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十二五” 时 期(2011 2015 年)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总体思路的攻坚时期。根据中共益阳市委关于制定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本纲要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一、发展基础“十一五” 期 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实施“工业强 市” 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2、努力推进“三化” 进程,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为“十二五” 经济 社会 发展打下了良好基 础。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到 2010 年末,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700 亿元,年均增长 13.3%,超过规划目标 1.3 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 10 位,比 2005 年提升了 2 位。经济质量和效益2明显提升,财政总收入达到 45 亿元,年均增长 24.2%,超过规划目标 9.2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3 亿元,年均增长 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1416 亿元,超过规划目标 526亿元,年均增长 39.2%,
3、高出规划目标 19.2 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非公有制 经济占 GDP 的比重达到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25:31.2:43.7 变为 22.3:41.4:36.3,第二产业比重提升了 10.2 个百分点,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益阳经济的重中之重,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长 21%,高出 规划目标 1 个百分点。在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下,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大市的优势更加明显,水产品、粮食、茶叶等农产品逐渐形成品牌,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取得新成就。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
4、机遇,实施了一批破解制约发展瓶颈的大项目。益阳电厂二期竣工投产、资水梯级开发有 3 个新建电站并网发电、茅草街大桥建成通车,益宁城际干道、常德安化高速、安化邵阳高速、岳常高速及大通湖连接线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有 9 条铁路进入国家、省规划,近期将有4 条开工建设;桃花江核电站、益马高速等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同时,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土地整理、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顺利实施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土3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思想观念进一步解
5、放,对接长沙迈出新步伐。创建了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并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大河西先导区。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预计五年累计直接利用外资 3.7 亿美元。社会事业呈现新局面。教育、卫生、人口计生、文化、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不俗成绩,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出台了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关闭、淘汰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超额完成了五年累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10%、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20%的规划目标。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18
6、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430 元,分别超过规划目标 3158 元和 1163 元。实施了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口扶贫帮困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解决了 64.7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回顾总结“十一五” 规 划期,我市经济社会 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作了一些成功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确立一条切合益阳实际的发展思路,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加以完善。思路决定出路。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在如何加快益阳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工业强市” 战 略思路的基 础 上,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设绿色益阳、统4筹城乡发展的发展思路,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
7、时代的背景下,又响亮地提出了“坚持科学 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 的战略思路。实践证明,这条路子体现了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顺应了当前的发展大势,符合我市的实际,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必须继续坚持下去。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全市上下不断突破思维“瓶颈” ,推进思想大解放,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益阳科学发展;始终充满激情,敢想敢干,奋力赶超,明确提出了益阳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的目标要求;勇于突破科学跨越发展的瓶颈制约,没有条件尽可能创造条件,没有办法尽可能找到办法,没有优势尽可能培育优势,特别是为了对接长沙,创建了高新区东部新区,并纳入全省“
8、两型社会”建设五大示范区之一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三是必须凝心聚力抓落实,形成发展“大合唱”。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坚持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代替,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注重调查研究,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全市上下围绕发展大局,一盘棋、一个调、一股劲,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大合唱 ”。四是必 须高度重视社会 稳定,加快建设“和谐益阳”。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我们始终坚持在全部工作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操作层面上把稳定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维稳工作。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制,加强领导信访接待,主动
9、化解矛盾,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不断改善民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关注弱势群体,解决群众的特殊困5难,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确保了社会大局基本稳定。以上这些成绩和经验是全市上下努力的结果,是“十二五” 时期我市的发展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 十一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缺少重大项目支撑;二是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三是产业结构不优,缺少支柱产业的支撑;四是进出口规模偏小,产品单一。这将对“ 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二、发展背景“十二五” 发 展整体处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10、背景下,面 临着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市作为内陆欠发达城市,目前处于加快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发展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十二五”时期益阳面临的发展机遇宏观环境总体趋好。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好转,国际贸易和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基本稳定。预计未来五年,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经济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总体趋好,世界经济平稳走向有助于降低我国经济由偏快转热的风险,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央将立足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非常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支撑有力。 “十二五”时期,中央关于经
11、济刺激措施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延续,并将维持6一定的强度,特别是国家扶持“三农” 、支持中西部地区力度将更大,对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对益阳发展有利。产业转移加快。随着东部发达地区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内迁已成大势所趋。在湖南省范围内大的产业转移肯定在今后有一个由东向中、西部转移或者扩展、辐射的过程,而长沙、益阳、常德这一区域作为湖南经济新兴增长带,特别是益阳作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将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迎来新的发展期。区域合作加速推进。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推动以长株潭为中心的 “3+5”城市群建 设, 这一决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前瞻性。打造“3+5”城市群, 加
12、快一体化,将 带来财富、人才、产业等资源的整合,无论是对长株潭,还是对周边 5 市,都是多赢的结果。益阳地理区位优于岳阳、衡阳、常德、娄底等四市,长沙先导区往西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益阳与长沙的对接和融合必将走在兄弟市州的前列,容易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十二五”时期益阳的阶段性特征2010 年我市人均 GDP 将达到 16000 元,预计在“十二五” 前两年,人均 GDP 将近 30000 元,全市总体处于走向成熟的经济成长阶段,初步判断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经济总量和整体实力达到一定规模,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益阳区位、环境、资源等潜在优势正逐渐转化为现实的发展
13、优势,全市上下在后发赶超战略的指引下向全面小康目标冲刺。根据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要求, “十二五” 时期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针对益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差距和薄弱环节,7要进一步把赶超发展目标落脚到若干人均指标和民生指标上,要始终坚持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统筹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为益阳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处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期。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加快,产业结构呈现高技术化趋势,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孕育催生新的增长点。城乡统筹发展纵深
14、推进,城市文明加速向农村普及,农民向城镇集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明显加快,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功能将显著增强。 “十二五” 时期,必须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能快则快,想方设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三是处于重大基础设施完善期。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及辅助通道网络建设进入高峰期,桥梁、港口和码头的规划建设加强,道路交通网络化布局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内外配套的综合交通体系,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性改善。四是处于社会管理方式转型期。为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15、益,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善治理念,注重社会管理的上下互动,提高社会活力。重点是从以往过于强调政府管制,转向法治和善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程序,推动形成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新8模式。(三)“十二五”时期益阳面临的制约因素一是区域竞争压力加大。益阳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总体实力在全省排名靠后的格局并未改变,离后发赶超目标还有差距。在益阳加快发展的同时,其他市州也在加快发展,区域发展出现了一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益阳所面临的区域竞
16、争压力还在加大。益阳必须正视这一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强力推进科学跨越、赶超发展。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十二五 ”时 期,益阳在加快发展 过程中,无论是园区建设还是发展优势产业都对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增大的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还存在重发展速度轻发展效益、重发展数量轻发展质量、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轻内涵扩大再生产、重资源开发轻保护,加上节约资源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节能新工艺和新技术, “三高一低” 发展影响难以消除。因此,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建设绿色生态,是“ 十二五” 时 期益阳面临的一大 难题。三是经济结构
17、不优。工业链条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三次产业层次偏低,现代农业发展远远不够;第三产业基本上是以传统行业为主,直接服务于生产和科技的行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调整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益阳“十二五” 时期的主攻方向。 四是体制机制相对滞后。由于益阳是中部欠发达地区,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发展理念相对落后,发展环境不优、服务效率不高等影响发展的体制9机制障碍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城乡二无结构、投融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有待突破。因此,勇于突破科学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制约,仍然是“十二五”
18、时期加速 发展的 动力所在。五是社会矛盾凸显。随着经济成份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分配差距、社会治安、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问题仍然存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进一步凸显,直接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统筹兼顾不同社会利益阶层、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总而言之,国内外及我市发展环境
19、的新形势、新特点,充分显示我市发展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树立信心,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化解各种矛盾,实现后发赶超。三、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 期 间,我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 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10色益阳”的 总体思路,把人民群众 满意作为检验科学发展成效的第一标准,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后发赶超的第一推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选择,全面实施工业强市、绿色发展、东接东进、开放带动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四
20、化两型” 建设,在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改善民生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优美、祥和安定、人民幸福的新益阳而努力奋斗。(二)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结合益阳实际, “十二五” 时期要全面实施以下“ 五大 战略” :工业强市战略。益阳发展滞后主要是工业发展滞后,益阳后发赶超主要是工业赶超。必须始终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要整合优势资源,建设重大项目,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支柱产业,以新型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益阳的后发赶超。要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工农良性互动、城乡和谐共进。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是以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发展模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要积极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文明,坚定不移地走具有益阳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实现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