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界对教学模式、教学效益的探研方兴未艾。这些研究站在学生立场,立足教学实效,关注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和学生课业水平的提高,值得广大教育者学习、借鉴并加以运用推广。然而,当下却也存在着一些学生厌学、低龄留学、大学生轻生等负面现象。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失了怎样的元素?笔者以为,现状的造成与当下的课堂教学研究重知性缺感性,重知识建构的技术层面操作缺教学双方心理层面的关注不无关联。为此,学校应从情绪管理人手构建新型课堂,寻觅教育教学新的增长点,以心理学的视角关注教育问题,从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深层动机和需求出发,把脉学习的本源问题,通过有效策略调适师生的情绪,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益。 一、教师情绪管理的意义及策略 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这种状态虽为个体所能体验,但不易为其所控制,它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进作用,并导致其生理行为的变化。本文提及的情绪管理,既指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又指对学生的情绪指导和教育;如教师应加强自我认识,借助科学方法和手段,调适好自身的情绪,发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效益等。 教师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生活和自身的诸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