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质环境与健康教学要求:了解土壤的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我国主要防治的地方病种类。掌握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概念、分类及其流行特征;掌握碘缺乏病、氟中毒、砷中毒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主要临床表现及预防的原则性措施。一、土壤的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土壤是陆地表面生长植物的疏松层,由地壳表层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生物学的作用形成的。它和空气、水一样,是自然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及其食物链的首端;是许多有害废气物的处理场所和容纳场所。土壤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和生物的作用而发展形成的。由于各地的地形地貌和成土母岩性质以及气候条件的不同,从而导致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蓄积、迁移和转化规律不同,与人类生命健康关系密切的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过多或 过少,都会对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物理组成对对居住条件有长远的影响, 土壤污染的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健康。(一) 土壤的物理构成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有固相、液相和气相所组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