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汉诗英译中的“神似”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中国汉诗的深邃精妙世界闻名,却也给英译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之处。例如汉诗中会出现一些生僻的用词,连本国的学者在理解上都有一定难度,更不必提把它转为外语后仍能取得同样效果的难度性了。“神似”是指翻译时注意译诗在神韵和意蕴方面保持和原作的高度相似,以重现原诗的精髓为目标的一个翻译概念。它往往和“形似”一同提出,历史上有关“形”与“神”关系的争论一直存在,最早可追溯到1921年茅盾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一文,其中提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艺术色就是该作品的神韵。”此后,有茅盾、
2、傅雷主张重神似不重形似,江枫主张形神兼备,而卞之琳则主张形似即神似等派别。奈达在与泰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也说“诗的格律、诗的离合特征、有意采用的头韵形式等,都是不可翻译的语言现象。在这一点上,不同语言之间就是没有对应关系的,因此我们只好牺牲形式以保存内容。”总结前辈们的闪光思想,现代诗歌翻译中,较为推崇的说法是翻译首先追求形神兼备,如若不能,则先神似而后形似。因此,汉诗英译中的“神似”问题,成为了翻译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当然也是难点,既然”取得“神似”是译者首要关注的,也是翻译诗作的最终目的,故本文以汉诗英译中的“神似”为中心,展开探讨了其在翻译中的地位、体现和获取技巧。旨在研究“神似”
3、于汉诗英译中的重要性和功能性并望各界学者、译者引以重视,将其作用发挥极致于我国诗歌的翻译事业中。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形”与“神”的处理问题在诗歌翻译方面向来广受文人学者所关注,显然,它们是一对重点。法国翻译理论家乔治穆南在他1963年出版的翻译的理论问题一书中说道“诗律是基于语言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语言,其语言特征各不相同。因此,诗律是不可移植的。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认为,如果人们认识到作品真正的内容整体,认识了这内容与某种形式的真正关系,人们就可以运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同样的内容,产生同样的或尽可能近似的效果”。而就像郭著章先生
4、所说的那样“我在译诗和评论诗歌英译时所遵循的原则是尽最大努力争取英译在意、形、音三方面都表现原诗之美,忠于原作,达到神似、形似乃至音似之要求。所谓神似就是如实传达原诗内容和风格信息以及神情韵味若三似无法兼顾,则舍音似而保意似和形似;在意、形之似无法得兼的情况下,则舍形似而力保最重要的意似,决不做因韵害义等削足适履之类的事情。”,故“神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神似”的体现点和追求技巧,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刘重德(1994)认为“忠实性乃是信达切三原则的概括,既要求译者做到保全原文意义的信,又要求做到译文通顺易懂的达,更要力求与原作风格的切合性。译者应遵循等效原则,做到对原诗意义忠实、功能对等,
5、从译诗实践上确实不能苛求用词完全对等。只要选词灵活,传神达意,亦可使译文达到音美、形美、意美等境界,从而实现译作与原作的“神似”。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说应该说是借鉴于鲁迅。他曾提到“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学至文章中说过汉语具有意美、音美、形美三大优点。”于是他把关于汉语的这三美推及翻译领域中。而从“三美”说的翻译原则来看,许渊冲还主张应首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即“BESTWORDSINBESTORDER”。其实汉诗英译的过程就是重现原诗“三美”的过程,当然,不仅仅只有这三美,诗歌还具有动静美、流动美、别趣美、空白美等等,正是这各种各样的美才构成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6、和神韵。而在英译过程中,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即是全面理解并掌握原诗中的美,这是取得“神似”的必经之路。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我们可以看出今后的汉诗英译领域不仅仅是译者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战地,而是学者们之间的多重交流。举个例子在汉语古诗翻译中,庞德的华夏集在英美读者中影响极大,尽管我们国内不少评论家批评其译文的不忠实。但其所谓的“不忠实”,除了因为他不懂汉语这一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其所遵循的诗学原则。作为西方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庞德从中国古诗中所呈现的意象中找到了根据,获得了鼓舞。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翻译之所以备受西方学者的推崇和英美读者的赞赏,是因为他有明确的翻译
7、目的和读者对象。其翻译就是要推动自己发起的意象派运动;其读者对象非常明确,就是不懂汉语的英语读者。因而他所采取的译诗策略是“凝缩、简练、含蓄,突出意象美,抓住写诗时内在冲动的节奏感”。他在翻译时不是推敲词句,而是使自己的感情进入原诗作者的角色,将原作中的思维方式和感情方式进行浓缩提炼,再传达到英语中去。可见“神似”的重要性和取得会并一直作为翻译的重心,只是思维方式和角度可能更加多样化,只要有利于诗学的传播和交流,均可考虑采纳。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汉诗的翻译不是那么容易,而对“神似”的把握更是要从多方面进行缜密的考虑和思量。我们衡量汉
8、诗英译作品质量的好坏,不是完全以诗体或散体,或押韵、不押韵等来简单地加以判断,而应结合具体译作是否掌握了原诗的神韵和精髓来看。本论文希望能给汉诗英译中的“神似”研究提供一个综述概括的整理,并且对加深了解诗歌翻译中的美的具体表现和与之相关的一些掌握技巧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在汉诗英译时熟悉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的认知鉴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四、参考文献(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ASHORNBYOXFORDENGLISHDICTIONARY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97NIDA,EUGEN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
9、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毛华奋汉语古诗英译比读与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许渊冲唐宋诗一百五十首许渊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任莺从“三美论”看古诗意境美的英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6135137许均“形”与“神”辩J,外国语,2003,25766王建平汉诗英译中的格式塔艺术空白处理J,外语学刊,2005,48490胡慧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J,湘潭大学学报,2007,2154158穆诗雄浅谈英译中国古诗中的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5159孙娜目的论指导下古诗词英译中典故的处理J,今日南国,2010,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