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政治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6 政 治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 l20 分,考试用时 l0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指定用笔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涂清楚。 2 请考生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卷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规定区域内,否则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6 分。 2008 年 10 月 9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载文指出:近年来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明显加大了经费投入的力度, 2008 年,国家社科基金达到了3.06 亿元,是上世纪 90 年代的 30 多倍, 2009 年
2、将增加到 3.9 亿元,增幅同比超过 27%。据此回答 1-4 题。 1.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等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决定作用 3.从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研究是因为 A.哲
3、学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C.反映时代进步和客观要求的哲学,能指导和推动社会变革 D.哲学是一定时代的文化的反映 4.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即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5.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 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康德的自然史
4、和天体论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7.王夫之的 “气者,理之依也 “与朱熹的 “理生万物 “的分歧是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围绕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而形成的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朴素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8.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 “万物皆备于我 “的思想,老子提出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 :
5、 “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这表明,赫拉克利特 A.把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完全是科学的 10.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 A.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完全反映了时代的不同层次的任务和要求 C.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 认识成果 D.就是当今时代的毛泽东思想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实
6、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 A. B. C. D. 1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看得见、摸得着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多样性 13.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的 .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的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实践的产物,劳动的产物 14.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7、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 16.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 A. 人脑 B.物质的反应特性 C.思维着的精神 D.生物的反应形式 “奥运低谷效应 “是大多数奥运会承办城市难以摆脱的阴影,几乎没有哪个奥运会承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后奥运时代的经济风险。如今,举世瞩 目的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据此回答 17-19 题。
8、 17.人们对我国奥运后经济走向的预测,表明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走向 D.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8.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中国不会在奥运后出现经济衰败。因为,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初期,更加重视环保和资源消耗率,固定资产面临大规模更新。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后奥运衰败 “的理论不可信 B.经济学家都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 D.一切要从经济学家的论述出发开展工作 19.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奥运后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萧条反映不同,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不确定的,无规律可
9、循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会相同 D.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反映会不同 20.2008 年 9 月 27 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离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 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试验到舱外行走的过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实践活动在不断向前发展。这有力表明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历史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性 21.甲乙两人去办事,路遇一河挡住去路,无桥亦无船,只能涉水而过。甲说: “不知深浅,怎能过河! “乙说: “不去过河,怎知深浅! “。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10、A.实践是否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的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实践是否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2.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分析法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联系与发展 23.事物自在联系与人为联系的区别在于 A.事物的自在联系是客观的,人为联系是主观的 B.是否有人的实践参与 C.联系的结果是否具有客观性 D.前者是真实的,后者是主观臆造的 2008 年 10 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 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作出了具体部署。据此回答24-25 题。 24.推进农业
11、结构战略性调整体现了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联系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 B. C. D. 25.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牢牢把握住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B.质量是生命,效益是金钱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据重庆晚报 2008 年 9 月 8 日报道,虽有文凭,但看不懂地图不识路,家用电器不会用,交通标志不认识这就是 “新文盲 “。据重庆市教育部门透露,该市青壮年文盲只剩下 7 万人,而缺乏基本生活常识和
12、基本技能的人开始成为 “新文盲 “。据此回答 27-27 题。 26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新陈代谢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7把缺乏 基本生活常识和基本技能的人界定为 “新文盲 “,其依据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决定的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具有普遍性,其实质是 A.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D.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 29.下列对 “量变 “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量变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B.量变阶段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C.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阶段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