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 英汉称赞语及其应答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 和 经济发展,国际往来日益加深。国内外人士也开始竞相走访各地,产生了不少我们所谓的跨文化交流。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宗教等不同,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中常常容易产生歧义。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比较是注意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之处,让学习者在这些地方特别小心,这是极应该的。”称赞语作为谈话中极其常见的一部分,在跨文化交流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称赞语说的好,说的顺,说的贴 切,就能够推动谈话的进行,自然这样的交流就不会出现尴尬和局促。然而,称赞语不同于
2、单纯的拍马屁,再加上中西文化底蕴的不同,在汉语里适用的话同样套到英文里,就有可能引起一些误会,范了禁忌,是很不礼貌的。英汉称赞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说话对象,句式,内容等方面。称赞语中也同样涉及到一些习语或者修辞手法。因此,如何有效理解英汉称赞语的区别,以及正确的使用英汉不同的对答模式,进而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和尴尬,是现今重大任务之一。 多年来,众多的学者通过搜集各式各样英汉称赞语的例子,从对象,句式结构,文化等角度进行研究,取 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施家炜( 2000)归纳了英汉称赞语的主要句式,并且提出了西方常常会称赞自己家属人员而中国人称赞的对象往往是外人,越亲密反而称赞的越少;岑静(
3、2000)通过分析文化差异对语言产生的影响提出制约称赞语应答语模式的四个因素:社会地位,相互关系,话题和年龄;何明智( 2002)提出了英汉称赞语的回应大致分为三类:直接接受式,修正型接受式和非接受式。王集杰,徐正华( 2005)以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森,梅因斯和赫伯特等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且与汉语中的称赞语做比较,发现 43.1%的汉语应答语可以归纳 入赫伯特的六种表示同意的应答策略中,而另外的 31.3%是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称赞语及其应答模式不在其中,得出结论:英汉称赞语有部分相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受文化障碍的限制,拥有各自的文化特征;邓华( 2009)通过对比英汉称赞话题与场合的差异提
4、出在英语背景下称赞语强调个人平等,因此称赞语就相当于一种习惯用语;而在汉语背景下称赞语强调尊重别人,因此出现频率不高。 在过去的十年里学者们对这一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比大量实例,从各个方面对英汉称赞语做出了一系列的总结 。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 中国门户大开,与西方国家的加强往来,两地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开始了相互的渗透 ,跨文化交流也开始变的越来越频繁。语言作为交流的媒介,自然相当重要。称赞语作为语言中的“润滑剂”,对推动交流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受到文化障碍的影响,称赞语的合理使用并非如探囊取物般容易。而不恰当的使用不仅不能为
5、语言润色,反而使说话双方感到尴尬,从而只好终止谈话。称赞语可以分为褒义称赞语和贬义称赞语即我们所说的讽刺说法,其实意为反语。从褒贬语及其应答模式,可以总结出其语言用法的特色。本文将从英汉称 赞语的差异以及其应答模式分析入手,分析其相关概念,中西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搜寻大量具体实例,分别从褒义称赞语和贬义称赞语两方面对英汉称赞语的异同进行对比思考,分析句子句型,人物对象,从而总结出英汉称赞语在交流过程中使用方法的不同以及容易混淆的误区。 文章的研究主要通过查阅图书馆的有关材料以及书籍,报刊杂志和网上资料,搜集英汉称赞各种场合不同的对话应答模式的例子,从褒义和贬义两方面入手,通过对比举例的方法,总
6、结归纳英汉称赞语的差异从而更加了解英汉称赞语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尴尬。 Outline 1 Introduction 2 The implication of compliment 2.1 Definition of compliment 2.2 Different targets and contents 2.3 Sentence types 3 Classification of complimen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1 Commendatory compliment and answer modes 3.1.1 Commendatory c
7、ompliment and answer modes in Chinese 3.1.2 Commendatory compliment and answer modes in English 3.2 Derogatory compliment and answer modes 3.2.1 Derogatory compliment and answer modes in Chinese 3.2.2 Derogatory compliment and answer modes in English 4 Confusion of complimen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
8、nese 4.1 Irrelevant answers caused by cultural distinctions 4.2 Misunderstanding in complimen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5 Conclusion 三、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到图书馆查阅英语称赞语方面的相关论文以及著作。结合所学的跨文化知识以及语言学 知识并且利用互联网等搜索引擎获得论文所需的相关资料。在搜索资料期间,主要通过搜集英美电视剧如六人行以及国内生活喜剧家有儿女等大量口语实例,然后通过对比的手法,分析其蕴含的文化因素和理解误区,剖析英汉称赞语及其应答模式的异同。
9、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2010 年 11 月 30 日前 确定论文题目,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2010 年 12 月 30 日前 提交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11 年 1 月 25 日前 提交论文初稿 2011 年 3 月底前 初稿、二 稿的修改 2011 年 4 月底前 三稿的修改 2011 年 5 月 10 前 定稿,提交按要求装订的论文终稿一式三份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Farghal M.,Haggan M.Compliment behavior in bilingual Kuwaiti college students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
10、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ugualism,2006(9) 2 J.L. Austin.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3 Nessa Wolfson. Rules of Speaking Singapore Publisher,1983 4 Manes,J. Wolfson, N. Compliment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A. TESOL Quarterly, Vol.15(2), 1981 5 岑静 文化差异影响称赞语的应答
11、模式 J,韶关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年 10 月第 5 期 6 邓华 英汉称赞语之语用差异对比研究 J,中外教育研究 2009 年第 5 期 7 施家炜 汉英文化称赞语对比分析 J,汉语学习 2000 年第 5 期 . 8 董艳丽 英汉称赞习俗对比 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年 10 月第 5期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英语 英汉称赞语及其应答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前言部分 (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即跨文化的交际将变得更加深入和广泛。但是,由于文化
12、背景和语言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无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导致误解甚至矛盾冲突的产生。因而,为了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对不同文化的言语行为进行对比研究十分重 要并且也更为迫切。称赞是各种语言和文化所共有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称赞语是说话者对听话者具备的良好素质或拥有显性或隐性的赞美,它是交际的“润滑剂”,它使交际得以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向前推进,是人们用以维系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还可以联络感情。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称赞语应用是否合理将决定交流是否成功。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情况下的英汉称赞语及其回答,从而探讨称赞语合理应用的方法,避免跨文化交际上的尴
13、尬。 维基百科 (Wikipedia)中阐述了称赞语的定义: An expression of praise, congratulation or encouragement。 J.L.Austin(2002)认为,人们使用某种语言形式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某种行事行为,简言之就是以言行事。称赞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公开地对某个人或某件事做出积极地评论,以此来巩固人际关系。而不同社会的价值观不同,引起社会评价的注意焦点不同,因此称赞语所侧重的内容及使用场合也存在着差异性。称赞语是一种配对性的结构,有应有答。说话者在表扬对方的同时希望听者能够作出积极的反应 。怎样称赞别人,
14、在什么样的场合称赞别人以及怎么样对别人的称赞做出具体的回应是成功交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上,由于中西方人文环境的不同,因此对称赞语的表达并不一样。为了避免交际上的尴尬,必须了解中西方不同的称赞语以及应答模式。 二 、主题部分 (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交际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直白的语言已经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而称赞语为交际中的重要部分,充当着调剂语言和推动人与人交际的催化剂。称赞语不同于拍马屁,不是一味 的从各个角度阐述一个人的好,那种近乎指鹿为马的语言行为不能算作称赞语。面对来自对方不同的称赞语,你
15、必须以正确的模式应答,否则你将在谈话中处于被动的位置。然而随着全球村这一理念的推广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交际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固定文化里,跨文化交际逐渐崭露头角。这也就意味着称赞语的使用不可能单单停留在同一文化层次,熟悉英汉不同的称赞语模式也成了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多年来,众多的学者通过搜集各式各样英汉称赞语的例子,从对象,句式结构,文化等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美国语言学家 Wolfson, Manes( 1981)根据多年来收集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英语称赞语中使用的高频率动词,高频率形容词和高频率副词; 施家炜( 2000)归纳了英汉称赞语主要的句式并且提出西方常常会
16、称赞自己家属人员而中国人称赞的对象往往是外人,越亲密反而称赞的越少;岑静( 2000)通过分析文化差异对语言产生的影响提出制约称赞语应答语模式的四个因素:社会地位,相互关系,话题和年龄;邓华( 2009)通过对比英汉称赞话题与场合的差异提出在英语背景下称赞语强调各人平等,因此称赞语就相当于一种习惯用语;而在汉语背景下称赞语强调尊重别人, 因此出现频率不高;何明智( 2002)提出了英汉称赞语的回应大致分为三类:直接接受式,修正型接受式和非接受式。董艳丽( 2007)根据 K.Herbert 等人的研究可以把称赞语分为两大部分:接受称赞和拒绝称赞,每一部分有六种不同的情况,而汉语的称赞方法一般有
17、三类:暗度陈仓法,借花献佛法和抑扬巧辩法。 在过去的十年里学者们对这一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比大量实例,从而从各个方面对英汉称赞语做出了一系列的总结 ,并且研究将会朝着更多的方面发展。 三、总结部分 ( 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做出预测) 称赞语充满了技巧性和灵活性。为了更好的让对话进行并且在对话中占据主导地位,称赞语可谓是交际人士的必胜法宝。随着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认识和了解英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语言模式成为我们立足世界的根本。因此,深入了解英汉不同的语言环境和熟练掌握英汉称赞语及其应答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需要去了解更多英语国家,更多不
18、同阶层之间的称赞语的不同,例如平民和王室,英国和美国,从而更加细分英汉称赞语的不同,这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探究,不断的努力。 四、参考文献 (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 序编排) 1 Farghal M.,Haggan M.Compliment behavior in bilingual Kuwaiti college students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ugualism,2006(9) 2 J.L. Austin.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Har
19、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3 Nessa Wolfson. Rules of Speaking Singapore Publisher,1983 4 Manes,J. Wolfson, N. Compliment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A. TESOL Quarterly, Vol.15(2), 1981 5 岑静 文化差异影响称赞语的应答模式 J,韶关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年 10 月第 5 期 6 邓华 英汉称赞语之语用差异对比研究 J,中外教育研究 2009 年第 5 期 7 施家炜 汉英文化称赞语对比分析
20、J,汉语学习 2000 年第 5 期 . 8 董艳丽 英汉称赞习俗对比 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年 10 月第 5期 本科毕业论文 ( 20 届) 英语 英汉称赞语及其应答模式的对比分 析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omplimen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ir answer modes 诚 信 声 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 (设计 )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设计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 (设计 )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 (设计 )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授 权 声 明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 (设计 )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 (设计 )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