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藝術探索自我及家庭,方惠生彰化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主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諮商所博士96年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暖身,關係建立(兩人一組,選擇不同顏色的蠟筆)(一)警察捉小偷 小偷可運用不同方式跑(直線、點跳、畫圓),警察跟隨其後,設法跟上。Q:您覺得對方是哪種類型的小偷(警察)? 您在跑給人追(追著人跑)時候的感覺是?,暖身,關係建立(二)共同的一幅畫 先由其中一人畫上一筆(直線、點跳、畫圓皆可) 另一人接著畫,依序接畫,畫出自己想畫的,並且感覺對方想畫的Q:您原本心裡想畫什麼? 您覺得對方在畫什麼? 您們最後畫出了什麼? 討論一個您們都贊成的命題,暖身,關係建立(兩人一組,選擇不同顏色的蠟筆
2、)(三)兩人共畫1.兩人同時用一枝筆作畫2.畫圖的內容依序是:屋子、樹、太陽3.在不能說話的情形下,請畫出這張畫。Q:說說握在不同的位置,有哪些感受? 這個活動讓你體會到什麼?,投射性繪畫測驗,意義:孩子的畫代表著他所知道(know)的 世界,而非他所看到(see)的世界。意即藉由繪畫將其自身的經驗、 思想、情感、行為及關係轉化為具體形象 Kaufman和Wohl所言:個體憑藉複製其所經驗的外在事物創造出形象,但又非全然一致,它們會被賦予創造者的需求、希望與期待,因而藉由這些形象提供一條進入個人內在世界的大道。,繪畫當作媒材的功用,(一)可以打破僵局,促進當事人與施測者之間的共融關係,並增進當
3、事人的舒適感、信任與動機。(二)作為一種行為樣本,引導當事人進入與施測者一對一的半結構互動關係。 (三)從心理動力的觀點瞭解當事人的內在衝突、恐懼與家庭成員的互動及對人的看法。(四)作為對青少年的人格及其知覺與同儕、家庭、學校或重要他人關係的一種投射性技術。(五)獲得一般性的假設並作為進一步評估的起點。(六)可以結合臨床與診斷性的晤談,從討論圖畫行動與動力到更普遍的心理議題與關注點。,投射性繪畫,1.畫人測驗 2.屋-樹-人測驗3.家庭動力圖 (可以用海底世界來取代)4.暴風雨中的一艘船,實作重點,1.讓孩子完成圖畫 2.運用臨床晤談方式,讓孩子表達圖的意義 3.輔導者不要有太多的解釋或投射
4、4.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為主 5.最後將所蒐集的內容以簡要的故事摘述 6.確認你所說的完全是孩子當下的想法,實作重點,二、指導語:請你在這張A4的紙上(1.畫一個人/2.畫屋子、樹、人/3.畫出你和家裡的人一起做事的樣子)想要怎麼畫都可以(1.大小不拘、男女皆可、要在圖畫上加什麼都可以/2.要先畫什麼都可以/3.家裡每一個人都可以畫)畫到你認為想畫的都畫到為止。*試著畫出完整的人,不是卡通人物或棒棒人,三、臨床晤談:讓當事人充分表達,不要急著做任何的解釋,(一)畫人測驗 這個人是男或女?他(她)現在幾歲?他正在做什麼?在那個地方?他心裡有什麼感覺?(在想什麼?覺得如何?)旁邊還有誰?和主角的關
5、係?他們正在做什麼?,三、臨床晤談:讓當事人充分表達,不要急著做任何的解釋,(二)屋-樹-人測驗這個人是男或女?他(她)現在幾歲?他正在做什麼?在那個地方?他心裡有什麼感覺?(在想什麼?覺得如何?)這房子是誰的?有誰住在裡面?他們現在做什麼?(房子的門窗有沒有開?有無路與外接通?房子裡的人各在那個位置?這樹是誰種的?種多久了,是什麼樣的一棵樹?(注意:果實、花朵、葉子、樹洞、樹瘤.)如果還有其他物品,請由與主角的關係繼續追問,三、臨床晤談:讓當事人充分表達,不要急著做任何的解釋,這個人是誰?(請寫出畫出的排序)他們正在做什麼?在那個地方?他們心裡各有什麼感覺?(在想什麼?覺得如何?) 如果當事
6、人願意,可以在談一談他們之間經常的感受或與外在環境事物的關係。,練習,暴風雨中的一艘船 (閉眼引導想像)我們有時會遇到困難,就好像一艘船航行大海中,有些時候也會遇到暴風雨,請您想像,你正乘著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中,突然前方烏雲密佈、雷電交加、狂風暴雨,暴風雨正要襲擊你,而你正在船上(張開眼睛將看到的部分畫出來),四、臨床晤談:讓當事人充分表達,不要急著做任何的解釋,這艘船是一艘什麼樣的船?自己在船上的哪個地方?做什麼?船上有沒有其他的人?心中有什麼感覺?自己最想做的是?你認為暴風雨的影響是什麼?度過暴風雨後,會是怎樣的景象?,四、觀察重點(整體的表現、位置安排、人物動作、繪畫品質),(一)當事人如何畫人物?(自我概念)(二)畫中的主角是誰?(重要他人)(三)當事人藉由圖畫傳達些什麼? (希望與態度) (四)這張圖畫給您的整體感覺,評估重點:,樣式:相當於防衛機制,代表著心理或情緒困擾的特徵。Burns(1990)將樣式視為個人因應與生存的技巧。(Handler & Habenicht,1994)依照人物特徵依照人物動作層級 動作:與能量的強弱有關。競爭代表著強烈的能量,當兩人坐在不同的方向或背對時,其間的能量是微弱的 格局:包含人物相對的高度、大小、距離、面向與障礙物等,從中反應成員彼此間的親密或優勢關係,或受試者的優越感或自卑情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