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习语中的隐喻【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4631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隐喻【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隐喻【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隐喻【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隐喻【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隐喻【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隐喻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其数量可观,内容包罗万象,使用极其广泛。隐喻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格。当代隐喻理论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一切语言都是建立在隐喻思维基础上的。习语与隐喻的关系犹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因此,研究英语习语中的隐喻具有十分重 要的实用价值。它对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语习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对习语的理解和应

2、用能力、语言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英语习语的研究通常以英国学者 L.P.Smith 的研究作为开始。 Smith 于 1925年发表了词与习语( Words and Idioms)一书,成为早期习语研究的代表。从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蓬勃发展,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理论也被用来解释习语的深层结构和语义特征。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C.F.Hockett 强调了语境在识别和解释习语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纪 60 年代,以 B.Fraser 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开始用生成转换理论来研究习语的深层结构,尤其是习语的转换功能。

3、他承认习语的固定性,但认为固定性是个程度问题,大部分习语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转换不足,但仍然具有转换潜力,因此他提出了习语的固定性等级理论。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习语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繁荣的阶段,许多学者突破原有的研究模式,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习语研究出现了一些新亮点,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首先是习语意义的理解模式,其次是认知语义学在习语意义研究方 面的应用,再者就是习语交际功能的研究。 隐喻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西方最初的隐喻研究发源于古典修辞学。 Plato 与 Aristotle 分别开启了西方隐喻研究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传统。Aristotle 在诗学和修辞学

4、两部著作中提出了隐喻的定义,并论述了隐喻的种类、性质及其作用。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隐喻都是作为修辞格进行研究的。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语言学家 Lakoff 和 Johnson 发表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 We Live By)一文成为了隐喻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正 是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文开始,隐喻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西方隐喻研究史上先后主要出现了六种不同的理论: 1,比较理论; 2,替代理论; 3,互动理论; 4,映射理论; 5, 转移理论; 6,合成理论。比较论的代表人物是 Aristotle。基本模式为 A 是 B,认为“隐喻可以看成缩短了的明

5、喻”,表达的意思为“ A 在某些方面像 B”。公元 1 世纪,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在亚式的隐喻定义(四类隐喻转义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替代理论。他认为,隐喻是用同义域中的一个词语替代另一个词语的修辞现象,替代论的基础是 “本体 ”和“喻体”之间 的相似性。隐喻不是“缩短了的明喻”,而是一个“陌生的、非自有词(转移来的名词)”的一个特征替代了一个“自有的词义”。替代论的基本模式也是 A 是 B,但在这一模式中,一个陌生的词代替了自有的词,即表达的意思为 A 是 C。对比较论的质疑导致了互动论的产生。 “互动”这一观点首先见于英国语言学家 Richards 于1936 年发表的修辞哲学 (The Ph

6、ilosophy of Rhetoric)一书。他在书中就隐喻理论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其中最有影响的论断是隐喻的实质是互动。随后, Black 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在原基础上提出了互动论。他认为,在使用隐喻时,我们将两个不同的 “ 表象 ” 带入一个互动的关联中,这种关联是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来体现,其意义是两个表象互动的结果。互动论从根本上撼动了长期以来一统天下、几乎被人们视为定论的亚里士多德理论,并逐步成为当代认知隐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20 世纪 80 年代初, Lakoff 和 Johnson 在“互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映射理论”。他们认为,隐喻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我

7、们的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当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时,就产生了概念隐喻。于是,隐喻的研究 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工具。 Lakoff 和 Johnson 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从哲学、认知科学的视角阐释隐喻现象,把语言就是隐喻的认识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使隐喻研究从此摆脱以诗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正式纳入认知科学的新领域。英国语言学家 Halliday于 1985年提出了“转移理论”,并初步阐释了语法隐喻的基本概念。美国语言学家Fauconnier 于 1997 年提出了“合成理论”。

8、合成理论认为隐喻是连接概念化与语言的一种普 遍、突出的认知过程,它依赖于由合成空间构成的喻源和目标域这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跨空间映射。 我国学者也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研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陈治安和蒋光友综述了典型的隐喻理解理论:比较观、相互作用观、语用观和认知观,并指出“隐喻的认知观从人类独特的隐喻思维能力入手,比较成功地解决了隐喻理解这个问题”。胡壮麟 (2004)曾在认知隐喻学中详细阐述了隐喻理解能力。他认为,对隐喻能力的掌握已成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把隐喻能力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隐喻产生的原创性;二是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三是 提取隐喻的速度;四是对隐喻做出解释的流利程度。 研究

9、现状和发展趋势: 习语作为英语总词汇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在英语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内外学者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当前英语习语研究的倾向是: 1)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层次也在不断加深,研究内容从语源、特征、结构、句法向转换能力、理解模式、认知机制、交际功能等方向发展; 2)应用理论从结构主义理论、生成转换理论走上跨学科理论; 3)习语研究的理论向习语的应用转化; 4)习语研究理论朝着有利于习语教学和培养认知能力的 方向发展。目前,隐喻已经成为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中最热的研究议题之一。认识到隐喻研究的重要意义,国内外语言学家都对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10、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与思维方式。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中蕴藏着大量的隐喻。语言是受思维规则支配的体系,人们学习和掌握英语习语不能只靠强化记忆、认真模仿和反复使用,还应尽量了解习语的深层结构,善于抓住其中的核心问题 -隐喻,全面探究隐喻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现在对于英语习语中隐喻的研究,人们不只局限于将其作为修辞格进行研究,更需要 从语用语境的深度以及思维认知的高度来了解、认识和把握英语习语的本质特征,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语习语的运用从亚里士多德至今的 2000 多年,隐喻一直是国外学界(尤其是语言学界)各研究领域中一棵常青树,在 20 世纪 70 年

11、代更是进入了一个“隐喻狂热”的时代。国内的隐喻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然而专著的出版、系列研究文章的发表表明,这一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学者在不断吸收西方已有的隐喻理论基础上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束定芳和汤本庆( 2002)认为,对隐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传统:一是修辞 传统,二是哲学传统,三是语言学传统。隐喻的修辞学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隐喻的哲学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语言学中研究隐喻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本旺尼斯特( E.Benveniste)和英国的乌尔曼( S.Ullmann)。三种研究传统虽然都关心隐喻但出发点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修辞学家关心的

12、是隐喻的修辞功能;哲学家关心的是隐喻对思维的影响,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与词的组合、词的意义变化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胡壮麟 (2004)曾在认知隐喻学中详细阐述了隐喻理解能力。他认为,对隐喻能力的掌握已成为第二 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把隐喻能力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隐喻产生的原创性;二是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三是提取隐喻的速度;四是对隐喻做出解释的流利程度。 张培成提出了关于隐喻概念的五个思考,李秀丽指出了国外语言学界在隐喻研究中存在的四大误区。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与思维方式。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中蕴藏着大量的隐喻。语言是受思维规则支配

13、的体系,人们学习和掌握英语习语不能只靠强化记忆、认真模仿和反复使用,还应尽量了解习语的深层结构,善于抓住其中的核心问题 -隐喻,全面探究隐 喻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现在对于英语习语中隐喻的研究,人们不只局限于将其作为修辞格进行研究,更需要从语用语境的深度以及思维认知的高度来了解、认识和把握英语习语的本质和特征,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语习语的运用。 随着隐喻理论的不断发展,隐喻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格,而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构建人类概念系统的基石。人们将靠它来进一步认识周围世界 ,理解抽象的、未知的或比较生疏的概念,扩展自己的视野。因此,把英语习语置于隐喻理论的框架内进行探究是未

14、来人们研究英语习语的一个方向。同时这也将会为人们在研究 英语习语中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总的来说,当前英语习语研究的倾向是: 1)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层次也在不断加深,研究内容从语源、特征、结构、句法向转换能力、理解模式、认知机制、交际功能等方向发展; 2)应用理论从结构主义理论、生成转换理论走上跨学科理论; 3)习语研究的理论向习语的应用转化; 4)习语研究理论朝着有利于习语教学和培养认知能力的方向发展。关于隐喻目前的研究, 根据当代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李福印, 2004)一文的统计,隐喻是当代西方认知语言学研究中最热的 研究议题之一。国内的趋势也是大致如

15、此。 2001 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全国第一届认知语言学大会”上宣读的 54 篇论文中,其中有24 篇题目中含有“ metaphor”一词,占论文总数的 44%。目前已经有一些专门研究“隐喻”的国际会议,其中“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 (简称 RAAM)对隐喻的研究最集中。鉴于“隐喻研究与应用国际会议”( RAAM)在隐喻研究领域的重要隐喻,国内学者李福印( 2004)对第五届论文题 目进行了分析。通过仔细分析得出了目前国外对隐喻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主要有以下十大结论: 1,对

16、隐喻本身的研究在向综深发展,其中隐喻分类、概念隐喻以及隐喻的理解和加工是其中最主要的热点议题; 2,对意义的研究自始至终是隐喻研究的焦点; 3,隐喻研究始终与范畴及范畴化相关; 4,隐喻研究始终与概念及概念化相关; 5,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不同的篇章; 6,隐喻研究已经进入外语教学; 7,隐喻研究与文化研究不可分离; 8,在隐喻研究中,意象图式始终得到关注; 9,换喻的研究开始引起注意; 10,对隐喻与成语关系的研究也是学者关注的 焦点。 董保华和蒋又兰( 2009)分析了生活经验与隐喻映射和隐喻认知的关系以及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制约作用,认为忽视文化与认知的关系是目前认知隐喻研究中的一大不足。

17、周萌( 2010)认为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篇策略,通过其自身的机制运作,将隐喻的蕴含从源点域映射到目标域,能使隐喻能够在语篇层面上延伸,并从语篇的视角探讨了隐喻的功能。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研究内容: 隐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习语与隐喻的关系犹如语言与思 维的关系。要更好地掌握英语习语,首先要抓住它的核心问题,即隐喻。随着隐喻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隐喻的重要性。本文将立足于隐喻理论研究,将英语习语置于隐喻理论的框架内进行探讨、研究,主要分析英语习语和隐喻研究发展的历史,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情况

18、以及发展趋势,英语习语中隐喻的种类、功能、语义特征等。通过研究英语习语中的隐喻,人们可以透过语言现象看清习语的本质特征,从而提高对习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逐步将隐喻思维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培养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隐喻能力,开阔视野,以便更好地认知周围世界。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2 Purpose of this thesis 2.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Idiom Research 2.1 Definition of idiom 2.2 Features of English idioms 2

19、.2.1 Structural features 2.2.2 Semantic features 2.2.3 Figurative features 3.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Metaphor Research 3.1 Definition of metaphor 3.1.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rhetoric 3.1.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metaphor theory 3.2 Several main theories of metaphors i

20、n western metaphor research 3.3 Conceptual metaphor 4. Metaphors in English Idioms 4.1 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s in English idioms 4.2 Analysis of semantic features 4.2.1 In nominal idioms 4.2.2 In verbal idioms 4.2.3 In adjective idioms 4.2.4 In adverbial idioms 4.2.5 In proverbs 4.3 Functions 4.

21、4 Essence of metaphors through the study of English idioms 5.Conclusion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本研究内容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归纳法”等几种方法进行。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 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我想通过 多媒体网络以及学校图书馆资料,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并对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归纳,了解隐喻理论研究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英语习语中隐喻的分类、功能及语义特征,从而提高对隐喻的认知能力、英语习语的应用能力和运用隐喻思维认知周围世界的能力。 研究

22、难点与预期达到的目标 : 研究难点在于西方隐喻研究历史悠久,且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得出的相关隐喻理论比较多。另外,许多国内外学者对隐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隐喻理论的理解也各有各的不同。这对 于资料的综合整理、全面分析、总结归纳不能不说是一个难点。将英语习语置于隐喻理论的框架中进行探讨、研究是一个比较创新的习语研究方法。随着隐喻理论的发展,隐喻不仅是种语言现象,还是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对该内容进行研究时,需要将其提高到认知、思维的高度,而认知思维的视角涉及语言的本质、文化内涵,比较的复杂、抽象。要将抽象的思维内容具体形象化,更易被人们认识、理解也是另一大难点。 本文将把英语习

23、语置于隐喻理论的框架内,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探讨英语习语和隐喻研究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英语习语中隐喻的 种类、功能及语义特征等问题,从而深入理解隐喻的本质,提高对隐喻理论的认识能力、英语习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运用隐喻思维来认知周围世界的能力。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选题 2010 年 9 月 8 日 -2010 年 10 月 15 日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2010 年 10 月 15 日 -2010 年 11 月 25 日 论文初稿 2010 年 11 月 25 日 -2011 年 1 月 8 日 论文一审 2011 年 1 月 8 日 -2011 年 3 月 5 日 论文二

24、审 2011 年 3 月 5 日 -2011 年 4 月 20 日 毕业论文答辩 2011 年 5 月 25 日 2011 年 6 月 10 日 五、主要参考文献 Aristotle, Rhetoric and PoeticsM, 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54. Fauconnier, G.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The University

25、 of Chicago Press, 198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 1985/1994. L.P.Smith, Words and IdiomsM,London:Constable and Company Ltd,1948. Richards, 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董保华 ,蒋又兰 ,认知隐喻研究的盲点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6、版),2009,第 08 期, 144-145 页。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李福印 ,当代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第五届隐喻研究与应用国际会议论文分析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第 02 期, 122-124 页。 骆世平 ,英语习语研究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彭增安 ,隐喻研究的新视角 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2000。 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 J ,外语研究, 2002,第02 期, 1-6 页。 张沛 ,隐喻的生命

2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张全生,中国隐喻研究十年综述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4,第 03 期, 173-176页。 张镇华,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 周萌,语篇视角下的隐喻研究 J ,内江科技, 2010,第 05 期, 58 页。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英语 浅谈英语习语中的隐喻 一、前言部分 (说明写作的目的, 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习语是英语里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英语词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习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语义上具有整体性。许多习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千锤百炼而造就出来的语言形

28、式,因此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简洁、表达力强、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其数量可观,内容包罗万象,使用极其广泛。隐喻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生活和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 格。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一切语言都是建立在隐喻思维基础上的。习语与隐喻的关系犹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因此,研究英语习语中的隐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对学习者了解英语习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思维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

29、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把英语习语置于隐喻理论的框架内,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英语习语研究和隐喻研究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英语习语中隐喻的种类、功能及语义特征等问题,进而提高对隐喻的认识能力、英语习语的应用 能力以及运用隐喻思维来认知周围世界的能力。 相关概念: 习语:即习惯用语,是 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 语 、行话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 隐喻:从传统修辞学的角度, 隐喻 是 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

30、种事物 ;根据当代隐喻理论,隐喻 不仅 是一种修辞方式 ,而 且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 修辞格: 是 指 人们在 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也称语格、辞格、辞式等。 认知:根据辞海的解释,是指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 。从语义角度看, 是 指 个体对于主客观事物的感性反映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 。 语境: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争论焦点: 在英语习语中的隐喻研究这方面,

31、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态度。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 纷纭,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些争论焦点。英语习语的界定、种类、特征,隐喻的定义、范畴、功能和语义特征等问题在语言学研究过程中向来都是争论的焦点。此外,对于隐喻的理解不仅因人而异,有时还受制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隐喻思维模式。各种关于英语习语中隐喻的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加深了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还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也为研究英语习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主题部分 (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历史背景: 英语习语的研

32、究通常以 英国学者 L.P.Smith 的研究作为开始。 Smith 于 1925年发表了词与习语( Words and Idioms)一书,成为早期习语研究的代表。从 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蓬勃发展,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理论也被用来解释习语的深层结构和语义特征。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C.F.Hockett 强调了语境在识别和解释习语中的重要地位。 20 世纪 60 年代,以 B.Fraser 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开始用生成转换理论来研究习语的深层结构,尤其是习语的转换功能。他承认习语的固定性,但认为 固定性是个程度问题,大部分习语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转换不足,但仍然具有转换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