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化工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45001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桐乡市化工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桐乡市化工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桐乡市化工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桐乡市化工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桐乡市化工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桐乡市化工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一、选题的背景、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化工企业也造成我国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污染物的过度排放。目前,桐乡市化工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对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生产方式受成本的约束,企业难以完成由传统的粗放型向清洁生产方式的转变;第三,市场机制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合理,这些都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化工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中的安全隐患大户、环境隐患大户和资源消耗大户,应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自己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特征分析和探讨了低碳经济时代化工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指出化

2、工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及途径,从而使化工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基础上,既满足企业目前的发展需要,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概念的首次提出,人们普遍认为是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该白皮书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日标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能源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到2050年时,将英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60,并于2020年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

3、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王韬(2008)认为,“低碳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低碳经济就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相分离去碳化;从广义上说,低碳经济也扩展为降低对自然资源依赖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潘家华(2009)则将碳生产率和人文发展结合起来,他认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创造的GDP或附加值比较高;二是社会和人文发展水平、社会质

4、量比较高。只有人文发展水平、碳生产率都非常高,才进入低碳经济形态。任力(2009)认为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1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含碳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排放脱钩,不能保持同步增长,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气排放;3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手段;4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举措;5围绕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唐宏青(2010)指出低碳经济的四大特征1提高能源的利用率。2降低所有的污染排放。3针对所

5、有温室气体。4采用低碳或非碳能源。低碳经济主张采用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实现经济发展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GDP。(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斯特尔STEHR,2006把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辩论转移到气候变化的经济规律层面上来。他认为2050年世

6、界经济规模要比现在增长34倍。但是温室气体排放要比今天降低四分之一的水平。同时认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需要具备三个关键因素即确立碳的定价机制,技术政策的确立,建立一个全世界的碳市场。付允等人(2008)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朱四海(2009)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包含三方面的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相对于

7、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碳中和”CARBONNEUTRAL这术语是由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于1997年提出的,意思是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等方法把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认为低碳或无碳技术的研发规模和速度决定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规模,低碳或无碳技术也称为碳中和技术。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

8、三类(1)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即燃烧前脱碳、燃烧后脱碳及富氧燃烧,燃烧前脱碳的关键技术是转化制氢,涉及高温下氢的膜分离技术;(2)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即将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气体深埋于海底或地下,以达到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的;(3)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1994年,联合国大学的冈特鲍利首次提出了零排放ZEROEMISSION的概念,并做出了如下定义零排放指应用清洁技术、物质循环技术和生态产业技术等已有技术,实现对天然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而不给大气、水和土壤遗留任何废弃物。目前,关于零排放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而有关其概

9、念的理论研究也仍在进行当中。零排放是“最小量化排放”的极限概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零排放的理念是通过全面规划和组织社会生产、流通、服务和生活等活动,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各类活动的物流和能流之间,建立起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的共生关系,使一种活动的排放物可作为原料被其他生产生活活动利用,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最小量化”排放。(三)、化工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责任关怀”RESPONSIBLECARE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开始推行的一种企业理念,1985年由加拿大化学工业联合会首创,逐步发展并被广泛采纳。其宗旨是在全球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自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斯特恩报告以气候科学为基础,用“成

10、本效益”分析法对欧盟提出的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的上限加以论证。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报告主要观点是第一,如果各国政府在未来十年内不采取有效行动遏制温室效应,那么气侯变化的总代价和风险相当于每年至少失去全球GDP的520。相比之下,采取行动的代价可以被控制在每年GDP的1左右;第二,在2050年以前要使得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550PPM以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今后1020年达到峰值,然后以每年L3的速率下降;第三,到2050年全球排放必须比现在的水平低大约25即发达国家在2050年前把绝对排放量减少6080,发展中国家在2050年的排放与1990年相比增长

11、幅度不应超过25。叶建华(2010)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为化工产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提供了压力和动力,而且为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商机。化工产业在实现碳减排目标中,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方德巍(2010)认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科学实施二氧化碳可控、利用和封存,并研发其相关技术,从科学发展观理念考虑,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只能本着物质及能量守恒的两大基本原理不断地实现创新式发展。樊智勇(2010)认为化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能量利用等级多等特点,采取园区化发展可以实现原料隔墙供应、资源得到优化利用的目标。因此,积极发展化工园区专业

12、物流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将成为我国发展化工产业的必选之路。林世栋(2010)指出根据2009年上半年国家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再生化纤行业需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自主创新(1)淘汰落后产能,(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加快实施技术改造。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低碳经济理论入手,通过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整理,来探讨化工企业低碳化的发展道路,重点分析和论述企业低碳发展的路径问题。首先,对桐乡市化工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存在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等问题;其次,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理论,分析化工企业实现低碳

13、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究其低碳化发展的意义。最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及现如今国际低碳化发展的趋势,再结合文献与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二)研究方法本文先通过对低碳理论的研究,然后结合理论用计量分析的方式,得出最后的实证结果。第一、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桐乡市化工企业的碳排放量的调查、取证,搜集相关资料。第二、计量分析,并对搜集的数据和资料,建立科学的模型,分析温室气体的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收入关系,来说明低碳化发展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三)研究难点本文的研究的最大难点是要获得化工企业碳排放量的准确数据,由于企业碳排放量难以准确测量,获得的数据与准确值之间存在

14、误差,对相应的实证分析的结果造成偏差。其次,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对企业如何实现低碳化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四)预期目标通过对浙桐乡市化工企业碳排放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并再结合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促进企业低碳化建设,维持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和建议,这对其他地区的低碳化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以及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作参考。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10月确定选题,检索文献;2010年11月下达任务书;2010年12月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等;2011年3月上交论文初稿;2011年4月论文修改和完善;2011年5月中旬论文定稿、评审;2011年5月下旬论文

15、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J绿色经济,2009(11),58612UKGOVERNMENTWHITEENERGYPAPER,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20033STERNNICOLASTHEECONOMIESOFCLIMATECHANGETHESTEMREVIEW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64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5王韬中国的低碳经济未来M低碳经济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2714

16、26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绿叶,20095,20277唐宏青低碳经济与煤化工的若干问题分析J煤化工,2010(2),7118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47509TAPIOPTOWARDSATHEORYOFDECOUPLINGDEGREESOFDECOUPLINGINTHEEUANDTHECASEOFROADTRAFFICINFINLANDBETWEEN1970AND2001JJOURNALOFTRANSPORTPOLICY,200512,13715110庄贵阳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07911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路径一个研究综述

17、J科技和生产,2010(6),949812SCHMALENSEERWORLDCARBONDIOXIDEEMISSIONS1950一2050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81,152712潘家华,郑艳碳排放与发展权益J环境保护,2008458631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14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15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101416王海霞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

18、10(3),141617IPCCINMETZ,B,DAVIDSON,O,SWART,R,PAN,JEDS,CLIMATECHANGE2001MITIGATION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TOTHETHIRD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CAMBRIDGE,UK,200118肖芬,刘西林零排放视角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7,9612019宋瑞祥零排放后工业社会的梦想与现实M北京中国环境保护科学出版社,200320黄建军节能减排与责任关怀2008年中国化工关注的焦点M高等建筑教育,20084,70742122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232723叶建华低碳经济为化工产业带来发展良机J化工管理,2010(2),626324方德巍低碳经济是煤基能源化工发展的战略方向J中国煤炭,2010(2),51125樊智勇煤化工企业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J山西化工,2010(4),515226林世栋低碳经济为再生化学纤维带来生机J化工管理,2010(4),4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