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57 第 二 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资本主义各国革命运动 第一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 胜利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前提和条 件 1、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首先,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为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物质基础 。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合乎规律的结果,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产物。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 主 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它表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自己否定 自己的阶段,开始变成自己的对立物,它为过渡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准备了各种条件。
2、帝国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已经成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垄断和竞争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垄断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准备 了物质前提。随着股份公司和垄断的发展,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在垄断组织手中,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分离,这“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 产 业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将垄断资本的私有财产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就越简单越容易。总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生产、管理和资本社会化方面都为社会共同占有
3、生产资料,并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生产、实行分配准备了物质条件。 其次, 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 帝国 主 义阶段,资本上义固有的基本矛盾空前激化,使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条件日趋成熟。首先,日益深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内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驱使无产阶级走上革命道路。其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 国 主 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再次,帝国书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斗急剧尖锐,导致了帝国土义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 主 义世界大战象 一 架强大的加速器,大大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
4、义革命的前夜”。帝国主义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彼此削弱,必将使帝国仁2 / 57 义阵线出现薄弱环节,无产阶级有可能在薄弱环节首先突破;帝国 主 义战争造成 了 成熟的国内革命形势,极大地提高 了 人民政治觉悟,在 定程度上把武器交给了人民,从而为无产阶级拿起武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创造了重要条件;帝国主 义战争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直接打开了大门”;帝国主义战争促使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从战略后方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事实表明:战争引起革命,革命潜伏在战争中,从战争中酝酿发展起来,并在战争中诞生。“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在几年甚至几 十 年内不会发生反 对资本家的革命
5、”。 在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历史进入 了 充满战争、动荡和革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已成为提到日程上来的直接现实问题。所以列宁深刻地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 帝国主义时期,从整体 上 来说,社会主义革命的 条件已经成熟,但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主义革命在各个国家成熟的程度不尽相同,不可能在所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而只能在条件最成熟的国家首先爆发革命并取得胜利。 再次,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 社会 主 义革命首先在俄国爆发绝非偶然,这是由俄国的国情反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 主 义迅速地发展起来, 19
6、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进入了帝国土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 工 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1902 年成立的金属销售辛迪加掌握 了全国冶金工业资本的 70。 1904 年成立的顿涅茨煤炭销售辛迪加控制 了 俄国南部煤总产量的75; 20 世纪初, 12 家银行控制了全国银行资本的 80。金融资本操纵着国家重要经济部门,八大银行控制了全国冶金工业投资总额的 50和煤矿投资总额的 60。财政寡头操纵着全国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等重要经济部门。俄国沙皇政府对外野蛮扩张侵略,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进行争霸斗争,挑起日俄战争,插手巴尔干战争,参加了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俄国
7、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表明俄国在经济上已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 如果社会主义在经 济上尚 未 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 俄国虽然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但就其生产水平来说当时只具有中等发展水平,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德等相比,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甚至“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入口的 4 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 1。 1913 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 1 11,德国的 1 8,英国的3 / 57 1 6,法国的 1 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 27.
8、l。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 入只及美国的 1 7,英国的 1 5,法国的 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以沙皇尼 古 拉二世为首的少数大地仁和金融资本寡头紧密勾结,维护着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资本帝国主义比较薄弱,而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是比较强大的”,“这个国家的最新资本帝国主义,可以说被资本主义前的关系的层层密网缠绕着”。俄国的落后还表现在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1900 年外国资本在全部股份资本中占 47以上,其中电气工业占 90。 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 投资约 10 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
9、门。1903 年沙皇政府举借外债越过 30 亿卢布,每年支付利息达 1 3 亿卢布。 1914 年外债达 60 亿卢布以上。俄国虽属一等大国,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俄国相对落后这一基本国情对于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 具的决定性意义。列宁曾经指出:“由于许多历史原因 (俄国比其它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 给 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 1905 午的传统 ),使得俄国的革命比其它国家先 爆发”。“我们之所以走在前面,不是因为我们比其它国家的工 人能干, 不是因为俄国的无产:阶级比别国的、工人阶级高明,而仪仅是因为我国过去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 ”。列宁关
10、 于 俄国落后性的沦述,深刻揭示了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原因。 落后的俄国是当时帝国 主 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沙皇政府把资本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各种罪恶因素集中起来,以最野蛮,最丑恶的形式对广大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压迫,使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同地 主 阶级的矛盾,沙俄统治者同少数民族的矛盾,沙俄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资本 主 义同封建农奴制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其它帝国主义的矛盾, 广大劳动群众同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错综交织,空前激化。“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的非常落后使得群众的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造成了俄国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它在
11、政治和经济上长期依附于被全体人民痛恨的沙 皇 制度,二月革命中仓促掌握政权,缺乏军事实力和政治经验,容易被革命人民所推翻。而“欧洲的资产阶级要比我国的克伦斯基之 流强大和聪明,他们成功地做了 些安排,以至 于要使群众起来奋战就比较困难。”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使产生工人贵族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由于经济落后,俄国资产阶级 不 可能象西欧资产阶级那样用超额利润来培植强大的工人贵族阶层,因此工人阶级受到修正主义的毒害比较轻,易于接受革命思想。列宁指出“比较容易开始革命运动的,并不是那些有可能易于进行掠夺和有力量收买本国工人上层分子的剥削国4 / 57 家”。 由于经济和军事上的落后,帝国主义世界
12、大战给俄国造成了比其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更严重的破坏。“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象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军事上的不断失败加剧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使千疮百孔的俄国反动统治经不住强大的革命冲击而顷刻垮台。 历史的落后性使俄国直到 20 世纪初还存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序幕和阶梯。推翻沙皇统治的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在最大限度上广泛动员了各阶层群众,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为无产阶级领导劳动群众不停顿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历史的落后性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而这薄弱环节为无产阶级革
13、命首先突破了。“历史走着奇怪的道路;领导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光荣落到了落后国家的身上”。 需要注意的是,“落后性固然使俄国无产阶级在完成夺取政 权的政治革命任务时容易成功,但在夺取政权后,从事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就比较艰难了。列宁一再强调:“我屡次说过: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 容易的,但是把它继续到获得最后胜利,即完全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就比较困难了。”“我们的革命是开头容易,继续困难;而西方的革命是开头困难,继续容易。” 2、 俄国无产阶级 队伍的壮大和集中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准备了现实的力量。 20 世纪初,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观条件在俄国业已成熟,形成了 支实现革
14、命胜利的强大社会力量。 俄国无产阶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 统和革命战斗精神。 1913 年,俄国大工业和铁路系统的产业工人达 350 万,虽然它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文化和组织程度较差,但具有许多优点。它大多集中在 500 人以上的企业中,占无产阶级总人数的 54,而同时期美国的比例为 33。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深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 小时,但工资低微 (1910 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 1 3)。无产阶级受机会主义的影响较小,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并凡经过 1905 年革命“总演习”,积累了 丰富的斗争经验。如果“没有 1905 年的总演习, 1917 年的二 月
15、资产阶级革命和十月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 3、 俄国无产阶级拥有强大的革命同盟军。 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据 1899 年调查, 94的工人来自农村,这种“血5 / 57 缘关系”便于结成紧密的工农联盟。俄国农民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同无产阶级有共同命运和要求。农民无法从资产阶级那里取得土地和自由,愿意跟着无产阶级实现自己的目标。强大的工农联盟弥补了无产阶级人数不多的缺陷,形成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力量。列宁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特殊关系便利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便利了城市无产者去影响农村半无产 的贫苦劳动阶层”,“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和农民反
16、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我们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进行十月革命的,不然,我们就不会那样容易取得胜利。” 4.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 这是十月革命获得胜利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是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列宁在帝国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 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关于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策略原则,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十月 革命的胜利指引了航向。布尔什维克党是具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党,它善于在不同形势下,正确地制定革命的路线方针,及时地更换斗争的策略和方法,绕过急流险滩,排
17、除重重障碍,勇往直前,它善于团结各种革命力量,组成革命大军,并抓住有利时机发动总攻击,夺取革命的胜利。 二、二月革命的爆发 和武装起义条件的成熟 1、二月革命 的爆发和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的形成 1917 年初,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正在激烈地进行中。在这场军事、经济、政治全面较量的战争中,腐朽的沙皇政府被弄得精疲力竭,摇摇欲坠。为了挽救危局,沙皇政府企图和德 国单独媾和。资产阶级和英法政府不满于沙皇政府的媾和活动,阴谋策划宫廷政变,劫持沙皇尼 古拉二世迫使他让位于皇储阿历克舍。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蓬勃高涨。 1917 年 1 月 22 日 (俄历 1 月 9 日 )了彼得格勒 15
18、万工人为纪念“流血星期日” 12 周年举行反战罢:正和游行。同 天,莫斯科、诺夫哥罗德、巴库等城市也爆发了反战示威。 3 月 8 日 (俄历 2 月 23 日 )彼得格勒几家纱厂的女工因抗议买不到面包举行罢工,并集队游行到市政府要求供应面包。这次饥饿进军似雪崩之势引起连锁反应,几小时内约 9 万工人走上街头。第二天罢工人数增加到 20 万,工人和警察发生了冲突。布尔什维克党动员工人深入兵营,劝说士兵不要向人民开枪。 3 月 10 口 (俄历 2 月 25 日 ),彼得格勒举行全市总罢工,布尔什维克党散发传单,号召群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沙皇 诏 令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洛夫必须于 天之内将“首都
19、骚乱悉行制6 / 57 止”。同时下令从 3 月 11 日起禁止国家杜马开会。沙皇的倒行逆施激起群众的猛烈反抗。3 月 11 日示威群众冲破沙皇军警的封锁,到兹纳缅斯克广场集会,遭到武装镇压, 40余人横尸街头。当天,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发表宣言,号召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成立临时革命政府。晚上,巴甫洛 夫团后备营第四连的士兵首举义旗,投向革命。 3 月12 日 (俄历 2 月 27 日 )工人夺取武器,广泛建立了武装纠察队。清晨,沃伦禁卫团教导队土兵再举义旗,接着,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其它士兵纷纷倒向人民,形势骤变。工人和士兵共同行动,占领兵工总厂和军火库,缴获 4 万多支步枪, 3 万支手枪
20、和大批弹药。起义者还占领了火车站、发电站等战略要地,打开监狱,释放被关押的革命者,捣毁警察所,逮捕沙皇政府的大臣和将军。起义者控制了全城。从前线调来镇压革命的军队被工人和革命士兵说服,拒绝服从沙皇的命令,停止前进。 3 月 13 日晨,彼得格勒军区司令 哈巴洛夫率领残部从海军大厦撤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此后,莫斯科和许多地方工人、士兵纷纷发动起义,推翻当地旧政府。 3 月 15 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 300 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终于在二月革命的烈火中轰然倾覆。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和意义 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两个政权 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
21、政府 并存的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在革命起义过程中诞生的。 3 月 12 日,即革命取得胜利的当天,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发出成立工人代表苏维埃和临时革命政府的 号召。同一天下午,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其中包括国家杜马中的孟什维克代表、“劳动派”等组织的代表,在原国家杜马所在地塔夫利达宫开会,并以工人代表苏维埃临时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向全市发出通告,宣布将在当晚召开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规定工厂每1000 人选 1 名代表,少于 1000 人的工厂选 1 名代表,转向革命的军队每个连队选 1 名代表。由于时间仓促,大多数代表不是由工人直接选举的,而是由合法工人组织指派的,因此,绝大多数代
22、表受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影响。晚上举行的苏维埃代表会议选出了由 11 人组成的临时执行委员会,其中 只有 3 名是布尔什维克党人。孟什维克领袖齐赫泽任执行委员会主席,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和孟什维克斯科别列夫任副主席。 3 月14 日,在塔夫利达宫召开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第 次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随后,全国各地都陆续建立了苏维埃。 1917 年 3 月,全国约有600 多个工人、农民、士兵和水兵代表苏维埃。在同年 6 月全俄苏维埃成立之前,彼得格勒苏维埃实际 监督,宣布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是直接依靠人民武装的支持,在议会外的炮火中诞生的。7 /
23、57 它不仅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而且具有临时工农革命 政府的性质,是“工人政府的萌芽”。在二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天,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唯一存在的实际权力机关。本来,工兵代表苏维埃完全有足够的力量和权威把全部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真正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但由于苏维埃的领导权被小资产阶级妥协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所掌握,因此这种可能没有成为现实。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自称为社会主义政党,但实际上都反对社会主义革命。齐赫泽鼓吹“我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人应赞助资产阶级”。妥协党认为沙皇政府被推翻后,应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苏维埃只要求对资产 阶级政府实行“革命监督”,因此
24、竟自愿把政权拱手交给资产阶级,使苏维埃成为资产阶级的附属品。 沙皇政府被推翻后,一批原国家杜马中的资产阶级代表在 3 月 12 日成立了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并决定筹组对该委员会负责的政府。原国家杜马主席罗将科任该临时委员会主席,克伦斯基也参加了这个委员会。 3 月 14 日晚上,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派出由妥协党人组成的代表团,同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的代表团举行谈判。在谈判中,苏维埃代表团提出 8 项要求,包括赦免政治犯,实行言论、集会、罢工等自由,召开立宪会议等。最后,达成了把政权交给资 产阶级的协议。 3 月 15 日,彼得格勒苏维埃全体会议讨论了建立新政权的问题,布尔什维克党的代表反对妥
25、协党同资产阶级所订立的协议草案,坚决主张由参加苏维埃的各政党代表组成革命临时政府。但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操纵下,苏维埃通过了支持资产阶级组织临时政府的决议,决议声明苏维埃不参加政府,但将向资产阶级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对政府进行监督。同一天,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待立宪会议召开时产生正式政府 )。原全俄地方自治机关联合会主席李沃夫公爵任临时政府主席兼内务部长,立宪民主党人米留可夫任外交部长,十月党人原中央军事工业委 员会主席古契柯夫任陆海军部长,纺织厂主自由保守党人科诺瓦洛夫任工商部长,糖业资本家捷列申柯任财政部长,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以“民主派”代表的个人身份任司法部长。 11 名部长中立
26、宪民主党占半数以上。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即接管了沙皇政府各部机关,并派“特派员”到各省建立地方政权。 临时政府是由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大地主代表组成的资产阶级政权,它极力维护旧秩序、旧制度 , 拒绝满足人民群众对土地、和平和面包的要求;不准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宣布“擅自”夺取土地为“非法”行为,要负刑事责任,并出动军队压制农民的“越 轨”行动;不给工人增加工资,阻止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听任物价飞涨。对外,坚持将帝国主义战争进行到底。 8 / 57 但是,在革命群众的压力下,临时政府也被迫采取了一些带有民主性的措施。 3 月19 日发布告俄国公民书,宣布召开立宪会议来解决国家大事。接着,宣布人民享
27、有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实行政治大赦和宗教大赦,取消民族限制,废除死刑,成立各种经济改革机构和生产发展促进会,允许波兰独立、芬兰自治等等。 为了实现对临时政府的“监督”, 3 月 20 日,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设立了以齐赫泽为首的“联络委员会”,负责 同临时政府保持联系,对它进行监督,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支持、批评或抵制的立场。当然,不掌握实际政权,监督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初期,临时政府是主要的、真正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政府,但是它没有掌握武装,它是依靠苏维埃的支持而存在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虽然没有掌握国家政权机关而作为补充的、附属的、
28、监督性的机关,但它得到广大武装工人、士兵的拥护,掌握左右局势的实际力量。 两个政权交错结合、同时并存是俄国二月革命后阶级力量对比的特殊产物,它的“阶级根源 和它的阶级意义在于: 1917 年 3 月的俄国革命不仅扫除了整个沙皇制度,把全部政权交给了资产阶级,而且已完全接近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已超出了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但是还没有达到纯粹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专政”。两个政权并存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出现的奇特现象,是一种暂时的、过渡的、不稳定的状态。“毫无疑问,这种交错是不能长久保持下去的。一国之内决不能有两个政权。其中必有一个要化为乌有。”俄国革命的前途主
29、要取决于这 点,是资产阶级掌握全部政权,还是无产阶级掌握全部政权。 三 、社会主义革命方针、策略的制定 1、 列宁的“四月提纲” 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后,革命向何处去 ?是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还是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 在新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应采取什么路线、方针和策略 ? 对这些有关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全党在思考、辩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途径和策略。二月革命后,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布勃诺夫、捷尔任斯基、加米涅夫、李可夫等从监狱或流放地归来投入了革命斗争,列宁、季诺维也夫、布哈 林等也先后从国外返
30、回俄国。 4 月 16 日 (俄历 4 月 3 日 ),列宁和一批侨民冒着生命危险,取道德国从瑞士回国,深夜抵达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在芬兰车站举行隆重仪式表示热烈欢9 / 57 迎。列宁在车站广场的装甲车上发表演说,号召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奋斗。 4 月17 日,列宁在塔夫利达宫召开的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会议及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及孟什维克联席会议上先后宣读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提纲, 4 月 20 日在真理报上发表,史称“四月提纲”。四月提纲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方针和 具体计划,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关于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列宁指出
31、,二月革命将政权从沙皇统治集团转到资产阶级手中,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革命不应局限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必须继续前进。俄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第二,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列宁指出,革命的“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而要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第二阶段的社会主义革命,关键在于将政权从资产阶级手中“转到无产阶级和 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从两个政权并存这一具体情况出发,列宁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两个策略口号,预期通过这两个策略口号的实现,结束两个政权
32、并存的,局面,完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战略任务。关于无产阶级的政权体制,列宁强调苏维埃是无产阶级政权唯 可能的形式,提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苏维埃共和国的口号,指出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一切官员应由选举产生,并可随时撤换。 第三,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二月革命后,战争与和平问题仍然是政治生活中很突出的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对待帝国主义战争, 如何结束这场战争。列宁指出,临时政府进行的战争仍然是掠夺性战争,必须坚决反对。“革命护国主义”分子鼓吹“以革命名义将保卫祖国的战争进行到底”,实质上是鼓吹同资产阶级合作,必须无情揭露。对受革命护国主义者影响的群众要进行耐心的说服,使他们觉悟到只有改变临时政府的性
33、质才能改变战争的性质。列宁还指出,要用真正民主的而不是强制的和平来结束战争,就必须推翻资本统治,自觉地把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斗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紧密联系起来。 第四,关于经济政策。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的实际情况,列宁指出,俄国面临的直接任务并 不是立即实行社会主义,而是采取一些向社会主义前进作准备的过渡性措施:没收地主土地,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当地苏维埃分配;把全国各银行合并成一个国家银行,并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工业的生产和分配严格置于工人代表苏维埃的监督之下,为实现工业国有化创造条件。 10 / 57 第五,关于党的建设。列宁提出召开党代表大会,修改党的纲领,将党的名称由社会民主党改为共
34、产党,建立革命的新国际,以代替已经破产了的第二国际。 “四月提纲”发表后,受到党内外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 党人进行诋毁攻击。普列汉诺夫诽谤四月提纲是“梦话”,“在革命民主派的队伍中竖起内战的旗帜”,认为经济极端落后的俄国是“不可能谈论社会主义变革的,”。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人反对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方针。 4 月 21日,加米涅夫在真理报发表我们的分歧一文,认为俄国民主革命尚未完成,提出走向社会主义是 不适宜的,主张有条件地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李可夫等人认为俄国还没有成熟到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革命只能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反对在俄国进行“社会
35、主义的实验”,他们宣扬社会主义的动力来自西方,“社会主义的太阳只能 从西方升起。” 经过全党广泛的讨论和争辩,列宁的思想终于被党内大多数人所接受。 4 月 27 日 5 月 5 日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 )彼得格勒代表会议和 5 月 7 日 12 日 (俄历 4月 24 29日 )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 )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 (四月代表会议 )根据四月提纲的精神通过了一系列决议,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 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是通过和平途径还是通过暴力途径,这要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人阶级但愿和平地取得政权”。但是,一般情况
36、下,“资产阶 级不会对无产阶级实行和平的让步,一到决定关头,他们就会用暴力保卫自己的特权”。因此“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前述列宁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两个策略口号,是为了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主张支持临时政府,阻止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右倾立场;另一种是以巴格达齐也夫为首的彼得格勒布尔什维克集团提出的,立即推翻临时政府的“左”倾冒险主义倾向。列宁指出,临的政府应该推翻,但不能马上推翻,也不能用寻常的方法来推翻,而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耐心教育,使群众认清临时政府的反动本质, 自觉地把它抛弃,由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全部政权,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第二步,继续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使群众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影响下解放出来,通过民主选举,改组苏维埃的领导 机构,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从苏维埃的领导机关中排除出去,将苏维埃的领导权转到布尔什维克手中,使苏维埃真正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这两步在当时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