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游爱艳今天上了一节关于“物质的转化”中“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这一课时,其中一个环节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后仔细琢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是不恰当的,也是低效的。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尝试回忆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并板书如图 1,接着让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写出“CCO 2H2CO3CaCO3”的变化过程,指出有很多的事例与证据可以说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有这样的转化规律。然后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那么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之间又有怎样的转化规律呢?让学生尝试模仿写出其转化关系如图 2。图 2 反映的转化关系带有模仿与猜测,需要提供证据加来支持,所以我要求学生对每个步骤的
2、转化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加以证明。在学生差不多都写完之后,我布置了一个小组交流讨论:相互交流组员的证据是否合理。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逐一汇报(为了避免重复书写,所以没有布置写在白板上展示)自己小组所例举的化学方程式证据以证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为了让学生了解有更多的证据可以证明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而布置的一个交流活动,看似一个比较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但在这个环节耗时较多,而且没有产生一些新的认知,经过交流之后,学生原本的错误很难暴露出来。经过与听课老师的交流及思考,我认为这个环节可以这样处理:在学生写完化学方程式之后,教师巡视,并叫几个写的比较典型(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的学生直接写在白板
3、上,然后一起放到黑板上展示,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把几个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转化关系进行归类,同时可以暴露一些学生的错误思维,作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省时又高效。目前我们在课堂上所运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求同,鲜少存异。总是希望把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与错误思维能够通过小组的讨论加以解决,然后形成一个共识,而实际上有时候这样的共识可能是个假象,学生的差异认识可能是被掩盖了,也可以是被镇压了,当然有些是解决了。所以我们只有让学生的差异充分暴露出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因为一个学生的错误往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错误。而且,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灵活地选择教学形式,让形式为内容服务。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盐+O2+H2O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O2+H2O图 1 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