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6).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6048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09 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2、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3、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

2、地送到 1750 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 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4、在 187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5、改革开放

3、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 年我国城市数量为 193 个, 1997 年为 668 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由于( ) A、经济特区的 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7、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 A、 B、 C、 D

4、、 8、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9、关于 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10、 到 1986 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 )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1

5、1、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 500 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12、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 、立法权分离的是( ) A、英国权力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 1787 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3、据记载, 1888 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

6、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 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15、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守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6、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 ,不是 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

7、、朱熹 D、王阳明 1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18、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 19 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 多。” B、 20 世纪初有人指出 :“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 场,必然之势也。” C、 1853 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 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 1850 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

8、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 受到限制。” 19、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 保证 20、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21、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的民主思想 22、从路

9、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看,三级会议在当时拥有的权力是( ) A、审判重大案件 B、行政管理 C、批准征收新税 D、制订法律 23、“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24、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25、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 5 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

10、用 D、推崇君主权威 26、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 B、 C、 D、 2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1500 年至 1763 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 1500 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 19 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28、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

11、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 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29、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 30、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 10 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

12、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腔、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 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

13、指的是什么?( 2 分) (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 分) (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3 分) (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 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 分) 32、( 16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

14、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 18 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 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1840 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 1958 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尊敬时期( 18世纪),轻视时期( 18401905),乐善好施时期( 1905 1937)

15、,赞赏时期( 1937 1944),清醒时期( 1944 1949),敌对时期( 1949 )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问题: (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4 分) (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5 分) (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和第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政治背景。( 4 分) ( 4)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 分) 33、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 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

16、”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 分) (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分) (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 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 分) (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

17、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4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6 分) 1 5 BAAAC 6 10CACBD 11 15CBBAA 16 20BACDD 21 25BBAAA 26 30ACDDC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 ( 10 分) 【答案】( 1)娱乐游艺场所( 2 分) (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 3 分) (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3 分) ( 4)史学的研究领域拓宽。( 2 分) 32 ( 16 分) 【答案】( 1)“以德治国”,以此评击法国的君主专制,宗教愚昧倡导理性。( 4 分) (

18、 2 )抽鸦片的国家 扩大对中国的鸦片贸易;西方人对中国 的认识;西方的舆论宣传;希望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很多中国人吸 食鸦片;中西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5 分) ( 3)第阶段: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第阶段: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 4 分) ( 4)增强国力;加强交流;理性对待。( 3 分) 33 ( 14 分) 【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 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 4 分) (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 分) (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 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 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分) (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