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浅论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习专业: 行政管理 准考证号: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主考院校: 指导教师: 日 期: 目录 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 (一)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 2 (二)存在的问题 . 3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 6 (一)城乡二元结构,户籍管理制度落后 . 6 (二)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 6 (三)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 . 7 (四)农村城镇化建设缺乏政府引导以及政策性支持 . 7 (五)当前新农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 8 (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缺乏良性流动机制 . 9 三、加强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 10 (一)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 . 10 (二)立足于国情借鉴欧洲成功就地城镇化模式 . 11 (三)立足于本土化的农村城镇化建设 . 12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 . 14 (五)建立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良性流动机制 . 17 参考文献 : . 20 致谢 . 22 1 浅论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文摘要: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城市问题日愈突出
3、,人口大量膨胀,大城市化水平赶不上工业化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及城市管理水平,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不堪、住房狭小紧张、环境污染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两极分化、社会秩序混乱等 “ 城市病 ” ,农村 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本土化;城乡一体化 “ 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体制
4、机制。 ”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对国家 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 黄佳伦: 十八大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云南日报 2013 年 11 月 16日报,第 23048 期。 2 入,大城市问题日愈突出,人口大量膨胀,大城市化水平赶不上工业化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及城市管理水平,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不堪、住房狭小紧张、环境污染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两极分化、社会秩序混乱等 “ 城市病 ”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一、农村城镇化建设
5、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开了对原有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这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的开端。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已经 初见规模。 “ 人口城市化水平从 1978 年 17.92%上升到 2010 年的 45.7%,从 2000 年到 2009 年,中国城镇化率由 36.2%提高到 46.6%,年均提高约 1.2 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由 4.6 亿增加到6.2 亿,净增 1.6 亿人。城镇县城区面积由 2000 年的 2.24 万平方公里,增加到 2008 年 3.63 万平方公里,根据专家的研究预计到 2015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 5
6、2%左右,根据十八大报告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实际城镇化率将超过 60%。 ” 目前中城镇化存在着高估现象,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还是一种不完全的城镇化 。尽管从统计上看,这些年来中国的城镇化,人口比重在不断的提升,但是我们城镇居民的素质、生活质量、消费行为、思想观念、管理方法却难以跟上,城镇化的质量还比较低,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不相适应, 我国的大城市化道路,虽吸纳了许多农 茹信、付崇兰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 第 44 页 -46 页。 3 村人口,较快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但是农业人口仍占 50%左右,大城市的人口过于集中,带一系列的社会、环境问
7、题,更重要的是农村面貌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改观。 (二)存在的问题 1.从大城市的角度看当前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大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垃圾大量堆积,垃圾的无害害化处理比例很低,城市私人汽车急剧增 加,汽车尾气排放不断提高,空气及噪声污染十分严重,许多企业仍然不断地将大量污水排放到城市河流中,城市的污染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 , 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 社会问题 ,如贫困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 由于资源的垄断和行政配 置 特点,各种资源向大城市和行政中心高度集聚,形成典型的极化特征,导致特大、超 大、 超特大城市过度膨胀,而小城市和小城镇发育不足。
8、2.从小城镇角度看当前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城镇的功能不完善 ,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难以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 移 。 小城镇规模过小还导致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 ,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健全 ,不能满足小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孤立的发展小城镇 ,没有把小城镇的发展纳入到大的城市群的体系之中 ,使小城镇的发展与周围大中城市和其它小城镇的发展相脱节 ,没有能够形成统一的城市网络体系 ,隔断了小城镇和周围大中城市的相互推动作用 ,不能够使小城镇的发展借助于大中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不能很好的找准小城镇4 发展的定位 ,把小城镇
9、建设孤立于城市体系之外 。 现在建制镇的规模很小,平均不到 1 万个,现在还有很多小城 镇就处于萎缩的状态,原因就在于缺乏产业的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比较落后。近年来小城市数量越来越少 , 城市规模结构 呈 “ 倒金字塔 ” 型演变的趋势。 3.从农村的角度看当前城镇化存在问题。农村大量出现 “ 空巢老人 ” , 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 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 ?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
10、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 ,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 “ 空巢老人 ” 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 ,甚至 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机械化程度低收入低下,但多数六旬以上的老人仍然要劳作在田地间, 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 “ 空巢老人 ” 仍然普遍存在“ 小病拖、大病熬 ” 的现象。此外, “ 空巢老人 ” 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而独身 “ 空巢老人 ” 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 料。 那些依
11、然 留守在 农村的 儿童,也同样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5 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 :农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但是我们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主力军却是 “ 空巢老人 ” 和留守儿童妇女。 4.从农民工的角度看当前城镇化问题
12、。 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在这融入的过程中他们与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便体现了出来,贫民区无序扩张,犯罪率上升。 新一代的农民工的出现更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父母本身就在城市打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大都是出生在 20世纪 80 年代 包括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农民工打算回农村就业所占比例比较低 ,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 ,只有极少数选择回农村就业 ,70%的农民工不打算回乡就业。 90 后农民工中 ,只有 3.8%的人选择务农,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使农民工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
13、生活保障 。这不免使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降低,同时, 进城务工的农民 会 产生自我怀疑和自卑 心理 , 用不理智、不负责任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甚至 成 为 城市社会 治安的 不稳定因素 ,新生的农民工拥有 更多的文化知识, 怀 有更远大的理想,对城市也更加的熟悉, 但是他们的心理 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也更加脆弱。户籍制度、6 城市社保 、居高不下的房价 等相关 因素 的制约使他们 “ 留不下,回不去 ” ,成了游离在城市边 缘的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结构,户籍管理制度落后 “ 城乡二元结构户籍管理制度始于 1958 年,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形成了城乡
14、户口性质的二元结构,鉴于中国农村人口过大,所以中国的现代进程就不得不暂时牺牲农民的利益。 ” 对农村人口进行严格控制,在城乡之间人为地设立起一道森严的壁垒,这种体制的实质是使城乡居民身份的不平等固定化,使城乡经济的分割获得了制度上的支持,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体制具有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矛盾,户籍制度在形成的初期对于减轻城市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就业压力,保障城 市工业的优先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后,它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这种户籍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流动,也是制约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最大的障碍。 (二)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尽管 农村 小城镇
15、发展的速度很快, 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绩。但必须看到,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盲目地、脱离实际地均衡发展小城镇,导致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并已影响到了小城镇建设的稳步健康发展。 规划起 点低,布局不合理 宁克平 :城市与人 -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对策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73 页。 7 一些地方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致使小城镇规模小 ,布局散乱。一段时期以来 ,一些地方争相提高本地行政区划级别 (如乡改镇、县改市 ) ,没有把城市化看成是一个经济过程 ,一个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的过程 ,小城镇的设
16、置与建设出现了数量盲目扩张的问题 ,导致了建设成本的加大和自然资源的 规模大部分偏小, 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带动能力不强,有些小城镇规模过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 (三)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是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工业反哺农业是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 ,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既是减缓乃至扭转这种城乡差距扩大趋势的要求,是按贡献取酬和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也是稳定社会的要求。 目前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国家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城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又相对滞后,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搞小城镇建设。于是有
17、些乡镇政府采取以减税让地换发展,随意出台减税、免税、返税、让地的土政策。不少地方更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利益来刺激投资者的积极性,许多地区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屡屡出现设立“免税费一条街、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他标志性建设项目等现 象。 (四)农村城镇化建设缺乏政府引导以及政策性支持 农村城镇企业多以粗放型为主,劳动强度高,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大,从业者多以体力型农民工为主。基础设施投资总量不足,与大城市基础设施同期投入资金相比,其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投入到农村8 城镇基础建设,农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的不足意味着用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并影响到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公路建设等项
18、目的开展,也拉大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农村城镇医疗设施差,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政府对城镇化建设缺乏规划和良好的引导, 缺乏资金投入,城市功能不完善,政策性支持不到位,对人才没有吸引力。缺乏本土化城镇化的观念。 (五)当前新农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收入普遍偏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于初级化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一再加大农业 基础设施 建 设 投资,但农业 基础设施 建 设 投资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 农村 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导致水资源浪费。同时村上不存在进行科技服务活动的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村民一般不进行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农村医疗投入不足, 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 。 目前农村合作医疗 远远不能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 高的问题 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