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訊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第 16 章,2,學習目標,看完本章, 您應該學會以下主題:資料、資訊與知識的定義了解資訊管理的意義了解管理資訊系統(MIS) 的概念認識各種管理資訊系統認識系統發展生命週期(SDLC)認識雛型模式(Prototype Model) 系統開發了解系統分析師的任務,16-1 資料、資訊與資訊科技,我們生活在資料、資訊與知識量暴增的時代, 資訊的流通及處理更以飛快的速度在變動、成長, 過去一整櫃的檔案資料, 現在可能只需記載在薄薄幾片光碟中;而網際網路的普及, 更使得資訊無遠弗屆, 無所不在。這些變革已影響我們看待資訊及使用資訊的方式。,3,資料、資訊與資訊科技,何謂資料
2、人類為了具體呈現週遭的事物、事件, 使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及型態對其加以記錄與描述。這些對事實的記錄與描述, 就是所謂的資料(Data)。,4,資料、資訊與資訊科技,資訊的定義,5,資料、資訊與資訊科技,6,16-2 資訊管理,我們已經區隔出資料和資訊的差異。接下來, 我們將從資訊管理的功能、對象、目的這三個角度, 來探討資訊管理的意義。,7,資訊管理,16-2-1 資訊管理的功能16-2-2 資訊管理的對象16-2-3 資訊管理的目的,8,16-2-1 資訊管理的功能,9,16-2-2 資訊管理的對象,10,16-2-3 資訊管理的目的,企業組織中使用資訊科技產品的目的在於, 增加組織績效、提升
3、企業競爭力, 並因此引入了資訊管理的概念, 用以管理資訊資源:人力、物力、資料、資訊等。然而此一過程, 往往會造成企業組織的變革, 變革的範圍可能從作業程序到組織架構, 而變革發生的原因, 自然來自資訊科技產品及概念的引用。,11,16-3 管理資訊系統,管理資訊系統(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是一個範圍較廣的概念, 是資訊管理問題的整合解決方案, 而不是指一個單一的系統。通常管理資訊系統的同義詞還有電腦化資訊系統(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資訊處理系統(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
4、stem), 甚至簡稱為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但目前仍以管理資訊系統(MIS) 一詞最為常見。,12,管理資訊系統,16-3-1 管理資訊系統的組成16-3-2 管理資訊系統的特性16-3-3 管理資訊系統的應用,13,16-3-1 管理資訊系統的組成,人機系統整合系統資料庫模式,14,結構化與非結構化問題,結構化問題意即問題的答案, 和解決問題的因素很明確, 不需要依靠個人的主觀判斷就可以作成決策。例如:我們想購買某一特定廠牌、型號的電腦螢幕, 而在比較過 3 家店的價格後, 促成我們決定的因素就只有價格而己, 這就是一個結構化的問題。,15,16-3-2 管理資
5、訊系統的特性,人機必須互相配合快速與即時性高經濟效益可變動性資源高度整合,16,16-3-3 管理資訊系統的應用,電子資料處理(EDP,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決策支援系統(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專家系統(ES, Expert System)企業資源規劃(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17,管理資訊系統的應用,供應鏈管理(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知識管理( KM,
6、 Knowledge Managemnet):商業智慧(BI, Business Intelligence):,18,管理資訊系統的應用,19,16-4 系統分析與設計,開發資訊系統並不是只有撰寫軟體而已, 實際上資訊系統除了軟體之外, 還包括了硬體設備、相關人員(系統開發人員及系統使用者)、工作流程等。因此在開發系統之前, 就必須事先做好規劃、評估, 才能在開發系統時順利進行, 並在系統完成後順利上線使用。由此可知, 系統分析是系統設計的前置工作, 也可以說系統設計是建立於系統分析的基礎上。,20,系統分析與設計,16-4-1 系統發展生命週期16-4-2 雛型模式16-4-3 系統分析師的
7、任務16-4-4 系統分析師應具備的條件,21,16-4-1 系統發展生命週期,22,系統發展生命週期,瀑布模式的進行方式如圖16-5 所示, 瀑布模式各階段的任務都有清楚的劃分, 由於每個階段都會影響下一個階段的運作, 因此各階段任務的要求必須非常嚴謹, 才不會阻礙下個階段的工作。若因為前一階段有錯誤或不足, 則必須將所有影響到的階段都修正後, 才能繼續進行。,23,系統發展生命週期,瀑布模式的特性整個生命週期劃分成數個階段, 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任務目標。每個階段的輸出(成果) 會成為下一階段的輸入(基礎)。理論上, 前一個階段完成後才能繼續下一個階段。每一階段的任務必須正確、完整。因此若某
8、個步驟出現問題, 則會回到影響所及的前面階段, 將問題修正或補足後, 再繼續流程。使用者只有在系統分析階段及系統運行與維護這2 個階段會參與。,24,系統發展生命週期,瀑布模式的缺點實務上, 很少有資訊系統的開發專案能完全按照瀑布模式進行。引用瀑布模式開發系統時, 常常前一個階段尚未完成, 便繼續進行下一個階段。在開發初期進行析統分析時, 客戶經常無法清楚地描述其需求, 因而使得開發工作難以進行。系統開發的時間相當地長, 而客戶的參與程度很低, 往往必須等到撰寫出到可以執行的程式, 才得以了解系統的樣貌和功能。若此時才發現不符合客戶需求, 接下的修改工作將是困難重重, 甚至必須重新設計, 其難
9、度及成本會比首次開發要高。,25,16-4-2 雛型模式,何謂雛型模式,26,雛型模式,27,雛型模式的優點藉由具體、可操作的軟體雛型, 可以增進使用者與開發者的互動與良好的溝通。讓使用者參與軟體需求分析的過程, 藉由溝通的過程, 可以更有效地辨別出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提高使用者的參與意願, 讓使用者願意提供更多資訊, 同時降低使用者在等待系統開發時的抱怨程度。使用者可藉由操作軟體雛型的過程, 發現系統不完善的地方或增加新的需求。,雛型模式,雛型模式的缺點雛型模式是協助軟體需求分析一項很有力的工具, 因而被廣泛應用在系統開發中。不過雛型模式卻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仍然有其不適用的範疇。雛型模式不像瀑布模式那般嚴謹, 在管理上也較為困難。,28,雛型模式,29,16-4-3 系統分析師的任務,系統分析師最重要的任務, 是以他們在資訊技術與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 並綜合商業、經濟、社會環境等各層面的考量, 經過蒐集相關資訊、發掘問題等工作後, 建立數個可行方案。並依照專案性質、商業考量、技術可行性、甚至於法律層面.等各因素, 進行評估, 以決定一個最佳的方案。,30,16-4-4 系統分析師應具備的條件,擔任系統分析師的人通常都有多次參與系統開發的經驗, 並具備除了資訊技術之外的廣泛知識。,31,企業e 化的浪潮,32,企業e 化的浪潮,33,企業e 化的浪潮,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