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當代的臺灣與世界,第二節 經濟的成長與挑戰,戰後經濟發展的基礎 從進口替代到出口擴張 突破困境的第二次進口替代 經濟轉型與自由化 國際經濟潮流下的挑戰,學習重點,經濟發展的基礎民國40年代,1.背景:戰後初,物資缺乏,經濟困頓 2.策略:以農業培養工業 3.奠定基礎因素: A.日治時期的基礎電力、交通基礎建設 B.大陸來臺的資金與技術 C.土地改革的成效地主投入工業生產 D.美國的援助:a.因韓戰爆發 b.美15年提供15億美元 E.國人勤儉的民族性儲蓄率節節高升,新臺幣發行,民國38年臺灣銀行總行公告及當時發行的新臺幣,從進口替代到出口擴張,(一)進口替代民國40年代初期 1.背景:
2、 A.臺灣農業日漸成長:a.土地改革成功 b.農復會推廣下 B.將農業所得導引至政府和工業部門 (A)方式:a.田賦徵實 b.肥料換榖 c.擴大農工產品價差 (B)措施:a.提供軍公教人員的配糧 b.支援工業發展,2.策略:進口替代 A.利用農產品、加工品賺外匯 B.發展民生重點工業 a.進口工業機器與原料 b.發展紡織、食品加工 C.提高關稅、管制外匯保護本土產品 3.影響:有效促進國內民生工業的發展,鳳梨加工廠,成衣工廠,早期臺灣食品加工做成的食品罐頭,爲我國賺取不少外匯,紡織工業是臺灣早期民生重點工業之一,(二) 出口擴張民國50年代 1.背景: A.臺灣進口替代已面臨國內市場飽和 B.
3、工業化國家轉移工廠到工資低廉地區 2.策略:出口擴張 A.鼓勵國內外企業來臺投資設廠 B.通過獎勵投資條例以減稅方式 C.成立出口加工區高雄、楠梓、潭子,3.加入美國、日本國際分工體系 A.向日本進口原料、設備 B.向美國出口工業成品 4.成果: A.促使加工出口日益興盛 B.工業產值超過農業民國52年起 C.臺灣走向工業經濟 a.年成長率10%以上 b.邁向長期出超民國60年起,第二次進口替代 民國60年代,1.背景:A.出口加工已出現瓶頸 a.臺灣資源缺乏 b.電力、大眾運輸等公共建設明顯不足B.國際危機: a.外交受挫民間投資意願低 b.國際石油危機全球經濟衰退2.策略:第二次進口替代A
4、.推出十大建設建立完整工業體系B.發展重化工業石油、鋼鐵,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典禮,民國67年10月31日,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典禮於雲林西螺中沙大橋北端舉行,西部鐵路幹線電氣化全線通車,民國68年7月1日西部鐵路幹線電氣化完工,一列自強號從臺北開往高雄,3.成果: A.經濟復甦,經濟成長率回升13.8%-民65 B.安渡國際經濟危機有利日後經濟轉型 C.臺灣成為亞洲四小龍 4.持續推出重大公共工程計畫A.民國70年代推動:十二項建設 十四項建設 B.民國80年代推行:國家建設六年計畫 十二項重要建設計畫,經濟轉型與自由化,(一)經濟轉型 1.背景:面臨工資上升及國際競爭壓力 2.策略:發展科
5、技產業耗能少、汙染低 、技術密集、附加價值高 A.民69成立新竹科學園區 B.民79公布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C.陸續增設科學園區 3.目標:形成北積體電路、中奈米、 南光電 各具特色的高科技產 業中心,(二)邁向自由化、國際化 1.背景: A.美國等國家催促臺灣開放市場 a. 臺灣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b. 對外貿易出超持續擴大 c. 外匯存底逐年增加 B.國內出現新臺幣升值、通貨膨脹等壓力,2.進行制度改革 A.自由化:a.多次調整關稅 b.放寬外匯管制 c.開放民間設立新銀行 d.公營事業民營化 B.國際化 a.拓展美、日以外國家的貿易關係 b.積極參與國際經貿事務先後加入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
6、PEC) 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民國90年(2001),我國代表林信義於加入WTO的議定書上簽字,於民國91年正式加入WTO,國民年平均所得成長圖,國際經濟潮流下的挑戰,1.背景:A.全球化貿易潮流的衝擊 B.國內經濟結構改變2.新挑戰:A.加入WTO後的衝擊尤其是農業B.企業出走現象中國大陸、東南亞C.自由化衍生新問題 a.新銀行開放激烈競爭造成金融潛 在危機 b.公營事業民營化成效未彰影響經 濟整體發展,企業出走東南亞,抗議加入WTO大遊行,勞工團體於我國加入世貿案即將通過前夕,擔心加入世貿將提高失業率,而高喊反對加入世貿,在面臨成本提高的壓力下,我國成衣製造廠紛紛前往東南亞設廠,3.再造經濟優勢關鍵課題A.放眼全球經營趨勢下,兼顧本土 農民的生存利益B.根留臺灣提升研發能力與生產技術C. 發展多元化的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