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及对策一、选题的意义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目前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出,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过程中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明确了教育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影响作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尤其是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一般意义上讨论的“教育均衡化”,主要是指受教育机会、办学设施
2、、师资条件等方面的均衡。教育均衡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育领域的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其中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突出表现在我国城市和乡村在基础教育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力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教育非均衡的现实急待改变,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政府的当务之急。研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明确其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措施,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教育的民主化程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分析和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促进城乡
3、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总之,研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受教育机会、教育设施、师资力量、教师待遇等方面。2本文首先对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内涵进行解释。其次,指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表现形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教育均衡化的经验提出几点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对策。(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国情突出表现为城
4、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由此导致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异。目前,当城市学校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的时候,许多农村孩子还因为贫困而享受不到平等的待遇。城市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由于经费充足,校舍宽敞、设施一流、环境优美。而农村中的一些学校由于教育经费低,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普遍还在采用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显而易见地,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拉大,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进行探讨,借鉴国外的教育均衡化经验,进而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一)研究的具体步骤严格
5、遵照学院的工作安排,做好本论文的撰写工作2010年9月20日2010年9月30日,确定论文选题。2010年10月1日2010年10月30日,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010年10月31日,参加开题报告会,进行开题报告答辩。2010年11月1日2011年3月20日,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3月21日2011年4月14日,修改论文。2011年4月15日2011年4月20日,再次修订论文,上交论文文本及电子稿。2011年4月21日2011年5月7日,准备论文答辩。(二)研究的方法及措施对于本课题我将采取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1文献法我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的专著、论文、期刊、报纸和
6、网上资料等,经过认真筛选,把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先记录下来,做好笔记,以供写论文时参考。2调查法3调查了解农村及城市居民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的看法,明确其表现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3比较法比较中国与韩国、日本、芬兰等国的教育均衡化,进而得出国外教育均衡化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启示。四、毕业论文提纲一、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表现(一)城乡教育投入不均衡(二)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三)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二、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经济因素(二)政策因素(三)制度因素(四)观念因素三、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对策(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政府责任(二)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合理配置
7、教育资源(三)完善教育体制,建立城乡统筹的教育制度(四)加强城乡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交流,缩小城乡教师待遇五、主要参考文献1王晋堂教育从均衡走向公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翟博教育均衡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杨周复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2007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魏俊彪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析因及其对策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6刘欣基础教育政策与公平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7张鸿谈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问题J商业时代,2007,18
8、8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9刘文海教育均衡化韩国、日本、芬兰的经验J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010朱建民均衡教育在日本J陕西教育,20061211贺武华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2袁兴太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对策与建议J中国农村教育,2005,1013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及对策“天下公平,教育为先”,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现阶段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的
9、差别上,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王晋堂也曾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年来,城乡教育均衡化特别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对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概括一下,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表现方面,翟博在教育均衡论中指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表现在城市居民子女与农村农民子女在获
10、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质量上的不均衡。此外,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差别十分明显。城乡学生在分享教育公共资源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4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字显示,全国农村初中和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与全国包括城市学生在内的生均教育经费相比,只有平均水平的726和817。2006/2007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中张权认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表现在投入、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等方面。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方面,魏俊彪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有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也有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内部的原因。刘欣在其基础教育政策与公平问题研究中认为影响基础教育
11、公平的政策因素有政策偏重不公制度性的双重“二元分割”,政策调节不力政策资源的短缺与矛盾共存,政策运作不良教育政策活动中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张鸿在谈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问题中指出制约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因素之一是制度因素,特别是二元分割的教育体制,除此之外他认为还有经济因素和观念因素。在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对策方面,研究的人员和文献相对较多。何雪松认为应逐渐改革户籍制度,从而取消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使城乡居民在受教育机会上6的绝对不均等情况逐步得到缓解。吴宏超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机会分配与教育均衡化中指出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
12、础。也有不少学者研究国外经验,特别是日本在教育均衡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刘文海教育均衡化韩国、日本、芬兰的经验中指出日本学校采取了按家长收入情况收取费用的方式,即高收入家庭须缴纳较高的学费,低收入家庭缴纳较低的学费,经济困难的家庭可申请减免费用。朱建民指出日本教育较为均衡发展的原因首先是政府保证了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日本的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比率居于世界前列。其次是日本教学管理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再次是日本的中小学教师都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并拥有教师资格。公立学校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学校教职人员的费用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出一阗,教师的工资逐年增加。最后是日本的中小学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
13、展,强调生存教育和协调性教育。贺武华在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中论述了日本的学校标准化建设与教师流动制、韩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之策,并对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做了综合评述。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袁兴太在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对策与建议中指出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校等级森严,这种等级划分导致了师资力量和生源向“高处”的流动,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要消除这种不良现象,关键是要建立均衡化的教师配置机制,解决好教师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问题。在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中周洪宇指出教师定期应轮换。具体措施为构建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政策、程序和制度;制定多向、轮换、定期的流动政策;实行“同工同酬”政策
14、,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总之,我国政府和社会应该充分重视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成功经验,提出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可行性政策措施并付诸实践,以便早日真正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参考文献1王晋堂教育从均衡走向公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翟博教育均衡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63杨周复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2007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魏俊彪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析因及其对策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15、576刘欣基础教育政策与公平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张鸿谈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问题J商业时代,2007,188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9刘文海教育均衡化韩国、日本、芬兰的经验J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0222310朱建民均衡教育在日本J陕西教育,200612697011贺武华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2袁兴太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对策与建议J中国农村教育,2005,1013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8(20_届)本科毕业设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及对策9摘要由
16、于历史、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城乡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教育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配置等方面。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有着经济、政策、制度、观念方面的原因。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民生工程。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将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词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对策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
17、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是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基础教育。1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国家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基础教育法规、政策都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思
18、想,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必须均衡配置,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具体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3当前人们关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集中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表现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表现在城市居民的子女与农村农民的子女在获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质量上的不均衡以及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的不均衡。(一)城乡基础教育投入不均衡现阶段,影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
19、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集中反映在教育投入方面。尽管近年来中国的教育财政投入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教育的10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一个地区教育投入水平是衡量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生均教育经费开支又是衡量其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现阶段,虽然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已得到全面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明显倾向城市,导致我国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差距悬殊,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均衡。总体上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经费投入和办学水平相差较大。教育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缺口大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制约在中西部贫困地区表现更为明显。近年来部分学校实行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
20、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富裕的城市地区,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贫困的农村地区,进而扩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二)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城乡之间的办学基本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城市学生享用着优良的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农村由于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中、小学办学条件总体水平还较低。首先,城乡学校在教学设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城市学校实验器材齐全,图书种类繁多,而农村学校教学实验器材和图书资料严重匮乏。许多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已十分破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图书资源也很匮乏,开不起国家课程,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城乡之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差别明显。2005年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21、的城乡之比为361(分别为685元和191元),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之比为231(分别为749元和322元)。4228其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校舍危房率明显高于城市。城市学校环境优美、校舍宽敞明亮,而农村学校危房率高,许多学校的安全设施(如防火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安全、卫生隐患。2005年全国农村小学、初中危房率分别是51和33,比城市高41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4228最后,城乡学校寄宿条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城市学校寄宿条件较好,而农村学校寄宿条件较差。城市学生住的是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一般是四人一寝,而农村学生常常是一间宿舍要住几十个孩子,一张床挤几个孩子,宿舍
22、条件较差。农村学校较差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三)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从教师数量上看,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11师数量相对不足。从师资质量上看,城市明显优于农村。城市师资学历层次高,而农村师资学历层次低,代课教师也主要集中在农村。总的来说,城市学校条件好、社会环境优越、教师个人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而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缺少培训、进修、晋升的机会,个人发展比较困难。在教师工资待遇上,城市教师的薪水基本由上级财政专门解决,而农村教师待遇不仅偏低,拖欠工资现象也非常普遍。基于以上原因,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师范生一般都选择
23、留在城市学校工作。而农村中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往往也不能安心工作,大都为迁往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工作而努力,或者选择放弃教师职业,致使农村学校人员流失严重。于是导致了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水平普遍较低、优秀教师更少,有些科目甚至没有教师,一个教师同时教几门课的现象普遍存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农村教师队伍中约25万名教师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小学和初中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初中尤为突出。4228二、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经济因素科尔曼报告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学业成绩。虽然存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现象,但是总
24、体而言,父母亲的经济收入较低,则孩子的学业成绩普遍偏低;虽然存在“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现象,但是普遍而言,父母亲的经济收入较高,则孩子的学业成绩就比较高。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教育公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之间在教育投入上的差距也较大,这是导致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首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而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城市居民集中,农村贫困家庭无法承受子女的教育成本压力,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差距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而教育的不平等又会拉大收入差距。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家庭有条件增加教育投入,改
25、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能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家庭收入低,教育投入力量不足,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接受教育的人数和受教育程度偏低,这反过来又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了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差距显著。5(二)政策因素12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项制度尚不完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因此,社会政策中的某些缺陷影响着教育均衡化的实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在城乡之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
26、籍登记条例是最早的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文件,它以法律形式规定迁徙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严格限制农民从农村向城市、从小城市向大城市的人口迁徙。凭户籍就近入学政策中隐含着极大的不公平,影响着教育的均衡发展。一般而言,城市学校的条件较农村学校的好。所以,同是接受义务教育,付出了同样的学费,城市居民子女能享受到优越的教育条件,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农村农民子女却不能。尽管目前一些中小城市已经取消了户籍制度,农民可以“自由”进入城市,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流动方面的功能正在不断弱化,但是它对农民的身份、教育、生活等依然起着钳制作用。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正是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而无法享有与当地儿童同等质
27、量水平的教育,进城民工子女需要交纳一笔高昂的借读费才能入读较好的学校,否则只能就读于条件简陋的学校,导致教育起点不公平。这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民工群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6(三)制度因素城乡基础教育产生严重差别的社会制度因素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首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一种不平衡的、有差别的结构,是一种城市经济明显优越于农村经济的结构。从整体上看,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城乡人口受教育机会的不同。我国现在仍未能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贫困农村地区无法普及。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教育制度的种种设置与安排存在突出的“城市取向”,导致了城
28、乡教育的严重差别。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衍生出二元教育结构。这种二元教育制度的表现为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了强烈的“城市偏向”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城市学校获得资金优先投入,城市重点学校独享优质教育资源,导致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其实质内容是,政府将有限的教育经费向城市学校倾斜,这也是我国教育最大的缺陷所在。尽管党和政府很重视也一直在努力地发展农村教育,但与城市教育的发展相比,农村教育的发展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原因在于我们在重视农村教育的同时其实还潜存在着一种轻视农村教育的倾向。国家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明显地向城市倾斜,而且农村中的优质
29、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地向城市流动,导致城乡间原本已存在的教育差别继续扩大。于是直接导致了分属于两种制度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的实现程度截然不同,农村子女必须面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宿命。13最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二元教育结构已内化成城乡人口不同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与农村家庭相比,城市人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他们对子女有着较高的教育期望。农村人有的却是一种难以抹去的自卑情结,对子女教育期望相对较低,其结果是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四)观念因素1对义务教育的理解偏差义务教育基本特征之一是强制性。家长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子女接受完成政府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提供一切必要的教育资源。但在对义
30、务教育的理解上,人们总是一味地强调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而忽视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在管理模式上采取了低重心的做法,责任下放到地方,有些地方政府规避责任,引进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办学,使义务教育领域变成了追求利润的场所。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为了赶超西方、尽快实现现代化,在教育价值方面坚持了效率优先的政策,实行了精英教育,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向城市学校倾斜,导致了城乡获得的教育资源不均衡。2家长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由于城乡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城乡父母自身特点的不同,城乡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我国城市学生的父母在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等方面比农村学生的父母更具优
31、势。所以,总的来说城市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比农村学生的父母更全面、更自觉、更科学,其精力和物质的投入也更大些。虽然农村居民的闲暇时间并不少于城市居民,但他们花在子女身上的时间却远不如城市居民。在农村,一般父母会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在观念上不够重视,加之自己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有限,多数家长对辅导子女无能为力,农村的条件限制了家长对孩子学习和教育的参与。而在城市则存在大量的家长辅导和陪读现象,给孩子请家教,送孩子上培训班等现象比较普遍。教育期望影响成功机会。教育期望受阶级地位的影响,较低社会阶层的人常常不会有较高的抱负。子女关于教育与职业的抱负深受父母和其他同类人教育经历和文化生活机会的影
32、响。一般而言,城市父母对子女都抱有较高的教育期望,而农村父母则现实得多。在农村,父母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迫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相对来说主要还是处于一种自发的或自然而然的状态,有时更多地考虑经济因素。此外,农村父母普遍“重男轻女”,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他们通常把对后代的期望寄托在男孩身上,对男孩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而对于女孩的教育则不够重视,甚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导致农村14女孩失学、辍学的比率高于城市。7三、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对策(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政府责任义务教育方面政府的责任是第一位的,政府应该创造条件使得所有的适龄儿童与青少年包括农村落后地区的都有条件进入
33、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假如忽视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那么义务教育将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明确教育均衡发展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普及义务教育、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一使命主要靠政府,而不是仅仅依靠家庭、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政府在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承担三种责任一是规划责任。政府要统一规划、全盘考虑,统筹好城乡基础教育布局、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配备等诸多要素,优化城乡基础教育结构;二是投入责任。在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将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学校倾斜,确保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三是维护公平责任。农村基础教育整体上还很薄弱,与城市基础教
34、育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我国政府在今后的时间里都应履行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着力解决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差距问题,促使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8在家长的责任方面,由于现在农村学生家长普遍没有城市学生家长那样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以明确家长所负的责任,使农村家长重视孩子教育,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到教育孩子上。(二)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础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应该完全或大半由政府提供,政府要树立教育公平“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教育经费是现代教育事业的血液,是教育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5、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我们难以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低下有着直接关系。亚洲特别是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与我国有着大体相近的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日本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要为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包括残疾儿童在任何一所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机会、权利是相同或相等的。日本15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教育质量优良,适龄儿童青少年都能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费也由国库负担。9韩国实行“教育平准化”政策,对“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这些都值得我们学
36、习和借鉴。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一部分原因是政府对城乡基础教育投入不均衡,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过少。为此,在基础教育投入方面,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规划。以人为本,以农为重,要求政府真正解决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只有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保证农村教育充分发展,我国
37、才能真正实现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因此,在基础教育投入方面,政府应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和城乡分治的做法,按城乡协调、城乡结合的原则,把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统一起来,建立新型的城乡教育协调关系,实现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政府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按照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规定,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基础教育投入的总量和比例,确保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持续增长。首先确定城乡基础教育不同的成本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确定合理的财政支付制度。加大基础教育阶段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量,确定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生均最低拨款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同时应制定各级
38、各类教育基本的拨款原则与拨款标准,完善拨款程序,增加拨款的透明度,确保所有地方(包括农村比较贫困落后的地方)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均达标。教育部门要根据平等、对等、补差的原则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合作,促进区域内部资源共享,平抑城乡差别,以达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此外,还应制定城乡一体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标准、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以及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扶持政策等。10(三)完善教育体制,建立城乡统筹的教育制度首先,应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和凭户籍就近入学政策,从而取消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使城乡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受教育机会上的不均等情况逐步得到缓解。1116其次,应
39、建立和完善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国家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农村基础教育生均最低拨款标准;完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教育投融资机制,以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金向农村基础教育方向流动。再次,应制定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发展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在国家统一的政策框架内,各地应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步骤有秩序地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发展管理制度,完善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谋求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制定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最低保障线”,保证其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最后,应强化教育督导与评估,
40、加强对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督导与评估,以确保其稳步实施。(四)加强城乡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交流,缩小城乡教师待遇1完善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发放的保障机制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校等级森严,不同等级的学校的权力不同,教师待遇也不同,这种等级划分导致了师资力量向城市流动,从而导致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12日本的中小学教师都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并拥有教师资格。公立学校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学校教职人员的费用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出一阗,教师的工资逐年增加。13中国应该学习日本,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并逐步提高其待遇,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加强
41、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2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缩小城乡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人力资源上的差距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良好的师资配置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今,农村落后的师资配置日益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师资力量在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作用。14要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实现城乡师资的优化配置。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差异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在农村地区应尽快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实行校长职级制和教师等级制,争取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象。鼓励和发展办得好的学校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在软件建设
42、上快速发展,制定基础教育软件均衡发展规划,提高农村学校软件设施。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促进城乡教师交流等保证教师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173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应把缩小城乡师资差异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教师定期轮换流动。构建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政策、程序和制度,制定多向、轮换、定期的流动政策。15定期抽取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进修,以提高其教育工作能力。创造条件,为农村地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施“名师带动”工程,选派骨干教师、教育能手到落后的农村中小学进行支教活动。与农村教师结成“对子”,经常指导他
43、们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他们全方位改善提高,最终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给予由城市到农村的轮岗教师一定的奖励比如优先评聘教师职务,轮岗年限久并且表现优异者可以破格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目前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是一种社会理想,不能完全实现,只能不断地完善。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的教育均衡发展是不可能存在的,存在的教育均衡总是相对的。但是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不断提高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却是政府、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44、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参考文献2王晋堂教育从均衡走向公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翟博教育均衡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6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2007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魏俊彪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析因及其对策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6刘欣基础教育政策与公平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张鸿谈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问题J商业时代,2007,188张黎政府在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中的责任承担J求索,2009,89刘文海教育均衡化韩国
45、、日本、芬兰的经验J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0222310温习勇影响我国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原因与矫治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2袁兴太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对策与建议J中国农村教育,2005,1013朱建民均衡教育在日本J陕西教育,20061269701814贺武华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5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CHINASURBANANDRURALBASICEDUCATIONEQUALIZ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
46、SURESABSTRACTDUETOTHEHISTORYANDREALITYOFREASON,ATPRESENT,CHINASBASICEDUCATIONESPECIALLYURBANANDRURALBASICEDUCATIONSTILLEXISTGREATDISPARITYOUTSTANDINGPERFORMANCEATEDUCATIONINVESTMENT,EDUCATIO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NDFACULTYCONFIGURATION,ETCURBANANDRURALBASICEDUCATIONDISEQUILIBRIUMDEVELOPMENTHAST
47、HEECONOMIC,POLICY,SYSTEM,CONCEPTSREASONSBASICEDUCATIONBALANCEDDEVELOPMENTISTHEINEVITABLEREQUIREMENTOFTHEDEVELOPMENTOFMODERNSOCIETY,THEDEVELOPMENTOFURBANANDRURALBASICEDUCATIONEQUALIZATIONOFCARRYINGOUT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ISAMINSHENGENGINEERINGPROMOTEBALANCEDDEVELOPMENTOFURBANANDRURALBASICEDUCATIONWILLCONTRIBUTETOPROMOTESOCIALJUSTICE,TOCONSTRUCT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KEYWORDSURBANANDRURALBASICEDUCATION;EQUALIZATION;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