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名校高三月五校联考语文.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782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名校高三月五校联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名校高三月五校联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名校高三月五校联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名校高三月五校联考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名校高三月五校联考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7 届江苏省名校高三 10 月五校联考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 _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 ”,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迄今所有的探索和研究表明,我们赖以 _、繁衍的地球,才是人类最好的天堂和最舒适的伊甸园,我们必须珍惜、爱护她。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 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 ,我们的内心 _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漫延 生息 也 /就 B.蔓延 栖息 但 /才 C.漫延 栖息 也 /就 D

2、.蔓延 生息 但 /才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的能力。 “漫延 ”与 “蔓延 ”都是表示向四周扩展的意思, “漫延 ”侧重于水的扩散; “蔓延 ”侧重于植物或火的扩散。本句指网络上的言论,因此选用 “蔓延 ”。 “生息 ”:生活,生存;人口繁殖。多指人口。 “栖息 ”:歇息;暂住。多指鸟类。地球是人类的生存之地,因此选用 “生息 ”。 本句是阐述爱与孤独之间的关系, “爱不能消除孤独 ”与 “孤独会让我们对别人充满爱 ”这两种情况形成对比,中间应用转折关联词,应选用 “但 /才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

3、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筹委会和各有关部门、地方统一思想、各司其职、精心组 织的结果。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可在 “采集 ”前加上 “被 ”;B,搭配不当, “社会矛盾 ”不能与 “分担 ”搭配,可

4、在 “社会矛盾 ”后加上 “的化解 ”; D,成分残缺,可在 “音像制品 ”后加上 “的人或单位 ”。 3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语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B.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恸哭六军俱缟 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A,比喻,把 “万事 ”比作 “东流水 ”; B,借代, “骨肉 ”指孩子; C,借代, “红颜 ”指美女; D,借代, “娥眉 ”指女子,这里指杨玉环。 4 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令爱这次获作文竞赛全国大奖,多亏你

5、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B.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C.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员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 D.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你帮忙。 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 “令爱 ”是敬辞,用于敬称对方的女儿,本句用于指自己的女儿,使用错误。 C, “惠赠 ”是敬辞,指别人赠予的财物,本句用于自己,使用错误。 D, “恭候 ”是敬辞,指恭敬地等候他人,本句用于让对方等候自己,使用错误。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 “冷静 ”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

6、的爱; _。这是 “理智 ”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 “有情 ”的,所以这结晶是有 “理趣 ”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 _。他所指出的 “中国症结 ”,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翻翻看看, _。 他的 “热讽 ”其实是 “冷嘲 ” 他的 “冷嘲 ”其实是 “热讽 ” 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 “笑中的泪 ”吧 吸引我的是那 “笑中的泪 ”,也是那笑吧 A. B. C. D.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根据 句式整

7、齐,前后一致、对应的准则,联系语段中心,先 “冷 ”后 “热 ”,先 “笑 ”后 “惊、痛 ”,可得 出选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 屈 。智识深远,过人远甚, 而 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 则 吏从旁唱, “宰相尊重 ”,客踧踖起退。 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 之,自公始也。 熙宁元年,徙判汝州。诏入觐,许肩舆至殿门。神

8、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且命毋拜,坐语,从容 访 以治道。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 “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 ”又问边事,对曰: “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帝默然。至日昃 乃 退。欲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 致 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 以 疾。所亲问其故,公 曰: “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

9、 堪 也。 ”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节选自富弼等史料 )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之能 屈 屈:使 屈服 B.从容 访 以治道 访:询问 C.自 致 仕归西都十馀年 致:调任 D.吾衰疾不能 堪 也 堪:承受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晚年宾客请见者亦

10、多,谢 以 疾 且 以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至日昃 乃 退 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而 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而 况于明哲乎 D.客坐稍久, 则 吏从旁唱, “宰相尊重 ” 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 ”则 与斗卮酒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2)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9 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富弼的 “温良宽厚、正色慷慨 ”?试加以概括。 【答案】 6 C 7 D 8 (1)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

11、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 (2)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 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 9 位高不骄,礼待下属;诚恳谏上,献计献策;礼待宾客,不论贵贱;深得民心,备受爱戴。 【解析】 6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致:辞去。 7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以 ”:介词,表凭借,用 /介词,表原因,因为。 B, “乃 ”:才 /竟然。 C, “而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递进。 D, “则 ”:两句都是副词,于是,就。 8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

12、 ,特别注意得分点。得分点: (1)“虽 ”, “谒 ”, “抗礼 ”, “引 ”, “从容 ”; (2)“累 ”, “盖 ”, “是 ”,“一 ”。 9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 “温良宽厚、正色慷慨 ”的含义, “温良宽厚 ”是指温和善良,为人宽厚, “正色慷慨 ”是指表情严肃,义正辞严。这两点概括了富弼的性格特征,一方面待人接物温和善良,另一方面遇到大事也有自己的主张见解。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些特点叙写人物,因此接下来理清文章脉络,归纳内容要点,可以段落为单位概括,第一段总领,第二段着重表现他礼待下属,第三段主要记叙 他应对皇上的询问,直言进谏,第四段有两

13、点,一是因崇尚礼待如一而谢绝宾客,二是出行深得民心。 【备注】参考译文: 富弼为人宽厚,温和善良,通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执于己见的。可等到他面临重大事情时,他就表情严肃,义正辞严,没有人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反复仔细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宰相,自唐朝以来可说是礼遇最高:百官来拜见的,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直立,稍微伸手扶一下来客;送客不用下台阶;客人坐得稍久了,侍吏就从旁边大声说 “宰相尊重 ”,客人就恭敬不安地起身离去。 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送客人到门口,看到他上马才回来。自此

14、众官员渐渐学习富弼,(礼待下属 )从富弼开始啊。 熙宁元年,调任汝州判官。诏令入朝觐见,允许坐轿到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让其儿子从宫门进入,而且命令他们不要跪拜,坐下谈话,从容地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富弼知道神宗果敢有所作为,上奏说: “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那么奸人就得以逢迎。应当像天监视人一样,善恶都自取,然后进行惩罚奖赏,这样功劳和罪恶都各得其实情。 ”又询问边疆之事, 富弼说: “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 ”神宗沉默不语。到日影西移才告退。神宗打算将他以集禧观使留在京师,他极力推辞,到郡县赴任。熙宁二年二月,诏授职司空兼侍中,赏赐

15、上等府第,全部辞谢,任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从辞去官职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常深居不出门;晚年请求拜见的宾客也多起来,他都以病为理由,辞谢不见。亲近的人问他什么缘故,富弼说: “大凡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 待的做法。如果每个人来了都接见,我年老体衰又有病不能承受。 ”士大夫们也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 曾经想到老子祠去,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适逢府中把集市迁到桥边,市上的人为富弼出行高兴,伴随着观看,直到安门,市面为之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

16、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以信 (互告 ),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受士大夫爱戴也是如此。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侍奉君主,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怜悯至诚充满内心而表现在外,能像这样吗? 三、古诗词鉴赏 10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 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 “初冬夜饮 ”,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 “抑扬顿挫之节 ”,此诗短短四句,也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第一句用典, “偶求欢 ”的 “欢 ”指代酒,暗点诗题

17、“饮 ”字;第二句 “侵霜 ”与 “初冬 ”暗合, “烛盘 ”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 “一堆雪 ”写窗外飞雪,又点出了冬天的天气。 (2)第一句用典,写出了独饮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 郁;第二句实写夜饮,进一步烘托孤独凄婉之情;第三句跳开一笔,从叙事转向写景、从室内转向室外,境界大开,情绪得到进一步宣泄;结尾用问句,既与前面叙述相呼应,也从现实进入想象,思维跳荡起伏。 (3)仕途失意的悲愤;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漂泊无依的愁苦;疾病缠身的痛苦。 【解析】 (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意, “如何扣题 ”即是全诗中哪些词句体现 “初冬夜饮 ”,这需要读懂词句隐含

18、的信息,如 “求欢 ”指代 “饮酒 ”,“侵霜 ”暗合 “初冬 ”, “烛盘 ”点明 “夜 ”, “一堆雪 ”直言 “冬 ”。 本题考查鉴赏 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题目中的 “波澜起伏 ”是指情感的变化,心绪的起伏,因此本题侧重分析各句的情感基调。答题时应从宏观上把握,根据各句内容,归纳思绪特点,以体现或忧郁或开阔或激荡的思绪。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情感需在深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首句 “淮阳多病 ”引用典故,再联系作者自身的经历,不难体会出仕途失意的悲愤;颔联 “客 ”字已表明客居他乡,再结合 “侵霜 ”“烛盘 ”,凄清孤寂之情溢于言表;尾联 “明年谁此凭栏杆 ”这一

19、发问蕴含流转无定的困苦,漂泊无依的愁苦。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 补出下 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 ,用之如泥沙? (2)纵一苇之所如, 。 (3) ,相逢一笑泯恩仇。 (4)男儿有泪不轻弹, 。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6)西当太白有鸟道, 。 (7)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 已焉哉。 (8) ,则知明而而行无过矣。 【答案】 (1)奈何取之尽锱铢 凌万顷之茫然 度尽劫波兄弟在 只因未到伤心处 艰难苦恨繁霜鬓 可以横绝峨眉巅 信誓旦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填空式默写相对容易,考生需熟记课文内容,写出相应的上下句即可,注意易错字词,如

20、“锱铢 ”“度 ”“鬓 ”“峨眉巅 ”等。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万里长城一红柳 梁衡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 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夕阳西下,一抹红霞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 一棵红柳树。 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

21、呆了。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 碱。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如不注意你都看不到它的叶片。这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风固沙。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遒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

22、后的凝聚。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灿若朝霞。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而奇怪的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 站长姓刘。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他说:这是佛缘。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老刘当过兵,他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就回到了长城脚下。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他每次走到这里,就在这棵红柳树下歇歇脚,四周少林 无树,就只有这一点绿色。放眼望去,茫茫高原,沟壑纵横,万里长城奔来眼底。 他稍一闭眼,

23、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 。一开始为了巡视方便,他就借住在寺里。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了五六个志愿者,就挂起了牌子。 保护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与寺庙成为一体。连僧带俗共十来个人,同一个院子,同一个伙房,同一本经济账。志愿者多为居士,所许的大愿便是护城修城;僧人都爱树,禅修的方式就是栽树护树。早晚寺庙里做功课时,志愿者也到佛堂里听一会儿诵经之声,静一静心;而功课之余,僧人们也会到寺 下的坡上种地、浇树、巡察长城。不管是保护站还是寺上都没有专门经费。他们自食其力,自筹经费维持生活并做善事。几年来老刘他们在这儿打了一眼井,栽了三百亩的树,为站里盖了几间

24、房。他还率领他的 “僧俗大军 ”走遍沿长城的村子,收回了一万多块散落在民间的长城砖,在文物局指导下修复了一个长城古戍楼。 正说着,人们回来了,几个僧人穿着青布僧袍,志愿者中有农妇、老人、学生,还有临时加入的游客,手里都拿着锄头、镰刀、修树剪子,一个孩子快乐地举着一个大南瓜。大山深处,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奇怪的人,过着这 样有趣的生活。山外的世界,大城市拥堵、食品污染、种族战争等等,这里却静如桃源,如在秦汉。只有长城、古寺、志愿者和一棵红柳。 采访完我要下山,老刘送我到寺门口。香客走了,志愿者晚上回城去住,归鸟在寺庙上空盘旋着。 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

25、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 。我问老刘: “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守着长城,守着寺庙,是不是有点孤寂 ?”他回头看了一眼红柳,说: “有柳将军陪伴,不孤单,胆子也壮。 ” 这时夕阳已经给红柳树镀上一层厚重的古铜色,一树紫花更加鲜艳。 12 文章开头对长城的描写有何作用 ? 13 文中的红柳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14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 (2)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 15 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 “万里长城一红柳 ”为题的用意。

26、【答案】 12 写出了长城的气势浩大、雄壮苍凉。 由面及点,由长城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红柳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歌颂和赞美,为犁辕山上这株红柳提供了一个宏阔的背景。 13 生长环境严酷, 极耐干旱、风沙、盐碱; 历经千难万磨,坚韧顽强; 舍身济世,用途广泛; 不求闻达,耐得寂寞。 14 (1)运用想象、拟人和对比手法表现了长城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残破,表达了老刘的无奈与失落。 (2)从声音和色彩上着笔,以声衬静,描写了人去鸟归后寺庙的宁静,烘托出入们淡然、充实、平静、安宁的内心世界。 15 用 “万里长城一红柳 ”构成组织全文内容的线索。文章从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写到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揭示,都是

27、围绕红柳展开的。 用 “万里长城一红柳 ”具体显示文章中的典型环境。红柳生长在严酷的环境中,这里也正是志愿者们 工作生活的地方。 用 “万里长城一红柳 ”象征老刘等志愿者的形象。文中由物及人,以物喻人,红柳与人的形象在文中是合二为一的。 用 “万里长城一红柳 ”形象化地揭示文章的主旨。文章赞扬了志愿者们顽强坚韧、默默奉献、甘于寂寞的精神,长城红柳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 【解析】 12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开头的内容,第一段主要写长城的气势浩大,雄壮苍凉,但从全文来看,主要叙写对象是红柳,因此长城是作为背景出现,那么第一段相当于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背景,

28、渲染氛围,烘托人物,表情达意,结 构作用等,这里写长城最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红柳,为红柳提供一个宏阔的背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赞叹的情感。 13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答题区域,文中描写红柳集中在第二段;然后从中筛选相关信息,可抓住关键词句,如 “生在严酷的环境下 ”, “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 ”, “不求闻达,耐得住寂寞 ”, “九蒸九晒,千难万磨 ”等;最后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即可。注意前三点是描述红柳的共性,很容易找出,最后一点是针对 “眼前的这棵红柳 ”而写,也不要忽视。 14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

29、一般或是抓住关键字词解读其深刻内涵,或是鉴赏表现手法分析其情感,这两句都属于后者。那么首先找出各自的表现手法: (1)“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 ”很明显是想象历史上长城边上的战争场景, “相依为命的红柳 ”是拟人, “一闭眼 ”“一睁眼 ”是对比; (2)本句是写景,可从描写手法方面思考,描写的主体对象是长城,选取了 “晚风 ”和 “夕阳 ”两个意象辅助描绘, “晚风吹出哨音 ”描绘了声音, “夕阳染上金色 ”描绘了色彩,视听结合,以动衬静。最后再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对情感的作用。 (1)句今昔对比体现 的是人物失落的心情, (2)句以动衬静为了烘托出宁静的意境,体现的是人们平静、安定的

30、心情。 15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必然意蕴丰富,深刻隽永,能够作用于文章内容和结构多个方面。本文是散文,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于环境、人物、主旨,“万里长城一红柳 ”点明了典型环境,突出了老刘等志愿者守护长城的形象,揭示了默默奉献,甘于寂寞的主旨。结构方面, “长城 ”“红柳 ”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城市口号与城市文化 “两个胖胖欢迎您 ”“一座叫春的城市 ”“,精彩每一天 ”“没到过 ,不了解中国 ” 如今,往往是一个城市刚推出来一个城市口号,立刻就被网民批判得体无完肤。 网民对城市口号的反感和嘲讽,虽多出于直觉,但不能不说这直觉是准

31、确的。近日有关城市发展的调查显示,有 655 个城市正 “走向世界 ”, 183 个城市要建 “国际大都市 ”,为一举成名打出雷人口号的城市更是不计其数。很显然,一个城市要想变得有特色,不是靠多喊两句惊人口号就能做到的。尤其 180 多个城市都想建国际大都市,无异于痴人说梦,只能表明当下很多城市管理者的 “暴发户心态 ”。算算美国如今有多少个城市能称得上国际大都市,就 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城市和文化的关系不言而喻,非常古老。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城市,都有它们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形象。说起古罗马,人们会想起那里的竞技场和帝国文化;说起盛唐长安,人们会想起那里开放而包容的文化气象;说起明清的苏杭,人们会想起那里通俗文化的繁盛与隐逸文化气质。一座城市如果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市民才可能共享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一个简单道理,像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样的城市名头,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而不是当政者策划的,它代表了大多数民众对于该城市文化特色的认同。 分析那些著名城市的文 化形态,我们会发现除了物质文化,如建筑、服饰、饮食的不同外,更为深层的还是城市所奉行的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这些文化价值观有的源于文化传统,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