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觉是对事物各种感觉的综合,形成整个事物具体形象,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感性认识的形式:,知觉,知觉,表象是以前被我们感觉或知觉过的事物,通过回忆把它的形象再现出来,表象,感性认识的形式:,表象,回忆再现,感性认识的特点:,A、直接性: 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B、具体性: 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F=GM1M2/R
2、2,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特征或本质反映,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是借助于概念,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判断,推理从事物的联系中,合乎规律的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的形式:,推理,理性认识的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既不存在纯粹的感性认识,也不存在纯粹的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来源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舍罕王赏麦,舍罕国王:当然可以?!,班达依尔:陛下,我只要,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这花是红的。,感觉,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依赖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
4、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 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割裂两者关系,唯理论 教条主义,经验论 经验主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洛克,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而轻视理性认识,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而轻视感性认识,笛卡尔,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它表明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进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这个飞跃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实现这个飞跃有一定条件。,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谷,开普勒,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料B、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二)从认识到
5、实践,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并没有结束,还必须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之中,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A、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A、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
6、体观念。B、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C、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D 、理性认识本身应该是正确的,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代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球是方的(即所谓“天圆地方”说)。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人们
7、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麦哲伦,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认识和再认识,才能对一个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无限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再认识,是主体对已知的认识客体、已有的认识成果的继续认识和重新认识。,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主要内容一、
8、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真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认识形成的观念真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表达,(一)真理的客观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9、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第一,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第二,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真理的绝对性,a2+b2=c2,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第一,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部分正确认识,是相对的。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是相对的。,
10、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a2+b2=c2,a2+b2c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欧几里德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和黎曼几何学,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从主体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和过程来说,人类获得真理的过程就是由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的过程。,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种不同属性,有不同的规定性,区别,任何真理都是绝对与相对的辨证统一 (1)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本身就是绝对
11、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 (3)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联系,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相对性中包含有绝对的成分、颗粒 真理的绝对性要通过无数真理的相对性表现出来,联系,真理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无限转化的过程 任何一个真理的认识都是由相对向绝对转化过程 中的一个环节,联系,(三)真理和谬误,谬误: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1、产生谬误的认识根源,(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2)社会历史条件制约(3)主体自身条件的影响,认识就总体而言,既有真理,又有谬误。真理同谬误有着原则的区别,二者互相对立。但真理与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一是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二是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还会相互转化。,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