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从古至今中国人注重农业的发展 , 可谓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因而农村的进步势必带动整个国家的进步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也 是 社会主义建设所要 追求的重要目标。乡村旅游是一种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带动农村发展的新型旅游 模式 。目前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已有一定积累,但是国内的乡村旅游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1 关于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 1.1 国内研究成果 国内乡村旅游起步相对比较晚,因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具体案例分析法和理论研究两大类,研究分别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和 改进的措施。 研究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的,通常是采用实地走访或是分析比较
2、普遍典型的例子的方式。如 张雯 , 张广胜 采用实地调研法,以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 某个村庄 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该村庄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并在 旅游地 数量 、建设区域 、 投资 规模和资源开发利用等 几块 进行了 具体分析 ,针对 现村的弊端 提出 切实可行的措施 ,指出了 在 发展 乡村旅游过程当中不可忽视 的问题。 也有不少研究成果显示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于乡村旅游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马 勇 ,赵 蕾 ,宋 鸿 ,, 郭清霞 , 刘名俭从经济需求、社会问题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特殊贡献三 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背景 , 总结 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
3、路径 , 并 在 以往学者研究 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四川省成都市的某个农村, 总结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陈景同样选用了案例分析法,他以 浙江省金华市 典型村庄 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 在 开发 模式 、管理 方法 、 产品 结构、 乡村 文化和 旅游资源 利用等方面的 发展状况 , 结合以往的 研究 经验 ,通过走访 的方式 搜集 相关一手材料 , 通过 选取 该地区典型的村庄 进行调查研究,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对金华 的 乡村旅游进行 总体分类 和 分析 , 得出该地区发展的特色。通过 分析影响 金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和当地特征 ,最后提出 恰当可行的 建议, 为
4、金华市的乡村旅游乃至全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2 邹统钎 则采用了对比案例的方式,通过对 成都 乡村旅游和 北京民俗村的发展 历史 、 开发模式 与政府 政策措施比较, 指出 乡村化 是乡村旅游的 发展 核心 。作者指出目前这种乡村化正在逐渐 消失 ,由于 乡村旅游的 模式化管理 、 一体化经营 与 经营者盲目模仿。他认为 乡村旅游应该强化特色管理 ,可以 从 本村的特色 、 地域特点 与 乡村特有 氛围三方面塑造与 维持 乡村性 。 坚持 乡村性 与 坚持本地化 以保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理论方面研究主要是在 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该方面的成果主要有:如 王云才 , 许春霞 , 郭焕成
5、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中国乡村旅游在空间特种上存在城郊、景郊和村寨型三种类型,从开发模式上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体,乡村旅游不仅仍处在低水平开发阶段,而且存 在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 和产业组织自发化的五大问题。 又如田 敏 , 苗维亚 提出了开发标准这一概念,指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了研究。 1.2 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因而国外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就更具系统性和权威性。 王素洁 , 刘海英 通过整理国际旅游相关资料,认为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供给、需求、影响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描述 。 在 上
6、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了 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 重点 。主要有: 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 , 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 , 国际合作跨地区 、 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在对大量的国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 周笑益 归纳总结各相关基础理论的要点并从中得 到 启示,继而在这些理论包括 Doxey“刺激指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利益主体理论、涵化理论和旅游人类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社会文化影响的生成机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 探索 。 2 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影响的研究
7、乡村旅游是个广阔的概念,它包括观光农业、农庄旅游等为游客提供体验、游览农村生活的一种旅游方式。国内关于乡村旅游对于地方经济的作用方面也做了一定的研究。 3 孔祥智 , 钟真 采用 宏观的城乡经济运行和微观的农户生计两个层面分析了观光农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认为观光农业的开展 有利于农村人民收入的提高 ,并 且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的格局 , 农村中 剩余 劳动力 也得到 充分利用,资本收益率和农村市场化程度得以提高,最终促使 新农村建设 。 作者认为 从 旅游产品 特点 和劳动力配置的变化、金融资本的利用效率,以及农村市场化程度的等方面来看, 乡村旅游 的 开发 相对传统的农业而言, 更加快速地促
8、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但 是鉴于目前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许多弊病如前期投资把握不到位 、 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 、 农 民 对于市场需求难以掌控 等 。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乡村的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如 郭淳凡, 梁明珠 就对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了探讨研究,并且对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探讨 ,认为政府应加强措施。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周正明以新农村建设目标为研究方向,以 迪庆州乡村旅游为例,分析了该村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弯路,总结出当前我国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盲目性,从而为其提出了七条切实可操作的发展战略,为
9、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刘德谦 从长远的目标出发, 认为乡村旅游 必定 将在我国农村“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进程 中发挥出的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至今还没发挥巨大的作用,主要是经营者还没有准确把握其正确的发展模式。如胡 敏 的研究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对 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产生 因素 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指出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正面临着组织转型 ,她认为只有规范乡村旅游,才能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 浙江农家乐发展状况 “农家乐”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宁波市加强了对于这种新型的旅游模式的
10、重视,并且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如 李 菁 , 米 薇 以宁波的余姚、奉化、东钱湖、慈溪等各个地区的农家乐特色村为例,采用实地走访法,从旅游产品、分布地区、投资方式出发,对目前宁波的乡村旅 游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总结,并且指出了 新农村建设中 乡村 休闲旅游发展 应有的 模式,提出 乡村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董萍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白沙村农家乐的案例分析,讨论了太湖源白沙村在 本身开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 ,并 发现指出 文化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 滞后性 , 此外作者 构建了 关于 新农4 村建设与农家乐开发的动态模式,表明只有当经济与文化、农业和旅游
11、业、农民本位与社区本位平衡发展时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农家乐协同发展的顺利进行。 同时 ,作者还基于 这个动态 模式建立了动态管理体制 ,主要 内容包括 社区管理组织与农民个体共同作为管理成分 , 农业、旅游、经济、文化四个部门功能相互区分又彼此 联系 ,以及以社会发展、农业发展及旅游发展作为三大类的指标体系,从而促进白沙村 乡村旅游 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发展的进度 ,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农家乐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都有了一定积累。但是因为乡村旅游出现比较晚,国内外对其的研究通常是概括性的,还不够全面, 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案例研究
12、,通过这个案例的成功经验,为各地乡村旅游提供解决措施。 5 参考文献 1董萍 . 农家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模式 以浙江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农家乐为例 D.浙江:浙江大学数据库, 2010. 2郭淳凡、梁明珠 . 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3) . 3张雯、张广胜 .以 “ 农家乐 ” 为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 J.改革与战略,2009( 3) . 4胡敏 . 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转型 兼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升级 J. 旅游学刊, 2009( 2) . 5张雯 、 张广胜 .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 J.改
13、革与战略 , 2009( 3) . 6陈景 . 金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库, 2009. 7周笑益 . 农家乐对旅游地社区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库,2009. 8杨世河,章锦河,王浩 城乡旅游一体化研究 J 经济地理 , 2008( 1) 9吴国清 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创新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 J 生态经济 , 2008, ( 10):104-108 10秦学 . 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11唐韬 . 湘潭市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研究 D. 湖北:湘潭大学, 2008. 12肖远贵 . 广西新农村
14、建设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以发挥农民主体的视角 D. 广西:广西大学, 2008. 13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 .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 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J. 经济地理, 2007( 2) . 14王素洁、刘海英 .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J. 旅游科学, 2007( 2) . 15孔祥智、钟真 . 观光农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京郊观光农业为例 D.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库, 2007. 16Parasuraman,A.V.Zeithaml,and L.Berry.SERVQUAL: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
15、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D.Jourism of Retailing,1988 (64):12-40 17Jamie Murphy and Doina Olaru.Quality clusters:Dimensions of email responses by luxuryhotels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7,26(3):743-747. 18Klaus Beier,Herbert Woratschek,Meaurement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by the ISL Approach, D.Tourism Management ,2004:46(3)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