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晋江市双龙路(牛山高速出入口至高铁站)景观提升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简本公示 一、 建设项目概况 晋江市双龙路(牛山高速出入口至高铁站)景观提升工程,位于 内坑镇 上方村、柑市村 。 经市委、市政府 研究,决定组织对该项目进行景观提升建设。因公共利益需要,把该项目打造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商的道路环境 。 晋江市双龙路(牛山高速出入口至高铁站)景观提升工程 项目, 由站前大道和北环路组成。 站前大道 西起 于晋江站站前广场,终点接北环路,道路长约 869米;北环路起于站前大道交叉口往北 200 米处,终点接双龙路,道路长约 1109米 。 本工程建设总投资 为 7202.7
2、3 万元。 建设周期为 3 个月。 工程建设内 容包括:对北环路 36 米宽现状道路按规划拓宽至 42 米标准横断面,进行道路功能完善,对道路水泥路面进行翻建、增设雨污水管道、 增设非机动车道、 电力架线落地、绿化补植提升、路灯改造等;对站前大道 62 米宽道路, 现阶段道路用地已按规划征用到位, 进行道路功能完善,增设临时改性沥青慢车道、人行道、挡土墙、绿化补植提升。 工程特性表 见表 1-1。 表 1-1 工程特性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等级) 备注 1 道路分类与等级 - 城市级主干 道 2013年 1月通车运营 2 设计行车速度 Km/h 50 3 车道 - 双向六车道 4 红
3、线宽度 m 62/42 5 路线总长 km 1.978 6 抗震等级 - 地震烈度度 7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 0.15g 8 城市内涝控制水位 五年一遇 9 路面设计荷载 BZZ-100 10 路面横坡 车行道 1.5%,人行道 1.0% 11 站前大道路面类型 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为 15 年 12 北环路路面类型 水泥混凝土路面, 设计年限为 20 年 2 根据 晋江市内坑镇总体规划( 2010-2030),本项目道路按规划路线进行布设,线路综合考虑土地占用、避让居民点和市政管网布设等衔接问题,与路网规划的走向、布置一致,选线符合规划要求。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本项目是基础设施工程
4、中的市政道路及其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不在其限制类和淘汰类中;同时检索限制用地项目目录( 2006 年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2006 年本)、限制用地项目目录( 2006 年增补本)、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2006 年增补本), 本项目用地均不在限制用地及禁止用地之列。 二、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评价区域内植被主要是当地常见农业植被,动植物资源不多,生物多样性程度低,生物种类与生物环境较为简单,区域内没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的濒危、稀有动植物及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没有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不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
5、动植物分布密度不高,植被覆盖较好,该区域属生态环境一般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质量总体较好。沿线主要有上方村、锦和学校和柑市村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2.1-2011、 HJ2.2-2008、 HJ/T2.3-93、HJ2.4-2009 和 HJ19-2011,并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一般规定,本项目评价范围确定如下: ( 1)生态影响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一般取路中心线两侧各向外延伸 200m,并包括 200m 以外区域的临时堆土场及临时用地外缘 100m 范围 。 ( 2)噪声影响评价范围:运营期噪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 各200m 范围 ,对施工场地
6、,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施工场地外 150m。 ( 3)大气影响评价范围:运营期大气影响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对施工场地,大气影响评价范围 为施工场地外 200m。 ( 4)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不穿越饮用水源地,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水环境的影响评价范围主要为地表径流纳入的水体。 (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道路直接影响的区域,评价对象为直接受影响个人、群体或单位,一般以道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为评价范围。具体见图 1.1。 3 图 1.1 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图 4 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运营期交通量预测与分析 3.1
7、 1 运营期交通量预测 根据本 报告书 第二章工程概况与污染因素分析可知,本项目交通量预 测结果见表 3-2表 3-3。 表 3-2 本项目工程预测年交通量(单位:辆 /日,折小客车) 路段 交通量 2013 年(通车年) 2019 年(中期) 2027 年(远期) 站前大道 6517 15963 26273 北环路 7568 18537 30509 根据区域车流量调查结果可知,项目道路出行车构成比例为:大型车 10%,中型车 15%,小型车 75%。 根据区域车流量调查结果可知,项目道路出行车构成比例为:大型车 10%,中型车 15%,小型车 75%。昼间的 16 小时和夜间 8 小时车流量
8、之比为 90%: 10%,日高峰(昼间高峰)小时交通量为日交通量的 10%,夜间高峰小时交通量为昼间高峰小时交通量的 25%,则各预测年不同时段的交通量(绝对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 3-3。 表 3-3 本 项 目不同时段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辆 /小时) 站前大道 2013 年 2019 年 2027 年 大型 中型 小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日均小时 61 97 497 80 127 647 111 170 896 昼间小时平均 80 130 670 110 170 872 160 240 1211 夜间小时平均 15 23 142 20 32 171 30 51 260 昼
9、间高峰小时 152 234 1200 203 305 1562 280 425 2160 夜间高峰小时 35 53 299 45 72 380 65 103 540 北环路 2013 年 2019 年 2027 年 大型 中型 小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日均小时 676 112 512 96 138 659 126 189 913 昼间小时平均 98 145 686 123 185 890 172 251 1220 夜间小时 平均 28 41 160 33 46 187 45 64 280 昼间高峰小时 172 251 1220 220 323 1580 290 442 217
10、5 夜间高峰小时 51 70 313 62 88 399 82 118 552 3.1.2 交通噪声预测评价 5 (一 ) 路段交通噪声分布预测 为了解公路沿线噪声在公路水平面上的一般辐射水平,本次预测项目各特征年,距公路中心线两侧 20 200m 范围内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详见表 3-4、 3-5。 表 3-4 不同预测年交通噪声预测结果( dB) 年份 时段 距道 路中心线距离( m)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013年 昼间平均小时 63.93 58.92 56.71 55.25 54.14 53.25 52.49 51.84 51.26
11、50.74 夜间平均小时 57.43 52.46 50.29 48.86 47.79 46.94 46.22 45.6 45.06 44.58 2019年 昼间平均小时 65.08 60.06 57.85 56.38 55.28 54.38 53.62 52.96 52.38 51.86 夜间平均小时 58.14 53.16 50.98 49.55 48.47 47.61 46.89 46.26 45.71 45.23 2027年 昼间平均小时 66.48 61.46 59.25 57.78 56.67 55.77 55.01 54.35 53.76 53.24 夜间平均小时 59.95 54
12、.95 52.76 51.31 50.22 49.35 48.61 47.97 47.41 46.91 表 3-5 交通噪声的达标情况分析 路段 声环境功能区 不同时段交通噪声 达标距离(距离道路中心线)(单位: m) 2013 年 2019 年 2027 年 昼间达标 夜间达标 昼间达标 夜间达标 昼间达标 夜间达标 晋江市双龙路 (牛山高速出入口至高铁站 )景观提升工程 4a 类 30 35 40 2 类 35 70 45 80 60 120 3.1.3 噪声影响评价小结 根据噪声影响预测及评价,综述如下: ( 1)在营运期 2013 年、 2019 年、 2027 年沿线两侧噪声满足 4
13、a 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距道路中心线 30m 外、 35m 处、 40m 处,满足 2 类标准的距离分别 为距道路中心线 70m 外、 80m 外、 120m 外。 ( 2)城市规划的建设将引起道路沿线两侧声环境功能的改变,道路两边可分别按国标 GB3096-2008 中所确定的各类区域的要求, 划分各路段 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 总体而言,营运期道路红线 55m 处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4a 类标准,道路红线 120m 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2 类标准。 建议在对公路两侧土地进行规划时,不宜将距离道路中心线 55 米以内区域的首排房屋作
14、为居住用房,特别是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规划 建设时更加要留有余地。 6 3.2 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2.1 污染源强的确定 根据工程分析, 该项目 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源强详见 表 3-6。 表 3-6 本 项目道路各预测年不同时段排放源强( mg/sm) 预测时段 2013 年 2019 年 2027 年 日均小时 0.321 0.365 0.429 昼间高峰小时 0.803 0.916 1.088 3.2.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推荐的预测模式( AERMOD 模型,版本 Ver1.1
15、.169)。 2、预测因子 选取预测因子为 NO2。 3、预测内容 分别预测运营期各预测年日均交通量和典型气象条件下 NO2日均浓度及高峰小时交通量和不利气象条件下 NO21 小时平均浓度分布。 4、预测源强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道路运营期各预测年不同时段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分别见表 3-6。 5、预测结果及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大气预测,考虑了叠加背景值,对叠加后的 NO2浓度对道路沿线的空气环境和敏感点大气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 NO2 日均浓度和小时浓度预测时,背景值的选取采用日均浓度监测值和小时浓度监测值的 最大值。现状监测点的布设均远离现状道路,基本可以代表区域的背景值。本次预测值反应
16、的道路建成后运营期的最终影响值。 本项目大气预测结果见表 3-7 表 3-7 本项目道路各预测年不同时段敏感点浓度值 单位: mg/m3 运营期典型日气象条件下日均交通量时敏感点 NO2 日均浓度分布 敏感点 近期 达标情况 中期 达标情况 远期 达标情况 浓度 占标率 % 浓度 占标率 % 浓度 占标率 % 7 上方村 0.011060 13.82 达标 0.012428 15.54 达标 0.014738 18.42 达标 锦和学校 0.014362 17.95 达标 0.016039 20.05 达标 0.018997 23.75 达标 柑市村 0.015908 19.88 达标 0.0
17、17770 22.21 达标 0.021053 26.32 达标 3.2.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 1)施工期大气环境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 扬尘 、隧道施工排风废气、 施工机械排放废气和施工车辆尾气 将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停止。项目在施工过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其施工期环境影响可控制在接受范围内。封闭 式厂拌工艺造成的沥青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的苯并 () 芘浓度限值和 THC 标准(参照以色列标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 2)营运期大气环境评价结论 从预测结果可知,日均车流量和
18、典型日气象条件下, NO2 日均浓度运营近、中、远期各敏感点均可达标。超标原因主要为此区域紧邻道路,以及区域局部气象条件扩散较弱所致。运营期交通高峰时段容易超标,建议运营期加强引导分流。在运营中期,随着汽车技术和排放标准的提高,汽车尾气污染有望得到进一步控制。 3.3 运营期 环保措施与建议 3.3.1 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 ( 1)依据有关法规严格管理,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对不符合福建省燃油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车辆,应限期治理; ( 2)对交通情况进行监管,加强高峰车辆的分流,控制高峰小时交通量,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 3)严格交通管制,预防和杜绝交通事故发生,防止事故造成
19、车辆滞留及相关的事故污染; ( 4)路面应及时保洁、清扫、洒水,尽量减少车辆通过时产生的扬尘; ( 5)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种植能有效吸收 CO、 NO2 等污染气体的树木,提高空气质量。 8 ( 6)执行环境空气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采取补充的环保措施。 3.3.2 运营期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 ( 1)声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原则 本项目道路在改善区域交通条件的同时,将对周边环境增加新的噪声污染影响,并对沿线敏感点产生交通噪声污染。要求项目应按照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 20107 号)进行交通噪声防治。 防治交通噪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规划设计工
20、作,包括线路的规划设计,尽可能将线路远离噪声敏感点,本项目设计选线时已对此作了较多的考虑。同样,对于规划的商住、居住区等噪 声敏感目标时应尽量远离交通要道;第二、采取工程控制措施,降低交通噪声的危害,例如:道路两册设置声屏障、种植绿化带等降噪措施,或对建筑物作吸声处理等。针对本项目建设情况及环境特点, ( 2)交通噪声环保措施经济、技术论证 道路工程中采取的声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设置声屏障、环保拆迁、建筑物设置隔声窗和种植防噪林带。 声屏障 通常适用于高路堤、路中心线 60m 以内 50户以上低层敏感建筑物的防治。在城市高架道路或轨道交通两侧设置声屏障是主要降噪方法之一,平均降噪量一般为 5 1
21、5dB。本项目运营中期最大超标 量为 1.04dB,本 项目地势均较平坦,坡度不大,无高路堤或高架桥路段;且考虑到可能带来不利的景观影响,因此不予推荐采用。 环保拆迁 一次性解决噪声污染,但本项目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地价高,拆迁费用较高。因此不予推荐采用。 建筑物隔声措施 通常适用于敏感建筑物分布较分散或采取声屏障措施后环境噪声仍然超标的情况。采用普通的隔声窗,虽然噪声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不能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室内的空气质量很难达到健康住宅的标准,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采取既能通风、采光,又有较高隔声量的通风隔声窗,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对临街9 建筑物室 内声环境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通风
22、隔声窗的主要措施是用多层复合玻璃来代替普通的单层玻璃,用塑钢或合金材料制作密封性较好的窗框结构。 根据浙江大学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翟国庆、张邦俊等人对单层、双层中空玻璃的通风隔声窗的隔声效果监测(见表 3-8),单层通风隔声窗隔声效果在18dB( A)以上,双层通风隔声窗的隔声效果在 31dB( A)以上。 根据本项目声环境敏感点的噪声预测结果,在夜间平均小时交通量时运营中期最大超标值均 在 1.1dB( A)以内,运营远期在 1.8dB( A)以 内,以运营远期达标为依据,从严要求,要求 室内噪声达到 A 类房间的标准(昼间 45dB( A),夜间 35dB( A),通风隔声窗等的设计隔声
23、量指标应在 3dB( A)以上。根据表3-8 中,对通风隔声窗的降噪效果监测,本项目超标敏感点安装单层通风隔声窗后,室内噪声可以达标。 表 3-8 单、双层通风隔声窗隔声量( dB)一览表 频率( Hz) 单层中空 玻璃 双层中空 玻璃 频率( Hz) 单层中空 玻璃 双层中空 玻璃 100 18.4 31.6 630 25.8 36.2 125 23.0 28.8 800 24.2 39.6 160 26.6 32.5 1000 23.9 37.4 200 22.9 31.7 1250 20.4 40.7 250 23.3 32.6 1600 20.7 42.5 315 20.7 34.5
24、2000 22.2 46.4 400 21.8 33.8 2500 27.1 45.2 500 24.4 33.7 3150 29.1 48.3 种植防噪林带 种植绿化林带,既可降低噪声,又可美化环境、稳定边坡,绿化降噪作用与林带宽度有关,其降噪量随林带宽度的增加而加大,当林带宽度为 30m 时,可降噪 3 5dB( A)。 小结 各种防治措施使用条件及可行性分析见表 3-9。 表 3-9 常用交通噪声防治措施方案比选 防治措施 措施方案分析 缺点 实施费用 评价建议 声屏障 节约土地、简单实用、一次性投资小,声屏障60m 以内的敏感点防噪效果好,一般可降噪5 15dB( A) 影响通风、行车
25、安全 1500 3000元 /m2(与声学材料类别有关) 不推荐 10 隔声窗 降噪效果较好,投资适中,自然通风隔声窗降噪量在 18 48dB( A) 房屋朝向复杂时,操作难度较大 400 1200 元/m2(与隔声窗材质有关) 推荐采用 环保拆迁 具有永久 性解决噪声污染问题的优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考虑重新征用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综合投资巨大,同时实施搬迁也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5万 30万元/户 不推荐 综上分析,建议本项目优先采用的降噪措施为设置隔声窗和路侧设置绿化带。 ( 3)本项目道路声环境敏感点拟采取的交通噪声环保措施 本报告根据主体工程进展情况及声环境保护原则,结合超标敏感点
26、的环境特征,建议的声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道路沿线敏感点噪声均可达标,暂时不需进行防护。 鉴于噪声预测模式计算得到的结果难免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建议对 距离道路较近,且本项目预测结果中运营中期环境噪声不超标的敏感点,采取定期监测的措施,视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道路沿线规划区防噪距离 根据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道路两侧主要规划为居住用地和商住用地,在两侧土地进行详细性控制规划和实施规划时,不宜将距离中心线 55m 以内区域的首排房屋作为居住用房,两侧若需安排商住、居住等对噪声要求较高的敏感建筑时,应首先满足本道路的防噪距离,退让红线 55m 以上,并 建议临街第一排建设
27、高层建筑物,以降低后排建筑物受交通噪声的影响;同时考虑建筑布局和功能布局,将建筑物垂向道路布 设,将临路侧设为商住,将卫生间、过道等布设于路侧,闹静分开,合理分区和功能布局,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目标的影响。 3.4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 1)社会效益 市政道路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区域道路状况是区域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本项目作为城市主干道,其建设对完善新塘片区路网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配套建设了各种市政管线,带动了沿线其他市政设施如电力、电信、给水的建设,对推动区域城镇化建设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它的建设是推动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优化城市格局,加大城镇发展 空间的需要,是完善城镇路网的需要,是城镇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本项目道路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