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徐州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实验目的,掌握一种常用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稀溶液理论。掌握数字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实验原理,含非挥发性溶质的二组分稀溶液(当溶剂与溶质不生成固溶体时)的凝固点将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这是稀溶液的依数性质之一,当指定了溶剂的种类和数量后,凝固点降低值取决于所含溶质分子的数目,即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值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这就是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公式。 式中:T0为溶剂的凝固点;T为溶液的凝固点;Kf为质量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简称为凝固点降低常数;m 为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因为,所以(1)式可改为,式中:M为溶
2、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g和W分别表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单位为g),如已知溶剂的值,则可通过实验求出T值,利用(2)式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需要注意,如溶质在溶液中发生解离或缔合等情况,则不能简单地应用公式(2)加以计算。浓度稍高时,已不是稀溶液,致使测得的相对分子质量随浓度的不同而变化。为了获得比较准确的分子量数据,常用外推法,即以(2)式中所求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纵坐标,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外推至浓度为零而求得较准确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凝固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 理论上,在恒压下对单组分体系只要两相平衡共存就可达到这个温度。实际上,只有固相充分分散到液
3、相中,也就是固液两相的接触面相当大时,平衡才能达到。 例如将冷冻管放到冰浴后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凝固点后,由于固相是逐渐析出的,当凝固热放出速度小于冷却速度时,温度还可能不断下降,因而使凝固点的确定较为困难。为此,可先使液体过冷,然后突然搅拌。这样,固相骤然析出就形成了大量微小结晶,保证了两相的充分接触。,实验的关键是凝固点的精确测量,冷却曲线,图b:部分溶剂凝固后,剩余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平衡温度也要逐渐下降。如果溶液的过冷程度不大,可以将温度回升的最高值作为溶液的凝固点。图中c:若过冷太甚,凝固的溶剂过多,溶液的浓度变化过大,所得凝固点偏低,必将影响测定结果。因此实验操作中必须注意掌握体系的
4、过冷程度。,图a:从而使凝固点的测定变得容易进行了。纯溶剂的凝固点相当于冷却曲线中的水平部分所指的温度。,药品仪器,1.凝固点测定仪2.温度计(050) 3.吸耳球4.秒表5.苯(A.R.经去水处理)6.环己烷(A.R)7.数字贝克曼温度计8.放大镜9.萘(A.R),测量装置,测量装置示意图,A:冷冻管B:贝克曼温度计C,D:搅拌器E:外套管F:冰水浴G:温度计,实验步骤,安装仪器,调节冰浴槽,溶液凝固点的测定(步冷曲线法),安装数字贝克曼温度计,苯的凝固点的测定(观察最高点),溶液凝固点的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的测定(步冷曲线法),本实验采用环己烷作溶剂,萘作溶质,用连续记录时间温度法(步冷曲
5、线法),作图外推确定凝固点。1安装仪器。取自来水注入冰浴槽中,然后加入冰屑以保持水温在3-3.5左右。调节贝克曼温度计,使它在6水浴中其水银刻度在2.5左右。,2纯环己烷的凝固点的测定:用移液管取40ml环己烷(溶剂量的多少以贝克曼温度计水银球全部浸入为准)注入冷冻管中,并把冷冻管插入作为空气浴的外套管中(注意:勿使冷冻管外壁与外套管相接触),均匀缓慢的搅拌以每1-2秒钟一次为宜,注意温度的变化。当水银柱降到温度计刻度范围内时,开动秒表,每20秒钟记录温度一次,达到凝固点后每2-3分钟记录一次。读取温度用放大镜,读数最好精确到0.002做完一次以后,取出冷冻管用手温热之,使析出的结晶全部融化,
6、按上述方法再测定二次。,3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取出冷冻管,用手温热之,使环己烷结晶融化。精确称取0.1-0.15g萘。然后投入到冷冻管内的溶剂中,防止粘着于管壁、温度计或搅拌器上。待萘全部溶解后,按上述方法,测定溶液的冷却曲线。重复三次。再取溶质一份加入冷冻管中,同法测定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日期: ;气压: kPa 方法: 苯的密度: (g cm-3);由密度计算溶剂质量。,数据处理,1.计算苯的质量;2.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 3.计算环己烷的质量;4.作时间-温度图,外推法求T;5.计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6.文献值。文献值:萘的相对分子质量:128.17,实验结果与讨论,结果:实测值为M=计算实验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有何建议与想法?,注意事项,1.搅拌时勿使搅拌器与温度计或管壁相触;2.过冷程度不能太大;3.加样时防止样品粘着于管壁、温度计或搅拌器上;4.温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思考题,1.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适用? 2.在冷却过程中,冷冻管内固液相之间和寒剂之间,有哪些热交换?它们对凝固点的测定有何影响? 3.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缔合和生成络合物的情况时,对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的影响如何? 4.影响凝固点精确测量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