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55732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代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代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代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代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代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代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 要:根据当前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缺陷,本文设计了第三代出入口控制系统。一方面,采用单像素检测技术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将系统设计闸机检测系统的 2D 图像识别技术提高为 3D,取得了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提高了检测精度,对于叠加性的逃票和误判,错误执行率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降低对儿童、孕妇、老人等易伤群体的伤害,将当前主流的外覆软性材料的硬挡板换成了具有高度弹性的互卡软挡板,既降低了逃票的可能性,又保护了易伤群体。 关键词:单像素检测;出入口控制;闸机 1 前言 出入口控制系统( Access Control System, ACS)是采用现代电子设备与软件信息技

2、术,在出入口对人或物的进,出,进行放行,拒绝,记录和报警等操作的控制系统,系统同时对出入人员编号,出入时间,出入门编号等情况进行登录与存储,从而成为确保区域的安全,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此类设备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站点检票、高档楼宇出入控制等场合,市场容量大,利润率高,其关键技术被国外供应商垄断 4。 在技术方案上,目前第二代 ACS 产品历经主要国际供应商多年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且各自成 体系。但受限于传感器阵列的稀疏的不足,其识别性能有限。更重要的现有系统采用简单的直射和漫反射点红外传感器,极易收到阳光干扰,因而限制了其户外场景的应用。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代 ACS 产品呼之欲出。

3、技术上,第三代系统主要解决识别精度。 2 识别精度提升: 3D 识别技术 2.1 3D 成像的原理 视网膜、普通的相机所捕捉的都是二维图像,如果要捕捉 3D 画面,那么需要对摄入的信息进行更复杂的加工。如图 1 所示,如果 2D 观看的点在中分线上,那么把该物体拆分为两个点,分别为 M1, M2。那么当右眼看 到的点是 M1,而左眼看到的点是 M2 的时候,物体将会从真实的屏幕上向前移动,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物体呈现在屏幕的正前方。反之,当左眼看到是 M1,而右眼看到的是 M2 的时候,成像后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在屏幕的后方。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光线摄入人眼的左右实现 3D 效果。 2.2 3D 技术的

4、选用 3D 技术产生已经很多年,但是早期的技术使用成本极高,如运动捕捉技术、全息成像技术等等,尽管效果逼真,但是成本高昂,应用条件苛刻,如使用价格高昂的光学镜头,限定与特定波长的频段,这都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大规模使用。对 于出入口控制系统而言,当其应用到地铁、火车站、飞机场的时候,急需期降低成本,并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我们选用了一种最新的技术来实现 3D 识别,在保证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识别精度。 新技术名为单像素 3D 成像技术,其由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孙宝清及其同事研发。该技术无需镜头和复杂设备便可重建物体 3D 图像。它通过给一个 3D物体(此例中是一个人头模型)进行照明

5、,并用一种被称为“单像素检测器”的微小光检测器从不同的角度检测被照明的场景,研究人员收集到了反射光数据。然后,他们对这些反射光数据来进行加权,将从不同角度 产生的所有这些加权数据进行叠加,就可以得到一幅该 3D 物体的准确重建图像。 “单像素 3D 成像技术”( Matthew Edgar, 2013)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光电二极管,只由一个光敏元件组成,其安装与配置十分简单。首先使用光投影仪以不同的光照方式对待成像物体进行照明,然后用一个单像素检测器测算整体反射光的数据,在对一系列反馈信号数据进行计算之后,他们就得到了一副物体的 2D 图像,这幅图像中包含该光照模式对应的阴影和明暗信息。因此,从

6、理论上来说,他们只需要两个单像素检测器得到的 2D图像就可以绘制物体的 3D图像。 但是为了使计算更简便,通常使用四个单像素检测器来完成这一工作。而 3D 成像系统的精度则取决于光照的方式,对物体的光照越精细,反射光与环境光就更容易区分,所得图像的信噪比也就越大。效果见图 2、图 3。图 2 表示在投影仪投光次数较少时的成像效果,随着投影仪投光次数增多,单像素检测器获得的对象信息逐步增多,对象的真实轮廓逐渐变得清晰,最后将 4 个单像素检测点的检测结构进行综合合成,形成一副准确度极高的对象的 3D 图像如图 3,从而可以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准确判定进入闸机的对象的具体情况。 这种设备简单,不需要

7、镜头和复杂的 设备,而且能够处理那些现有光学元件无法检测到的光波段,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在现有的 3D 图像合成技术中,对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拍摄 2D 图像,然后通过合成得到 3D图像,要求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匹配度才能实现,成本高昂,计算复杂。与现有技术相比,“单像素 3D成像技术”所得的物体图像在空间上是一致的,只在阴影和明暗上有区别,因此大大降低了计算量。同时,该方法有全波段检测性能,突破了现有技术只检测可见光或者红外光等波段束缚。 3 出入口轧机结构原理及设计 3.1 出入口轧机单像素检测点设置 在地铁、火车、飞 机等车站布置的闸机上布置 3D 成像设备,需要根据单像素检测技术的要求,按如图

8、 4 和图 5 所示方式布置检测点和光投影仪。 图中 A、 B 点分别表示两个独立的单像素测试点, CA、CB 表示两个独立的光投影仪。为了简便,图中仅给出了闸机一侧的单像素检测点和光投影仪布置的分布图,与这一侧对应,在其相对的那扇闸机的面上也分别有两个像素监测点和光投影仪。 3.2 模块工作逻辑 闸机系统加入 3D 成像识别技术后,并不需要改变原有的非识别模块的功能设置。区别仅在于将 2D 成像识别技术更换为 3D。所以,本文保持原有设计逻辑 功能不变 3。 工作时,闸机先收到刷票信息,然后开启四个光投影仪(通道两侧的闸机上分别有两个光投影仪),对进入通道的对象进行投光。之后,同样是四个单像

9、素检测点分别在不同的光照下成像。成像数据送到后台图像合成模块进行 3D图像的形成,并与系统内部存储的典型物体的形状进行对比,进而做出操作决策,如放行、拒绝、记录和报警等。其电路原理如图 61。在做操作决策的前,微电脑系统将收到的信号通过专有算法合成计算,之后与数据库的操作图形进行逻辑比对,得出操作决策指令。最后,通过 CANBUS 数据总线将执行指令传到执 行机构扇门驱动器 1 和 2。至此,整个流程结束。 4 结论 本文设计了第三代出入口控制系统。主要是针对第二代闸机系统的内在缺陷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首先,系统设计闸机检测系统的 2D 图像识别技术提高为 3D,取得了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提高了检测精度,对于叠加性的逃票和误判,错误执行率大幅降低。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对儿童、孕妇、老人等易伤群体的伤害,将当前主流的外覆软性材料的硬挡板换成了具有高度弹性的互卡软挡板,既降低了逃票的可能性,又保护了易伤群体。 参考文献: 1李绍林 .基于嵌入式 Linux 的闸机监控系统设计 M.山东大学, 2013. 2施水娟,董应超 .扇门式闸机控制系统研究 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43-44. 3王洪云 .基于 QT 的闸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M.电子科技大学, 2012. 4张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闸机运用优化研究 J.中国铁路, 2014: 106-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