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定义 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肝脏造成损害,即为药物性肝损害。,引起肝损害的临床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解热镇痛和抗痛风药、抗癌药和免疫抑制剂、神经精神药物、循环和消化系统药物、中草药及其它药物。其中最常见是抗结核药物。,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机制 药物的固有毒性引起,有剂量依赖性的,在用药和发生肝损害之间有相对固定的潜伏期 用药者的特异体质导致,与遗传素质密切相关,再次给药后立即复发;多伴随发热、皮疹和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等药物过敏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 1、用药14周(或更长时间)出现肝损害的表现; 2、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 3、周围血象嗜酸粒细胞6%; 4、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 5、有肝内瘀胆或肝实质损害的病理和临床征象; 6、HBsAg、抗-HBC、抗-HAVIgM、抗-HCV、抗-HDV、抗-HEV均阴性; 7、再次给药又发生肝损害。 如有1加上27中的任何2条,即可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对原有肝病病情稳定,但应用某些药物后肝损害加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