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贸易论文.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617040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国际技术贸易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与实践摘 要国际技术贸易由于具有促进技术进步,节约技术研究的开发费用和研制时间,迅速增强国家的技术经济实力,缩小与先进技术国家的差距等重大意义,因而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研究在国际技术贸易理论探讨基础上,针对我国国际技术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对策。 首先,简要分析了国际技术贸易发生的动因、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技术能力的促进作用。认为技术差距是国际技术贸易的前提条件,技术引进可在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技术能力的提升。 其次,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后的国际技术贸易发展态势与制度环境,

2、着重讨论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影响。 最后,在对我国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后的理论探讨、国际成功经验借鉴,提出:我国应尽快从引进硬件技术到软件技术的转变,做好对引进的技术的消化、吸收,强调形成技术引进与技术能力提升的互动机制。 关键词:国际技术贸易 技术引进 技术出口 知识产权协议1 导论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技术引进对后发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内外以往只是针对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现状、趋势和实务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国际技术贸易理论出发研究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1 . 1 问题的提出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和

3、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互相渗透,互相依存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国际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按一定的交易条件,将其技术转让给另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的活动。它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转让和许可、技术服务以及高技术产品和成套设备为载体,以技术的进出口为主要内容,并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加速

4、了生产要素的国际间转移,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提高,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参与国的经济发展,缩短了有关国家经济科技现代化的进程。由于世界经济科技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发国家) 之间的科技差距,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落后的劣势地位,并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扩大的威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参与国际技术贸易,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节约技术研发费用和研发时间,是迅速增强本国的经济技术实力,缩小与先进国家技术差距的重要渠道。国际技术贸易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技术贸易活动中起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的国际拓展是国际间技术转移中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

5、跨国公司通常以技术为先导,采用技术、资本、机器设备、劳务和信息等生产要素一揽子转移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重组与优化配置,这不仅有利于跨国公司的发展而且适应了东道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加快了实施其全球经营战略的步伐。近几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流动规模逐年增加,尤其是以专利购买和技术许可为主要形式的国际技术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知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开发收益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溢出和技术的国际转移进程必然加快。由此可见,科技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提供了

6、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实现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积累的相结合,有可能实现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从世界一些工业化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通过技术引进加强技术积累,是其技术发展阶段从以引进为主向引进与创新相结合,进而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重要促进因素。以日本、韩国为例,两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落后国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改进国外先进技术积累自身 “技术能力”从而实现技术赶超的技术路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在世界中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国际技术贸易一直处于逆差。虽然建国以来的技术贸易

7、尤其是技术引进,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但是我国的技术贸易存在着不少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技术引进与技术能力积累之间尚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随着国际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国际技术转移中作用的增强,我国作为一个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吸收世界各国的科技成果来加速我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本研究着重在对国际技术贸易(尤其是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作用)理论探讨和国际上成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际技术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国际技术贸易来加快我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对策。1 .2 研究的结构框架与主要观点本文的研究首先以国际技术

8、转移的相关理论作为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基础,并在国际技术贸易促进后发国家科技进步的途径、机制、作用探讨的基础上,对日本、韩国等利用国际技术贸易加快本国科技进步的成功经验进行剖析,对中国技术进出口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国际技术贸易新形势进行分析,再以理论为依据、以成功的经验为借鉴,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发展我国国际技术贸易、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的对策建议。在研究的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国际技术转移理论为指导、以国际技术贸易的实践为依据,分析现状、提出对策;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以定性分析为指导,以定量分析为佐证;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对不同国家的国际技术贸易比较、对新时期国际技术贸易

9、背景的基础上,从而提出观点。各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在论文的相关部分有详细的解释。本文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国际技术贸易作为一种发展中国家获取国外技术知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科研费用,从而实现本国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全球化以及加入WT O后的背景之下,在国际技术贸易方面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在研究途径上,大体包括查阅文献获取理论基础,查阅文献、网上搜索获取数据,逻辑思考进行规律探索,运用软件进行数据的技术

10、处理。2 国际技术贸易促进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理论探讨国与国之间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不平衡,由此产生了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正是因为存在着技术差距,才使国家间的技术贸易有了发生的可能性。正是技术这种商品的特殊性,使得技术贸易的交易远比商品贸易复杂。本章从理论方面来探讨国际技术贸易的机制以及技术引进对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2 . 1 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形式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商业形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按一定的交易条件,将其技术转让给另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的活动。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以无形的技术商品知识作为贸易的标的。技

11、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除了具有一般商品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外,还具有明显区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它的无形性、系统性、可传授性和周期性。按照不同标准,对技术有多种分类。按技术的公开程度划分,技术可分为公开技术、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按技术的功能划分,技术可分为生产性技术和非生产性技术;按技术的形态划分,技术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按技术是否属于工业产权划分,技术可分为属于工业产权的技术和不属于工业产权的技术;按技术的发展阶段和水平划分,技术又可分为尖端技术、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等。国际技术贸易交易的对象主要涉及四大类:一是享有工业产权的技术如专利、商标、实用新型与外形设计;二是受版权或著

12、作权保护的技术,如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三是无工业产权的技术,主要指技术秘密,其内容主要通过图纸、设计方案、具体指导、技术说明书、技术示范以及口头传授的经验等予以表示;四是技术服务。按照国际技术贸易的对象划分,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主要有:许可贸易、技术咨询服务、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国际工程承包和补偿贸易等。( 1 ) 许可贸易许可贸易又称许可合同,是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主要有以下四种:独占许可合同,即在一定的地域和时间内,被许可方对所进行的技术具有独立的使用权,许可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能在该地域和时间内使用该种技术制造和销售产品。是排他许可合同,即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内,被许可方享有独占

13、使用所进口技术制造和销售产品的权利,任何第三方不得使用该技术制造的销售产品,但是许可方仍保留在该地域和时间内制造和出售这种产品的权利。是普通许可合同,即许可方允许被许可人在规定的地域和时间内使用合同所指定的技术,但同时许可方仍保留在该地域和时间内,使用该项技术,或把该地域和时间内的使用权再出让给任何第三者的权利。是可转售的许可合同,又称为分许可证,即许可证的被许可方在指定区域和时间内可将该项技术的使用权转售给任何第三方。此外,还有一种双方以价值相当的技术互惠互换的交换许可证,也称交叉许可合同。在国际技术贸易的实际业务中具体采用哪一种类型的许可合同,主要取决于潜在市场的容量、技术的性质以及双方当

14、事人的意图。在以上四种许可合同中,独占许可合同和普通许可合同使用得比较普遍。( 2 ) 特许专营特许专营是在近二、三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贸易方式,最初出现在美国,现在在美洲、欧洲和亚洲都相当流行。但它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确定的定义。它一般是指由一家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的方法或经验转让给另一家企业的一项技术转让合同,后者有权使用前者的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经验,但须向前者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特许专营交易中转让商号、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的一方称特许人或特许方,受让的一方称被特许人或被特许方。( 3 )

15、 合作生产合作生产是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根据双方共同签订的合作生产合同,各自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零部件,然后由协商好的一方或双方装配成产品出售。合作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可由一方提供,也可以由双方按比例分摊提供。如果由一方提供,则合作的另一方可以在合作生产中达到进口技术的目的。合作生产一般是双方在生产领域中的合作关系,但在实际业务中,往往还包括在销售流通领域内、科研领域内以及新产品开发和研制领域内的合作。从合作的时间上看,双方合作可以是长期的、中期的或短期的,甚至也可以是一次性的合作。( 4 ) 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咨询服务是一方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和技术条件( 包括雇佣的工程技术

16、人员和技术资料等) ,协助另一方完成某一项特定的技术经济任务,达到双方商定的目标。这种技术贸易方式的特点:一是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或服务通常是公开的技术,提供咨询或服务时就把技术资料、服务成果的所有权转让给接受咨询或服务的一方。二是咨询、服务内容比较广,几乎什么样技术性的课题和项目都进行技术咨询或服务。( 5 )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是将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结合起来,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又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这是当前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中一个新的发展潮流。它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归纳起来,目前国际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主要方式有如下两种:合资经营。我们这里所说的合资经营主要是指

17、含有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转让的合作经营与合资经营。即利用合资或合作经营引进技术,是外国投资者以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作为投资的一部分,即技术资本化。进口方可以同时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双方利益紧密结合,更有利于促进供方系统地提供先进技术,使技术不断更新。补偿贸易。即含有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转让的补偿贸易。买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卖方购进成套设备和技术,然后用该设备和技术生产的产品( 回购) 或其他形式的产品( 互购)来偿还所进口的成套设备货款,这就是补偿贸易。有时,买方在引进成套设备时,含有专利和专有技术的转让,这种补偿贸易也是一种技术贸易的方式。( 6 ) 工程承包。工程承包是承包人承担工程的全部技术工

18、作和工程的实施,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程与技术转让,而发包人提供施工的必要条件,按时验收工程,并付给承包价款,其中包括技术的使用费。工程承包是一种综合性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也是国际劳务合作的一种方式,其中包括大量的技术转让内容,因此也把它列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一种方式。2 . 2 国际技术贸易的机制探讨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商业形式,研究国际技术贸易的机制我们首先从国际技术转移的过程出发,分析国际技术贸易的动因、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作用。2 . 2 . 1 国际技术转移过程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技术转移的一种商业形式,与国际技术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了解国际技术转移过程有助于

19、我们了解国际技术贸易的动因和主要影响因素。与一般的技术转移过程一样,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也包括计划与选择、吸收、扩散三个阶段,只是每一阶段的过程更加复杂。技术转移的计划与选择阶段开始于对某一国外技术的需求,在这一阶段,就是做出有关引进什么技术,通过什么机制转移此技术( 如引进设备、许可证、国外直接投资等) 以及提供技术的来源是什么等决定。这个过程包括调查各种可选择的技术项目和技术提供者,与技术供方谈判,选择特定的技术、提供者以及技术转移方式。吸收是一个对引进技术进行学习、消化并使之与引进国的经济发展相溶汇的过程。因为技术是在特定的条件开发出来的,当把技术转移到一个与其初始设计条件不同的新环境中后,

20、就需要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一些适应性的调整,使引进的技术与引进国的经济发展相协调。扩散是指将引进的生产技术或自物质形态中分离出来的技术知识,从引进技术的企业散布到本产业中的其他企业及其相关企业。这种技术扩散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引进企业试帮助本产业的其他企业( 国内外) 获得其引自国外的技术;另一种是引进企业向当地的原料供应者和协作企业提供工艺与技术服务。2 . 2 . 2 国际技术贸易动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往往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是由于世界各国的科技力量、经济实力的强弱不同造成的。这种在一定时期内,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由高至低的技术差距。技术差距

21、首先表现在各国持有的发明专利及其在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来衡量。比较世界各国对现代高技术的拥有量与水平,排在首位的是美国,其次为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这种技术差距十分明显。其次,技术差距还表现在管理技术上。一国只有既保持高技术的先进水平,又同时具备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才能真正在技术、经济上保持绝对领先地位。此外,技术差距还可以用一项新技术从技术创新国到该项新技术被他国掌握所需要的时间来衡量。这段时间,主要指从创新国的新技术创新到其他国家仿效技术,并被他国掌握制造出产品的时间。此段时间的长短,也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差距。正是各国之间客观存在的技术差距

22、,导致了国际技术贸易的不断发展。技术差距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则更明显,它们之间的技术差距往往表现为一种技术落差,落差越大,潜在的势能越大。正是因为技术落差的存在导致了技术的扩散转移。先进技术从高技术势能位置向低技术势能位置转移被称为技术扩散。对于技术领先国家来说,加强、加快这种技术扩散可以取得贸易利益。因此,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必然会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去获取经济利益,以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对于技术落后国家来说,这种技术扩散是向技术领先国家的学习过程,也是获取技术领先国家的先进技术以加快自身技术进步的

23、重要途径。2 . 2 . 3 国际技术贸易过程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家间技术差距的存在导致了国际间的技术贸易。接下来我们从技术的一个生命周期的演变过程来看一项技术从创新开始是怎样在国家之间转移的。技术生命周期是从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引申出来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我们在这里把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探讨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过程。在第一阶段,在技术创新国内,产品仍属新颖,技术上是新发明,除了技术创新国外,其他国家对这一项技术知之不多,而且生产者对生产技术还在不断摸索和改进。在这一阶段,该创新技术只是用于国内生产,并与未

24、进行技术创新的其他国家间存在技术差距。在第二阶段,技术已经成熟,生产过程也处于标准化阶段,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取得了垄断地位,并且导致了该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国开始大量生产并向其他国家生产。到了第三个阶段,随着该技术产品国际贸易的扩大,产品进口国因为该产品的市场效应,开始通过模仿或进行研究与开发,或进行技术引进。最终掌握该项技术,开始在本国生产。创新国与技术国之间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技术差距的缩小,导致产品进口国与技术创新国之间的该项技术产品的贸易下降,直到引进国能生产出满足国内需求数量的产品。到此,两国间该产品的国际贸易终止,技术差距最终消失。当技术差距消失时,该产品的技术完成了一个生

25、命周期,两国间的技术贸易就在这个阶段发生了。2 . 2 . 4 国际技术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距,为双方进行国际技术贸易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技术落差的双方就必然会进行国际技术贸易。因为技术是一种知识,对它的接受和吸收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如果技术采用者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或技术能力,我们上面提到的技术的学习过程就很难实现。按照技术差距论的观点,技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是两者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研究与开发、信息和管理等方面差距的综合体现。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还是一种双重技术差距,即技术转移差距和技术积累差距的并存。技术转移差距主要表

26、现为发达国家( 技术供给方) 所转让的技术与发展中国家( 技术受让方) 所需要的技术不相适应。这种不相适应,主要是由于技术创新成果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所造成的,即主要由供给方造成的技术差距。技术积累差距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对引进的技术,在消化和吸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于受让方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管理上存在着与转移技术的不相适应,另外也是由于技术人员和各类专业人员在质与量等方面严重不足而难以适应引进技术所形成的,它主要是由受让方自身就存在的技术差距。由此可见,国际技术贸易的发生要受到处于技术落后一方的技术能力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技术能力相对高的一方,对先进技术的接受能力就越强,如果技

27、术差距( 技术落差) 太大的话,技术落后方因为一项技术的先进性而引进了技术,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并不能接受该项技术,也就是无法掌握该项技术,因此对其来说,引进该项技术并不合适,并不是一项适宜技术,引进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同时还要考虑到该项技术在技术落后的一方有没有市场潜力,即会考虑到该项技术的采用能不能给其带来经济利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引进方引进技术的选择问题,即要引进适用技术。上面我们主要是从国际技术贸易的技术引进方考虑的,从另一方面看,作为进行国际技术贸易的技术输出方也就是技术转让方,他对技术转让的时机和意愿要与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技术同产品一样,也有一个生命周期,即技术的产生、成

28、长、成熟和衰退的一个生命周期。对技术创新国来说,在一项技术的产生和成长阶段,(即我们上面所说的第一阶段),一般都是凭借其技术上的垄断优势进行生产技术产品,其他国家对该项技术的知之不多,产品主要用于自己国内的消费,到了技术的成熟阶段,采用该项技术的生产过程逐渐标准化,其他国家对该项技术的产品需求开始增加,在这个阶段(上文的第二阶段),创新国会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通过对该项技术的产品出口获取利润,同时该项技术会随着产品的出口转移出去,而其他国家通过进口技术产品同时对该项技术进行模仿在国内生产,随着该项技术在其他国家的掌握,其他国家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出口该项技术产品的出口;这个时候,对技术创新国

29、来说,该项技术,已处于技术的衰退期,在这个阶段,为进一步追求利润,他就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技术转让。也就是说只有在技术处于成熟和衰退期时,技术创新国才会进行技术转让。因此,国际技术贸易的进行从技术转让方来说要受到技术的生命周期的影响。因此,国际技术贸易的顺利进行要供方( 技术的拥有国) 和需求方( 技术的需求国) 的对技术的供求达成一致时,技术贸易才会发生。另外,从国际技术贸易的过程分析,国际技术贸易的影响因素还要受到引进国的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市场规模、管理水平以及人员素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等因素的制约。2 . 3 技术引进促进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机制技术引进促进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的机制

30、主要是从技术引进对技术引进国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能力来衡量。2 . 3 . 1 后发国与后发优势后发国家的概念我们已经在前面介绍过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在其起步时所依据的技术基础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建立在本国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另一种是建立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第三种是将引进和发展本国科技相结合。后进国家由于面临科学基础差、资金不足、中间环节薄弱等困难,很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技术创新的全过程。由于后进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新技术的开发,即使能做出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缺乏把实验室成果开发成商品的配套环节,技术成果很难实现商业化,再加上后进国家本身

31、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不足,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后进国家按常规完成从发明开始到完成开发每项新技术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别人成熟的技术便成为后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各国研究开发的效果是不同的。由于先进国家的科学基础、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较强,因此他们不仅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取得最有突破意义的高技术研究成果,而且也能完成对这些成果的商业化开发和使其向其他领域的扩散,从而使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之间在技术上拉开了距离。后进国家可以引进先发国家的先进技术,然后经过消化吸收、创新和再引进、再创新,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一个国家工业化起步越晚,世界上可供其选择和利用的存量也就越多,实

32、现追赶的速度也就越快。这就是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2 . 3 . 2 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企业引进技术是为了两个战略目的:一是直接改善经济效益;二是增强技术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增长是技术引进的直接效益。因为以扩大生产能力和改进生产效率而引进技术设备和成套设备,能缩短生产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但对企业长期技术能力的积累的作用有限。也就是说通过引进技术,可以迅速提高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改善产品的性能、开发出新产品, 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取得较快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认为后发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实现经济发展的内容应该包括两步:第一步是技术的获得,也就是从先发国家引进技术,提高生产能

33、力。后发国家获取技术的主要来源:外商直接投资。外商在后发国家直接投可以在投资的同时向后发国家输出技术,这些技术是通过企业的员工、生产的产品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向所在国转移。设备采购。通过引进设备生产,从而获得相关的技术知识。技术采购。在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技术能力时,它可以向发达国家以技术采购的方式如购买专利权获得相关技术,并依靠自身的能力将所采购的技术应用或整合到自己的技术体系。技术合作开发。通过与国外企业或跨国公司进行联合技术开发,不仅可以获得技术上的支持外,还可以学习到技术开发管理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自主创新。完成了学习和模仿过程的后发国家的企业将开始进行自主的研究开发,然后根据市

34、场的需求进行产品和工艺的创新。从后发国家获取技术来源的角度,可以把技术引进归为两类:一类是能迅速提高生产能力的技术引进即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设备引进,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转移的技术是处于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当中。第二类是在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积累的情况下,采用技术购买( 比如购买专利这些软技术) 或技术合作来进行自主研发,进一步提高技术能力。而自主创新是企业已经通过前面技术引进这一量的积累从而实现了技术能力质的飞跃。因此,对后发国家来说,在技术落后、技术能力不强的情况下,首要的是引进成套设备等硬件在短期内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经济效益。在已积累一定的技术能力时,就要通过引进软技术( 通过专利许可、技

35、术合作等方式) 来进一步提高技术能力。这是后发国家实现技术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第二步就是对引进后的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实现自身的技术能力积累和技术进步。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结合。这是后发国家获得技术进步的一个条件,但是并不意味着后发国家只要引进技术就可以坐享其成,就能获得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由此就导出了促进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后发国家在引进技术之后的技术能力的积累。2 . 3 . 3 技术引进与技术能力积累技术能力的积累只是技术引进的间接效应,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增长起着重要的意义。关于后发国家的技术能力,弗里曼在第三世界的技术能力中认为技术能力

36、包括以下要素:选择可靠的可选择技术,并决定最合适的引进技术的能力;对引进技术实现从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能力;改进以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能力;实现局部创新的能力;开发适应当地的R& D 设备的能力;制定基础研究计划并进一步提高改进技术的能力。从弗里曼对技术能力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认为,技术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技术贸易的角度看,在技术引进的情况下,技术能力的积累是一个对引进后的技术的消化、吸收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技术引进的目的是培养自身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的积累需要有一个模仿、理解、改进、创新的过程。对后发国家来说,后发优势的获得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37、,首先是通过技术贸易引进技术,这是一个前提和必要条件。因为技术引进可以节约技术研究的开发费用和研制时间为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缩小技术差距创造条件。这同时也是后发国家迅速提高技术实力的一条捷径。另外,后发国家获取后发优势发展还得依靠技术能力的积累,技术能力一方面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通常可以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吸收、理解、创新。从技术创新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模仿创新来积累技术能力,实现后发优势。因为通过技术引进可以获得专利权的许可或转让和以图纸、技术资料、技术规范等形势提供的工艺流程、配方、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专有技术以及技术服务或与设备购买引进相伴随的技术培训。对模仿创新来说,技

38、术引进对于消化吸收先发国家的核心技术提供了极大方便,且能够获得生产、销售方面的指导。可以说,技术引进是模仿创新的理想起点和途径,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模仿创新具有费用省、效率高的优点。因此,技术引进为技术能力的积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本质上讲,企业的技术能力也就是吸收和消化引进技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实施创新的能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能力的提升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比如开放的环境,还要有政府相应的产业政策等等,但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研发能力的提高,而这就要求研发的投入。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过程中,技术引进和技术能力的积累是互

39、相促进的。能力的增长,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增长又可以增加后发国家技术学习的机会,逐渐提升技术能力;反过来,技术能力的积累有可以为技术引进的成效起到积极的作用。要提高技术引进的效果,就要达到我们引进技术的目的,即不仅要直接改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从而实现本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3 国际技术贸易的新形势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益提升,国际技术贸易迎来了发展新高潮,并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发展迅速、结构日益优化、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跨国公司的地位越来越重要。3 . 1 国际技术贸易的新发展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科技正在成为世界

40、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出现了科技全球化高速推进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技术贸易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3 . 1 . 1 国际技术贸易发展迅速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迅速一方面表现在增长速度上,据有关资料统计1 9 9 4 -1 9 9 8 年国际技术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1 7 . 5 %。另一方面表现在国际技术贸易额的规模扩大。根据联合国统计,6 0 年代中期,世界技术贸易总额为2 5亿美元,7 0 年代中期增加到1 1 0 亿美元,8 0 年代中期突破5 0 0 亿美元,9 0 年代初期,实际技术贸易总额突破1 1 0 0 亿美元,1 9 9 6 年达到了4 0 0 0

41、亿美元,2 0 0 1年更是突破了5 0 0 0 亿美元。同时,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额中占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从2 0 世纪9 0 年代初的1 3 ,到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的1 2 ,目前则已超过国际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国际技术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科技成果大量涌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和技术寿命周期不断缩小,使得技术的更替速度不断加快;( 2 ) 随着科学技术向纵深化发展,科技成果形成的费用越来越高,因此,积极参与科技领域的国际分工的高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发展技术贸易,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为各国发展本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3 ) 跨国公司在实

42、现其全球扩张战略的同时,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4 ) 经济增长正在由劳动力与资本要素推动型向知识技术推进型转变,技术创新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贸易,争取获得技术上的优势,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主要方式;( 5 ) 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也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东欧国家和远东国家与西欧和北美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距以及高技术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在不同领域中发展的差距,正是国家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促使技术有可能在各国之间流动;( 6 ) 随着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的变化,发达国家将加快自身过剩技术,设备和资本的

43、向外转移,以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而发展中国家也将相应地加快吸收国际间的技术设备和资本的步伐,从而优化原有落后的产业结构。3 . 1 . 2 国际技术贸易结构优化随着国际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技术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软技术贸易地位的不断加强和高技术贸易比重的提升。( 1 ) 软技术贸易地位不断加强。在很长一般时间内,技术转让大多是通过物质商品的交换,通过机器设备和新产品的买卖进行的,是为了购买硬件设备才附带购买软件技术的,是软件跟随硬件的转移。从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来,出口专利、许可证、技术标准、设计图纸、工艺文件、管理知识、科技情报以及各种专业服务为主要内容

44、的软技术贸易发展迅速。专利技术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进行,发展中国家偏爱吸收许可证、工艺技术、管理知识等软件技术以及各种专家咨询的技术服务。( 2 ) 高技术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专利技术与专有技术在转让中日益交融,这是国际技术贸易发展中的另一新特点。在国际高技术贸易中,单纯购买设备正被硬软件技术一揽子买卖所代替。在专利制度下,保持对先进技术的垄断既需要法律保护,也需要发明者的自我保护。因此专利技术须向社会公开,技术发明者对某些关键技术工艺、配方比例及制作流程等内容往往不申请专利,而作为专有技术保密。这样,技术承受方购买专利后还需购买专有技

45、术,才能将专利有效地用于技术制成品和生产过程。因此,现代高技术贸易中一项技术转让将涉及多种技术形态和类别。国际信息技术贸易增长迅速。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电子计算机的软硬件、语言处理机、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通讯、光通讯设备、卫星地面站设施等为代表的有形信息技术产品,以及以技术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使用权为代表的无形信息技术产品的交易呈现高增长率的发展趋势。目前,世界计算机贸易的增长率仍将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2 3 倍。信息服务成为独立的知识,信息产业在国际无形贸易中地位日益重要。国际间的技术贸易与产品贸易进一步结合,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成为技术贸易发展的新内容。如美国出口的工业产品中

46、,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贸易额已从1 9 7 0年的7 6 亿美元增加到1 9 9 4 年的1 0 9 0 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工业产品出口总额的7 0 . 4 %。3 . 1 . 3 国际技术贸易的新格局伴随着国际经济、科技多极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国际技术贸易也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表现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输出的增加。尤其是2 0 世纪9 0 年代初期以来,发达国家与亚洲新兴工业国、发展中国家以及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高技术贸易发展最为明显。以韩国为例,美国向韩国的技术输出和专利许可支付占韩国贸易总额的份额从1 9 7 9 年的2 9 %上升增加到6 1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的迅猛发展

47、和经济竞争的加剧,客观上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技术贸易,同时,还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贸易日益增加,以及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领域技术实力的增强开始向外输出技术,比如亚洲“四小龙”、拉美的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已有能力向外输出自己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目前这些国家向外技术输出的势头更加强劲。但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研究与开发、信息和管理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上8 0 %左右的尖端技术,掌握着世界上8 0 %以上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专利权。技术的集中化导致了国际技术贸易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国际技术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目前发达国家之间

48、的技术贸易占8 0 %左右,并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贸易虽有增加,但从总体看还不到2 0 %。同时发达国家之间开展技术贸易的技术水平较高,合作领域也较宽,许多项目已深入到高科技领域如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微电子、新材料、海洋开发等领域。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开展技术贸易的技术水平较低,合作领域也较窄,大多局限于一般性技术或常规技术:如农业技术、加工技术、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基础性建设等方面。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技术出口和技术合作领域,发达国家占有绝对的优势。2 0世纪9 0 年代初,在这一领域中所占的份额中,经合组织成员占8 3 . 6 4 %;非经合组织成员仅为1 5 . 0 3 %;其中,美国为2 0 . 6 4 %;日本为1 6 . 0 1 %;欧盟国家为3 7 . 3 8 %;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为8 . 7 6 %。3 . 1 . 4 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贸易中起主导作用作为研发投入主体的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跨国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作为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跨国公司集中了大量的科技资源。技术贸易以拥有先进技术为标的,而先进技术的发明需要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投入,能承担此重任的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据统计,世界上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