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738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通市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通市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通市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通市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南通市 2008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 A纰 缪 未雨绸 缪 露 脸出乖 露 丑 抹 布转弯 抹 角 B 稽 首 稽 订辞章 辟 谣开天 辟 地 偏 裨 大有 裨 益 C 诧 异叱 咤 风云 契 约提纲 挈 领 糜 烂望风披 靡 D.觊 觎光风 霁 月 悲 怆 满目 疮 痍 伉 俪 沆 瀣一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 A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各大商场纷纷举行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降了四到五成的名牌 服装,许多顾客 慷慨解囊 ,大量抢购。 B晚年

2、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因为眼疾,只能 述而不作 ,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C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 十室九空 了。 D.让许多美国民众感到难以接受的是,美国一直强调风险自负的投资原则,但现在危机的 始作俑者 华尔街投机者却需要纳税人来为他们的过错埋单。 3请以 “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 ”为开头,重组下面一句话。 ( 4分 ) 把中国艺术 “诗境 ”和 “画境 ”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 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哲学旨意的崔龙喜紫砂壶作品,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崔龙喜的紫

3、砂壶作品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 5分 ) 新华社 12 月 12 日电,日本宣布, “变 ”字成为反映日本 2008 年世态的年度汉字。理由是日本首相短期内不断变换人选,日本人表示希望看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广新闻报道, “乱 ”字成为 2008 年台湾的年度汉字。理由是台湾社会政治动荡, 金融危机使人心混乱。 2008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雪灾、地震、三聚氰胺、奥运、神七飞天、两岸三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燃油税改革等等。 请写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 2008 年中国年度特点的汉字,并结合上述重大事件,说明理由。 ( 不得选 “变 ”和 “乱 ”字 ) 汉字: 理由:

4、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题。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大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 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 “我战不克,先殪此曹 !”人皆相谓曰: “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 !”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竞,言曰: “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 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 ?”太后曰: “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 ?”屋质对曰: “李胡、永康王

5、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 ?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 质谏曰: “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帝曰 “彼众乌合,安能敌我 ?”屋质曰: “即不敌,奈骨肉何 ?况未知孰胜 ?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 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 ”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 让 ,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 “汝当为我画之。 ”屋质进曰; “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 ”太后曰: “汝 第 言之。 ”太后复谓屋质曰: “议既定,神器竞谁归 ?”屋质曰: “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 ?万口

6、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 夺 也。 ”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 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刺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 寝 。未几,刘哥邀驾现樗蒲 ,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屋质奏曰: “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 ”帝曰: “卿为朕鞫之。 ”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 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 1 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 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7、 A始相见,怨言交 让 让:责备 B愿立永康王,不可 夺 也 夺:强取 C太后曰 “汝 第 言之。 ” 第:只管 D.刘哥等不服,事遂 寝 寝:停止 6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 “善筹 ”的一组是 ( 3分 ) 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即不敌,奈骨肉何 ?况未知孰胜 ? 臣愿竭死力 屋质率剑士往讯之 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太宗驾崩后, 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 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 “惟和为善 ”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

8、受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 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 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刺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屋质,叛乱才没有能发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 ( 1) 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 !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 3分 ) ( 2) 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 ?( 3分 ) ( 3) 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 4分 ) 三、古诗鉴赏( 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

9、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 ,烟尘飞至今。 注 骎骎 ( qnqn) :马跑得很快。 卢龙塞:古地名。 ( 1)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 “塞下 ”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 5 分 ) ( 2)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 5分 ) 四、名 句名篇默写( 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 不应有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3) 汩余若将不及兮,

10、( 届原离骚 ) ( 4) 艰难苦恨繁霜鬓, 。 ( 杜甫登高 ) ( 5) ,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 6)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 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题。 坚硬的荒原 乌拉圭 何塞 恩里克 罗多 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

11、锋刃更厚。老人 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 “刨坑,把它种上。 ”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爹, ”孩子抽泣着, “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 ?” “用牙啃。 ”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他抬起一只脚,放在那孩子软弱无力的 脖予上。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

12、头上磨刀。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了一个骷髅大小的坑穴。然后又啃啊,啃啊,带着微弱的呻吟。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 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心痛,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是满头白发。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边,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全部经过。 “给种子攒土。 ”老人对他说。 “爹, ”孩子怯生生地问道, “哪里有土啊 ?”“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 来。 ”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喉咙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

13、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 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头发变白。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予对他说: “浇水。 ”孩子难过得缩成一团,似乎在问他: “爹,哪里有水啊 ?”“哭,你眼睛里有。 ”老人回答,说着扭转他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取着,就 这样哭了许久,许久。 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摸着土坑的四周。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几片叶片。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久,许久,直到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

14、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到树枝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老人放开了孩子,孩子已经停止哭泣,满头白发。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人抓住了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 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在地上。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选自 2008年第 11期名作欣赏,有删改) 11请分析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 6 分 ) 12请简要分析

15、文中三个孩于 “刨坑 ”、 “攒土 ”、 “浇水 ”等具体行为和过程的象征意义。 ( 6分 ) 13 文 章最后一段,老人为什么还要残忍地役使三个孩子继续到附近种树 ?( 5分 ) 14文章题为 “坚硬的荒原 ”,而大量的文字写老人和小孩。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题。 重返经典阅读之乡 声讯时代,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流行阅读,快餐式阅读。这些阅读使我们获得的是感官上的轻松,表层上的享乐,而不可能进入大脑,沉淀于心。有许多人已经看到

16、了,流行阅读只能使人们获 “生命中不 能承受之轻 ”。 真正的文学和文学阅读,都应该是进入一种境界,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和本能化的交流。即如目前被宣扬得沸沸扬扬的 “网络文学 ”,其实大多数并没有给我们的社会和人生带来什么严肃和深刻的思考,而只是一些私人话语的无序展示和群体语境的重复交流。那种网络文学必将取代传意义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的说法,只是声讯时代的一个神话。 事实的确是,声讯时代的大部分与流行、时尚相关的阅读,都与精神、灵魂、思想、哲学、生命、本质等等无关,甚至背道而驰。对我们来说,这同样是一场 “瘟疫 ”。 总之,我们的文学在这个时代面临着危机。 每一个有点文学修养和文学良知的人其实都

17、感了这种危机。 文学其实正在远离文学。 当所有的文学成了 “速成 ”的东西,也就同时决定了它 “速朽 ”的命运。 惟一的抵抗方式,就是应该重返经典阅读之乡,应该 “重读经典 ”。 苏联曾经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国度。据说,不同的年代里(即使是战争期间),人们从未放弃经典阅读,甚至集体农庄的农妇,都可以为你背上一段普希金的诗或契诃夫的剧本台词。国民素质一直很高。然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这么好的阅读传统在苏联却日趋式微了。流行阅读代替了经典阅读。结果是,人们的精神状态日趋萎靡,社会风气急剧 败坏,到最后,整个国家也解体了。有识之士总结说,毫无办法,这是必然的结果,意料之中的事儿。流行阅读提供给人的东西

18、,哪能和普希金、果戈理们提供给他们的精神养料相比呢 ?那是一种天壤之别 ! 美国人是聪明的。他们也许正是从俄罗斯的经历中得到了启发,引起了警惕,所以他们这些年一直在倡导阅读经典。我从一份资料上看到,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经典书目就有 20部之多,而且教育部门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学生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当然,在这种经典阅读的同时,他们也并不排斥对流行阅读和声讯、光影的亲和。但 亲和之中他们却有了一种 “抗体 ”,提高了他们对 “美 ”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接受能力。 我们当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尽快地重返经典阅读之乡。 只有从经典阅读中,我们才能获得一种抗体,抵御

19、 “瘟疫 ”。 15下列说法, 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 A声讯时代,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流行阅读、快餐式阅读,经典的阅读已呈现逐渐被时尚的阅读所替代的趋势。 B “瘟疫 ”是指时尚阅读和流行阅读如果完全代替了经典阅读,人们的精神状态就会日趋萎靡,社会风气就会急剧败坏。 C “网络文学 ”并不能给社会和人生带来什么严肃和深刻的思考, 因此在阅读时应加以排斥。 D广泛阅读经典作品,能够让人获得精神养料的滋养,不断陶冶情操和透亮内心,获得生活的智慧与思想。 16请说说你对 “当所有的文学成了 速成 的东西,也就同时决定了它 速朽 的命运 ”这句话的理解。 ( 6分 ) 17请分析作者列举苏联

20、和美国对待经典阅读不同做法的作用。 ( 6分 )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题。 新红学的奠基人 俞平伯 俞平伯是 “五四 ”以来集 “作家 ”与 “学者 ”于一身的著名人物之一。作为一位作家,他的诗歌与散文卓有成就;作为一位学者,他博学宏通,著作等身。 俞平伯的古典文学研究活动,和他的创作活动一样,都是在当时时代潮流影响下开始的。他自 1921年开始研究红楼梦,这同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一些领导人物为了提倡白话文学,为了反对传统的文学偏见,把小说、戏曲提到文学正宗地位并加以推荐和颂扬有关。 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上的成果很多,举凡考证、校订和批评,都有涉及,他的论著使他无愧

21、于蜚声中外的 “红学 ”家。从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来看,他在 20 年代刊布的红楼梦辨尤是十分重要的著作。 “五四 ”以来的学人大抵把胡适、俞平伯视为新红学的代表人物。由于新红学的特点是考证 ,因而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考证。当然也涉及红楼梦思容的评论,但那不是主要的。如果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主要集中在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世、家世等)的考证问题上,那么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则是主要集中在文本本身的考证上。即使胡适那篇文章也涉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非一人所作问题,但与俞平伯的论说角度不同,当时刘大杰在致俞平伯的信中就认为: “胡适之先生是从外面书上的考证,先生是从内容的研究,证明后四

22、十回与前八十回绝不是一个人做的。 ”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举出大量内证并结合外证,考定后 四十回确非曹雪芹原作,从而构成信说。红楼梦辨成为红楼梦版本学的开端著作之一。书中还举出前八十回的内证来考索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的内容,同时根据戚蓼生序本中的批语考索另一个续本的内容,后来随着脂砚斋重评本的发现,证明俞平伯所考非是另一个续本而雪芹原本的内容,因此实际上也就是钩沉工作。 1954年俞平伯在受到政治上的不公正待遇后,继续坚持红楼梦的研究,完成了 红楼梦流传史上第一部参汇几种早期脂评本的校本 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他还对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作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论说。 作为新红学的奠基人之一的俞平伯,与胡

23、适有一个重大不同,那就是他不像胡适那样,把文学研究中的考证方法绝对化。胡适在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和家世后,得出了一个“自叙传 ”说。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也曾有过 “自叙传 ”的说法,但在红楼梦辨出版后的第 3年,即 1925年,俞平伯发表红楼梦辨的修正一文,修正了 “自叙传 ”说。为此,他还希望胡适不要完全依赖 “呆的方法和证据 ”,要用文学批评的眼光来看红楼梦,也只有这样,才能净扫 “索隐派 ”里所表现的俞平伯对文学本体论批评观念的坚持,同他在诗词研究中坚持 文学本体论是一致的。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俞平伯的古典文学研究活动,同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一些

24、领导人物提倡白话文学,反统的文学偏见有关。 B新红学的特点是考证,因而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红楼梦作者和版本,当然也涉及红楼梦思想内容的评论,但那不是主要的。 C俞平伯和胡适通过对红楼梦内容的考证,都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非一人所作。 D俞平伯根据戚蓼生序本中的批语,考索另一个续本的内容。实际就是曹雪芹原本的内容。 16请分条概括俞平伯在红楼梦研 究上的重要贡献。 ( 6分 ) 17请概括分析俞平伯和胡适对红楼梦的考证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 6分 ) 七、作文( 70 分) 18中国的书法不仅看重墨,更看重被墨切割成各种形体的空白;中国的国画也是这样,讲究画面应该留有恰当的空白。留白,留空白

25、,这空白或是湛蓝的天,或是碧绿的水,大千世界的七彩都这 “白 ”中。其实,岂止书法、国画,京剧、围棋、文学 无不如此,人生亦如此。 请以 “留白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 立意白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南通市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 ( 3分 ) C( A项, mi mu, lu, m/m; B项, q/j, p, p/b; c项, chzh, q/qi, m m; D项, j, chung、 chung, kng hng) 2 ( 3 分 ) D( “始作俑者 ”指最先提倡某种风气或某事的人,含贬义。 A 项, “慷慨解囊 ”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语境不存在帮助别人的意思。 B项,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 作。望文生义,与句意不符。 C 项, “十室九空 ”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 3 ( 4 分 ) 示例: 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把中国艺术 “诗境 ”和 “画境 ”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哲学旨意,因而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