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源流( 建筑样式、空间功能、材料结构、建筑局部、工程工艺、文化意涵)起源与发展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 明朝中叶,徽商崛起,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商贾大帮之一。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 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 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 之徽州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雕别 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 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楼上厅”形式,这是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格局,在潮湿山区能有效防止瘴疠之气的入侵。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 解决通风和光照方面的问题, 由中原士族带来的“四合院”形式逐步演变成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另外, 山区木质结构的房屋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马头墙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