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遠足古蹟樂見聞,啟導 : 楊炳源 (Harry Yeung)E-mail : ,序言,遠足除了可增強健體有益身心外, 它還為我們帶來很多樂趣. 遠足路程所見的新界村落古建築, 它便讓遠足遊人尋找對古建築藝術及其歷史與文化的樂趣.,簡介,新界村落的分類與建築特式簡述本港二條主文物徑的歷史圍村內常見的神祇,新界村落的分類,現時新界的村落主要分為兩大類 : 本地圍及客家圍其它還有一些雜散的村落,新界村落的分類,本地圍的歷史主要由1069年, 自有鄧氏定居錦田(四世祖符協)為開始, 相繼後有文氏,彭氏,廖氏,侯氏等. 本地圍的建築特色, 主要是同氏族群聚滙靠攏一起居住.,新界村落的分類,本地圍的建築特
2、色 :文化類 : 多採用排屋式的建築, 而戶數較多, 由二三十戶至數百戶為主, 一般比客家圍的戶數為多. 舊式的本地圍在整個苑外設有一列高牆所包圍, 整個屋苑只有一至三個出入口進出村內; 新一類:屋苑沒有高牆包圍,由三層式的屋與屋相連, 當作圍牆, 各自有其門戶自由進出.,新界村落的分類,客家圍的歷史後於本地圍, 它由1668年, 自康熙宣告給予五省復界之後.集中類:多是屋連屋式的建築; 散戶類:不是屋連屋的單一建築, 每間屋外置有小空地.,本地圍常見古建築功用類別,民宅宗祠書室廟宇,本地圍常見古建築功用類別,民宅 居所用途多以單間或一進三間式,本地圍常見古建築功用類別,宗祠 祭祀祖宗及族內議
3、事或作為書室用途二進三間式 或 三進三間式,本地圍常見古建築功用類別,書室 作為教育族內子弟的學園二進三間式特別的書室 : 二帝書院,周王二公書院,本地圍常見古建築功用類別,二帝書院位於錦田水頭村,由錦田鄧族興建。鄧族早於十一世紀已開始定居於錦田一帶的肥沃平原。相傳二帝書院建於道光(一八二一至一八五年)末年以供奉文昌和關帝,並提供講學及教學之所。二帝神像原供奉於書院附近的風水塔。該塔相傳能幫助族中子弟高中科舉,但其後遭拆 卸,村內十六名士紳遂籌組鄧二帝會,負責建造和開辦一間以二帝命名的書院,供奉二帝。二帝書院純作教學用途,故結構簡單實用,修繕工程於一九九四年底完成,現已開放供市民參觀。,本地圍
4、常見古建築功用類別,廟宇 參拜神祇的地方二進三間式圍村內常見的廟宇洪聖廟 / 天后廟,洪聖宮(常見神祇),傳說洪聖本名洪熙,是唐代(六一八至九七年)的廣利刺史,廉潔愛民,鼓勵學習天文地理,並設立天文氣象觀測所。由於計算和預測準確,商旅和漁民都獲益不少。死後被追諡為廣利洪聖大王,廣受民眾敬仰供奉,漁民及以海為生人士供奉者特別眾多。洪聖誕 : 八月十三日,天后廟(常見神祇),天后又名媽祖, 生於北宋初年(960年), 福建浦田湄州島俗姓林,因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天后誕 :三月廿三日,天后廟(常見神祇),據說,林默娘在四、五歲時跟隨父親到浙江定海普陀山遊玩,林默娘看到了觀音的塑像,
5、就一直目不轉睛地默默地注視著,此後,就擁有非常奇異的感應力量,可預知吉凶禍福,幫人消災解難。八歲就塾讀書研讀經史悉解文義,過目不忘,平日喜歡焚香禮佛。在十三歲的時候拜道士玄通學法術,得以傳授玄微秘法,能替人醫病.,天后廟(常見神祇),到十五歲時,得一仙女授予銅符,之後就漸漸學會替人驅邪治病。自從有了超感應力之後,鄉里及城鎮的人,不論遠近,都來找她治病或卜算吉凶休咎。除了治病及預知吉凶禍福外,林默娘最令人敬佩與崇拜的就是拯溺神力。,天后廟(常見神祇),漁民們在海上航行,難免會遇上大風巨浪,以至舟船沈覆,漁民遇溺斃命。這時,有一些遇到海難,能僥倖得以保命逃脫歸來的漁民們都說:當時,大家都落入水中,
6、危急之間,隱約看到一位紅衣少女乘坐一張草蓆之上,在海上穿梭往來,一一將溺水的人救上岸,之後,少女便不見了。當獲救的人們回到家,才知到是家里人去求過林默娘,而林默娘也答允拯救他們。此後,人們就稱林默娘為神女或龍女。,天后廟(常見神祇),十六歲時,有一天,聖母不慎墬落深井中,鄰人驚呼趕來搶救,可是奇怪的很,她從井裡被人救出時衣裳沒有打濕,而雙手捧著一雙神仙銅符,她得到這件寶物加以研讀後,遂得通靈變化術,驅邪玄妙之術,因她神通宏大,法力無邊,可治癒萬病,故離開故鄉周遊救世,從此她的聲譽傳佈遐邇。十七歲時,有一天湄洲港有一隻商船適遇大風觸著暗礁而傾覆,舟人大聲呼救時,聖母趕到投草數根於水中皆化為大木,
7、舟人攀住大木乃得慶生,聖母之功大矣。,天后廟(常見神祇),十九歲時,有一天,她忽然在織布機上打瞌睡,夢見波濤洶湧,她父親與其兄的船被風浪打擊翻覆,於是她急忙泅前搶救,用嘴啣住父親,另以手拉著哥哥奮力游回陸岸,正在極力和浪濤掙扎搏鬥間,忽聞母親呼叫聲急忙回應,口一開她父親遂沉沒於惡浪海中,她醒後向母親哭縷述夢中情景,她母親以為夢中事情不足為憑信,可是過了不久噩耗果然傳到,她父兄在歸途中卻遇風浪坐船覆沒,其父不幸沉溺駭浪中,於是禮佛益堅。,天后廟(常見神祇),二十歲時,莆田適逢大旱,數月未得雨水,井水盡乾,草木俱枯,人畜死者不計其數,聖母乃應縣官之請禱天祈雨,未幾大雨沛然下降,眾民大喜感謝聖母恩德
8、不已。二十二歲時,西北方出有兩惡神,名曰千里眼、順風耳,人民受其作祟損害非淺,最後於桃花山被聖母降服,改邪歸正收為左右二將,終日協助聖母救渡舟車受難之行旅。在每一座媽祖廟中均可見在其法像兩旁侍立金王千里眼及柳王順風耳兩位將軍。千里眼神像,青面獠牙,眼觀千里,專門替媽祖眼觀千里災效。順風耳神像,紅面獠牙,耳聽八方,為千里眼之弟。陪待媽祖身旁,為她耳聽四方哀告。,天后廟(常見神祇),廿六歲時,自春夏每日下雨不止,田園人家皆被水流失,民無米可炊,無處可居,地方官仍求於聖母,聖母亦不忍萬民受災,聖母曰:善哉!善哉!皇天將哉,皆人間做惡之所致也,吾今願代萬民對天謝罪,即焚香燒符對天默禱,傾刻間平地忽起一
9、陣狂風掃開濃雲,天即放晴,忽見一條蛟龍自水中滾起騰雲而去,其普濟逸事不勝枚舉。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 987年),九月初八,林默娘告訴家人說:明天是重陽節,我也想去登高,避開這喧嚷無比的塵寰,天后廟(常見神祇),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 987年),九月初八,林默娘告訴家人說:明天是重陽節,我也想去登高,避開這喧嚷無比的塵寰。而九月初九正是重陽節,家人以為她只象民間一般人去爬山登高遊賞罷了,不以為意。第二天一大早,林默娘梳洗完畢,便盛裝出門。當她登上湄州的高峰時,竟然在白雲峻嶺之間,如踏平地一樣,悠揚地隨風而去,這時,只見雲端射出了五彩紛繽的光芒,一對金童玉女迎接著林默娘連袂飄飄地昇天而去。,古建築
10、知識雜趣,屋頂之瓦片 : 鋪設於屋頂的瓦片彎曲向下的為陽瓦(仰瓦);彎曲向上的為陰瓦(覆瓦).覆瓦相連叫瓦通. 覆瓦尾部圓形瓦叫瓦當.仰瓦相連叫瓦坑.仰瓦尾部三角形瓦叫滴水.,圍村文物徑,單以文物徑來說就有4條中西區文物徑中山史蹟徑屏山文物徑 (古蹟文物徑)龍躍頭文物徑 (古蹟文物徑),遊覽屏山文物徑,路線 : 洪聖宮, 清暑軒, 覲廷書室 鄧氏宗祠,喬愈二公祠,楊侯 古廟, 古井, 上瑋圍, 聚星樓.,圍村文物徑,屏山文物徑 (古蹟文物徑)龍躍頭文物徑 (古蹟文物徑),屏山文物徑,洪聖宮為兩進式建築,中有天井,結構簡樸。廟內匾額上所載年分顯示,廟宇可能建於清乾隆丁亥(一七六七年)。現存結構於
11、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重修而成,至一九六三年時再次大事修葺。,屏山文物徑,清暑軒於一八七年後期落成,毗鄰覲廷書室,用作到訪賓客的下榻居所。,屏山文物徑,覲廷書室鄧族廿二世祖香泉公為紀念其父覲廷公而興建,於一八七年落成,兼具教育及祭祀祖先的雙重作用。,屏山文物徑,鄧氏宗祠據鄧氏族譜所載,宗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屏山文物徑,愈喬二公祠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一九三一至一九六一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屏山文物徑 (神祇),楊侯古廟為元朗區六間供奉侯王的廟宇之一。相傳已有數百年歷史,但確實修建日期已不可考。據廟內匾額顯示,一九六
12、三年及一九九一年時廟宇曾大事重修。有關侯王的來歷說法頗多,村民認為侯王即宋末忠臣楊亮節,他因保護宋帝而捐軀,深受後人景仰而加以供奉。,屏山文物徑,古井楊侯古廟與上璋圍間小路之旁有一口古井,確實建造年代已難於考証。據鄧氏族人相傳,這口井由坑頭村村民所建,在二百多年前上璋圍立村前已存在,曾一度是坑頭及上璋圍兩村食水的主要來源。,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屏山文物徑,上璋圍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為屏山文物徑沿線唯一的圍村。如今部分圍牆已遭拆卸,但門樓、神廳和圍內一些古屋依然屹立,尚依稀可見傳統圍村的布局、結構和風貌,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屏山文
13、物徑 (常見神祇),神壇在上璋圍之西不遠處有一神壇,供奉的神村民稱之為社公,即土地公。傳統中國村落皆建置社壇,以祈求福澤,保佑闔村平安。社公亦稱伯公、土地公、福德公等。社壇多為簡單的磚砌建築,許多時都不設神像,以石頭代表社神。,屏山文物徑,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據鄧氏族譜所載,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已有超過六百年的歷史。塔在傳統上多為佛教建築,但過往亦有很多塔是為了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鄧族父老相傳,聚星樓矗立的位置原是河口,面對后海灣,興建聚星樓是用以擋北煞,鎮水災,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遊覽
14、龍躍頭,左 : 小坑村,新圍,善述書室右 : 永寧圍,永寧村,東閣圍, 松嶺鄧公祠,天后廟,老圍, 麻芴圍,崇謙堂.,龍躍頭,小坑村約於二百年前建立。小坑村的鄧氏先祖原居於老圍內,後因居住環境擠迫而遷往龍堂定居,據說在龍堂定居時只建有十間房屋。鄧氏族人約於龍堂居住了三代後,因經常受賊匪的滋擾,故遷回龍躍頭,並於現址建立小坑村。,龍躍頭,新圍建於一七四四年,正門門額刻有覲龍二字,故亦稱覲龍圍。該圍村門樓、圍牆及更樓被列為法定古蹟。,龍躍頭,善述書室位於新屋村內,建於一八四年,用以紀念及祀奉鄧氏十九世祖鄧雲階的神位。第二次大戰以前,該處曾作教學之用,至一九三八年結束;戰後則改為幼稚園校舍。現時偶作
15、宴會之用。,龍躍頭,永寧圍相傳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由於梧桐河位於圍村的西面,故風水甚佳。圍內有三排朝向東北的房舍,但由於過去的發展,圍內的中國傳統房舍已所餘無幾。,龍躍頭,永寧村於圍的西北面,亦稱為大廳。原為永寧圍的分支,約有三百年歷史。村內房舍主要排成三列,全部面向東北,前排房舍比後排為低,以獲得更佳的風水。,龍躍頭,東閣圍鄧氏十三世祖鄧龍崗公 (一三六三至一四二一年) 所建,約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東閣圍因位處龍躍頭東面,因而得名。圍村建於高台上,使房舍免受水浸的威脅。,龍躍頭,松嶺鄧公祠位於老圍東面,於十六世紀初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而建。正殿供奉歷代祖先神主,宋二世祖稅院郡馬鄧惟汲及皇姑趙氏的
16、神位居中,神主有龍頭木雕,與其他祖先神主不同。左殿內供奉對宗族有貢獻或功名顯赫的先祖。右殿則供奉鄉賢,正中為鄧師孟的神位。,龍躍頭,天后宮位處松嶺鄧公祠與老圍之間,其建築年代難考,但據村中父老相傳,其建造年代較松嶺鄧公祠為早。廟內正殿供奉天后及其侍神千里眼與順風耳,左殿地上放置古鐘兩口,其中一口為一六九五年鑄造,乃鄧氏族人為子投契天后許願酬神之物;另一古鐘鑄於一七年,為村內族中子弟出門往省應試,祈求路上平安而酬神之物。,龍躍頭,老圍鄧氏最早創建的圍村。圍村立於小丘上,四面有圍牆環繞。圍門原是北向,由於風水理由而改為東向,門甚窄小,以利防守。,龍躍頭,麻笏圍於老圍西北,是鄧氏族人於清乾隆年間 (
17、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年) 所建。該村四面築有圍牆環繞,圍門向北,並裝有連環鐵門。圍內房屋排列整齊,正中主巷盡頭設有神壇。惜部分圍牆已被拆卸。,龍躍頭,途經 : 石廬位於崇謙堂東面,為華仁書院的創辦人徐仁壽先生於一九二五年所建。,龍躍頭,崇謙堂為巴色會佈道所於一九二六年創建,後因信徒增多,遂於一九五一年擴建。由於該堂教友多於鄰近聚居,漸成村落,名崇謙堂村。村後為墳場,一九三一年闢置,為教友最後安息的地方。崇謙堂曾用作幼稚園校舍,及後校舍日漸破落,故教會於一九八三年另建新堂。,龍躍頭,路段完結篇 :村民於村內環境欠佳處,豎立泰山石敢當石碑,用以鎮妖邪、擋煞氣。又於交通意外頻生地方或常發生意外之處,豎立喃嘸阿彌陀佛石碑,希望能藉此鎮壓鬼怪,亦以此警愓路人及駕駛者。,Q & A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