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二中语文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941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安二中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安二中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安二中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安二中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安二中语文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江西省高安二中 2015-2016(上) 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上。 第卷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 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

2、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相同姓氏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 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

3、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另一个宏观抽象, 二者其实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 现实中,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

4、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 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是让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 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加剧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 老等问题

5、,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 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1.下列关于 “ 家风 ” 的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传统社会的家风是家族成员共识性的道德观念,

6、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开,不外乎 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B. 受中国传统文化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的影响, “ 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 ” 等家风代代传承,已融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 C. 在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中国,家风是人们所受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成员 受教育的起点,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它。 D. 在家族成员受家族的约束层面,家风好比家族 “ 纲领 ” ,指导和规划着每位家族成员的言行, 承担着对本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 2.下列对 “ 家风 ” 和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中国人有浓厚的

7、家庭情结,家庭成员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从中受到家风无形力量的 影响,这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能性。 B. 要想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我们既要继承历史留 给我们的深厚家风,又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价值观的 “ 最大公约数 ” ,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 而形成的精 神尺度;一宏观一微观,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 D. 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它使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 活;通过这个载体,核心价值观更易实现 “ 深入浅出 ” 。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8、3 分) A. .家风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对个体的教育是持久而全方位的;离 开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践行。B. 要让家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大作用,将它作为社会 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就需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 C. 有的大家族,把和自己姓氏相同但并无直系血缘关系的杰出历史人物说成是自己家族的祖先,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赢得社会的认同。 D 随着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日趋严重,家庭道德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

9、阅读( 19 分)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 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 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 濬 为益州,辟为别驾。 濬 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 濬 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 濬 军事。 及孙皓降于 濬 ,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 濬 。攀劝 濬 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 曰 : “ 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

10、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 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 ”帝不纳。 后杨骏反,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 竟 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 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

11、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 咸 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B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C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D今之开制当垂于 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

12、 “ 丁忧 ” 。 B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C乡、闾在古代各指一 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D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 “ 察茂才 ”“ 举孝廉 ” 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何攀在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的时候,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就职,皇帝也下诏催促,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B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时候,为他们辩明曲直,引荐他们担任官职。 C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皇

13、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 D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溶为益州,辟为别驾。 5 分 及孙皓降于 濬 ,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 濬 。攀劝 濬 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5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注】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本诗作于淮阴,诗人此

14、时离开广陵 (今扬州 ),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8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表现 技巧 ,请简要赏析。 (5 分 ) 9这首诗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 “ 鸟 ” 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6 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句 1 分,共 6 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 ,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_,_。 2 、 那 位 撑 着 油 纸 伞 的 丁 香 般 的 女 郎 在 “ 我 ” 身 旁 飘 过 后 ,_, _ _。 最后消散在雨的哀曲里。 3、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_,

15、 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2 5 分) 柿子红了 白秋 清冷的风,挟着秋雨,刮走了整个夏天。 柿子红了。村口老柿树下,三奶奶又开始在那里削柿皮晒柿饼了。 向东是村子里走出来的文化人,常年背着相机跟一帮摄友们东奔西走,发表多少作品不说,混了个中国摄影家 协会会员倒是真的。 小时候,他清晰地记着三奶奶是坐着鲜红苇席扎制的棚子、饰有大红门帘的马车,从三十里外的山那边拉进村里来的。她微胖不碍灵巧的身材,白里透红的脸蛋,清澈见底的眼睛里还不时闪过一丝羞涩的光。三奶奶这边一掀门帘,就把村里一些年轻人的魂给勾走了。 三爷爷是个木匠,手巧心细出活

16、快,在附 近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也只有他才能娶回这样的婆娘。 村子在城区向西二百多里的地方,过去要攀过九曲十八弯的牛角岭,走上老半天。现在好了,隧道打通,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山村没有统一规划,住户还像过去一样散落在向阳 的山坡上,与遍野的柿树一样自由自在。 三十多年过来了,三奶奶依然住在她那个简易的窝棚里,围着厚厚的棉线围巾,穿着略显臃肿的棉衣裤,手脚麻利地削着柿皮。塑料薄膜围成的晾晒场上,吊起了一片连着一片的柿饼子,红艳艳的柿饼,映着她阅尽沧桑的脸,好一幅秋意深远的画面。这是秋天的收获,过去可也是一冬的柴米油盐呢。 记不清多少次了,儿子们动员三奶奶到城里住,都被她一句话给堵回去。要是你爹回来,

17、找不到家怎么办? 在过去那漫长的夜晚,山村人们有的是时间。大家聚在一起,家长里短闲扯拉呱,老少爷们交换抽着自家地里种的 旱烟,品着孬好。那些半大不小的后生们就聚在一起玩玩牌,打打闹闹,往往是谁家媳妇漂亮就往谁家钻。他们认准了三爷爷经常做工不在家,有事没事偏往他家里跑。耍着玩着,个别人就忍不住戳七弄八,捏捏胳膊摸摸脚,占点小便宜。只要不太过分,三奶奶也就一笑而过。 一年后,大儿子出生,长得虎头虎脑人见人爱。那帮年轻人就凑在一起闲磨牙,这个说是我的,像我;那个说是他的,像他。虽说谁也没在三爷爷面前叨叨,风言风语还是传到他的耳朵里。一阵子他没事找事,摔盆子砸碗地跟三奶奶闱别扭,三奶奶也不稀跟他计较。

18、后来,他就不出去找活干了。二 小子出世了,家里越发紧张起来,三爷爷也只是在附近找点零活干,从不在外面过夜。 那年,公社里赶工期修建会议礼堂,把周围村里木匠窑匠全抽调了去。大家吃住都在工地上,要求加班加点不准回家。三爷爷是十二分的不乐意,推来推去不想去。直到被外号叫花心大萝卜的村支书找来,狠狠地骂了一顿, 他才磨磨蹭蹭去报到。 没过几天,他找了个由头就往回跑。到家的时候,天已漆黑一片。临近了,他看见一个黑影,从家门口方向一闪而过,像极了村支书的样子。三爷爷的心“ 倏 ” 地一下收紧了。 三爷爷蹲在自家门前,抽完了满满的一大荷包旱烟。 天亮时,他悄悄走进屋里。对睡在炕上的三奶奶说,公社当官的安排我

19、去东北买木料,短时间不回来了。三奶奶追出来问,那要到什么时候?他头也没回撂下一句,柿子红了的时候 !从 此就再没见面。 三奶奶,三奶奶,我给你照张像吧? 老嚷瞌碴眼的有什么好看的,不照,不照。 好看着哩。如果发表获奖了,你就成了名人啦,到那时,全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了呢。 啊 !噢 那你等会儿,等会儿哈。她一溜小跑走进屋里。 过了好半天,才见她身穿红袄,下着青裤,头发梳得铮明瓦亮,一只手不停地把那一缕银丝往耳朵后 面掖着,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夕阳的光辉斜洒下来,笼罩着炊烟四起的小山村,古老苍劲的柿树上挂满了数不清的小灯笼。三奶奶站着简陋的门前,背后是一片接着一片串在一起的柿饼子,堆满皱褶的脸

20、庞上洋溢着祈望的笑容,一双眸子熠熠生辉。 咔嚓、咔嚓 相机凝固了这一个瞬间。 向东的摄影作品获奖了,特别是柿乡风情 守望那个片子,获得了这次全国摄影赛的唯一大奖。 北京农展馆的展览大厅内人头攒动,他发现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久久伫立在那幅作品前,看了又看。 选自百花园 2014 年优秀原创作品 ( 1)下列 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每年秋天柿子红了,三奶奶就忙着削柿皮晒柿饼,红艳艳的柿饼,映着三奶奶阅尽沧桑的脸。这种朴实的生活方式正是三奶奶守望爱情的一种寄托。 B文中多次写到三奶奶身穿红袄,围着厚厚的棉线围巾,手脚麻利地削着柿皮以及她生活着的小山村,反映了

21、农村生活的凋敝和落后。 C结尾时,照片中的三奶奶和照片前的三爷爷,穿越岁月和空间久别重逢,气氛令人哀婉惆怅,却又不失温暖和美感。 D小说以摄影师向东的视角,倒叙中融入插叙,为读者讲述了一个真诚而又凄美的 “ 守望爱情 ” 的故事。 E小说中的三奶奶,年轻时颇有姿色,人又随和,只要村里后生的玩笑不过火皆是一笑而过。对此三爷爷非常不满,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 2)小说中的 “ 三奶奶 ” 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 3)小说以 “ 柿子红了 ” 为题,有何妙处?( 6 分) ( 4)小说的结尾说,向东的摄影作品柿乡风情 守望获得了这次全国摄影赛的唯一大奖。请结合文本探究柿乡

22、风情 守望获奖的原因。(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25 分)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 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 “ 我愿意跟着它走 ”,“ 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 ” 。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 “ 精神上的家人 ” ,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 “ 家人 ” 。 1954 年,他的 “ 精神家人 ” 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

23、“ 蓝星 ” 诗社。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写,而是一辑一辑地写。 毕业没几 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 “ 蓝星 ” 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 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 ?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

24、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 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 “ 我是谁 ” 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 “ 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 ” 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 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25、1971 年至 1972 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 “ 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 ” ,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 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 “ 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 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 ”现 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 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

26、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 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 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 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 出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 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 “ 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 ”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

27、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从 “ 马屁诗人 ” 到 “ 文白之争 ” ,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 “ 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 ” 在余光中的经 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近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 2014 年第 3 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拆来又叠去。如

28、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处地方。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人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 深入生活越多,就越 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 “ 我是谁 ” 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 “ 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 ” ,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B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

29、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 叹自己 “ 老而无成 ” ,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 “ 我是谁 ” 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 “ 精神家人 ” ,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E 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 有些 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 2)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 乡愁,被杨弦拿去谱

30、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余光中 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 。 ( 6分) ( 3)余光中少年立志 “ 将来一定要当作家 ” ,最终成为中国文字的炼丹人。请结合文本,分析促使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6 分) ( 4)记录余光中日常工作、生活状态 的纪录片以 “ 逍遥游 ” 为题。为什么说余光中是 “ 逍遥 ” 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他说,酒是他进行书画创作的催化剂,有时 _不得其法,略饮几杯,马上笔下生花。不过,他强调喝酒要小酌,而不能大醉。 在 “

31、 重科研、轻教学 ” 的导向之 下,高校教师 _搞课题、写论文,而教学势必沦为 “ 副业 ” ,致使高校 “ 教书育人 ” 的功能削弱,高 等教育质量滑坡。 电视剧为了塑造武媚娘的完美形象,也是 _,牺牲了以韦贵妃、徐惠、高阳公主为首的三位女性形象,帮武媚娘完成 “ 洗白 ” 之路。 A搜索枯肠 挖空心思 煞费苦心 B挖空心思 煞费苦心 搜索枯肠 C挖空心思 搜索枯肠 煞费苦心 D煞费苦心 搜索枯肠 挖空心思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 奥斯维辛 不仅夺走 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甚至扼杀了无数个渴望获得知识的少年儿童的梦想。 B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并

32、指出,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有利于维护生产者 、建设者 和消费者,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竞争。 C担任新北市长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是否能够像连战那样有政治担当,抛开利益算计,带领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开创一个新高度, 是新时代新型党际关系建设的迫切需要 。 D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的屠蚴蚴, 2011 年 9 月获得在美国被誉为诺贝尔奖 “ 风向标 ” 的拉斯克奖后,今年又如愿 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 的 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_ 。_ , _ 。

33、 _ , _ 。 _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 “ 次优选择 ” 。 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 政府、市场和社会 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 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 B. C. D.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I5 个宇。( 5 分) _ 。唐代韦应物有诗: “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 。

34、茶纳天地之灵气,经风雨,历炼造,本色如一,清香依然。茶当以滚烫开水浸泡,方能茶色如 碧叶金汤,茶味甘爽入心。茶因为开水的多次冲沏,_ 。人生只有在经过一次次的磨难和坎坷后,才能彻悟生命实质,变得成熟豁达。 _ ,戒污而修洁,让喜洁成为做人的品质。 17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 六 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更改,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 6 分)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 鄙人 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因为贵刊今年第 I 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文不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 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

35、大感意外。 五、写作(共 6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读着这诗,觉着有人想不让人难忘却遗臭万年,有人不想别人记着却那么的 刻骨铭心 ,无法忘记, 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里面 也 有一句歌词: “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 ” 柯灵说: “ 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 有些事有些人, 触动我们的心灵, 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 也不会忘记的。 请以 “ 永远也不会忘记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 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不得改编故事。 要有细节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