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主讲人:江西赣江律师事务所 张 辉 律师,一、综述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序幕。迄今中国改革开放已有36年。短短36年中国发生了一场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走过了其他国家上百年的历程,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我国逐步建立并健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治经济,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领域的法治体系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系。 36年来我国基本建成了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司法制度体系,以适应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
2、大以来,国家法制进程向法治方向发展,在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同时,确立了“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二、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78到1992年(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的“南巡”前) 这个阶段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任务是“拨乱反正”。“拨乱反正”也就成为这个阶段上的主要“亮点”。所谓“拨乱” 就是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之乱,拨“以阶级斗争为纲”之乱,拨作为统治经济的“计划经济”之乱,拨“公有制一统天下”之乱, 拨“十年文革”之乱;所谓“反正”就是回归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轨道上来,回归到发展并完善市场经济为导
3、向的改革开放路线上来,返回到建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第一阶段的主要政策、经济措施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和陈云首次提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的概念。 2、建特区,引外资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1980年5月16日,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特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吸收利用外资,经济主体是“三资”企业 3、解除农村生产力束缚 从1978年小岗村18户村民私下分田到户到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说明我国农村已开始逐步实施土地承包责任制
4、。,4、解放城镇生产力* 1981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指出个体经济“一是个人经营,或家庭经营;必要时,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请一至两个帮手最多不超过五个学徒”。 从此个体户有了“说法”,得到官方正式认可。 5、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概括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一阶段的法治建设 1、确立政治制度、国家机构设置、职能等方面: 1982年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1988年宪法修正案;1989年人民代表大会
5、议事规则;199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等等。 2、调整经济关系方面: 1986年外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试行)、土地管理法(1988年修正);1988年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90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91年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投资所得税法;1992年产品质量法、海商法等等。 3、依法行政方面: 1989年行政诉讼法,4、社会生活、公民权利方面: 1980年国籍法、婚姻法;1985年出入境管理法、继承法;1986年义务教育法、民法通则;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民事
6、诉讼法;1992年妇女权益保护法等等。 5、建立健全各级政法机关方面: 1983年人民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等。 6、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一是增加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二是写明“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就确立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我国新的土地使用制度。 7、全国人大还发布了一系列决定以解决立法滞后问题。,(二)、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即从邓小平的“南巡”到2001年“入世”前) 第二阶段改革以邓小平“南巡”为发端,“南巡”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已经偏离了的改革方向,挽救深陷危机之中的改革开放
7、。 危机来自于两方面: 一是改革实践中出现了问题。 二是来自当时一些仍掌握实权的左倾势力自上而下的反扑,他们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名,提出“鸟笼经济”,干扰并企图改变改革开放的大方向。 邓小平“南巡”讲话对经济发展的阐述可以概括为: 1、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2、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第二阶段的主要政策、经济措施 1、对资本市场规范发展 1992年5月股份公司规范意见及13个配套文件出台,明确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四种股权形式。 199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8、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工作报告。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1993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3、1993年 进行税务制度改革 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4、1993年 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5、1994年 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
9、易体制改革的决定。 6、1995年 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7、1996年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第二阶段的法治建设 首先是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其次是规范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最后是为“入世”作准备。 1、规范市场主体方面: 1993年公司法(1999年修正)、1995年商业银行法、1996年乡镇企业法、1997年合伙企业法、1999年个人独资企业法,2000年中外合作经营法(修正)、2001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等等。 2、规范市场行为方面: 1994年仲裁法、广告法,1995年商
10、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1998年证劵法,1999年会计法等等 3、完善产权制度、理顺产权关系: 1998年土地管理法(第二次修正),4、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方面: 1994年国家赔偿法、1996年行政处罚法、1997年行政监察法、1999年行政复议法。 5、规范司法行为方面: 1994年监狱法、1995年检察官法法官法1996年律师法等。 6、关于“入世”的法规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等 7、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二次修正)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
11、地位和作用。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三次修正)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第三阶段:2001年到2008年(即从“入世”到改革开放30周年) 2001年11月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潮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入世”其实是法治最容易的突破口经济行为的法治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第三阶段的重大政治、经济措施 1、2003年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国有企业改制进行了规范,推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2、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明确大力发展资本
12、市场。 3、2004年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4、2005年 农业税条例废止,5、2005年“非公经济36条”发布,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可以与公有制经济主体一样,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 6、2005年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7、2005年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强对股票发行的市场价格约束和投资者约束,第三阶段的法治建设 2002年党的十六大对新时期的法制建设和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13、体系。” 报告提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1、完善与规范市场主体方面 2002年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年商业银行法.2005年公司法(修订)等等。 2、规范市场行为方面 2002年保险法(修订)、2003年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4年对外贸易法(修订)、票据法(修正)、证劵法(修正)、2005年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2007年企业破产法、反洗钱法等等。,3、完善产权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方面。 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2007年物权法等 4、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方面 2003行政许可法、2005年公务员法
14、等等 5、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写入宪法,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四)、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 改革开放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今我国GDP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各项权利得到更大保障;国家法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异帜的邪路。” 2012年习近平在广东考察重要讲话:“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
15、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四阶段的法治建设成果和目标 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1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2、劳动教养制度废除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 3、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的重要贡献在于凝炼出我国制度的共同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16、应是我国法治的共同价值。,4、明确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即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而十八大报告则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 十八大报告中特别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
17、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5、突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法治必须约束公权力,“约束公权、保障私权”始终是法治的精髓。十八大报告以专门段落阐述了“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习近平2013年1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
18、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6、加大司法改革 2013年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4年4月1日,李克强总理接见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并讲话:“要把法治作为安邦固本的基石,用法治精神推进改革,让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严格依法行政,营造透明有序、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三、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总体成就(一)、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二)、人权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 1、生命权的法律保障。 2、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
19、法律保障。 3、平等权的法律保障。 4、政治权利的法律保障。 5、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 6、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 7、经济、社会、文化和其他权利的法律保障。,(三)、促进和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经济立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民事法律制度。 2、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 3、市场管理的法律制度。 4、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 5、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 6、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 7、对外经贸合作的法律制度。,(四)依法行政取得了重要进展。 行政立法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1、行政主体法律制
20、度。 2、行政行为法律制度。 (1)行政许可制度。 (2)行政征收、征用制度 (3)行政处罚制度。 3、行政监督、救济法律制度。 (1)行政复议制度。 (2)行政诉讼制度。 (3)行政赔偿制度。 (4)行政监察和审计制度。 4、国家公务员法律制度。,(五)、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法院是中国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中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1、公开审判制度。 2、合议制度。 3、人民陪审员制度 4、辩护制度。 5、诉讼代理制度。 6、回避制度。 7、司法调解制度。
21、 8、司法救助制度。 9、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 10、死刑复核制度。,11、中国制定了仲裁法、律师法、公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建立了仲裁制度、律师制度、公证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考试制度等制度。 12、近年来,中国加快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步伐。 (1)、通过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一些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通过完善刑事司法制度,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新进展。 (3)、通过改革和完善工作机制。 (4)、通过加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力度,诉讼难、执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5)、通过改革和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和经费保证机制,司法公正得到更充分保障。,(六)普法和法学教
22、育 1、已到了“六五”普法 1986年开始,党中央宣布全国普法开始,每五年为一个制定周期。2011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年。 2、国家重视发展法学教育。 中国已有专门的法学院校近20个,法律专业院校几百个,培养了大批的法学专门人才。一个以法学学士、硕士、博士教育为主体.法学专业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法学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四、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现实法治之间的差距 2008年,我国著名法学专家江平教授就我国法治建设成就评价时说过,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取得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现实中的差距,有如进两步退一步,进一步退两步。 原因: 一、由于改革开放主要从经济体制开始,在改革开放进入深度
23、与广度之后,必然会出现体制性的矛盾制约,而矛盾的发生又必然会影响到法治建设。 二、法治思想的基础还有待加强与夯实。 1、道德的建设。 2、法治的建设。,三、法治观念、法治环境条件还有待完善和加强,现实中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等情况,甚至影响到社会道德诚信的滑坡。 四、对权力的制约还缺乏系统的规范和监督。 五、对行政主体、市场主体、市场秩序的规范,在现有法规框架下有待于细化、完善、落实,更具有可操作性。 方向: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我国法制建设基本完善的基础上,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 1、如何完善有关国家权力管理的民主与法治的法律机制。 2、完善与落实公民权利保护的法律机制。 3、完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机制。 4、规范制约公权力行使的法律机制。 5、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