 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第 4 页 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资料进行 剥夺,将这些财产转交集体农庄。同时,大批

11、富农被强行迁移到荒芜寒冷的西伯利亚等地区参加劳动。到 1932 年底,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 斯大林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改变了苏联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1936 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使 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是一种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包揽了国民经济的整个生产、交换

12、和分配,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些计划具有法律效力,“计划就是法令”是当时苏联计划工作的格言。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国家成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取代了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苏联的经济发展是以赶上并超过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目标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在资本主义世界被经济危机的阴云所笼罩时,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有可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刻不容缓的难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斯大林模式长期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样样管、统统包的指令性

13、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被称为“橡皮图章”;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党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许多重大问题都是斯大林一个 人说了算。同时,斯大林开展大清洗运动,使大批党政军领导人和普通群众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处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当然,斯大林模式在当时的形势下也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发挥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维系了政局稳定。 随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的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也形成了。当斯大林战胜了党内一个个反对派、大

14、权在握之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党内外,成为一股社会风潮。与此同时,为了维护领袖权威,为了达到舆论的高度一致,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凡不 利于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利于维护斯大林权威、不利于宣传苏联建设成就的内容,都被禁止发表、出版。结果是“伟大领袖”一人的思维代替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维,思想理论上只有一种资料卡片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苏 罗亚麦德维 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第 5 页 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15、 翻录必究 观点,学术文化上只有一个学派,艺术创作上只有一种风格。这种思想文化模式能够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却因过于单一而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斯大林模式中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有的同学说,农业全盘集体化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为工业 化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因而是成功的;有的同学说,全盘集体化没有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而且没有使农业生产得到提高,所以是不成功的;还有的同学说,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富农阶级被消灭,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些说法对不对 ?你能提出更合理、更全面的观点吗 ? 2学完本课后,你对斯大林模

16、式有什么认识 ?从当时的形势和长远发展两方面谈谈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失误及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仔细阅读下表,尽可能多地获取一些历史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 年份 产品 1913 年 1928 年 第 一个五年计划 初步方案 第一个五年计划 最佳方案 联共(布)十六大报告 追加数 实际完成数 ( 1932 年) 煤(万吨) 2910 3550 6800 7500 6440 石油(万吨) 920 1160 1900 2200 2140 生铁(万吨) 420 338 800 1000 1700 616 钢(万吨) 420 430 830 1040 592

17、 汽车(万吨) 0.07 10 20 2.39 拖拉机(万台) 0.13 5.5 17 4.89 铁路(万公里) 5.85 7.69 8.8 9 8.18 棉织品(亿米) 25.82 26.78 57 62 26.94 注: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同时提出两个方案,即初步方案 (也称一般方案、最低方案 )和最佳方案 (也称最高方案 )。就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来说,初步方案与最佳方案的区别是各项主要指标一般相差 20。在 1930 年联共 (布 )十六大上,又追加了几项重要产品的指标。 第 6 页 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1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情况怎么样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经济发生了哪些变 化 ? 2从上表中,你发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工业发展有什么不足 ? 3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完成数来看,初步方案和最佳方案哪个更切合苏联实际 ?联共 (布 )十六大上追加的指标有没有完成 ?这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