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学: 1燕子低飞有雨 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 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瑞雪兆丰年 覆盖在地面的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护小麦安全过冬。雪花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凝结了许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的灰尘,对小麦具有一定的肥效
2、。雪化成水渗人土里,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故小麦来年必然丰收。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处于西风带,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运行。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东方射来的阳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会随着西风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到傍晚看到东方有虹,这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的降雨 云的水滴上形成的,这种虹的出现,说明西方已没有雨了,天气将晴。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
3、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7墙内开花墙外香 /酒香不怕巷子深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 到墙外。 8破镜不能重圆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 “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
4、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10水火不相容 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 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 “霜前冷 “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 “雪后寒 “的感觉。 “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5、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吸热 在 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2纸里包不住火 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13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14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 .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 .而如果空气潮湿,水
6、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15、钻木取火:内能的改变方式 16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 .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 .霜是 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17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 水的温度在 0 4之间是热缩冷胀, 4时水的密度最大 .当整个水温都降到 4时,水的对
7、流停止 .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 4,上层水温降到 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 .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18 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19、十雾九晴 时至初冬,我们经常会发现早上有雾当天多半是晴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雾九晴”。 “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雾与晴天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先得从雾
8、的成因上说起。 雾是指在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据资料表明,根据成因,雾一般分为四种:辐射舞。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使贴 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日出前雾最浓,日出后随地面气温升高而逐渐消散或上升为层云,其厚度一般为 100 200米,最薄者只有 2 3米。平流雾。暖空气移行到较冷下垫面上,其下部分水汽冷凝结成雾。平流雾的生、消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暖湿平流的特性,一般说它比辐射雾范围广,厚度大,时间长,日变化也不很明显。平流雾形成于冬季热带暖湿气团移行在高纬寒冷地区时;春夏大陆暖气团移行到较冷海面上时;冬秋季海洋暖湿气团移行到较冷陆
9、地时;海洋上暖湿空气移行到冷海面和冷暖洋流交汇时。蒸发雾。冷空气移到较暖水面上,水面蒸发加快 ,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雾。锋面雾。是暖锋锋前降雨蒸发后使低层空气达到饱和形成的雾 很显然,这里所指的“雾”应该是“辐射雾”。它的形成是因为晴朗的夜晚,无云或者是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地面强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同时因为无云、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特别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弱,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因而当天多半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20、大树底下好乘凉 阻挡辐射,通风对流,水分蒸发吸热 21扬汤止沸,釜底抽薪 液体沸腾 有两个条件:一是
10、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扬汤”是为了使汤的温度降低至沸点以下,但这只是暂时的“止沸”。如果“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22、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比热容的性质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23、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意为“捧”)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光的反射和扩散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 。扬起的汤 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 制止液体的
11、沸腾。 声学: 1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2.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3.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
12、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 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4. 闻其声如见其人 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5. 余音绕梁 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6、 弦外之音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7、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8、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音色 “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
13、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了主要依据是音色 光学: 1、水中捞月一场空 有月亮的夜晚 可在天上看到一个月亮,在水中也能看到一个“月亮”。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水中的“月亮”实际上是月亮在水中的虚像,当然是不可能捞到的。 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光的折射导致水底看上去变浅了,同理,水中的鱼也是看上去比较浅。 3、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 “一模
14、一样 “,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 “里外不是人了 “。 4、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5、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6、一石击破水中天 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7、瞎子点灯白费蜡 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 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
15、体。 8、照相的底片 颠倒黑白 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 .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 .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 .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9、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10、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1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_。 13、今年 5月 23日,蓬莱阁附近海滩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的折射 14、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桃花反射红光。 15、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